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瀕湖脈學 明 李時珍 明 李時珍 13、緊 脈 體狀詩:舉如轉索切如繩,脈象因之得緊名。 總是寒邪來作寇,內為腹痛外身疼, 相類詩:見弦、實脈。 主病詩:緊為諸痛主于寒,喘咳風瘸吐冷痰, 浮緊表寒須發越,緊沉溫散自然安。 寸緊人迎氣口分,當關心腹痛沉沉, 尺中有緊為陰冷,定是奔豚與疝疼。 14、緩 脈 體狀詩:緩脈阿阿四至通,柳梢裊裊貼輕風, 欲從脈里求神氣,只在從容和緩中。 相類詩:見遲脈。 主病詩:緩脈營衰衛有余,或風或濕或脾虛, 上為項強下痿痹,分別浮沉大小區。 寸緩風邪項背拘,關為風眩胃家虛, 神門濡泄或風秘,或是蹣珊足力迂。 15、芤 脈 體狀詩:芤形浮大輕如蔥,邊實須知內已空, 火犯陽經血上溢,熱侵陰絡下流紅。 相類詩:中空旁實乃為芤,浮大而遲虛脈呼, 芤更帶弦名曰革,芤為失血革血虛。 主病詩:寸芤積血在于胸,關里逢芤腸胃癰, 尺部見之多下血,赤淋紅痢漏崩中。 16、弦 脈 體狀詩:弦脈迢迢端直長,肝經木旺土應傷, 怒氣滿胸常欲叫,翳蒙瞳子淚淋浪。 相類詩,弦來端直似絲弦,緊則如繩左右彈, 緊言其力弦言象,牢脈弦長沉伏間。 主病詩:弦應東方肝膽經,飲痰寒熱瘧纏身, 浮沉遲數須分別,大小單雙有重輕。 寸弦頭痛膈多痰,寒熱癥痂查左關, 關右胃寒心腹痛,尺中陰疝腳拘攣。 17、革 脈 體狀 詩:革脈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脈寒虛, 相類 女人半產并崩漏,男子營虛或夢遺。 相類詩:見芤、牢脈。 18、牢 脈 體狀 詩:弦長實大脈牢堅,牢位常居沉伏間。 相類 革脈芤弦自浮起,革虛牢實要詳看。 主病詩:寒則牢堅里有余,腹心寒痛木乘脾, 疝頹癥痂何愁也,失血陰虛卻忌之。 19、濡 脈 體狀詩:孺形浮細按須輕,水面浮綿力不禁, 病后產中猶有藥,平人若見是無根。 相類詩:浮而柔細知為濡,沉細而柔作弱持, 微則浮微如欲絕,細來沉細近于微。 主病詩:濡為亡血陰虛病,髓海丹田暗已虧, 汗雨夜來蒸入骨,血山崩倒濕侵脾。 寸濡陽微自汗多,關中其奈氣虛何, 尺傷精血虛寒甚,溫補真陰可起痾。 20、弱 脈 體狀詩:弱來無力按之柔,柔細而沉不見浮, 陽陷入陰精血弱,白頭猶可少年愁。 相類詩:見濡脈。 主病詩:弱脈陰虛陽氣衰,惡寒發熱骨筋痿, 多驚多汗精神減,益氣調營急早醫。 寸弱陽虛病可知,關為胃弱與脾衰, 欲求陽陷陰虛病,須把神門兩部推。 21、散 脈 體狀詩:散似楊花散漫飛,去來無定至難齊, 產為生兆胎為墮,久病逢之不必醫。 相類詩:散脈無拘散漫然,濡來浮細水中綿, 浮而遲大為虛脈,芤脈中空有兩邊。 主病詩: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飲左關應軟散, 右關軟散胻胕腫,散居兩尺魂應斷。 22、細 脈 體狀詩:細來累累細如絲,應指沉沉無絕期, 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卻相宜。 相類詩:見微、濡脈。 主病詩:細脈縈縈血氣衰,諸虛勞損七情乖, 若非濕氣侵腰腎,即是傷精汗泄來。 寸細應知嘔吐頻,入關腹脹胃虛形, 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遺精號脫陰。 23、伏 脈 體狀詩:伏脈推筋著骨尋,指間才動隱然深, 傷寒欲汗陽將解,厥逆臍疼證屬陰。 相類詩:見沉脈。 主病詩:伏為霍亂吐頻頻,腹痛多緣宿食停, 蓄飲老痰成積聚,敞寒溫里莫因循。 食郁胸中雙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 當關腹痛困沉沉,關后疝疼還破腹。 24、動 脈 體狀詩:動脈搖搖數在關,無頭無尾豆形團, 其原本是陰陽搏,虛者搖兮勝者安。 主病詩:動脈專司痛與驚,汗因陽動熱因陰, 或為泄痢拘攣病,男子亡精女子崩。 25、促 脈 體狀詩:促脈數而時一止,此為陽極欲亡陰, 三焦郁火炎炎盛,進必無生退可生。 相類詩:見代脈。 主病詩:促脈惟將火病醫,其因有五細推之, 時時喘咳皆痰積,或發狂斑與毒疽。 26、結 脈 體狀詩:結脈緩而時一止,獨陰偏勝欲亡陽, 浮為氣滯沉為積,汗下分明在主張。 相類詩:見代脈。 主病詩:結脈皆因氣血凝,老痰結滯苦呻吟, 內生積聚外癰腫,疝瘕為殃病屬陰。 27、代 脈 體狀詩:動而中止不能還,復動因而作代看, 病者得之猶可療,平人卻與壽相關。 相類詩:數而時止名為促,緩止須將結脈呼, 止不能回方是代,結生代死自殊途。 主病詩:代脈原因臟氣衰,腹痛泄痢下元虧, 或為吐瀉中宮病,女子懷胎三月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