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夙偉 查閱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河南省鄭州卷,可知龍王鄉霹靂店村秦劉宜家的民居名列其中。實際上,在這個“航空港區”,幾乎到處都是價值連城的文物,比如一段土墻,“它已經有2200多年的歷史。并且這個城墻里面還發現了東周時期的一些我們人類最早的一些物品。在2013年的時候這個古城已經被評上了國家級文保單位。”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26條規定:“不得損毀、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動文物。” 且不說作為文物保護單位,其價值不言而喻,作為保存完好的傳統村落,也彌足珍貴。據資料,中國傳統村落僅占我國行政村的1.9%、自然村落的0.5%。“傳統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保護傳統村落就是留住鄉愁,而“鄉愁”其實已經被列入明文保護之中。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就明確指出,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然而,于“航空港區建設”面前,或者說在官員們的“政績饑渴”面前,文物也罷,傳統村落也罷,顯然已經被不屑一顧。荒謬的是,保護文物,本來就是政府主導的公益事業,也應是政府的職責,而現在,反而是官員們在肆意違法,而當地百姓,卻在頑強地死守。如仍“堅守”著老房子的87歲老人秦劉宜,雖然早在2014年2月份整個村子斷電扒房,但老人寧愿住在廢墟上這個孤零零的老宅子里,也不愿意搬到村上安置的簡易房里。 然而,盡管村民頑強抵擋,盡管村民的抵擋引起媒體的關注,包括央視這樣的國家級媒體,比如2014年1月17日焦點訪談就曾經播出《古村落的拆與留》,而且有志愿者奔走呼吁,乃至現場看護,卻終究不堪一擊。霹靂店村和廟后安村,兩個五六百年歷史的古村落,在2014年被拆成了一片廢墟。 本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20條規定:建設工程選址,應當盡可能避開不可移動文物。然而,當地有關部門承認,他們在選址、規劃以及建設中都沒有考慮避開文物和保護文物的事情。這一方面是因為在他們眼里本來就沒有文物的位置,另一方面被認為會延誤建設,雖然這有違法風險,但和現在違規項目的“先上車后買票”一樣,于文物的強拆,只要“生米煮成熟飯”,就無關緊要。比如這兩個村落,拆了也就拆了,又能奈何?一旦航空港區建成,所有的風波都會平息。 顯然,對于強拆文物,絕對不能容許“生米煮成熟飯”。首先,有關方面必須立即依法叫停航空港區建設,其選址應由專家論證。拆毀的文物,必須重新原樣復建。其次,所有的費用,包括罰款,應由相關責任人個人買單。再者,對于相關責任人,必須追究法律的責任。若此,看誰還膽敢“生米煮成熟飯”?以各種各樣的建設為名頭強拆文物和古村落的鬧劇,也才有可能不再重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