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回應社保費率據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解釋,本人月平均工資低于當地月平均工資60%的,按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繳費;超過當地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繳費,超過部分不記入繳費工資基數,也不記入計發養老金的基數。這意味著,在所有參保者中,少數收入偏低的職工和少數收入偏高的職工,繳費基數不是本人工資。假設某地社會平均工資為3000元,60%為1800元,300%為9000元。當地工資在1800元以下的職工和工資在9000元以上的職工,繳費不是以本人工資為基數。大多數職工仍然按本人工資作為基數繳費。本人工資上漲,則繳費基數上漲。
有報道稱,不少職工工資達不到平均工資,而隨著社會平均工資上漲,繳費基數同步“被上漲”,成為負擔。記者了解到,此前有測算表明,平均工資數往往高于工資中位數,即部分人工資的確低于社會平均工資。但是,社會平均工資的60%,是大多數人能夠達到的。特別是近年來,全國各地每年都以較大比例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目前很多地方的最低工資已接近社會平均工資的50%。隨著階段性用工短缺現象的出現,各地工資水平較低的農民工等群體,其工資增速在加快,去年前三季度農民工工資增長10%。因此,多數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員工,是按照本人實際工資繳納養老保險。
社會保險費率是指單位和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占繳費工資的比例。我國城鎮職工法定社會保險為5項,即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其中前3項由企業和職工共同繳費,后兩項只由企業繳費。基本養老保險費率,單位一般為20% 左右,職工個人為8%,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為20%;基本醫療保險費率,單位為6%左右,職工個人為2%;失業保險費率,單位為2%,職工 1%,農民工參保個人不繳費;工傷保險單位費率在0.5%—2%之間;生育保險,單位費率不超過工資總額的1%,個人不繳費。
繳費基數是社會平均工資嗎?大多數人以本人工資為繳費基數,只有極少數收入偏低和偏高的人參考社會平均工資
根據《社會保險法》,用人單位繳納社保費的基數是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職工繳費的基數是自己的工資,在實際操作中,本人工資一般是指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多數參保者對照自己的工資條和繳費記錄,會印證這一規定。
但是,一小部分參保者,其繳費基數卻不是本人工資,這是為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