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陣子我對唐容川發生興趣,《唐容川醫學全書》中《傷寒論淺注補正》四逆湯一條,唐氏引用了陳修園《長沙方歌括》中陳蔚和陳元犀的按語。我于是就去找《陳修園醫學全書》之《長沙方歌括》四逆湯條原文: 四逆湯 治下利清谷,三陰厥逆,惡寒,脈沉而微者,此方主之。此乃溫經救陽之峻劑也。 甘草二兩,炙 干姜一兩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上三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兩。 歌曰:生附一枚兩半姜,草需二兩少陰方,建功姜附如良將,將將從容藉草匡。 蔚按:四逆湯為少陰正藥。此證用之以招納欲散之陽,太陽用之以溫經,與桂枝湯同用以救里,太陰用之以治寒濕,少陰用之以救元陽,厥陰用之以回薄厥。 次男元犀按:生附子、干姜,徹上徹下,開辟群陰,迎陽歸舍,交接十二經,為斬旗奪關之良將。而以甘草主之者,從容籌劃,自有將將之能也。(陳修園《長沙方歌括》卷二) 這讓我想起以前讀過的第二屆扶陽論壇《劉力紅講四逆法》。 劉力紅是給我絕大影響的人物。對于當今的中醫界,面對趨于淪亡的中醫危局,劉力紅有點象“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三年前我讀了他的《思考中醫》以及他師父李陽波的《開啟中醫之門---運氣學導論》,激發了我學習中醫的濃厚興趣。 《劉力紅講四逆法》講他歷三年時間從盧火神那里領悟到盧氏心法,歸結到四逆法,四逆湯收納陽氣以歸伏藏,乾分一氣落于坤宮,迎陽歸舍。四逆湯是收工之方,四逆法是納下之法。 劉力紅這樣講四逆湯: 那么四逆是怎么去救這個元氣呢?這就到了四逆中最重要的附子上,是這個附子上的辛熱才能夠直補坎中的真陽,這也是鄭欽安說的。附子的辛熱能夠直補坎中的真陽,即先天乾元之氣。那么干姜是什么?干姜的性溫而散。而附子沒有味道,干姜的味道怎么樣?很大,所以性溫散。所以后世講的干姜“守而不走”這個不是很確切。我跟師的體會,盧門并不一定是這樣認識。因為它很辛散,它怎么會守呢?它肯定也走,反而附子是守的。干姜性溫而散,其所用者,為什么用干姜呢?因為群陰阻塞,祖師爺在這里很清楚地點了附子是什么作用的,它是直接透到極上的一陽,坎中的這一陽,直接去溫這個一陽。可是這個一陽在哪里?這個一陽是在海里,不是在沙漠,所以附子要透下去怎么辦呢?往往到了要用這個方的時候,群陰都是彌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