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風俗——過新年 日期:2013-02-20 11:20 作者: 來源:江蘇農業網 點擊:607 春節,可謂是中國人最熱鬧的一個節日。在過春節的前前后后各家各戶都在為之忙碌著。春節又稱“過年”關于年的傳說很多。據說是在很久以前,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非常可怕,經常在除夕這一天出來傷人。這年除夕,人們都扶老攜幼正準備逃到山上避難。從村外走來了一個行乞的老頭,可是到處都是人們一片恐慌的景象。也沒人去詢問他,這時有個老婆婆過來告訴他關于“年”獸的事情并且讓他一起去山上避難,可老人非但不聽卻執意要留在村子里過夜說他有辦法制服怪獸,老婆婆無奈只好自己上山避難去了。到了半夜,“年”獸闖進村里。它發現村里的老婆婆家里跟往年大有不同:老婆婆家門口貼著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直朝大門撲去,就在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獸嚇的渾身顫栗,再也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正是大年初一。逃避回來的人們知道事情的原由以后紛紛效仿“年”獸從此再也沒有出現過。這也就是關于過年的來歷。 在連云港過春節,有很多的習俗和別的地方是不一樣的。譬如說:在年三十這一天吃年夜飯,連云港人通常選擇中午來吃團圓飯,在吃中午飯之前,我們都要燒紙來拜祭家里死去的老人們,給他們磕頭禱告,祈求他們在新的一年里保有我們事事平安。然后象征性的夾些飯菜白酒倒入火中。之后才能一家喜慶的上桌吃飯。在年三十的晚上我們則在家守歲和準備大年初一的餃子包子和元寶(湯圓)。家里人在弄完所有吃的東西后,會把平常用的鍋洗的干干凈凈,用紅紙包上大蔥和大糕放入鍋中,預示把“晦氣”沖走,來年步步高升。這叫“壓鍋”“壓鍋”后的三天里是不能動鍋吃飯的,所以也就是為什么在三十晚上要包上很多餃子和包子。在連云港很多老年人在買新鍋的同時都會放兩顆蔥在里面,沖走“晦氣”對于他們來說是件很嚴肅的事情。年三十的這一天要干的事情很多,比如要把家里里里外外都要打掃一遍,大門上貼上鮮紅的對聯。接下來就是“守歲”了,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凌晨十二點的時候各家開始放鞭炮。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初一的早晨,小孩們穿上新衣服開始向家里老人拜年,說吉利話磕頭拜年。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出門串親戚的人在去別人家時要準備糖球和大糕,預示著那家人在新的一年里日子過的紅紅火火,步步高升。在連云港,大年初一那天,講究出門對人要和氣,不宜動氣,忌諱拿剪子一類不好的東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