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英紀念館 一大早從梅州出發,驅車不到一小時左右就到了葉劍英紀念館。作為一個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葉帥的名氣確實帶動了這一帶的發展,前來瞻仰的人絡繹不絕。我們游覽當天恰好是葉帥去世的紀念日,紀念館門前有一群學生在組織緬懷偉人的活動。沿著寬敞整潔的道路,首先見到的是一座英偉的葉劍英戎裝銅像。走進現代的展覽廳,里面展覽了大量有關葉劍英生平的照片、手稿、題詞、文獻、文物。逛了一圈,略顯沉悶,也許更適合作為青少年紅色教育。
雁南飛茶田 離開葉帥紀念園,我們沿著蜿蜒的山路前往雁南飛茶田。在廣東為數不多的5A景區中,這里的獨特之處在于融合茶文化與客家文化,兼顧自然風光、農業開發和度假功能。層巒疊翠的茶園令人賞心悅目,置身其中,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茶香,令人神清氣爽。沿著茶田往山里走,一步一景,流水潺潺,老樹蔥蔥,古石嶙峋。走累了還可以到“茶情閣”里面品嘗一下是地道的香茶,偷得浮生半日閑。梅州和潮汕地區一樣,出產烏龍名茶--單樅,用山泉水浸泡的茗茶滋味甘爽清香。當地人好茶,有“逢客必住山,逢山必有茶”的說法。
靜謐百侯古鎮 唯美花萼樓第2天 百侯鎮 如果大埔是“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那么百侯可稱為大埔的世外桃源,沒有交織的游客,也沒有過度的商業開發,人文氣息濃厚。這座粵東小鎮一直以學風鼎盛而著稱,歷史上文人輩出。百侯原名“白堠”,后因進士楊之徐“白堠轄地,出百位諸侯”之意而更名“百侯”。據說全國第一家鄉村幼兒園也建在此處。還有代表性建筑通議大夫第,標準的三堂四橫九廳十八井客家民居。之所以出名還因為“一腹三翰院”的典故,該屋主人楊纘緒與其弟楊黼時、楊演時,在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先后考取了進士,而且都進入了翰林院。這也是客家人重視教育的一個體現。
花萼樓 從百侯鎮往東高峰連綿,山路十八彎,我們為尋訪當地另一標志性建筑花萼樓而來。因為與福建接壤,花萼樓是梅州并不多見的圓形圍龍屋形態。建于明萬歷年間的圍樓為土墻木梁灰瓦結構,圍繞一天井而建,內外三層,外環有120間房間。而整座樓只有一個大門出入,上下三層的窗都是內小外大,為的是抵御外人侵擾。雖然結構緊湊,但是置身其中,你會發現花萼樓的布局、通風采光都是如此的合理,這也是客家人建筑智慧的精華。只可惜因為年代久遠,圍屋部分房子已經不再適合居住,人去樓空。因為地處偏僻,沒有太多游客來打擾圍屋的安靜,村民也維持著淳樸的農耕生活,這算得上是一件幸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