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國,在陳、蔡兩國住了些日子。后來孔子準備到楚國去,陳、蔡兩國的大夫恐怕孔子說他們的壞話,便派人暗中攔阻。于是孔子被困,后來斷糧。連續七天未吃一粒米的孔子非常虛弱,一天到晚只能躺著。 顏回出去找糧,好不容易弄到一點拿回來煮飯。在煮飯的過程中,孔子見顏回抓了一把吃了。又過了一會兒,飯熟了。顏回拜見后把飯送來,孔子裝作沒有看見他抓飯吃的事,說:“剛才我夢見我父親,我要來祭奠他一下?!鳖伝卣f:“不行,剛才有灰掉到鍋里了。有一小塊米臟了,丟掉又可惜,我便把它抓起來吃了。”孔子感嘆地說:“人相信的是眼睛,可是眼睛也會看錯,所以不能全信;人依靠的是心,可是心也會想錯,也不能完全依賴。弟子們要記?。毫私庖粋€人確實不容易?。 ?/p> 這就是孔子“知人固不易”的故事。 【故事意義】 在故事中,孔子巧妙探尋事情真相的辦法可以為家長提供借鑒意義,讓家長學會在家庭教育中看到孩子行為的實相。具體說來,有以下4步: 第一步:拒絕猜測 孔子看到顏回吃了一口米飯,就猜測顏回是“偷吃”,進而認為顏回不懂得尊師重教。這種猜測在家庭教育中很常見。我們家長平日里經??吹胶⒆右粋€小動作、小苗頭而猜測孩子“一定又干壞事了”。其實孩子可能什么都沒干,或者干得還是一件好事。所以,對待孩子,請拒絕猜測。 第二步:多方考證 孔子猜測顏回“偷吃”以后,并沒有直接批評,而是通過祭祖從側面了解事情真相,最終還原了事情真相。我們在家庭教育中,應當秉持謹慎的態度,從語言、行為、表情、情緒以及溫、熱、涼、寒等多個維度觀察孩子,確定事情真相,為下一步教育做準備。 第三步:開誠布公 經過上面兩個步驟,家長已經基本了解了事情實相。此時,不論事情真相是孩子做了好事還是壞事,都應當跟孩子開誠布公地聊一聊。讓孩子陳述事情的經過、說出自己對事情的看法,這樣一方面給孩子申述的機會,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學會表達自己。 第4步:就事論事 第三步進行以后,事情真相大白。此時,不論是好是壞,都要就事論事。如果是好事,就夸獎事情本身讓孩子有成就感,健全孩子的是非觀;如果是壞事,強調正確做法,引導孩子成長。切記不要沒完沒了地批評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