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傳》 法國文藝復興運動在民族語言的統一、詩歌形式的革新、小說、散文等體裁的開創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把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對整個歐洲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拉伯雷的《巨人傳》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文學成就的重要代表。 作者的生平與創作 弗朗索瓦·拉伯雷(1494?-1553)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人文主義作家之一,代表著當時法國的文化高峰。他學識淵博、熱情豁達,精通希臘文和拉丁文,同時又通曉哲學、神學、數學、法學、教育學、植物學、建筑學、音樂和文學等各門學科,而且還是聲名卓著的一代名醫,堪稱文藝復興時期博學多才的"巨人"。 拉伯雷出身于法國中部都蘭省的希農城,父親是律師,并擁有田莊,拉伯雷在優美恬靜的田園風光中度過了他的童年。青少年時期,拉伯雷被送進教會學校接受僧侶教育,后又進入修道院做了修士。在那里他潛心鉆研古希臘文學和哲學,開始接觸人文主義思想,由于輕慢神學經典,醉心異教邪說的古代文化他遭到修道院的迫害,憤然離開了那里。隨后,他以在俗修士的身份游歷了大半個法國,對法國社會作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并和散居在各地的人文主義者展開了廣泛的討論。1530年在拉伯雷30多歲時,他進入法國的醫學中心蒙彼利埃大學醫學院學醫,不到三個月就考得了畢業證書,后來又獲得醫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以后他到了里昂,被任命為該市主宮醫院的醫師。醫生的職業使他廣泛地接觸到社會各階層人民,對民間疾苦和社會弊病獲得了更深的感受。他不再滿足于做一名醫治人體疾病的醫生,而想同時做一名醫治社會疾病的醫生,于是他開始了文學創作。 憑著他對現實社會的長期觀察和認識,憑著他對民間文學的熟悉和掌握,更憑著他對人文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和百折不回的勇氣,從30年代初到50年代,他終于寫出了一部振聾發聵的長篇小說《巨人傳》。拉伯雷曾經聲言,他寫《巨人傳》是為病人提供笑料,用"笑"來幫助人們恢復健康。其實他所說的病人,是那遍地瘡痍的社會,而促動他拿起筆的是他的人文主義世界觀。由于《巨人傳》風卷殘云般地橫掃了封建社會和天主教會的各個黑暗角落,因此小說頭次出版就被巴黎大學和法院宣布為禁書,拉伯雷的好友、出版商艾蒂安·多萊被宗教裁判所吊死后焚尸,而拉伯雷本人也四次受到教會的迫害,但他并不屈服,與黑暗勢力展開了頑強而巧妙的斗爭,堅持寫完了這部作品。1553年4月9日,拉伯雷與世長辭。臨死時他笑著說:"戲演完了,該拉幕了"。的確,在人生的舞臺上,拉伯雷有聲有色地演完了這場戲,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 《巨人傳》成書及出版 1532年,《巨人傳》第一部出版,一年后又出版了第二部,署名是以原名的十六個字母打亂后重新排列而成的化名:阿爾戈弗里·納齊埃。書出版后,受到了城市資產階級和社會下層人民的熱烈歡迎,但又受到了教會和貴族的極端仇視,并被法院宣布為“淫書”而遭禁。1535年左右,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改弦易轍,倒向反動的天主教,公開鎮壓代表進步的新教,使文藝復興運動受挫。受此牽連拉伯雷也屢遭厄運。在后半生中,他經濟拮據,有好幾次為躲避風險不得不隱居,甚至還被投入獄。他的一位朋友,也因再版他遭禁的作品而殘遭極刑,陳尸示眾。盡管身遭厄運,卻未能磨滅他的斗志、折損他的勇氣,拉伯雷仍然孜孜不倦地繼續創作《巨人傳》的后三部。1545年在國王的特許發行證的保護下,拉伯雷以真實名姓出版了《巨人傳》的第三部。但國王不久死去,小說又被列為禁書,出版商被燒死,拉伯雷被迫外逃。直至1550年才獲準回到法國。回國后,拉伯雷擔任了宗教職務,業余時間為窮人治病。后又去學校教書。在學校教書期間,他完成了《巨人傳》的第四、第五部。這部小說的創作前后經歷了20年的時間。《巨人傳》出版后風靡一時,兩個月內的銷售數額超過了《圣經》九年銷售數的總和。一千多年來,它用各種文字出了200多個版本!在我國就有好多個版本。 《巨人傳》概述 《巨人傳》是拉伯雷用一生心血寫成的作品,也是他唯一的一部文學作品,共五部。第一部是寫國王高朗古杰的兒子卡岡都亞的誕生、求學、保衛祖國和創建德廉美修道院的事跡。第二部寫卡岡都亞的兒子龐大固埃的出世、教育、游學和抗擊侵略者的事跡。第三部主要敘述龐大固埃的好友巴汝奇向人求教該不該結婚的故事。據說在"神瓶"上可以找到完美的答案,于是龐大固埃準備了航船,出發渡海去尋找"神瓶"。第四、五部描寫龐大固埃及其朋友巴汝奇、約翰修士一行尋訪"神瓶"的經過。 這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與中世紀敵視科學、摧殘學術的愚民政策和宗教偏見相對立,拉伯雷在小說中穿插了大量諸如天文、地理、氣象、航海、生物、人體生理、醫藥、法律、哲學、語言等大量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顯示了作家學識的淵博。更顯示了作品的思想——“使人的靈魂充滿真理、知識和學問。”如高康大降生時的“喝呀”的喊聲,表現了新興資產階級沖破精神奴役,追求新思想、新知識的熱切愿望。作者對于當時的教育制度進行了批判,對于當時流行的經院式哲學作了嘲諷,認為人的各方面才能都應得到培養,個性應得到多方面的發展。 《巨人傳》的思想內容 拉伯雪自稱《巨人傳》"酒味大于油味"(即作品是在酒后寫成而不是在油燈下正襟危坐寫出的成果),但是在那些荒誕不經的故事情節和粗俗俏皮的笑談的背后,卻隱藏著嚴肅而深刻的思想,正如作者所說,是一本"脂厚味深的好書"。 首先,《巨人傳》是歐洲人文主義文學中全面展示人的理想的偉大作品。在《巨人傳》中,理想的人是以巨人的形象出現的。高朗古杰,卡岡都亞和龐大固埃這三代巨人國王不僅形體奇偉,食量過人,力大無比,而且才能超群。作為"神"的對立物,他們沒有絲毫的仙風道骨,有的卻是人間的一切欲念。他們光明正大地追求人間幸福,誠實坦率地談論自己的飲食男女之欲;他們以健美的體格、豪爽的性情、聰明的頭腦、知書達理、全知全能的素質而傲視神靈。卡岡都亞游學巴黎時,竟把象征神權的巴黎圣母院的大鐘,取做馬鈴以為笑樂,顯示出人對神的巨大蔑視。就連作品中的約翰修士也儼然以一個人文主義的自由基督教的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畢可羅壽入侵時,修道院受到襲擊,所有的僧侶都"嚇得如破鐘似的亂抖",只知"以唱頌歌作禱告來抵御敵人的進犯,用美的詞藻來祈求和平"。約翰卻脫下長袍,掄起一支長柄堂木十字架,沖出去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在他身上所顯示出來的與其說是神的威風,不如說是人的偉大力量。作為理想的巨人,三代巨人國王身上,不但具有積極健康的人性,而且還共同擁有高貴完美的品格。他們個個溫良敦厚、平易近人,同時又體恤民眾堅持正義,敢于負責。每當侵略者入侵之時,他們總是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來捍衛自己的家園和人民。他們熱愛和平,寧肯以"和平、友好、善意"來維持與他國關系,而不愿"讓血腥污了雙手",即使是對待戰敗了的入侵國,他們仍主張"與其在攻克的土地上建筑紀念碑碣,毋寧把善良的品德樹立在戰敗者的心里。"在與人相處時,他們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沒有男尊女卑之別,沒有父道尊嚴之界,而是以朋友相處互相尊重,傾心交流。 巨人的完美品質還突出地體現在對知識的渴求上。高郎古杰為使卡岡都亞"能夠在所有的學問及社會知識上獲得教益","費盡心力"數易教師。卡岡都亞在訓子家書上諄諄囑托龐大固埃"把青春好好用在學習和品德上","掌握全面的知識",成為"知識的淵藪"。龐大固埃遠渡重洋歷經磨難為的是"殷切的想看、想學、想了解,想請教神瓶的啟示"。爺孫三代都把獲得知識和掌握知識看成是立足于社會和開拓未來的根本與追求,充分顯示出文藝復興時期"知識就是力量"的特色。不僅如此,他們還注重將知識運用于實踐,顯示出很強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巨人傳》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巨人的完美品格,而且還指出了培養這種品格的具體教育途徑。小說著重寫了卡岡都亞和龐大固埃兩代巨人受教育的經歷。人文主義教師采取了完全不同于經院主義教育的方法,他教王子學科學,勤讀古典作品,采用實物作教材,培養王子的觀察能力。出外活動時注意觀察天文氣象,收集標本并和古代學者的記載作對比;吃飯時結合講動植物;玩紙牌時結合學數學。到各行各業手工藝人那里參觀學習,與當地學者交流思想,公開接受一切學問的答辯。方式靈活,生動有趣,輕松愉快,不必機械地死記硬背。教師還注意對王子進行美育、德育的教育,教他們學習音樂,重視道德修養。同時還強調每日必須進行一定量的體育鍛煉、軍事訓練和勞動技能訓練。顯然,這是一種使人獲得全面發展、成為"全知全能的人"的嶄新的教育模式,它充分體現了拉伯雷富有創造性的完整的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從這個意義上說,《巨人傳》也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教育小說。 新人的成長固然離不開教育,但是還需要一個理想的環境。"德廉美修道院"就是培養新人的一個理想環境。這里花木繁茂,環境優雅,既有藏書豐富的圖書館、華麗高大的藝術畫廊和舞臺,又有開展競技運動的騎馬場、球場、打靶場,還有美容院、動物園。在這里人們互助互愛,品質高尚,任何人都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每個人都有充分發展自我的權利。人們可以公開結婚,可以稱心如意地致富,更重要的是"他們全部受到扎實的教育"。修道院唯一的院規就是"做你所想做的"。這條院規徹底打破了僧侶統治階級加在人們頭上的一切清規戒律,為資產階級個性解放鋪平了道路。 其次,《巨人傳》對封建神學界和法學界進行了無情的嘲諷。拉伯雷不僅在小說里熱烈贊美人性美,而且用這種美去反襯禁欲主義的丑惡。在巨人的眼里,由于禁欲主義剝奪了人類天然合理的欲求,因此那些"守齋的隱修士,連寫出的東西都和他們的身體同樣乏味、干癟、腐朽,當肉身毫無生氣的時候,智力很難清晰、明朗。"同時,對那些向世人高喊禁欲主義口號,而自己卻縱情于酒色的偽善信士,作者也毫不留情地打擊他們,主張要把"貌似苦行僧,實足酒肉客"這兩句話"用彩色花體字寫在他們的紅嘴巴、大肚子上"。 《巨人傳》還從知識的角度嘲笑了神學、經院哲學的迂腐和無用。以知識和神學對立,這是近代人的角度。當卡岡都亞摘下巴黎圣母院的大鐘當馬鈴時,圣母院反復討論,運用三段論法裁出一位年高學富的博士去向卡岡都亞討還大鐘。這位大師的一篇演說詞貌似旁征博引,其實顛三倒四,荒唐無稽,活畫出一副自以為高明的愚蠢之相。在作者看來,由那些巴黎大學的神學家、法學家所作出的種種繁瑣考證和拙劣疏注,都好比珍貴典籍添加了"狗屎鑲邊"。他指責他們以成堆的無知妄說欺騙和毒害人民,譏笑他們哼哼唧唧發表出來的一大套胡攪蠻纏的大道理,從來就不會解決半個實際問題。而那些法學院中"頭腦昏庸的老頭子"同樣如此,根本就不懂法律為何物。"這班迂夫子對哲學不比他胯下的騾子下過更多功夫,對人文學識、古物史知識的理解,不多于蛤蟆背上的毫毛。"不僅如此,《巨人傳》還揭發了司法機構的反人民本質。法官徇私舞弊,草菅人命,竟用擲骰子的辦法來斷案。騙人島上"穿皮袍的貓王"就是這些法官的化身。它長著三個頭:一個向百姓怒吼的獅頭;一個奉承上司的狗頭;一個貪婪狠心的狼頭。它身上掛著一個大口袋專門"靠賄賂為生",靠利爪抓取不義之財。它所制定的法律好比蜘蛛網,專捕捉小蒼蠅小蝴蝶,不敢惹大牛蠅。 與人文主義的教育相對照的,是中世紀的經院教育。小說剛開始,作者就設計了這樣一個情節:高朗古杰先后請了一個詭辯學大博士和神學大師教兒子卡岡都亞讀書。所讀書目盡為中世紀經院教育所開設的課本,如《詞義大全》、《歷書》等,而且一律采用不求甚解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幾十年下來,結果把一個聰明伶俐、富于幻想力的卡岡都亞訓練成一個呆頭呆腦、一句話也說不出,只會"象一頭母牛似的哭"的傻瓜。不僅如此,更有甚的是這些神學大師本身就是一些頭腦偏狹、腹中空空、言不及義、目光短淺的人。拉伯雷認為"與其跟這樣的教師讀這樣的書,還不如什么也不學的好,因為他們的知識就是愚蠢,他們的學問就是笨拙,只能毀壞卓越高貴的天資,浪費青年的大好時光"。借此情節,拉伯雷徹底否定了繁瑣無聊、空洞無物、毫無生氣的經院教育。 《巨人傳》的藝術特點 在藝術上,《巨人傳》開創了一種新的文學形式--長篇小說,擴大了文學反映現實的容量,奠定了后來長篇小說發展的基礎。《巨人傳》以主人公游歷為線索展開情節,注重刻畫人物。小說后三部的中心人物巴汝奇,是法國文學中的第一個"市民典型"。盡管與19世紀的人物形象相比,巴汝奇的形象還不夠豐滿完整,性格有時候前后不夠統一,但它畢竟是法國資產階級文學中第一個現實主義的"個性"。 拉伯雷在藝術上的獨特風格表現在巨大的夸張和漫畫式的諷刺上。《巨人傳》中對巨人的吃、穿上的描寫極盡夸張之能事。小說寫龐大固埃在率領人馬去征服入侵之敵時,遇到暴雨,他只伸出半個舌頭,象母雞護小雞一樣,為他的部隊擋住了雨。這種夸張的藝術基礎是作者的"巨人思想",因而具有現實因素。拉伯雷對他所要諷刺的對象往往采取漫畫式手法,用夸張的線條幾筆勾勒出帶實質性的東西,因而常常產生強有力的諷刺效果。如他描寫法庭的腐敗,并不用許多筆墨,只說某案"積下的案卷四條大驢也馱不動","集中法、英、德各國法學專家開會討論了46個星期仍毫無結果"。還說某案"擱在法院,直到今天還沒了結……法院還沒看完所有案卷,要在今年大除夕出了月亮才下判決。"寥寥數語,就把法院的文牘主義、拖拉作風以及法官的昏庸勾畫了出來。 《巨人傳》在藝術上還同民間文學聯系緊密。這不僅反映在取材上,而且也反映在講故事的形式和民間語言的運用上。作品的主要缺點是結構松散,人物性格不夠豐富,語言不夠精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