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路 上…… 2015-01-31 法官之家 來源:法官之家(微信號faguanzj) 作者:濟之均,曲阜法院、法官之家特約撰稿同事 作者賜稿,在此致謝!歡迎轉載,注明出處。 “喂,在哪里?” “在路上?!?/p> “哦,這樣,張××又到北京非訪,準備一下馬上出發。” “明白?!?/p> 這應該是她今年第五次進京非訪。領導安排了,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簡單準備,我即刻赴京。坐上和諧號高鐵,舉目窗外,那再熟悉不過的村莊、工廠、山川、河流向后疾馳而去,時速三百多公里呀,眼前一片暈眩,我閉目養神,過往的一幕幕就像疾馳而去的倒影,在腦中刷刷而過······ 記的第一次進京接她,是四月初,我在高院值班,趕上清明小長假,正趕往濟南火車站,準備回家掃墓祭祖。這時,領導電話“在哪里?”“在路上?!薄袄^續北上,進京接訪?!薄昂玫??!比缓?,改變行程,向京出發。見了面,我是一個忠實的聽眾,一面聽她哭訴,一面耐心相勸。時間已近午夜,“太晚了,早點歇息,把材料給我,替你想想辦法。”“好吧。”次日,一整天,不吃不喝,以淚洗面,無法完成任務,郁悶。第三天清明,惦記著掃墓,勸“回去吧?!保徽Z。午飯后,再勸,拒絕,更郁悶。無奈,給家里電話“不能回家,代勞?!毕挛纾K于同意,馬上購票?;丶艺婧?,哪怕蝸居,何必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行在徒勞無益的路上?五一長假后,結束了高院值班,回到單位,想著她的事,上門,協商,“判決已生效,申請再審吧?!薄拔也幌嘈?。”再協商,“你們這是拖延?!睙o語。她的案件屬家庭糾紛,上訪前對方步步緊逼,他進她退,上訪后,她不依不饒,她進他退,無數次協商,數不清的方案,始終不能契合,無數的可能都變成了不可能,但她非要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無奈,很無奈,真的感到了江郎才盡。我多次勸“為什么就不能退一步呢?”“不能!”“過個常人的日子不好嗎?”“這都是被逼的?!薄澳阋涯赀^花甲,難道永遠走在上訪路上?”“我要說法?!边@就出現了她經常行在上訪路上,我便走在了接訪路上。 調整到信訪科工作后,徹底打亂了原來的生活節奏,你要隨時準備出發,經常行走在進京赴省的路上,常常有同學朋友電話“在哪里?”,答“在路上”,然后不容置疑“晚上小聚,老地方不見不散”“哦,我······”還沒等說完,那邊電話已是忙音。屈指一算,不到一年的時間,在外已有一百多天,去掉雙休日、節假日,乖乖,多半時間在出外路上。唉,有時我自己也不明白,他們怎么就這么的執著?在基層接觸的案例還少些,在高院值班一個月,真的見識了很多,有的夫妻二人組團上訪,有的老少全家齊上陣,難道這就是他們想要的生活?家里的地不管了?自己的生意不顧了?上訪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五六歲、十多歲的孩子也加入到這支隊伍中,在孩子的眼中這個世界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他們幼小的心靈會播下怎樣的種子?有時我按捺不住,詰問他們這樣值不值,對不對,該不該,但猶如隔靴搔癢,甚至不屑一顧。四川的一位老太太在高院附近租了房子,長期上訪。一位上訪人已按國家標準對其進行了足額賠償,并簽署了協議,但錢到手后,他又不干了,“為什么人家×××賠償了那么多,我的那么少?”,于是,長期走上了上訪之路。更有甚者,一位當事人上訪了三十多年,生生把信訪處的邢主任從“小邢”上訪成了“老邢”。這些長期不能化解的案例,有的已經過三級終結,甚至最高院也有了定論,但他們往往以偏概全,瞞天過海,甚至毫無道理,媒體披露的案例中確有冤假錯案并不鮮見,但這也使他們往往偏執的內心給予強大的支撐。有的信訪案件,天價賠償,誰也不知依據何在;有的判決生效了,卻無法執行,于是乎上訪,領導自有高見,既然被執行人沒有能力,那就別按判決辦了,讓有錢的拿,嘿,你別說,事還真的辦成了;有的本是好無道理的上訪案件,卻不惜以重金來息訪,信訪無小事嘛,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反正不從自己布袋里出,更重要的是,錢沒放進自己的布袋?!ぁぁぁぁぁげ灰欢?。哎呦,頭疼。 我有時犯神經,瞎琢磨,這種獨特的社會現象到底怎么造成的?為什么這么多的人趨之若鶩,會投入到這個隊伍中去?當然,某君會說,國民的文化素質、法治觀念有待提高。還有君會說,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必然表現,特定階段的特殊現象,何必大驚小怪,等等,等等。我要說,法院系統每年審結數百萬起案件,引起上訪的案件和這個分母比,可能微不足道,但就是這么個小小的分子,卻釀就了這么一支浩浩蕩蕩的上訪大軍,這是否值得我們深刻反思?我們是法治國家,法治是國家生存的基石,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信訪制度必然是依法治國的重要補充,當然要依法治訪,必須依法開展工作,否則,那就本末倒置了。某些君會說,討論什么法治人治,太幼稚了吧。哎,我撞破頭也不明白,怎么就幼稚了,憲法和黨章里明明寫的很清楚嘛。目前,信訪制度的確還不盡人意,在實踐中也確實有待逐步摸索完善。如若任其偏離法治軌道,甚至以犧牲法律為代價,單純就息訪為信訪,又何如投鼠忌器、侵蝕國家的基石?急功近利、粉飾太平的短視行為要不得呀!諸君,我們法治建設的道路是不是還路漫漫其修遠兮,而吾將上下而求索,也艱難地行走在路上?······ “旅客朋友們你好,本次列車的終點站北京站馬上就要到了,請······”我的思緒被打斷。 “叮鈴鈴”這時,手機也適時發電,是信訪局進京值班的同志,真服了。 “到了沒有?” “馬上,在路上?!?/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