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簡介 溫氏集團的前身是始創于1983年的廣東省新興縣勒竹養雞場———一個由8戶農民籌資8000元股本創建的農民股份合作性質的養殖企業。25年間,從8000元到117億元,從單一養雞的小企業,到擁有10大業務體系,以養雞、養豬業為主,以養牛、養鴨、蔬菜為輔,以動物保健品、食品加工、有機肥業、糧食貿易、農牧設備為產業鏈配套的現代農牧企業集團,溫氏集團堅持以卓越的企業定位、和諧的企業文化與運行機制為基礎,創造了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公司+農戶”運行模式的典范———溫氏模式,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企業,帶領農民走共同富裕之路,對農業產業化經營進行了生動的詮釋。 二、行業類型 農業養殖 三、商業模式解讀 帶動農戶3.65萬戶,直接為農戶創造利潤11.35億元,這是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廣東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溫氏集團)2007年向社會交出的答卷。同樣在這一年,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17億元,雄踞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之首,成功跨入百億元級規模企業的行列。 解讀溫氏集團創立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溫氏模式”,其核心內容是以一個技術先進、產權明晰的現代農業企業為龍頭,以專業化農戶為生產基礎,由龍頭企業組織現代農業產業生產經營,把農戶生產納入現代農業產業鏈經營中,利用契約和全員股權占有等形式締結成利益共生體,通過創建“一體化養殖公司”形式,實現種苗、飼料、飼養、疫病防治、銷售等環節的產業鏈一體化經營。 經營思想:真誠合作和諧為魂 溫氏集團的開創者懷著“大同社會”和“以民為本”的理想追求,在25年的發展中,一直遵循“真誠合作、和諧為魂”的經營思想,已形成了自身的企業價值觀,“和諧的企業文化”在企業經營戰略、經營機制、利益分配、市場競爭等各方面得到體現:“公司+農戶”模式體現了“以農民為本”的理念,企業通過承擔主要風險來實現企業和農戶雙方利益,體現了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和諧合作;職工全員持股機制體現了企業“以員工為本”的理念,實現了企業內部的和諧共事;企業與客戶之間的合理利潤分配體現了企業“以顧客為本”的理念;企業控制適當的市場份額突破了傳統市場利益爭奪的競爭模式而實現了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和諧發展。 經營戰略:專注農業一體經營 溫氏集團自創立以來,始終堅持以經營農業產業為發展目標,以養殖業為主導產業,以“公司+農戶”為基本經營模式的產業鏈一體化經營戰略。實踐證明,這種“專注農業,一體經營”的經營戰略是卓越的。近10年來,企業保持了30%以上的發展速度,截至2007年,公司養殖規模達到了上市肉雞5.3億只,肉豬182萬頭,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肉雞(豬)飼養集團。集團在廣東、廣西、福建、湖南、湖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四川、重慶、河南、河北、云南等省市建立了80多家集種苗生產、飼料供應、技術服務、農戶管理、產品銷售等環節為一體的養殖公司,企業職工人數達到2萬余人,合作農戶3.65萬戶,銷售收入超百億元。 經營方針:全員持股帶富農民 全員持股。溫氏集團自創立伊始就帶有全員股份合作制性質。隨著集團資產增加又進行了幾次資產股權制度完善,溫氏集團新進員工可以入股,股權細分而相對分散,集團內股票可以自由轉讓。這種以勞帶資形式的全員持股的資產股權結構,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集體所有制形式的創新,構筑了我國生產力欠發達農村地區新的生產關系。在全員持股的溫氏集團,員工既是企業資產的所有者,又是企業的雇員,員工既能通過自身勞動獲得勞動收入,又能通過持股獲得公司經營收益,是企業真正的主人,從而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達到高度一致,解決了傳統集體所有制的“搭便車”現象,打破了欠發達地區和農業產業由于資金短缺而出現的貧困“惡性循環”。溫氏集團通過這種全員持股的制度安排和激勵機制,實現了集團利益相關人的共同富裕目標,溫氏集團的企業文化理念“精誠合作,齊創美滿生活”也不斷深入人心。 溫氏集團自1986年創立“公司+農戶”的產業合作模式以來,公司與農戶之間的產業分工機制、利益分配機制、風險防范與分擔機制日益完善,“公司+農戶”已成為溫氏集團的基本生產組織形式,同時“溫氏模式”已成為帶領一方農民致富的法寶,2007年與溫氏集團聯結的農戶超過3萬戶,直接為農民創造利潤11.35億元。 帶領農民共同富裕。溫氏集團通過“公司+農戶”模式,根據產業鏈流程各環節的技術特點與要求,通過產業內合理分工與合作,把龍頭企業與農戶的相關資源充分利用和整合,以形成產業整體競爭力。公司主要承擔產業鏈流程中的種苗、飼料、藥物和疫苗生產與供給以及產品的市場開發等環節,合作農戶主要承擔飼養管理流程,農戶是溫氏集團的終端生產者,也是現代農業企業的員工。 這種公司與農戶在產業鏈流程管理中的明確分工,與高效和科學的流程管理和風險控制,大大提升了傳統農業的改造速度,促進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帶領農民走上了富裕的康莊大道。 經營理念:質量至上科技先行 溫氏集團創建以來,一直保持著快速發展的態勢,這種持續的競爭能力來自企業所奉行的“質量至上、科技先行”的經營理念。 “上天”———溫氏集團創造了產學研合作科技創新模式,通過借助華南農業大學和各科研機構的力量,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實施科技創新激勵機制,設立科技創新基金“溫氏基金”,不斷創造出了在同業中領先的技術成果直接為生產為用。溫氏集團已經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在養殖業“育種、動物飼料營養、疾病防治”三大核心技術上取得累累成果,各項技術指標在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入地”———溫氏集團通過一體化公司派出技術人員直接服務合作養殖農戶,實現企業創新技術直接聯結農民,完成技術成果轉化而為企業持續發展服務。溫氏集團通過一體化養殖公司,不斷開拓不同區域市場和做大市場,對集團產業鏈實施全程管理,全面推行ISO、GMP、HACCP等國際權威質量認證體系,形成了溫氏集團開放性市場網絡和質量管理體系,確保了溫氏集團產品的質量信譽和市場競爭力。 經營機制:開放創新共贏共生 溫氏集團自創立以來,秉著“精誠合作,齊創美滿生活”的理想,以開放的胸懷迎接各種挑戰,創建了“開放創新、共贏共生”的企業經營機制。這種獨特經營機制體現在溫氏集團的企業組織創新和共贏的利益機制中。溫氏集團把同行企業視為合作伙伴,控制自己的市場份額,和同行共同發展、做大市場,培育開發新的市場。溫氏集團這種文明開放的經商行為受到同行的普遍尊重,與同行共贏共生的經營機制自然而然成為了行業領袖。 創新的組織架構。溫氏集團以“公司+農戶”為基本組織構架,不斷創新企業組織形式,實施一體化公司經營方式。隨著企業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化,集團將企業組織架構偏平化,企業管理和決策重心下移,以調動各區域一體化公司的積極性,應對不斷變化市場的挑戰,溫氏集團通過企業組織創新而獲得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共贏的利益機制。溫氏集團“真誠合作、和諧為魂”的經營思想以及“開放創新、共贏共生”的經營機制打造了“溫氏模式”共贏的利益機制,這又促進了溫氏集團的持續快速發展。這種共贏共生的利益機制讓產業鏈上所有的利益相關者共同分享產業鏈增值所帶來的好處,同時也為溫氏集團一次次渡過養殖業疫病危機創造了“人和”的條件。在疫病危機來臨時,溫氏集團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合作養殖戶、員工、供應商都給予了企業巨大的支持和理解,幫助企業渡過危機;與此同時,溫氏企業在危機中進一步維護合作養殖農戶和員工利益,做到農戶不受損失、員工工資有保證,溫氏在危機面前進一步樹立了良好的公眾形象。 “溫氏模式”的創建和成功運作,展示了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與現代農業建設良好的發展前景。在中國經濟向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轉型階段,現代農業企業面臨著更多的市場機遇,承載著更多的經濟社會責任,同時也承受著更大的市場競爭壓力。如今,站在百億元規模的發展新起點上,溫氏集團正以全球視野制定發展戰略,全力打造世界級的現代農業企業。相信,隨著市場的變化和企業新的戰略目標的確立,“溫氏模式”也將在不斷完善中實現持續高效運行和發展壯大。
四、“溫氏農業產業化模式”的精髓和意義 “溫氏”農業產業化模式可以概括為: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養雞業為主導產業,以“公司+農戶”的經營方式為基礎,全面引入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管理手段,運用工業經濟方式重組農業生產和經營,以綜合經濟效益為中心,實現產供銷一條龍,科工農貿一體化。它的主要精髓和經驗: 1.確定好主導產業。主導產業是農業產業化的基本要素,應是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能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產品市場前景好,在現有產業結構中處于主導地位,和其它相關產業關聯程度高,并能帶動其它產業發展,且具有開發潛力的產業。養雞業成為“溫氏”集團的主導產業正是具備了這些條件。 2.確定好龍頭企業。在產業化中,龍頭企業是指具有很強的把握市場的能力和產品開發能力,能給農民全方位服務、能處理好與農民的經濟關系,基礎雄厚、輻射面廣,帶動能力強的農副產品加工、銷售企業或企業集團。“溫氏”集團具有開拓市場、引導生產、深化加工、延長農副產品銷售時間、擴展農副產品銷售空間、增加農副產品附加值等綜合功能,是典型的龍頭企業。這里,尤其重要的是,“溫氏”集團以全員股份制構建企業的組織框架,形成人人是員工,人人是股東的新型關系,為各勞動成員共同富裕奠定了分配基礎,做到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從而使每個員工都關心企業的經營,有效地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達到共同致富的目的。這種組織形式符合現代企業的組織形式,避免了傳統集體經濟產權不清、政企不分的弊端,企業可以完全以市場為導向,在國家政策指引下,按照經濟規律來進行產業化經營。同時,也避免了個體企業經濟實力單薄、生產分散、不利于規模經營和抗御市場風險能力差的缺陷。 3.“公司+農戶”是農業產業化的核心和基礎,是農業產業化鏈條的兩個關鍵環節。“公司+農戶”是指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農產品加工、銷售的企業,聯合科研單位和農戶,采取公司帶農戶的形式,一頭聯著農民,一頭聯著市場,實行農業的貿工農技相結合,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溫氏”集團的基本經驗是:通過“公司+農戶”的經濟聯結,使養雞戶通過公司融入市場,按公司要求采用先進技術,按市場的需求生產高品質的產品。它的一個突出特點,也是很多企業難以做到的是公司能夠以長遠的眼光,把農民是否真正得到實惠看作自己能否建立可靠的生產基地,能否保障企業自身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以綜合經濟效益為企業最終經濟效益,正確處理和農民的經濟關系。公司在肉雞市場不景氣時,對養雞戶采取保護價收購措施,保證農民養雞不受市場風險的干擾,農戶養雞積極性不斷提高,從而使企業的主導產業和生產基地不斷擴大,“公司+農戶”的組織也更加鞏固。 4.引入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管理手段,運用工業經濟的方法重組農業生產和經營。先進的科學技術是社會進步的標志,是現代企業生產經營的基礎,也是農業產業化能夠高效有序運行的根本保障。“溫氏”集團與華南農大合作的目的,不僅是利用華南農大的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養雞業,關鍵是建立起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基礎上的計算機管理系統,有機協調了企業內外人與物、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充分發揮了企業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的積極作用。“溫氏”集團用工業經濟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來強化農業生產和經營,是在產業關聯互動的現代經濟新格局上實現農業生產的工業化,從而促進農業向高級化產業推進和發展。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個新事物,總體上仍處于初級階段。如何形成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機制,建立企業與農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濟利益共同體,筆者到全國各地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地區并沒有真正解決。特別是公司和農戶之間的結合部不緊密,不牢固,“春訂、夏濫、秋不算”的現象常有發生,矛盾很突出,很需要我們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溫氏”產業化模式是在我國南方貧困落后的丘陵山區,在改革的大潮中產生的,在市場經濟推動下不斷發展壯大的,它是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在我國具有普遍地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