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子的設計 設計:郭嫩娟 澗西區英語學校 執教:郭嫩娟 設計指導思想: 本課屬于'設計、應用’領域。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圖片, 展示了各種年代、用途、造型、材質的杯子,并穿插對杯子局部設計意圖的提問,利于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同時,因為杯子是生活必需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還可以補充生活中設計新穎的杯子來豐富教學資源,引發學生思考討論,設計一些小活動,使學生主動發現、探究出設計思路。體現“一三五模式”中“先學后教”的理念。實現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滲透設計意識,培養創新精神的思路。 教學內容與目標 1、 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了解杯子各部分結構、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識。 應會:設計出有個性、功能性且美觀的杯子。 2、 隱性內容與目標 讓學生了解設計要素,滲透設計意識,培養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觀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設計意圖,了解功能與形象之間的關系。 難點:運用設計意識,設計出既有實用性又有觀賞性的杯子。 學習材料:課本、搜集的杯子、課件、畫紙、鉛筆、彩筆、尺子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明確目標 通過欣賞三個杯子實物,了解普通杯子與設計師設計的杯子之間的差別,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出示課題及學習目標。 二、 自主學習、初識“杯子” 1、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書本30頁文本及圖片,并引發思考:這些杯子采用了哪些材料?它們的設計有什么獨到之處? 2、 通過師生互動、歸納整理自學的知識 (1) 杯子的常用材料有:陶瓷、玻璃、不銹鋼、塑料等。 (2) 杯子的設計要考慮到實用與美觀兩個方面,包括形狀、色彩、圖案等。 三、 小組交流、了解“杯子” 1、引導學生通過書本學習材料和老師補充的課件材料及自己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杯子等學習材料,展開交流討論,更進一步的了解設計要素,體會設計意識,明確創新思路。 (1) 根據實際情況組建六人合作小組,并保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安排小組長、記錄員,分派不同的任務,有效展開交流合作討論。 (2) 通過古今中外的、生活中與書本上的、老師提供與自主搜集的等學習材料。針對材料上、形狀上、特殊設計上等不同主題,展開小組合作交流。老師巡回指導,并適時參與互動,及時給予點撥或引領。 (3) 組織展示交流匯報活動。指導小組內合作共享,組織組內知識匯總;誘導小組間競爭互辯,組織組間展示交流;通過同學們的爭辯交流,達到明晰杯子個部分結構形狀、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識。實現顯性教學應知目標。 2、啟發學生思考:如果讓你設計一個杯子你會有什么想法。 (1) 組織組內討論,個人交流,口頭表述“我要設計一個什么樣的杯子”。 (2) 組織組間交流,每組推出一位最有特色的杯子設計師來陳述自己的設計思路。 (3) 指導學生 根據31頁作業提示文本及6幅學生設計作業圖片,依上環節的學習方法,總結出設計思路,設計步驟及畫法要點。 四、 鞏固練習、嘗試“設計” 1、依作業提示,自主設計一個有創意的且符合實用及美觀主旨的杯子。 2、組內互評。教導同學真誠互助,互相借鑒,共同提高。 3、互學后的再設計,并標明設計名稱,設計師,價位、推廣廣告詞等附加部分。引發學生興趣,營造比賽氛圍,激發創意潛能,提升作業品質。 五、 展示交流,達標檢測 1、利用實物投影儀開展新產品發布會。請同學們大膽展示自己的設計作品并進行簡介,鍛煉同學們的膽識及語言表達能力。 2、指導開展互評活動。評出最佳創意獎,最精細繪制獎及最受歡迎人氣獎。 3、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及目標實現情況。 誰今天學會了設計,學有所得請舉起右手;誰今天感到高興,心情愉快請舉起左手;請同學們互相激掌祝賀自己的成功,分享學習的快樂。 提出新要求:設計來自于生活又回歸生活,學習了本課知識后,請同學們自行組織課下學習活動。展開諸如“鋼筆的設計”“手表的設計”等自主探究活動。能帶者快樂與收獲出課堂,也能帶者新的疑問與新的目標出課堂。 課后自評: 本節課是美術四種課型中的'設計、應用”課型。依新課程標準及“一三五自主高效教學模式”的思路,來設計本課的教學。突出以下特色: 1、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環節清晰,體現了“先學后教”、“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法、學法的設想。 本課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依“一三五”模式的要求,做到了出示目標明確、科學、簡練。為了突出“明確”依照本課課題表述直接的特點,在第一環節導課中對三個杯子的直觀認識后,就直接用課件出示教學內容與目標,清晰、簡練、科學的陳述了顯性目標中的應知應會點。 本課的教學環節依照“一三五自主高效教學模式”的五個環節設定,并稍有變化,體現在第二、三環節與第五環節中,出現了兩個高潮與次高潮部分。使課的推進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本體展開了抑揚頓挫的起伏和起承轉合的變化。在第一環節中,以生活中的杯子,引入課題,由課題的解讀明確了學習目標。在課的進程中屬平穩引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再接下來的第二環節中,通過自主學習書本材料,師生互動歸納出設計要素,在課的進程中屬小步穩進,引發了學生探究欲望,使學生在寬松、民主的氛圍中初識本課知識要點。 緊接著在教師設計的各項小活動中,進入了本課的高潮---第三環節。通過大量的學習材料,組織有序的小組交流,引發學生新舊知識的碰撞,產生疑問、找答、討論、結論,從而了解設計杯子所需知識,達到本課應知教學目標。這在本課進程中屬高潮迭起部分,投入的時間最長,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場面熱烈,體現了課的鮮活與生成,也生動展現了本模式中的“自主特色” 隨之的第四環節是揚起后的回落。在學生了解了設計知識,懂得了設計步驟后,在輕音樂聲中進行動手練習。雖然也穿插了一個小小的互學,互評再畫小活動,但總的來說此時課堂是安靜的,學生的心情是平穩的。要提示的只是非智力因素中的細心、耐心、恒心、信心等品質的發揚,使之融入到練習過程中,獲得練習的成功。 最后的第五環節中,再次通過展評交流活動使學生實現練習后的掌握,回歸教學目標。體現了本模式中的“高效特色”。在課堂環節中屬低潮后的次高潮,讓學生在心潮激蕩中結束本課。 以上環節中,每個環節的設定都是環環相扣、水到渠成的。問題的生成也是自然而然的。例如,實物杯子的認識到題目“杯子的設計”---第一環節;如何設計“從書本上找設計要素與設計目的”---第二環節;怎樣組合設計要素達到設計目的---第三環節;我的設計要素組合---第四環節;我成功的進行了設計---第五環節。每個環節都自然的生成問題,引發學生探究,較好的體現了“先學后教”的教法主旨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法主旨。 2、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活動設計新穎,體現了“回歸生活”的理念和“活動多,評價多”,的課堂模式特色。 本課中“設計”一詞雖然是美術專業領域中的學習內容,要考慮設計目標、設計要素、設計方法、設計圖形等。但“杯子”卻是生活中平平常常的物品,體現了美術貼近生活,服務生活的原則 。利用此點,在教學資源開發中就可以發動學生把目光投向日常生活,課前搜集資料,豐富教學資源。在本課中除了書本上的9幅照片6幅圖片外,老師還利用課件展示了古今中外,各種材制,各種造型的圖片25副之多,且這些圖片都是精挑細選富有代表性的,加上學生自主搜集的不計其數的實物及圖片資料,至少有50幅左右。只要老師有足夠敏銳的目光,敏捷的思路,就可以及時整合這些學習材料,變成豐富的教學資源。不用多講,只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思考。這些無聲的圖片就用無言的文字把老師要教的設計目標、設計要素、設計方法傳遞給學生了。因此以豐富教學資源來組建學習平臺,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獲得知識與技能。較好的體現了學習來自于生活,回歸生活的新課標新理念。完成了由老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到老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的轉變。 除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外,本課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教學小活動多且設計新穎。在活動一詞中“活”是修飾“動”的。有“活”學生才能“動”起來,本節課在五個大環節中設計了大大小小15個小活動。既有師生互動的,也有生生互動的;既有思考討論的,也有展示交流的;既有爭論吵鬧的,也有安靜練習的;既有引發發散思維的,也有歸納達成共識的。總之這些活動就是一串串珠子,讓本節課在促成學生發展的主線上,通過一個個小活動不斷的得到鍛煉和提高。 3、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態度,注重了非智力因素,體現了“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和“一三五模式”中“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初衷。 本節課課堂氛圍活躍,課堂上涌動著師生的激情。在師生互動時,教師的語言情感豐富 ,提問、反問、追問的語調和神態包涵著不同的關切與期待;在學生活動時,教師的指導、引導、教導、輔導及時又到位。引導時的期待,指導時的細心,輔導時的耐心,使學生也受到感染,在老師的鼓勵與激勵中充滿激情的投入練習。例如,在第四環節中,老師一個充滿期待的鼓勵:“說的真好,我真想看看我們的小設計師是如何表現的。我相信你一定能做的更好。”學生就滿懷激情的作畫。老師巡回指導中發現優秀作品及時鼓勵。并設計了一個“兵助兵”的互學小活動:給大家一分鐘互相欣賞取經時間。此時,老師教導學生真誠的贊美畫的好的學生,熱誠的幫助畫的空洞的學生。營造虛心向別人學習,真心幫助別人的情感氛圍。實現互幫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這樣的小活動不但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給了學生學習的機會,也營造了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讓我的課堂不但是高效的課堂,還是和諧的課堂。 總之,本課的這些特色都是借助“一三五自主高效教學模式”這一平臺,通過高效課堂,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實現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目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