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維度C
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等,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揚州從歷史悠久到今日的“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揚一益二”有“月亮城”等美譽,揚州環境宜人,景色秀麗,是聯合國人居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溫泉名城。
提起揚州,這里悠久綿長的神秘古基與精致園林很多,從史公祠、到何園、個園等,揚州是明清時代中國富甲鹽商的集中地,各種文化的發源地。街道之上,有剪紙工藝,有漆器,有玉器,有美食,有燦爛的文化,有悠久的歷史,至今任然聳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漫步在美麗的古街,我領略到了何園、個園的清秀和亭臺樓閣,仿佛又回到了美麗的明清時代,有一種穿越的感覺。個園非常美麗,亭臺樓閣,一湖秀水,蜿蜒翠綠,美不勝收。
揚州的交通也非常便利,近兩年還新建了機場,就算坐巴士或火車離南京、上海、蘇州等也僅需1-2個多小時。揚州也是座美麗的悠閑城,它們跟本無須太多華麗言語去吹棒,而是必須親眼來這里看、及親手來這里觸摸才可能真正感觸到獨有的精美與震憾。



何園又名寄嘯山莊,是一處始建于清代中期的漢族古典園林建筑,坐落于江蘇省揚州市的徐凝門街66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首批20個重點公園之一。何園由清光緒年間何芷舠所造,原址為乾隆年間古園,名雙槐園。曾在何園寓居過的名人有:著名國畫大師黃賓虹,他六次來揚州,寓居在騎馬樓東一樓;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曾寓居何園五年多,其舊居在騎馬樓東二樓。何園被譽為“晚清第一園”,其中,片石山房系石濤大師疊山作品,堪稱人間孤本。









何園的主要特色是把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發揮到極至,1500米復道回廊,是中國園林中絕無僅有的精彩景觀。左右分流、高低勾搭、銜山環水、登堂入室,形成全方位立體景觀和全天候游覽空間,把中國園林藝術的回環變化之美和四通八達之妙發揮得淋漓盡致,被譽為立交橋雛形。1988年與個園一起被國務院授予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何氏家族和中國近代史上幾個赫赫有名的大家族關系十分密切:北洋大臣李鴻章、光緒皇帝老師孫家鼐是同鄉加兒女親家,進退與共;與光緒皇帝另一位更有名氣的老師翁同龢以及清廷重臣、洋務派代表人物張之洞也有姻親關系,在這體驗了回富家小姐的穿越之美。






史公祠位于揚州梅花嶺畔,史可法路南端,內建明代史可法的衣冠墓。進入庭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懸掛在史可法墓前上的一副楹聯:“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是由清代文人張爾所饌。而更讓我們忘情的院內鋪滿黃金似的銀杏落葉,個個如孩子般的直接興奮的坐下或躺下。

清代揚州的鹽商開始營造園林,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優秀的古典園林,其中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藝術價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個園”了。個園由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建于清嘉慶23年(公元1818年),1988年個園被國務院授予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也是中國四代名園之一。


個園是以竹石取勝,連園名中的“個”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邊,應合了庭園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為竹子頂部的每三片竹葉都可以形成“個”字,在白墻上的影子也是“個”字。



個園四季假山各具特色,旨趣新穎,結構嚴密,是中國園林的孤例,也是揚州最富盛名的園景之一,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在園中西北角,選用玲瓏剔透的湖石疊成。山前有池水,山下有洞室,水上有曲梁,山上蔥郁,秀媚婀娜,巧奪天工。



山頂建四方亭,山隙古柏斜伸,與嶙峋山石構成蒼古奇拙的畫面。山上有三條磴道,一條兩折之后仍回原地,一條可行兩轉,逢絕壁而返。惟有中間一路,可以深入群峰之間或下至山腹的幽室。在山洞中左登右攀,境界各殊,有石室、石凳、石桌、山頂洞、一線天,還有石橋飛梁,深谷絕澗,有平面的迂回,有立體的盤曲,山上山下,又與樓閣相通,在有限的天地里給人以無盡之感,其堆疊之精,構筑之妙站在石上看紅楓葉,一不小心誤以為回到日本之秋。

步下秋山,過“透風漏月廳”迎面是一組由白色石英石堆疊而成的“冬景”。
一片楓葉,透過鏡頭詩情畫意頓時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