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速創24年新低又何妨 譚浩俊 國家統計局20日發布的2014年經濟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GDP首破60萬億,達到636463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滑落至1990年以來的新低。 不僅增速創24年來新低,而且還罕見地沒有完成年初確定的7.5%的增長目標。更重要的,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無論是外部還是內部,都面臨十分尖銳、十分復雜的矛盾和問題,面臨強大的壓力。 縱然如此,筆者認為,仍不要對中國經濟產生失望情緒。首先,7.4%的經濟增長速度,是建立在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的基礎之上。因為,隨著經濟總量的不斷擴大,增長速度放緩是必然的結果。就象美國經濟一樣,如果能夠達到5%的增幅,就是經濟好得飛上天了。中國已經進入“10萬億美元俱樂部”,自然,增速也會慢慢降下來。 其后,7.4%是建立在經濟結構高速取得良好效果,經濟增長方式正在轉變的基礎之上。數據顯示,去年,工業中的高技術產業比上年增長了12.3%,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快了4個百分點,占比則提高了0.7個百分點。而裝備制造業比上年增長10.5%,快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2.2個百分點,占比提高了1.2個百分點。相反,房地產、城市建設、產能過剩行業對經濟的拉動、支撐作用則在明顯減弱,出現如此變化,經濟增速放慢一些又有何問題呢? 再者,7.4%是建立在就業比較穩定,居民收入增長比較穩定的基礎之上。靈氣顯示,2014年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25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76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3931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70萬人。如果經濟增速放慢沒有帶來就業的減少,反而增加了,這樣的減速,自然是一種有效率的、積極的減速,而不是經濟狀況惡化的體現。 當然,在經濟社會發展仍需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如何更好地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經濟增長效率,更加積極地調整經濟結構,強化實體經濟基礎,也是需要在今年的經濟工作中高度重視和關注的。從總體上講,可以不被經濟增長指標所束縛,但也不要盲目地拋棄經濟增長指標。有了這樣理性的觀念,縱然經濟增長速度創24年來新低也無妨。且必須清楚,它與2010年的兩位數增長,沒有什么差距,且可持續性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