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過年,晚輩都要去給長輩拜年,長輩都會給晚輩一些壓歲錢,為啥要給壓歲錢呢? 壓歲錢的來歷源于一個傳說,古時候,有一種身體黑、手掌白的小妖,叫“祟”,大年三十的晚上出來,摸了正在熟睡的孩子的頭,孩子受到驚嚇,開始發燒,后來變成了傻子,因此,家家戶戶在這一天晚上都亮著燈,坐著不睡,稱為“守祟”,還給孩子“壓祟錢”用來打發遇到的小妖。 人們認為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希望能鎮惡驅邪,以保晚輩平安度過新的一年,所以,壓歲錢又叫“壓祟錢”,在古代,人們認為年幼的幼童最容易受到鬼祟的侵害,“歲”和“祟”同音,在古時候,壓歲錢必須由家中最年長者給予,因為最年長者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壓祟的力度也就更大。 ![]() 壓歲錢開始于漢代的“厭勝錢”,這種錢只能佩戴和玩耍,是一種佩戴的錢幣形狀的辟邪物品,正面除了有錢幣的文字外,還有還有很多吉祥語,如:“去殃除兇”、“天下太平”等,背面還有很多圖案,比如:龍鳳、刀劍等,而不是在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到了唐朝,宮廷內開始給真正的錢,主要是為新生兒辟邪,但是,不是在春節時候給,而是在立春這一天給,到了宋代這個習俗才傳到民間,到了明清時期,壓歲錢成了春節的“標配”,到了民國時期,民間常用一百文銅元給孩子壓歲,寓意是“長命百歲”,后來,貨幣改為鈔票,家長喜歡用號碼相連的新紙幣給孩子,寓意是“連連發財”、“連連高升”。 ![]() 給壓歲錢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用紅繩把錢穿成龍的形狀,放在床腳;一種是長輩用紅包的形式給予晚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