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回來已經一個多星期了,黔東南的山山水水依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腦海中,抽空寫了游記,還把一些有用的信息收集匯總了一下。游記寫得較長,我將分段登出,其中不僅有景點的介紹,更多的是我自己的感受。如果您有時間,可以認真讀一下整篇游記,相信能夠讓你在出行前全面、深入地了解鎮遠和朗德。如果您只想要一些實用信息,則可以直接跳到最后一篇。希望對驢友有所幫助。 【接前】 8月22日:多云,氣溫22-33度。鎮遠周邊游,宿:鎮遠悠然居 (清晨的鎮遠古城,游客們還沒有從夢鄉中醒來,靜凈的街道。。。) 早上6點半鐘窗外汽車車輪碾過古城石板路的聲音把我喚醒,先是打開IPAD,記錄一下昨天的行程和感受,然后閉目冥想一下今天的行程安排,再上網查一下今天的各個景點的介紹。順便說一下,悠然居客棧的WIFI比較給力,每間屋子都可以無線上網。 (站在潕陽河邊,遙望著對面的青龍洞,晨曦中帶著幾分神秘) 7:10走出客棧,先是在潕陽河邊行走、拍照,欣賞晨曦中古城和對岸青龍洞的風貌。然后找地方吃早餐。貴州的小吃除了腸旺面,還有一種就是安溪牛肉粉。我們在順城路上找了一家門口食客較多的小吃店,點了兩碗牛肉粉。 (船夫還沒有來,游船靜靜地停在河邊) (潕陽河紅旗碼頭,游船將從這里駛入畫中。碼頭旁還有個千丈瀾棧道,可以從崖壁上俯瞰河景,可惜近日下雨,恐山有落石,就臨時關閉了) 8:00,一輛小面停在客棧前,接我們前往17公里外的潕陽河景區的游船碼頭。潕陽河景區在1988年即被列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由諸葛峽、龍王峽和西峽組成了下潕陽峽區,有小三峽之美稱。峽區內河水碧綠清澈,河面幽靜清亮,兩岸懸崖高聳,瀑布飛瀉,兼有長江三峽的雄渾風韻和漓江的寧靜秀美。峽內有古纖道遺跡、水簾洞飛瀑、烏龜石、太公釣魚等景點。民族英雄林則徐于嘉慶年間曾經路經鎮遠,為舞陽河沿途風景所陶醉,寫詩贊曰:兩山夾溪溪水惡,一徑秋煙鑿山腳;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墜膽已落。在諸葛峽下段河面上,可遠眺巨大的元寶山。龍王峽的兩岸是近200米的懸崖峭壁,其中有一段平整的崖壁上寸草不生,一片火紅,被稱為赤壁。在龍王峽與西峽交匯處,有兩座奇峰巧妙地組合成孔雀開屏狀,這也成了潕陽河景區的地標性景點。西峽長10公里,沿岸山崖夾峙,群峰屹立,風景奇秀,棧道斜橫,三疊水瀑布從一堵130余米高的石崖上傾瀉而下,氣勢磅礴。游覽景區河段長度約為18公里,游船往返時間大約70-80分鐘。 (如此美景,難怪孔雀仙子也要開屏迎之了) (兩岸青山相對出,一幅美景入鏡來) (飛流直下三千尺,串串珍珠落翠盤) (山似元寶,拍一張帶回一些財氣) (船在河中行,人在畫中游) 我們到達碼頭時是8:35,游船還沒有到,但站在碼頭上一眼望去,已經能夠感覺到潕陽河的秀美。我們乘坐的是8:50開出的第一班游輪,這時河面平靜如鏡,站在船頭向前方望去,遠處的青山毫不變形地倒映在水中。等我們的游船駛到景區盡頭,掉頭回駛時,第二班的游輪開了過來,這時再回過頭向遠處望去,水中的青山已經被游船螺旋槳激起的波紋撕裂成片片鱗甲。看到這里我心中暗自慶幸,之后的行程中遇到了好幾位驢友,談到游覽潕陽河時,我都堅定地勸說對方早些起床,一定要趕上第一班的游輪。 (鐘靈秀逸,有似漓江) (靜謐多彩,又如仙境) ![]() (獨釣寒江雪的姜太公在等待著什么呢?) ![]() (想當初,諸葛丞相在此修棧道,大戰孟獲) ![]() (點石成林) ![]() (河水已經不再寧靜) 回來時,小面路過鎮遠火車站,我們提前下了車,去售票處買好23日下午14:35開往凱里的K111次火車票(¥14.5/人),然后打車回到悠然居。 ![]() ![]() ![]() ![]() (正午時分的古城,烈日當空,雖然有點熱,但不燥) 回到客棧剛好11:00,稍微休息了一下,我們再次出門沿著興隆街感受古城獨特的韻味。 每到一地如果有時間,我都會優先考慮去當地的博物館了解城鎮的歷史沿革,特別是歷史積淀厚重的古城,到了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鎮遠古城,當然不會錯過。鎮遠博物館位于興隆街上,正好在悠然居的斜對面。東側是原來的文廟牌坊,西側是鎮遠縣政府所在地。 鎮遠古城位于貴州東部,地處湘黔兩省交界地區,素有“滇楚鎖鑰、黔東門戶”之稱。鎮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歷史上的鎮遠是軍事要塞和商賈重地,秦昭襄王三十年,就是公元前277 年,昭王派大將白起帶兵侵楚地,在今天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的吉首市置黔中郡,并派兵抵達鎮遠。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在鎮遠置沅陽縣,元代至清代,鎮遠都是作為西南重要的軍事州府所在地,新中國建國后設置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最初的州府也是在鎮遠,后來才遷到凱里。鎮遠至今已有2290多年歷史,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米碼頭的農民工) (鎮遠府城前的禹門碼頭) 鎮遠博物館內沒有多少文物、古董,只是用大量的圖片、照片和模型來帶著你穿越時空。當然博物館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兩張胡總27年前擔任貴州省委書記時年輕、樸素的照片。 從鎮遠博物館出來后,去斜對面的美麗鎮遠酒樓午餐。這間餐館沒有小桌,全部是10人的轉盤大桌,主要接待的也是旅游團客。在螞蜂窩的旅游攻略中,對這間酒樓做過推薦,但我一頓吃下來,感覺一般。 (鎮遠博物館東側,一字排開的小吃攤,小吃攤的背后就是原來文廟前的大照壁。香氣飛揚,不知孔夫子會不會也流口水哦) 鎮遠與貴陽和凱里比起來,氣溫還是要高出3-4度的,中午陽光直射,還是感覺挺熱的。所以午餐后我們還是先回到客棧,休息了一個多小時,14:00出門,按照計劃去鐵溪景區。 去鐵溪景區需要在祝圣橋頭乘坐電瓶車前往,我們走到橋頭時,有三輛電瓶車停著,但沒有乘客。問司機什么時候發車,司機說坐滿了就走。不過不用著急,你可以用這段時間在祝圣橋上走一走,看一下魁星閣、青龍洞和兩岸的景色。大約等了20多分鐘后,總算湊齊了一車人,司機開著車飛快地向鐵溪景區駛去。 (古老的石拱橋,在向游人講述著古老的故事) (祝圣橋中間的魁星閣,曾經寄托著多少學子的企盼) (前往鐵溪景區的路上,有許多這樣的農家樂) 鐵溪是全國農業旅游示范景點,全長21公里,發源于鎮遠縣的北部山區,由北向南在鎮遠古城東北處匯入潕陽河。電瓶車一路沿著鐵溪行駛,一邊是直立的山崖,一邊是蜿蜒的鐵溪,以及溪邊綠草青石和各色風格的農家樂。拐過一座山崖,前方道路一側出現了一個書卷造型的柱子,柱子上方橫著一支大大的毛筆。近前一看,書卷上書錄的是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在《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野羊塘將軍大戰歌舞地酋長劫營”中有這么一段描寫:“果然鎮遠有個風俗,說正月十八日,鐵溪里龍神嫁妹。那妹子生得丑陋,怕人看見,差了多少的蝦兵蟹將護衛著她嫁。人家都要關了門,不許出來張看。若是偷著張看,被她瞧見了,就有疾風暴雨,平地水深三尺,把人民要淹死無數。”原來龍神嫁妹的傳說正是發生在鐵溪。 坐在電瓶車上,一路兩側風光綺麗,可惜的是司機開得太快,游客甚至難以按動手中相機的快門。大約15分鐘后,電瓶車停在鐵溪景區門口。再向里,將是徒步旅游的區域,也是收費的區域了。同一輛車上有幾個游客在景區門口簡單地看了一下,就乘車原路返回了。我們買好門票(¥50/人),進入了景區。進門時,驗票的先生特意提醒我們走到龍池大約需要90分鐘,到了后就不要再向前走了,一定要趕在天黑前回來。 14:50我們進入鐵溪景區。 進入景區,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清澈的溪水歡樂地流淌著,不時地在滿是苔蘚的石頭上拍打出點點浪花。兩岸茂密的森林在烈日藍天下顯得青中含黛,石板路蜿蜒其間,山泉如玉鏈不時地掉落在你的頭上,呼吸間感受著清新、暢快、松散、愜意,這不就是像張家界的金鞭溪嗎?再向里走,由于灣流和坡度的原因,溪水時而奔快,時而寧靜。奔快的溪水浪花飛濺,寧靜的一泓潭水因深度不同,或灰或白或綠或青,呈現出五彩斑斕,無意間又讓人聯想起九寨溝的風光。有游客說這里是小九寨溝,對此我并不認可。論起自然造化的神奇色彩來說,九寨溝更勝一籌。但鐵溪少了許多的人聲鼎沸,能夠讓你心態更加平靜地享受著大自然。 一路上很少遇到游客,滿耳聽到的只有風中樹葉發出的瑟瑟動靜和小溪流淌的嘩嘩聲響。大約16:00,我們穿過一片濃密的水竹林,前方多了一些人聲,轉過一座小橋,眼前出現了讓人目瞪口呆的一池藍水,這就是龍池。池水平靜如鏡,深不見底,泛著異樣的藍色光彩。這種藍色不像自然界中的天藍色、海藍色,而是有點像景泰藍瓷瓶上的藍色,透著絢麗的色彩,釋放著神秘的仙氣。難怪有些游客肯定地斷言——這樣的色彩只能是人工調染出來的! ![]() ![]() ![]() ![]() ![]() ![]() 16:15,我們從龍池出發,沿原路返回。這時太陽已經偏西了,在山巒間時隱時現,溪水在斜陽的映照下波光粼粼。 ![]() 17:25到達鐵溪景區入口處。這時門口的電瓶車上已經有好幾位乘客了,我們上車后不久人就湊齊了。17:50我們回到悠然居客棧。 按照計劃,今天傍晚我們去登石屏山觀賞古城的夜景。很多驢友的攻略中都介紹了免票登山的路徑和辦法,雖然說法不一,但晚上19:00以后無人售票是肯定的。為了保險,出門時又向客棧老板詢問了一次。 我們先去客棧西側的魔巖食堂的臨河陽臺上休息了半個小時,這間餐館提供咖啡、茶水、西餐和中式快餐。我們在這兒喝了兩瓶茅臺酒,當然是啤酒。 (從魔巖食堂的臨河平臺向對岸望去,夕陽中的青龍洞。。。) 19:00我們來到祝圣橋頭的登山棧道起點,售票處門窗緊閉,管理人員已經下班了,不用繳納每人30元的登山門票了。 這條位于觀景亭正下方的登山棧道是規范的水泥臺階,不滑,沿著山崖的側面折線而上,在險峻之處有水泥欄桿和鐵鏈,安全性沒有問題。 這時天還大亮著,隨著高度的上升,青龍洞和潕陽河越來越多地隱藏在崖壁邊的草木之中。 ![]() 19:20,只用了20分鐘我們就到達了觀景亭,這里的視野很開闊,能夠看到鎮遠古城的全景。山腳下的潕陽河像一條翠玉的帶子,蜿蜒在青龍洞旁邊,把鎮遠古城一分為二。同時,潕陽河在鎮遠古城內繞了一個“S”形,從石屏山頂上看下來,整個古城就好像一張太極圖,難怪鎮遠古城又稱為太極古鎮呢。 ![]() ![]() ![]() ![]() (從觀景亭望下去,青龍洞古建筑群還真有點兒北岳懸空寺的味道) 原以為觀景亭是石屏山的最高點,可到了觀景亭抬頭一望,上面還有個人工建筑,這就是明朝中期正德年間修建的城墻。在一些驢友的游記中,把這段城墻寫為“苗疆長城”,這是一個誤讀。這里的城墻只是明代鎮遠州府的府城垣,全長只有3公里,護衛著鎮遠古城。鎮遠府城垣雖然沒有湘黔交界的苗疆長城那么長,但北跨石屏山,走向由西向東沿山勢蜿蜒起伏直至東北絕壁,形成了天然屏障,其形勢險要雄峻有似塞北長城。這道全長3公里的府城垣凈高5米,寬2.8米,用長條細鑿青石壘砌,整個工程之浩大,令人嘆為觀止。 ![]() ![]() 鼓足勇氣,再接再厲,走了200多米上到了最近的一個城垣垛口。這時是19:33,天色已經擦黑了,古城的燈光開始在暮色中閃爍了。到了19:50,天色已經全黑了,從山頂俯視鎮遠古城,已經是萬家燈火,夜色闌珊。 ![]() 20:00,下山。我不大習慣走老路,所以沒有沿著原路從登山棧道下到祝圣橋頭,而是走到一半時向西下到古城的巷子里,然后沿著巷子走到主街上。這條路走起來有點瘆人,行人稀少,路面是用不規整的方塊巖石堆砌成的臺階,踩在上面稍不留神就容易滑倒。而且四五百米的小路上沒有護欄,也沒有一盞路燈,只能打著手電筒小心地盤桓而下。 鎮遠古城的主要街道兩側商業開發的程度較高,主要是用來接待游客的食宿購物之所,本地的居民大多住在半山腰或靠近山腳的房子里。這片區域相對安靜了許多,燈光也顯得昏暗。我從山上下來經過一所破舊的宅院時,陡然從旁邊沖出一只狗來,寂靜中突然響起的狗吠讓我感覺一激靈,著實嚇了一跳。當狗沖到離我十米左右的地方時,我站住了,狗也停住不動,我一走,狗也尾隨著我,我停它也停。就這么走了200多米后,狗才掉頭回去了。 ![]() 20:40,我們來到驢友評價較高的位于仁壽巷口附近的醉苗鄉晚餐,坐在河邊的平臺上,一邊是美麗的夜景,河對岸燈火闌珊,河中游輪不時駛過,一邊是桌上的佳肴,滾著紅湯的黃骨魚,糍粑炒臘肉,熗炒蓮花白,就著茅臺啤酒,好愜意。 ![]() (待續,更多精彩留待下回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