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骨散 (滋陰泄熱法) 明·王肯堂《證治準繩》 銀柴胡一錢五分 胡黃連 秦艽醋炙 地骨皮 青蒿 知母各一錢 甘草五分,炙 水三鐘,煎八分,食遠服,血虛甚加當歸、芍藥、生地 【主治】骨蒸勞熱。 【方論選萃】 清·汪讱庵:此足少陽厥陰藥也。地骨皮、黃連、知母之苦寒,能除陰分之熱,而平之于內;柴胡、青蒿、秦艽之辛寒,能除肝膽之熱,而散之于表;鱉陰類而甲屬骨,能引諸藥入骨而補陰;甘草甘平,能和諸藥而退虛熱也(《醫方集解》)。 【近代驗證】 例一 孫允中治風溫犯肺案(選自《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華》) 周某某,女,32歲。 初診:1971年5月17日。 主訴:感受風溫,半月有余。初起惡寒發熱,鼻塞流涕,咳嗽氣急,右胸疼痛,咯鐵銹色痰。西醫診斷為右下葉大葉性肺炎。曾用青霉素、鏈霉素、氯霉素、金霉素、紅霉素、雷米封等,并服中藥加味桑菊飲,高熱不退(39℃),午后尤甚。 診查:面色晦暗,精神萎靡,虛汗乏力,胸痛氣短,舌紅苔黃,脈細數。 辨證:素體陰虧,感受溫邪,留連日久,耗津動液,頗有入營之虞。 治法:治以清氣透營、滋陰退熱。 處方:銀柴胡15克 胡黃連10克 麥冬25克 白薇15克 生鱉甲25克 地骨皮25克 丹皮10克 知母15克 生貝母15克 生桑皮25克 三劑,水煎服。 二診:5月22日。熱減(37℃),癥狀亦輕。復投藥三劑,諸癥消失,脈靜身涼。 【按語】 此亦治陰分伏熱之法。方中皆少陽厥陰藥也。鱉甲、秦艽咸苦達下,深入厥陰血絡,搜剔伏邪;銀柴胡、青蒿、胡黃連其味清芬,引領血絡之邪,達出少陽而解。地骨皮瀉肺中伏火,知母清腎中相火,合而成方,以為滋陰泄熱之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