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上髁炎又名肱橈滑囊炎、橈側伸腕肌腱起點損傷、肱骨外上髁綜合征和網球肘。 【病因病機】 本病可因急性扭傷或拉傷引起,但多數發病緩慢,無明顯外傷史,多見于需反復作前臂旋轉用力伸腕的成年人,好發于右側。當前臂作旋前活動時,如腕關節同時作背伸尺偏的聯合動作,類似錘釘樣動作,則前臂伸肌群,尤其是橈側伸腕長、短肌的附著處受到牽拉,經常牽拉即可引起損傷,其主要病理變化為: 1.伸肌腱附著點骨膜撕裂,骨膜下出血,形成小血腫,繼而血腫機化、鈣化,而產生肱骨外上髁骨質增生。 2.經常的前臂旋前,腕關節主動背伸,使伸腕肌緊張痙孿從而擠壓夾于這些肌肉間的血管、神經束。 3.橈側腕短伸肌的慢性勞損而繼發環狀韌帶的創傷性炎癥。 4.肱橈關節處的滑液囊炎或肱橈關節滑膜被肱骨與橈骨小頭擠壓嵌頓于關節間隙。 【臨床表現】 肱骨外上髁及肱橈關節附近疼痛,尤其在前臂旋轉,腕關節主動背伸時疼痛更為明顯,可沿伸腕肌向下放射,握物無力,手掌向下不能負重平舉。 【檢查】 局部壓痛明顯,有外傷史,早期局部可微有腫脹。根據壓痛的情況還可進一步區分損傷較重的部位: 1.肱骨外上髁上方壓痛,可能為橈側腕長伸肌起點損傷為主。 2.肱骨外上髁壓痛,可能以橈側腕短伸肌起點損傷為主。 3.橈骨小頭附近壓痛,可能為環狀韌帶損傷為主。 4.橈側伸腕肌上部廣泛而明顯的壓痛,則可能為血管神經束受壓。 網球肘試驗為(mill氏試驗)或前臂伸肌抗阻力試驗(+) 肘部x線片多無病理改變,病程長者可有外上髁骨膜不規則或骨膜外有少量鈣化點。 【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診斷要點: 1.肱骨外上髁附近疼痛,局部壓痛。 2.網球肘試驗(+)。 (二)鑒別診斷: 本病根據病史、癥狀及體征一般不難與肘關節的骨折、脫位等病變相鑒別,但要注意與臂叢神經病變而產生的肘部疼痛相鑒別,特別是早期的頸椎病所致的局限性肘部疼痛。
【推拿治療】 1.治療原則:總的治療是舒筋活血、理筋整復。 根據不同的病理改變性治療原則各有側重 (1)因痙攣擠壓血管神經束者,以舒筋通絡為主。 (2)肘關節滑膜嵌頓及環狀韌帶損傷者,以理筋整復為主。 (3)伸腕肌腱附著點損傷,以活血通絡為主。 2.手法:滾、按、揉、擦、彈撥、四指推。 3.取穴和部位:曲池、手三里、尺澤、合谷。 4.操作: (1)疏經活絡: 病人坐位或仰臥位,用輕柔的滾法或四指推,從肘部沿前臂的背側治療,往返3-5次,隨后用四指推重點在肘部治療,點揉曲池、手三里、合谷,沿腕伸肌群用輕柔的擦法,以透熱為度,最后搓、抖上肢。 (2)理筋整復: 理筋整復實際上就是一邊活動肘關節一邊在肘部施以彈撥和按揉,方法有多種,可以一手握其肘部,另一手握其腕部輕度拔伸肘關節,同時作輕度的前臂旋轉和屈伸活動,活動的同時另一手在肘部痛點作輕柔的彈撥和按揉。 (3)活血通絡: 在肱骨外上髁,用較深沉的滾法或四指推治療,并用較深沉的彈撥法,沿伸肌群用擦法,以透熱為度,并可加用熱敷。 臨床根據不同病情進行搭配,使治療有所側重。 【其他療法】 1.針灸特別是圍針加灸對網球肘有較好的療效,臨床可配合使用。 2.疼痛嚴重局部炎癥反應明顯者可配合使用局部封閉。 3.局部可用中藥外敷,常用的有三色敷藥。 4.對于因粘連而壓迫血管神經叢者可使用小針刀松解粘連。 【注意事項】 1.治療期間注意避免腕部的用力背伸活動。 2.久治不愈,癥狀嚴重者當加用針灸,特別是圍針,藥敷、局封,甚至手術剝開橈側伸肌群的附著點處的粘連。 3.局部注意保暖。 4.小針刀操作要熟練、準確,避免損傷血管神經。 相關日志導讀-追夢祝朋友健康快樂
|
|
來自: 子孫滿堂康復師 > 《中醫外科 推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