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 狂 癲狂,多因上濕木郁,膽胃上逆,痰迷心竅使然。 【脈證機理】健康人陰平陽秘,臟氣不偏,神清志涵,所以癲狂不作。 由于情志不遂,憂思傷脾,而致脾濕肝郁。濕旺生痰,痰阻氣滯,肺胃不降,復因憤怒傷肝,肝氣愈郁。肝膽同氣,肝郁則膽滯,必克胃土,胃上滯而水降,相火無下行的路,必挾痰上擾心君,痰熱蒙閉清竅,神識迷亂,而病癲狂。 凡人一臟的氣偏勝,則一臟的志偏見,一臟的聲偏發。肝的志怒,其聲為呼,心的志喜,其聲為笑。脾家濕熱素盛的人,心肝的陽偏旺,重因郁怒,肝氣愈郁而熱愈盛。君相二火,不能潛藏,挾痰熱上擾a神明,蒙閉清竅,神識逆亂,癥狀表現喜怒乖常,躁擾不安,面目紅潤,登高而呼,笑罵不休,越墻而走,不知饑而少臥寐,二便通調,這是病狂,《難經》所謂重陽狂是。肺的志悲,其聲為哭;腎的志恐,其聲為呻;脾的志思,其聲好歌。脾腎濕寒素旺的人,肺胃的陰偏旺,重因悲恐,肺腎愈虛而寒盛。肺氣虛弱,不能降斂,腎家虛寒,不能蟄藏,致使相火虛飄,下不根水,擾動心神,神志迷惘,癥狀表現悲恐失正,喜靜寡言,不時悲啼,驚悸少眠,面目黃瘦,寢食都廢,溺澀便堅,這是病癲,《難經》所謂重陰癲是。 癲,緣于陰旺,狂緣陽亢。陽勝則狂生,陰勝則癲作,陰陽勝復,癲歷時而小狂,狂,積日而微癲。之所以這樣,既病則陰陽都偏使然。癲狂的根源,均源于濕旺,濕旺則木郁,木郁必克土,土被木賊,中焦郁迫,所以癥狀表現當臍硬跳,按的疼痛。一因情志不遂,則臍左跳動愈劇,奔氣上沖,神迷志惑,不能自持,血發狂作癲。 狂證 狂,陽亢,所以脈現細濡、稍弦、關寸大,舌苔膩、或白臊而澀。 【治則】平膽疏肝,清降肺胃,利氣化痰。 【方藥】茯苓11克 粉甘草7克 黃芩炭11克 生杭芍12克 粉丹皮11克 廣橘缸12克 全瓜蔞12克 法半夏11克 廣郁金11克 天門冬11克 蜀漆4克 朱砂粉4克(分兩次沖服) 水煎溫服。 【方解】茯苓、粉甘草,健脾和中;黃芩炭、生杭芍、粉丹皮,平膽疏肝;廣橘紅、全瓜蔞、廣郁金、法半夏,清肺化痰,寬胸降逆;天門冬,清肺潤燥;蜀漆,豁痰利竅;朱砂粉,鎮心安神。 【加減】 內熱重,登高奔走,加生大黃11克,以泄內熱。內瘀重,加巴豆霜0.05克,以泄積瘀。兼小癲,加生龍骨12克,牡蠣粉15克,以潛斂浮陽。躁狂傷人,以鮮生姜一兩,搗汁,兌水兩倍,口含,噴其面。姜汁入目,困目精疼痛而狂止,而不傷目。 癲證 癲,陰旺,所以脈現細濡、稍滯,關寸較大、尺微,舌苔白膩。 【治則】健胃和胃,疏肝平膽,清肺理氣,化痰利竅。 【方藥】茯苓11克 粉甘草7克 炒杭芍11克 粉丹皮11克 制首烏11克 廣橘紅11克 炒杏仁11克 法半夏11克 廣郁金11克 生龍骨12克 牡蠣粉12克 炒干姜7克 草果仁5克 石菖蒲12克 朱砂粉1.5克 ?。ㄍ砩纤耙淮畏? 水煎溫服。 【方解】茯苓、粉甘草,健脾和胃;炒杭芍、粉丹皮、制首烏,疏肝平膽;廣橘紅、炒杏仁、法半夏、廣郁金,清肺理氣,寬胸降逆;生龍骨、牡蠣粉,潛斂浮陽;炒干姜,溫暖中下;草果仁,暖中和胃;石菖蒲,化痰利竅;朱砂粉,鎮心安神。 【加減】下寒重,加制附片11克,溫腎以祛寒。驚悸不眠,加炒棗仁15克,養心以安眠。上熱,舌苔白膩,加黃芩炭7-11克,以清相火。大便干結,加決明子15克,潤腸以利便。小便不利,加冬葵子11克,滑竅以利尿。兼小狂,加蜀漆4克,豁痰以利竅。 【忌宜】忌食辛辣刺激的藥品,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暢,及環境安靜。 【按語】癲狂,包括精神分裂癥、躁狂抑郁癥等精神病。 癲,語無倫次,沉默寡言,又名文癡;狂,狂言妄語,躁擾不寧,動而多怒,又名武癡。 癲狂的根源,緣于中土濕旺,標見停痰。為驚悸的重癥,癲起于驚,狂生于悸。浩當燥土去濕,佐以化痰。濕去則痰無由生,痰去則神字泰定,陰陽順接,臟腑和平,可漸而向愈。 |
|
來自: 中醫館163 > 《百病不侵一年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