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 肉 名 |
起 點 |
止 點 |
功 能 |
髂腰肌的腰大肌
(腰大肌強大,位于腰椎體側方) |
T12-L4胸腰椎側面 |
股骨小轉子 |
1. 近側固定點:大腿屈曲與部分的外旋
2. 遠側固定點: 立姿時兩側同時作用,可使脊柱屈曲,骨盆前傾(腰椎前凸) |
髂腰肌的髂肌(髂肌寬闊,在髂窩內) |
髂股窩前表面上側2/3 |
股骨小轉子
|
1. 大腿彎曲
2. 骨盆前傾與增加腰椎前凸 |
腰小肌 |
T12—L1椎骨側面 |
髂肌與恥骨上支的連接點 |
軀干往骨盆的彎曲
|
臀大肌
(位于臀部皮下最表層的肌肉)
|
髂骨脊
髂骨后外側表面,薦椎骶和尾椎和豎脊肌的腱膜后側表面 |
1. 大轉子下的臀肌粗隆
2. 髂脛束(止點在脛骨前側近端的脛骨粗隆) |
1. 近點固定時:使大腿后伸和旋外。該肌上半部使大腿外展,下半部使大腿內收
2. 遠點固定時:一側收縮,使骨盆向對側轉動,如轉體動作;兩側收縮使骨盆后傾,維持人體直立姿勢 |
臀中肌
(位于臀大肌的內面,覆蓋著臀小肌) |
髂骨臀部表面 |
股骨大轉子尖端
|
1. 前方纖維:內旋與大腿屈曲
2. 后方纖維:外轉與大腿向后伸直
3. 一般的肌肉收縮可使大腿外展
4. 單腳站立可預防支撐腿該側的骨盆脫出 (詮德倫伯格氏癥候群) |
臀小肌 (位于臀中肌內面) |
髂骨臀部表面臀中肌起點的前側 |
股骨大轉子前側 |
1. 近點固定時:使大腿外展,前部使大腿屈曲和內旋,后部使大腿后伸和外旋 |
闊筋膜張肌
(呈扁平長方形,位于髖關節外前方) |
臀中肌前的髂前上棘 (ASIS) |
髂脛束(大腿上大約中間交界處) |
1. 穩定髖臼的股骨頭
2. 協助臀小肌與臀中肌的前纖維執行大腿屈曲、內旋與外展動作
注:闊筋膜張肌若過緊會限制髖外旋的體式,如蓮花坐等 |
縫匠肌
(位于大腿前的細長肌肉,貫穿至小腿,涉交叉動作) |
髂前上棘 (ASIS) |
脛骨內踝下側(粗隆內側) |
1. 近點固定時:使大腿屈曲、外旋,小腿屈曲、內旋
2. 膝關節彎曲
3. 對大腿前側群肌起穩固作用 |
半腱肌(位于大腿后近中間的長肌)
|
坐骨結節 |
脛骨內踝之下方(粗隆內側) |
1. 近點固定時:使大腿在髖關節處伸直,小腿在膝關節屈曲和內旋
2. 遠點固定時:使大腿在膝關節處屈。小腿伸直與固定時,使骨盆后傾 |
半膜肌
(位于大腿后內側的長肌) |
坐骨結節 |
脛骨內踝下緣(粗隆內側)
略為側向半腱肌腱 |
1. 近點固定時:使大腿在髖關節處伸直,小腿在膝關節屈曲和內旋
2. 遠點固定時:使大腿在膝關節處屈。小腿伸直與固定時,使骨盆后傾 |
股二頭肌
(位于大腿后面外側。有長、短二頭) |
長頭:坐骨結節
短頭:股骨后側下1/2處 |
膝外側腓骨頭 |
1. 近點固定時:小腿在膝關節處屈曲和外旋;小腿伸直時可使大腿伸直
2. 遠點固定時:使大腿在膝關節處屈曲;小腿伸直和固定時,使骨盆后傾
(長頭:大腿伸直、膝部彎曲、小腿外旋。短頭:膝關節彎曲與小腿外旋)
唯一可執行小腿外旋動作的肌肉 |
股薄肌
(位于大腿內側) |
恥骨下支 |
脛骨內踝 |
1. 大腿內收
2. 協助大腿屈曲與小腿內旋
3. 幫助膝關節屈曲 |
腰方肌
(位于腰部深層豎脊肌的內面) |
第12根肋骨
L1—4腰椎的橫突
|
髂骨脊 |
1. 幫助骨盆前傾與增加腰椎前凸
2. 當骨盆固定不動時,腰方肌幫助軀干從前屈的姿勢中直立
3. 幫助側彎 |
腹直肌
(位于腹部腹白線兩側,扁長,有三、四條細白肌腱腱劃橫列在腹直肌上,將其分為四五段) |
胸骨兩側、箭突與第5—7對肋骨的軟骨 |
恥骨兩側上緣
|
1. 上側固定時,兩側收縮,可使胸廓和骨盆朝彼此方向收縮,亦即收腹;并在骨盆后傾時拉直前凸的腰椎
2. 下側固定時,兩側收縮,可使脊柱屈曲
3. 當一側單獨動作時,幫助軀干向同側側屈 |
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側淺層,為扁闊肌) |
第5—12根肋骨
|
腹白線、腹股溝韌帶和髂嵴前半側
|
1. 下側固定時,兩側同時收縮,可使脊柱前屈;一側收縮可使脊柱向同側屈曲和向對側回旋
2. 上側固定時,兩側同時收縮,可使骨盆后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