選一個風輕云淡的日子,坐車或者步行從中山門出發,沿中山東路逶迤而下,經新街口、中山路、鼓樓、中山北路,到下關碼頭,你會發現在這條全長12公里的孫中山先生靈柩奉安大道的兩邊,集中了南京民國建筑的全部精華。 如果把這些沉穩大氣的建筑比作一闋宏大的交響音樂,那么樹冠如蓋的法國梧桐就是樂章的序曲,帶出年深月久的塵土氣息,你會深深地出一口氣,知道自己已經觸摸到了民國建筑的華彩章句。 民國最高法院、最高檢察署舊址 江南水師學堂舊址 原國民黨會堂舊址 六朝古都的南京,虎踞龍盤的南京,“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南京,最早的城市建設始于東吳,此后歷朝歷代,政權更迭,戰亂頻仍,南京城歷盡滄桑,殘破頹敗。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建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滿目瘡痍的古城開始煥發新的生命。 總統府 民國時期,這里成為國民政府的政治中心。現為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史料豐富。走進總統府,仿佛看見了一個時代的興衰。 頤和路公館區 南京作為曾經的首都,是各大政要的聚集地,孫中山、蔣介石、宋美齡、白崇禧、汪精衛都在這里留下了太多的記憶。民國時期的別墅,大都是傳統中式建筑與西方的結合體,莊重而優雅,值得一一品味。 頤和路公館區是民國時期按首都計劃實施的最大住宅示范區,1933年開始陸續建成的287出獨立式花園住宅,多為二層洋樓,是南京近代建筑的集中展示區。汪精衛住所、閻錫山住所、鄒魯故居、湯恩伯公館等都在此列。 如今,昔日的繁華已煙消云散,舊時的達官貴人豪宅大多已成民宅或軍隊駐地,殘夢早已收起,掩藏在青磚瓦屋間,掩埋在俗世塵埃里。 讓我們走得近些,再近些,仔細看幾例經典建筑的流光溢彩的身影。 中山陵 中山陵被后人譽為“南京民國建筑中最華彩的篇章”,屬于“根據中國精神特創新格”的一座代表中國風的經典。主體陵墓沿山地隨體賦形,而全局平面布局莊嚴而簡樸,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梅園新村 梅園新村是南京的歷史文化街區,以成片的民國建筑、小樓、灰墻、青瓦、名人故居和參天的法桐樹,形成其獨特的民國風情成為南京最具魅力的城市名片之一。 1912時尚街區 南京1912位于南京市長江路與太平北路交匯處,由17幢民國風格建筑及“共和”“博愛”“新世紀”“太平洋”4個街心廣場組成。 民國,是南京城既美麗又辛酸的一段綺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