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
二、先驅癥狀:畏寒、全身不適、高熱,39~40℃ 三、好發部位:小腿、顏面部。 四、皮損特點:鮮紅色水腫斑,表面緊張發亮,邊界較清楚,嚴重者可發生水皰 Fig1。 五、全身癥狀:局部淋巴結腫大,發熱等 六、自覺癥狀:壓痛明顯,局部皮溫高 七、預后:復發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腫,下肢反復發作可導致象皮腫。 八、實驗檢查:白細胞總數、嗜中性白細胞增高 〖鑒別診斷〗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癬菌疹 〖預防治療〗 治療原則:積極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療 一、全身治療:抗生素治療,首選青霉素,480~800萬單位/日 靜點,過敏者可用紅霉素 二、積極治療局部病灶如足癬、鼻炎等,下肢應抬高患肢。 三、支持療法,對癥處理。 四、局部治療:呋喃西林液濕敷,外用抗菌素類軟膏:如百多邦軟膏等 五、物理療法:紫外照射、音頻電療、超短波、紅外線等 丹毒雖以“毒”命名,卻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真皮炎癥。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多由皮膚或粘膜破傷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復發作,稱復發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腫。發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腫,亦稱象皮腿。 丹毒的典型病理變化是真皮高度水腫,血管及淋巴管擴張,真皮中有廣泛的膿性白細胞浸潤,可深達皮下組織。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及血中白細胞增高,可診斷為丹毒。但應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鑒別。接觸性皮炎有接觸外界刺激物的病史,無全身癥狀,有瘙癢;蜂窩織炎為境界不清的彌漫性浸潤潮紅,顯著凹陷性水腫,不軟化破潰,愈后結疤。 丹毒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并適當隔離。如病在下肢,則應臥床,抬高患肢。藥物治療以青霉素為首選,口服或靜脈滴注。對青霉素過敏者可口服紅霉素或磺胺類藥物。局部可外涂20%~30%魚石脂軟膏,或用0.1%雷夫奴爾溶液濕敷。 什么人易患丹毒? (1)與體表慢性病灶有關 顏面丹毒多由鼻、咽、耳等處的病灶而引起,特別是鼻炎患者以及經常用手挖鼻的人容易患丹毒;下肢丹毒則多由足癬或下肢外傷引起。 (2)與機體免疫力降低有關 營養不良、酗酒、丙種球蛋白缺陷以及腎性水腫,皆為本病的促發因素。 因此,即使是鼻炎和足癬也應積極治療,并且不要養成用指甲狠挖鼻孔的習慣。當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或患有腎性水腫時,更應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完好無損。 中醫如何治療丹毒? 中醫學認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為主,可由風濕熱諸邪化火而致。其中發于顏面者,又稱抱頭火丹或大頭瘟;發于下肢者,稱為流火;發生于新生兒或小兒的丹毒,稱赤游丹或游火。辨證論治可分為四型。 (1)風熱火熾證 見于頭面、耳項、臂膊等處,灼紅,重則雙目合縫,不能睜開。伴見口渴引飲,大便干結,舌紅,苔薄黃,脈滑數。治以散風清熱解毒為主,方以化斑解毒湯加減。 (2)肝經郁火證 發于胸腹、腰背、脅肋、臍周等處,紅腫,向四周擴展,舌紅,苔薄黃,脈弦數。治以清肝利濕解熱為法,方以柴胡清肝湯加減。 (3)濕熱火盛證 常發于下肢腿股、足背等處,紅腫灼熱,向上蔓延,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行走困難。伴見納少,渴不欲飲,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以清熱利濕解毒為法,方以利水滲濕湯加減。 (4)毒熱入營證 重證者范圍較大,可見神昏譫語,躁動不安,惡心嘔吐等諸逆證。治以涼血解毒,清心開竅,方用清溫敗毒飲加減。水煎服,日1劑。神昏譫語者,加用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或牛黃清心丸,選用一種。 局部可用清熱解毒之中藥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馬齒莧、芙蓉葉、綠豆等,任選一種,搗爛外敷,干則換之。中后期紅腫稍退,可改用金黃膏或如意金黃散,蜜水調敷。 對反復發作的丹毒,可服藥預防:生薏仁米30g。每日煎服1次。 治療期間應注意休息,多飲溫開水。并與健康人隔離,避免接觸。忌食辛辣、葷腥、油膩之品,多吃蔬菜、水果。 丹毒 (Erysipelas) 病因及發病機理 本病系由B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病,中醫稱為"火丹"。 臨床表現 發病前有全身不適、寒戰、惡心等癥狀,繼而局部出現邊界的水腫性鮮紅斑,迅速向四周擴大,皮損表面可出現水皰,自覺灼熱疼痛,可伴發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多見于顏面及小腿部,面部損害發病前常存鼻前庭炎或外耳道炎,小腿損害常與腳癬有關。并常有復發傾向,復發時癥狀往往較輕。嬰兒多見于腹部,臍部感染有關。愈后遺留有色素沉著。 需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鑒別。 治療 全身治療 患者應臥床休息并及時對癥治療,抗生素以青霉素療效最好,一般用藥2-3天后,體溫常能恢復正常,但需持續用藥2周左右,磺胺類藥亦能取得良好的療效,根據病情必要時可與青霉素同時應用。對青霉素過敏者可使用四環素、紅霉素等。如果患者為復發性慢性丹毒,應檢查足趾等處有無足癬,檢查鼻前庭及外耳道等處有無感染病灶,并給予相應的處理。對復發性丹毒抗菌藥物應用的時間要適當延長。還可用小劑量X線照射,每次50-100r(0.5-1Gy),每兩周1次,共3-4次。 局部治療 患肢抬高,外用抗生素軟膏的意義不大。可用適量芙蓉或蒲公英葉搗爛外敷,或用醋酸鋁溶液、雷夫奴爾溶液或馬齒莧煎濕敷,可減輕充血程度及疼痛,肢體部有淋巴水腫時,可試用透明質酸酶或皮質類固醇激素混合液作皮損內注射。 蒲銀散 丹毒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皮膚疾病,是一種傷害到皮膚真皮層的急性炎癥。一般情況下丹毒主要是發病在面部或者是下肢上面。中醫上面根據患者發病部位的不同,又會把生長在小腿部位的丹毒稱之為流火。丹毒發病后皮膚上面會出現大量隆起鮮紅的疹子,所以一定要及時的治療,控制病情。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總結了一下,當小腿上得了丹毒之后怎么辦。
首先,小腿上面得了丹毒之后可以選擇服用一些中成藥,例如蒲銀散、活血消炎丸、養血榮筋丸等,這些藥物都能夠幫助患者降低體內的火氣,由內而外的幫助患者調節內分泌,加快新陳代謝。 小腿上得了丹毒怎么辦丹毒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皮膚疾病,是一種傷害到皮膚真皮層的急性炎癥。一般情況下丹毒主要是發病在面部或者是下肢上面。中醫上面根據患者發病部位的不同,又會把生長在小腿部位的丹毒稱之為流火。丹毒發病后皮膚上面會出現大量隆起鮮紅的疹子,所以一定要及時的治療,控制病情。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總結了一下,當小腿上得了丹毒之后怎么辦。 步驟/方法:1首先,小腿上面得了丹毒之后可以選擇服用一些中成藥,例如蒲銀散、活血消炎丸、養血榮筋丸等,這些藥物都能夠幫助患者降低體內的火氣,由內而外的幫助患者調節內分泌,加快新陳代謝。 2其次,小腿上面得了丹毒之后還可以選著把白菜或者是仙人掌、綠豆芽、馬齒莧等植物搗爛,然后加上一點有消炎效果的藥粉,直接敷在患病的部位上面。這樣能夠直接從患病的部位開始消毒,還能夠加快病情的痊愈。 3最后,有一些情況比較的嚴重的小腿得了丹毒的患者,基本的治療方案效果不明顯的時候,還可以在醫生的知道下面直接口服抗生素治療丹毒。這中方法能夠更加快速的控制住丹毒病情。 小腿上面得了丹毒之后,要注意平時盡量的把患病的腿抬高,防止加重疼痛感,還要注意多休息,忌口,飲食要清淡為主,還要注意不要直接用手抓撓患病的部位。
丹毒是“鏈球菌”侵犯淋巴系統造成皮下的炎癥。最好的治療是皮膚傷涂消炎藥膏,
意見建議:譬如百多邦。最好再掛消炎水,譬如頭孢。也可以考慮掛“青霉素”但是要到醫院做檢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