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胡瑗的教育思想

     江山攜手 2015-01-29
        摘  要  胡瑗教育思想豐富,其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明體達用等思想和首創分齋教學制度對后世影響較大。教人有法,與學生親如父子,是胡瑗在教育上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胡瑗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活動對今天教育工作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   胡瑗  教化  明體達用  分齋教學  示范

          胡瑗(993—1059),北宋泰州海陵(今如皋)人。胡瑗祖上世居安定(今陜西省安定縣),門人學者溯其源,稱其為安定先生。胡瑗是北宋初年著名的學者和教育家,與孫復、石介并稱為宋初三先生,同為宋初理學先驅。《宋元學案·安定學案序錄》云:宋世學術之盛,安定、泰山為之先河,程、朱二先生皆以為然。但就教育而言,胡瑗的影響則更大。他畢生從事教育事業,銳意改革,勇于創新,對宋初教育理論的發展和人才培養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的教育主張有些至今仍對我們有啟發。
        一、天下之治在人才的教育作用論
        胡瑗深刻認識到學校教育對于培養人才、治理國家的重要作用。他在《松滋儒學記》一文中說: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材,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職教化者在師儒;弘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精辟地闡明了實現天下之治關鍵在于人才,人才培養的根本在于學校教育的思想。正是從這一思想出發,他批評自漢唐到宋初的學校教育所存在的各種弊病,認為已違背先王教化之意。主張改革教育,改變空疏的俗學,講授窮經治事的實學,培養通經致用的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胡瑗重視學校教育,重視人才培養,不只是局限于文職人才。他從宋朝當時邊事頻繁,迫切需要軍事人才的實際情況出發,在中國教育史上較早地提出設立武學,培養既知忠孝仁義之道,又知制勝御敵之術的武職人才。中國古代培養軍事人才的武學,最初設于宋仁宗慶歷三年(1043年),但設置僅數月即廢。胡瑗認為這是由于官非其人,而不是不要設置武學。翌年,他上書請設武學,并提出了如何設立的具體主張。他說:頃歲吳育已建議興武學,但官非其人,不久而廢。今國子監直講內梅堯臣曾注《孫子》,大明深義。孫復而下,皆明經旨。臣曾任丹州軍事推官,頗知武事。若使堯臣等兼蒞武學,每日令講《論語》,使知忠孝仁義之道;講《孫》《吳》,使知制勝御敵之術。于武臣子孫中,選有智略者二三百人教習之,則一二十年之間必有成效。”②他還撰成《武學規矩》一卷進呈。胡瑗的建議雖然由于遭到反對而沒能成為現實,但是他從當時實際需要出發,提出設立武學,培養軍事人才的主張是正確的。
        尤為可貴的是,胡瑗在培養人才時,對那些初步顯露出一定才華的學生往往給以特別的愛護,熱心扶植。《宋史·道學列傳》記載,程頤在18歲時游太學,當時胡瑗剛到太學任教,他以顏子所好何學為題問諸生,程頤寫了一篇《顏子所好何學論》(見《河南程氏文集》卷第八)作答。瑗得其文,大驚異之,即延見,處以學職。類似記載,在《宋元學案·安定學案》《安定言行錄》中還有。例如:
        周之道,字覺民,湖州長興人。少刻意于學,年十三以文謁胡先生,先生奇之,因留受業。
        潘及甫,字憲臣,揚州人。勵志文行,聞胡安定倡學于湖,負笈從之,以其文呈安定,安定喜曰非諸生比也,遂補學職。
        胡瑗不愧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其愛才之心,育才之切,躍然紙上。這是值得我們教師借鑒的。
        二、明體達用的教育目的論
        自隋唐盛行科舉制度以后,士人通過科舉考試,就可以入仕參政。唐朝科舉考試重詞賦。于是一般士人便熱衷于科舉功名,他們專習辭賦以應付考試,崇尚浮華文辭,而鄙視真實學問,尚文詞而遺經業。學校日益成為準備科舉考試的場所,科舉日益重,學校日益輕
        科舉考試制度對士人學風和學校教育帶來的這種消極影響,在北宋初年嚴重存在。劉彝在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說:國家累朝取士,不以體用為本,而尚聲律浮華之詞,是以風俗陋薄。”③當時雖然設立了國子監,但成為品官子弟游寓的場所,有教育之名而無教育之實。仁宗時天章閣侍講王洙說:國子監每科場詔下,許品官子役然試藝,給牒充廣文、太學、律學三館學生,多致千余。就試試已,則生徒散歸,講官倚席,但為游寓之所,殊無肄習之法。居常聽講者,一二十人爾。”⑤王應麟在《玉海》中也這樣記載仁宗時國子監的情況:每逢解試期,國子監召集四方學子前來應試,優者選送,此時監內,頗有人滿之患。迨考試終結,即云消煙散,熱鬧一時,寂寞永久,有教育之名而無教育之實。胡瑗對此狀況深為憂慮。蔡襄在《太常博士致仕胡君墓志》中記述胡瑗當時的心情,常常患隋唐已來,仕進尚文詞而遺經業,茍趨祿利。胡瑗的學生劉彝也回憶說,在宋仁宗明道、寶元時期(1032-1040年),臣師尤病其失。為了糾正取士不以體用為本,而專講究聲律浮華的辭藻,使世風民俗澆薄,學校教育蛻敗的時弊,胡瑗遂提出以明體達用之學教授學生,培養通經致用的人才作為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即所謂明夫圣人體用,以為政教之本
        對于什么是圣人體用,劉彝曾對宋神宗作過概括的說明:臣聞圣人之道,有體,有用,有文。君臣父子,仁義禮樂,歷世不可變者,其體也;詩、書、史、傳、子、集,垂法后世者,其文也;舉而措之天下,能潤澤斯民,歸于皇極者,其用也。”⑦很清楚,所謂明體,指懂得君臣父子、仁義禮樂等封建倫理綱常和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所謂達用,指不僅要自己,而且要能把封建倫理綱常、道德規范等通達于實際,運用于實踐。也就是說,學校教育不能只是為了科舉考試,獲取功名,而是要培養既精通儒家經書,具有封建道德,又能在實踐中運用,具有實際才干的人才。
        胡瑗終身從事教育事業,可以說一直在為貫徹這個思想而辛勤努力,并取得了很大成功。歐陽修在《胡安定先生墓表》中說,胡瑗在湖州州學,以明體達用之學教授學生,他們學成之后,又各以所學傳授,這樣行之數年,東南之士莫不以仁義禮樂為學。胡瑗的學生劉彝更是概括了老師一生的教學活動,說先生夙夜勤瘁,二十余年,專切學校,始于蘇湖,終于太學,出其門者,無慮數千余人。故今學者明夫圣人體用,以為政教之本,皆臣師之功”⑧。充分肯定了胡瑗一生貫徹明體達用思想的成功,以及對于糾正時弊、改變學風所起的積極作用。
        胡瑗明體達用的教育思想,對宋代書院及后世的教育也發生了積極影響。如宋代東山書院,規矩為國初書院,肄業則明體達用如湖學”⑨。宋代以后有些著名教育家,也非常推崇胡瑗明體達用敦實學的思想。如清初的顏元說:惟安定胡先生,獨知救弊之道的實學不在空言……可謂深契孔子之心矣。”⑩提出儒者士人當遠宗孔子,近師安定。他自己稱胡瑗為師,并因為不與胡瑗同時,不能當面求教而抱恨,安定先生真吾師,恨不及門。他主張治學當寧粗而實,勿妄而虛,顯然是受胡瑗的影響。
        三、首創分齋教學制度
        為了貫徹明體達用的思想,培養通經致用的人才,胡瑗對教學制度作了大膽改革,在中國教育史上首先創立了分齋教學制度,這是胡瑗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活動中最具有創新意義的內容,也是他對中國古代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獨特貢獻。
        分齋教學是胡瑗在主持湖州州學時創立的一種嶄新的教學制度。這種制度的主要內容是在學校內分設經義齋和治事齋兩部分,經義齋選擇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學習儒家經義。治事齋,又稱治道齋,齋內分設各種不同學科。《程氏遺書》載:胡瑗在湖州置治道齋,學者有欲明治道者,講之于中,如治兵、治民、水利、算數之類。治事齋的學生可選擇其中一科為主修,另選一科為副修。治事則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攝一事。”⑾很顯然,經義齋和治事齋的培養目標不同。經義齋以培養比較高級的統治人才為目標,即所謂可任大事者,因此,它對學生的來源要求較高,學習內容是儒家經典;治事齋則意在造就在某一方面有專長的技術、管理人才,如治民以安其生,講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算歷以明數是也這種專長一般多掌握一門就多一樣好處,于是便有主修和副修的考慮。可見,胡瑗不僅分別設置經義齋和治事齋,規定學習不同科目,又提出各齋不同的培養目標,這確實是很有創造性的。
        胡瑗創立分齋教學制度,其目的在于提倡實學,反對當時崇尚的專講究聲律浮華的辭藻,以應付科舉考試的空疏之學,根據學生的不同材質,把他們培養成為通經、治事的有用人才。《宋史·選舉志》載:安定胡瑗設教蘇、湖間二十余年,世方尚詞賦,湖學獨立經義治事齋,以敦實學。清末易甲南在《經義治事兩齋論》中說得更透徹:夫隋唐以來,仕進多尚文辭,茍趨功利,實學之不明久矣。安定先生起而正之,鄙詞章記誦之功,而以經義之討論養其德;薄尋行數墨之士,而以治事之干濟擴其才。既有以深之于根柢,使其學切而不浮,復有以練之于材,能使其學實而可用。”⒀事實也正是如此。經胡瑗分齋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他們信其師說,敦尚行實。有的諳于經義,有的老于吏事。史載胡瑗在湖學的學生很多,經常受業的有數百人。從現在能考的二十多位學生中,其中精通經學的有顧臨、朱臨、翁仲通、杜汝霖、倪天隱、陳高等。練達治事的,有的善治民,如莫表深中進士后,累官光祿丞、知饒州,稱循吏;有的善戰,如盧秉因擊夏酋有功,官遷龍圖閣直學士;又如苗授因累立戰功,官拜武泰軍節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等;有的善治水,如劉彝,守章貢,州城東西瀕江,每春夏水潦入城,民嘗病浸,水退則人多疾死,前后太守莫能治。彝至,乃令城門各造水窗凡十有三間,水至則閉,水退則啟,啟閉以時,水患遂息。”⒁因此,當時社會上盛贊湖州州學培養出來的學生湖學多秀異,其出而筮仕,往往取高第;及為政,多適于世用,若老于吏事者”⒂。看來,這贊譽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胡瑗創立的分齋教學,是對教學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在中國教育史上,早在孔子設立的私學里,就有孔子以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教人的記載。后來的魏晉南北朝時,宋朝設立儒學、玄學、史學、文學四個學館,又有開分科設學之先的說法。孔子以四科教人和宋朝開四館設學,在教育史上確實有其積極意義。然而,就分科的具體內容來說,無論是孔子的四科,還是南朝宋朝的四館,基本上僅是囿于文科,還沒有包括自然科技方面的一些學科。隋唐時期,設立了算學、書學、律學等專科學校,在中國學校發展史上是一大進步。但是這些學校的地位比儒學低得多,規模也小得多。直至胡瑗創立分齋教學制度,才在中國教學制度發展史上,第一次在同一學校中分設經義齋和治事齋,同時傳授經義和時務;治事齋分設多科,把民、兵、水利、算歷等實用、自然學科正式納入官學教學體系之中,破天荒地與儒家經典取得了同等的地位;并且,治事齋學生治一事,又兼攝一事,開了主修和副修制度的先聲。
        分齋教學制度產生后,在當時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四方之士,云集受業,紛紛到胡瑗主持的湖州州學來求學。甚至京城開封設立的太學,也取胡瑗法以為法。而且,這一制度對后世影響很大。顏元曾說:秦漢以降,則著述講論之功多,而實學實教之力少,宋儒惟胡子立經義、治事齋,雖分析已差,而其事頗實矣。”⒃晚年他規劃漳南書院,分設文事、武備、經史、藝能、理學、貼括六齋,是直接借鑒和發展了胡瑗的分齋教學制度。另外,清朝有些書院,如中江講院等,直接仿效胡瑗分齋教學的思想和經驗,設立經義和治事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清末在興學堂、改書院的熱潮中,胡瑗分齋教學制度又受到社會重視,作為一種理想的教學制度重新被提了出來。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刑部左侍郎李端棻在著名的《請推廣學校折》中,提出自京師以及各省府州縣皆設學堂,其省學大學所課,門目繁多,可仿宋胡瑗經義治事之例,分齋講習。⒄”同年,翰林院侍講學士秦綬章提出整頓書院三條辦法:定課程、重師道和核經費,其重點在于制定課程,要求仿胡瑗分齋教學制度,分設六類課程,書院生徒可以自由選擇,專攻一藝或兼習數藝。他說:整頓書院約有三端:一曰定課程。宋胡瑗教授湖州,以經義,治事分為兩齋,法最稱善;宜仿其意分類為六:曰經學,經說、講義、訓詁附焉;曰史學,時務附焉;曰掌故之學,洋務、條約、稅則附焉;曰輿地之學,測量、圖繪附焉;曰算學,格致、制造附焉;曰譯學,各國語言文字附焉。士之肄業者,或專攻一藝,或兼習數藝,各從其便。”⒅當然,在西學東漸,資本主義教育制度已陸續被介紹到中國來的清末,仍然推崇胡瑗的分齋教學制度法最稱善,其觀點未免有失偏激。但是,在新創設的省城大學,主張仿效胡瑗分齋教學的成功經驗,分齋講習各門課程,對以學習八股文、貼括為主的書院進行整頓,改而學習經學、史學、掌故學、輿地學、算學、譯學等,在當時仍不失為一種積極可行的主張。因此,分齋教學制度在清末興學堂、改書院熱潮中重新受到青睞,并不是沒有積極意義的。
        總之,胡瑗在主持湖州州學時創立的分齋教學制度,是中國古代教學制度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不但對于當時學校教育的改革起了很大的作用,就是對于宋代以后的學校教育,也有深遠的影響”⒆   。可以說,這種制度是近代教育中實行的文、理分科教學和主修、副修相結合制度的先聲,無論是在中國教育史上,還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有重要意義。
        四、教人有法,科條纖悉備具
        長期的教學實踐活動和勇于改革的探索精神,使胡瑗逐漸摸索出一些積極有效的教育和教學方法。《宋史·胡瑗傳》說:瑗教人有法,科條纖悉備具。具體說,胡瑗的教人之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突出重點,聯系實際
        胡瑗精通儒家經書,尤長于《易》和《春秋》。他向學生傳授的主要內容是儒家經義。他講經抓住要領,重點突出,著重闡明儒家經典的要義”———忠孝仁義禮樂之道,循循誘導學生掌握修已、治人的道理,很受學生歡迎。蔡襄在《太常博士致仕胡君墓志》說,胡瑗在蘇、湖兩州教授,解經至有要義,懇懇為諸生言其所以治己而后治乎人者。學徒千數……信其師說,敦尚行實。《宋元學案·安定學案》也說,他在太學執教,講經音韻高朗,旨意明白,眾皆大服
        胡瑗講經還重在通經致用,他往往聯系實際,運用當時典型事例說明經義。他的學生王得臣在回憶當初在太學聽講的情形時說:朝廷命主太學,時千余士,日講《易》,予執經在諸生列,先生每引當世之事明之。還說,當胡瑗講到《易經》小畜,解釋畜,止也,以剛止君也時,舉了趙普不顧宋太祖的反對,接連三次推薦一個諫臣,直到宋太祖最后采納的事例。⒇  
        2、因材施教
        根據學生的不同材質,學習不同的科目;針對學生的個性和愛好,因其所好,發展其長,實施因材施教。這是胡瑗在長期的教育實踐活動中,不斷豐富并認真采用的基本教學方法,也是他的學生成才各不相同的重要原因。
        早在他主持湖州州學期間,創立了分齋教學制度,把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者選入經義齋,學習儒家經典;其他學生則選入治事齋,學習治事、治民、講武、堰水等具體實用學科,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待到太學任教,他更是自覺地實施這一教法。他十分細致地了解學生的個性和才能,依據各人的志趣和特長,分成相應的組互相進行講習,使每個人都能夠發展專長,學有所成。而且,胡瑗還采取多種方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他們展開討論。《宋元學案·安定學案》這樣記載了胡瑗在太學的教學活動:先生初為直講,有旨專掌一學之政,遂推誠教育多士。亦甄別人物。故好尚經術者,好談兵戰者,好文藝者,好尚節義者,使之以類群居講習。先生亦時時召之,使論其所學,為定其理;或自出一義,使人人以對,為可否之,或即當時政事俾之折衷。胡瑗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取得了人人皆樂從的良好教學效果,培養出了許多各有專長的人才。有的長于經義,如顧臨對于訓詁的研究,朱臨和翁仲通對于《春秋》的研究,以及杜汝霖對于《易》的研究;有的長于政事,如范純仁、錢公輔、江致一;有的長于兵戰,如苗授、盧秉;有的長于文學,如滕元發、林晟;有的長于節義,如徐積、周穎;有的長于治水,如劉彝;也有的長于古樂鐘律,如歐陽發,等等。歐陽修賦詩曰:吳興先生富道德,詵詵子弟皆賢才。21)充分肯定了胡瑗因材施教教學方法的成功。
        3、游歷考察
        胡瑗認為廣為游歷考察,對于開闊人的眼界,不斷獲得新知識是非常有益的。他曾說:學者只守一鄉,則滯于一曲,隘吝卑陋。必游四方,盡見人情物態,南北風俗,山川氣象,以廣其聞見,則為有益于學者矣。22)因此,為了使學生的知識避免滯于一曲,隘吝卑陋,他的教學中除了重視書本知識的傳授之外,還十分注重組織學生游歷、參觀和考察,以廣其聞見,不斷增加知識和切實掌握知識,形成了胡瑗教學的又一個特點。
        在湖州州學任教時,他曾親自帶領學生數人,從吳興出發到陜西潼關等地游歷考察。丁寶書輯《安定言行錄》一書,生動地描繪了這次教學活動的具體情況:一日,嘗自吳興率門弟子數人游關中,至潼關,路峻隘,舍車而步。既上至關門,與滕公(宗諒)諸人坐門塾。少憩,回顧黃河抱潼關,委蛇洶涌,而太華、中條環擁其前,一覽數萬里,形勢雄張,慨然謂滕公曰:此可以言山川矣。學者其可不見之哉!’”
        人的知識來源于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胡瑗當時雖然不可能有這樣明確的認識,但是,他已經注意到游歷考察可以對人的知識起到廣其聞見的積極作用,并且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身體力行,親自帶領學生廣為游歷祖國的名山大川等,進行實地考察,了解人情物態、南北風俗等,這在當時尚聲律浮華之詞,一般士人熱衷于科舉功名的澆薄社會風氣中,無疑是吹進了一股清新的氣息。
        4、注重人格感化
        胡瑗重視經學教學,也重視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他既是一位卓越的經師,又是一位封建社會杰出的人師。胡瑗進行道德教育的顯著特點是注重人格感化。他以身作則,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去感化學生,使他們如坐春風,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接受封建道德規范。蔡襄在《太常博士致仕胡君墓志》中說:胡瑗為蘇湖二州教授,嚴條約,以身先之。《宋元學案·安定學案》也稱先生倡明正學,以身先之。即使是在大熱天,他也必定是終日穿著公服坐在堂上會見諸生,行嚴師弟子之禮。胡瑗本人對于反映當時社會道德規范的各種封建禮節,如事父兄之禮、事君之禮等,平時也悉心研究,模范地執行。因此,當接受皇帝召對時,他無須先就合門習儀,而能做到拜舞之容,登降之節,藹然如素宦于朝者。胡瑗曾孫胡滌曾生動地記述了這一情景:侍講當召對,例須先就合門習儀。侍講曰:吾平生所讀書,即事君之禮也,何以習為?’……人皆謂山野之人,必失儀。及登對,乃大稱旨。上謂左右曰:胡瑗進退周旋,舉合古禮。’”23)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學記》也說: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胡瑗以身作則,嚴格遵守封建道德規范的模范行為,產生了強大的教育力量,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教育效果。他的學生不僅勤奮努力進德修業,而且養成了醇厚和易之氣。他的高足弟子程頤經常對人說:凡從安定先生學者,其醇厚和易之氣,一望可知。24)甚至他的學生在言談、舉止、服飾、容貌等方面,也深受胡瑗的影響,使人一望便知道是他的弟子,歐陽修曾說:先生弟子其高第者,知名當時,或取甲科居顯仕。其余散在四方,隨其人賢愚,皆循循雅飭,其言談舉止,遇之不問可知為先生弟子25)。《宋史·胡瑗傳》也稱:禮部所得士,瑗弟子十常居四五,隨材高下,喜自修飭,衣服容止,往往相類,人遇之雖不識,皆知其瑗弟子也。
        當然,胡瑗進行道德教育,除了自己帶頭示范、以身作則之外,也強調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由于這種要求是建立在他自己以身先之的基礎上,因而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容易為學生所接受,變成他們自己的要求與行動。他的學生徐積初次見他時,頭容少偏,胡瑗就厲聲地說:頭容直。徐積猛然反省,領悟到不但自己頭容要直,而且心也要直,從此不敢有邪心。后來,徐積常說他在安定先生那里學到了許多東西,對于先生所教導的道理,他一個字都不違背。而且徐積在自己執教當老師后,在眾多學生面前,多于空中書一字。且云:于安定處得此一字,用不盡。’”26)  
        5、注意體育和音樂教育
        胡瑗重視傳授經學,注重道德教育,也關心學生的健康,注意體育。他在太學執教,常常教導學生吃飽飯后不可以馬上學習,而應當開展一些體育活動。《安定言行錄》載:胡瑗判國子監,其教育諸生有法。先生語諸生:食飽未可據案或久坐,皆于氣血有傷,當習射、投壺、游息焉。’”而且,他還注意音樂教育,以調節學生的學習生活。他對音樂很有研究,多次參加朝廷議樂和鑄造古樂器。著有《景祐樂府奏議》、《皇祐樂府奏議》和《皇祐親樂圖記》(與阮逸合著)等音樂專著。在太學,每次考試結束,他便掌儀率諸生會于肯善(堂),雅樂歌詩,乙夜乃散27)。其他各齋學生也紛紛自己歌詩奏樂,以至在學校外面也能聽到琴瑟之聲。太學的學習生活既是緊張的,又充滿了活潑歡樂的氣氛。
        五、親如父子、情同手足的師生關系
        胡瑗與他的學生之間的關系,《宋史·胡瑗傳》是用這樣一句話概括的:胡瑗視諸生如其子弟,諸生亦信愛如其父兄。許多事實表明,這不是一般的溢美之詞。
        胡瑗把學生視為自己的子弟,關心他們的生活和成長。如有學生病了,他會像慈父一樣關懷。學生安燾勤奮好學,胡瑗曾多次當眾夸獎他。安燾患有疾,但仍堅持聽胡瑗講經。由于聽講的人數多,安燾常常被擠在正房對面或兩側的小屋里站著聽,有時毛病就突然發作。胡瑗對他十分關心,急忙使人掖之以歸,調護甚至。后來,安燾三作執政,官至觀文殿學士以終。
        對于勤奮好學的學生,胡瑗是如此關心,對于那些在人生道路一度走過彎路的青年學生,他也同樣滿腔熱忱,寄于希望。他不是一味苛責他們的過失,而是重在開導,啟發他們自覺洗心向道。他說:圣人不貴無過,而貴改過,勉勤事業。28)《宋元學案·安定學案》記載了胡瑗諄諄教誨一個青年學子迷途知返的生動實例:某先生,番禺大商子也。安定為國子日,遣之就學京師,所赍千金,儇蕩而盡,身病瘠,將危,客于逆旅。適其父至,閔而不責,攜之謁安定,告其故。曰:是宜先警其心,而后教諭之以道也。乃取一帙書曰:汝讀是可以知養生之術,知養生而后可學矣。視之乃《素問》也。讀未竟,惴惴然懼伐性之過,自痛悔責。安定知已悟,召而誨之曰:知愛身則可修身,自今以始,其洗心問道,取圣賢書次第讀之,既通其義,然后為文章,則汝可以成名。’”這位青年學生果然不負胡瑗的教誨,他痛改前非,勤奮學習,最后終于取上第而歸,考取了進士。胡瑗如此關心愛護學生,難怪有人把他比作像冬天的太陽一樣溫暖可愛。
        胡瑗對學生深沉的愛,博得了學生對他的尊敬和愛戴。在學生的心目中,胡瑗不僅是他們道德和學業上的良師,也是他們為人的楷模。因而,他們努力效法胡瑗的言談、舉止、容貌、服飾等,以至人遇之雖不識,皆知為先生弟子也。對于胡瑗教誨的道理,學生更是牢牢記住,認真去實行。徐積就常說:吾于安定之門,所得多矣,言之在耳,一字不違也。29)而且,他們還將所學去教育別人。范仲淹次子范純仁,早在蘇州郡學就從學于胡瑗,后來他因曾患目疾,不能看書,但遇有來訪者,仍不忘舉諸經大義告之。并且在講完之后,他總要說明此先公之訓也;或曰此翼之先生之語也,此明復先生之語也。他還常說:學者當有所宗,其自受教于翼之先生,不敢有非僻之心。30)表示了對自己老師的尊重和信任。
        胡瑗晚年因病辭離太學,當他離開京城開封,前往杭州養病時,太學學生和朝廷賢士大夫紛紛前往相送,出現了依依不舍的動人景象。歐陽修描繪說:胡瑗東歸之日,太學之諸生與朝廷賢士大夫送之東門,執弟子禮,路人嗟嘆以為榮31)。《宋元學案·安定學案》也載:東歸之日,弟子祖帳,百里不絕,時以為榮。老師東歸,出現學生百里相送的盛況,足以表明師生之間的深情厚誼。胡瑗與他的學生之間這種親如父子、情同手足的師生關系,實是胡瑗在教育上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值得每一位教師借鑒的寶貴經驗。
        綜上所述,胡瑗是北宋初年一位躬行實踐的著名教育家。他在長期從事教育實踐活動基礎上形成的內容豐富的教育思想,不僅曾在歷史上產生重要影響,而且對于我們今天教育工作也有借鑒意義。這一份歷史上寶貴的教育遺產,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參考文獻:

        《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第一五五冊,第7頁。
        《宋史紀事本末》卷三十八。
        ③⑥⑦⑧⑾⑿21)(24)(26)(28)(29)《宋元學案·安定學案》。
        《宋史》卷一百五十七校勘記云:此處文意不明,疑役然二字乃投狀二字之訛。
        ⑤ (27)  《宋史·選舉志》。
        《謝疊山集》卷二。  
        《四存編·存學編》卷三。  
        盛康輯:《皇朝經世文續編》卷二。  
        《獨醒雜志》卷三。        
        22)(23)丁寶書輯:《安定言行錄》卷上。  
        《四存編·存學編》卷一。  
        《皇朝政典類纂》卷二二六。  
        《皇朝經世文新編》卷五上。  
        陳學恂:《胡瑗的教育思想》,《杭州大學學報》,1959年,第4期。  
        王得臣:《塵史》。      
        (25)  (31)《歐陽文忠公集》卷二十五。  
       (30)《獨醒雜志》卷五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放荡少妇无码视频| 看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麻豆一区二区| 黑人巨大AV在线播放无码| 亚洲午夜爱爱香蕉片| 菠萝菠萝蜜午夜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老子影院午夜精品无码| 深夜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成 人 色 网 站免费观看| 99久久无码私人网站| 久久五月丁香激情综合| 最新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黄页网站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极品少妇无套内射视频|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国产在线中文字幕精品|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视频| 国产精品一码二码三码|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精品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香蕉| 亚洲人成无码WWW久久久| 日本熟妇XXXX潮喷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手机| 夜夜爽妓女8888视频免费观看|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香蕉| 中文文字幕文字幕亚洲色| 精品麻豆国产色欲色欲色欲WWW| 中文字幕亚洲制服在线看|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三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网禁呦| 久久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国产乱妇乱子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午夜不卡精品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