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張某,女,45歲,1989年12月11日初診。患小便失禁已8年左右,時輕時重,到處求醫,服中西藥不計其數,痛苦難忍。經友介紹求診于趙老,癥見,體質瘦弱。心煩急躁,頭暈目眩,夜寐夢多,腰痛乏力,陣陣汗出,小便失禁,大便正常,舌紅瘦且干,兩脈弦細滑數。 辨證:肝經郁熱,腎陰不足。 立法:清瀉肝經郁熱,滋補下元不足,以疏調肝腎。 方藥:荊芥6克,防風6克,柴胡6克,川楝子6克,木瓜10克,升麻6克,茯苓10克,白芍10克,阿腔珠10克,生牡蠣30克。 【二診】 12月18日,服上藥7劑小便失禁有減,心煩急躁、夜寐夢多好轉。熱郁漸清,改用填補方法。 處方:仙茅10克,仙靈脾10克,柴胡6克,沙參10克,熟地10克,玉竹10克,補骨脂10克,獨活6克,桑寄生10克,珍珠母20克。 【三診】:12月25日。 服上方7劑,小便失禁大減,腰痛見輕,頭暈未作。仍以前法進退。 處方:仙茅10克,仙靈脾10克,熟地10克,補骨脂10克,桑寄生10克,杜仲10克,川斷10克,白芍10克,珍珠母20克,五味子10克,金櫻子10克。 【四診】:1990年元月3日 服上方7劑,小便失禁未作,余癥均除,精神較佳,面帶喜色,再以上方加升麻10克,海螵蛸10克。服藥10劑,以鞏固療效。三個月后隨訪。病愈未再反復,體質轉健,飲食倍增,體重增加5公斤。 【按】:小便失禁是指在神志完全清醒狀態下,膀胱不能維持其控制排尿的功能,造成尿液不自主的流出的病癥。在臨床上以老年人,婦女以及大病之后為多見。一般認為小便失禁多屬腎氣虛衰,氣化無權,膀胱失約而致小便自行排出。此患者素體陰虛,陰虛生內熱,虛熱內擾,膀胱失約而為小便失禁。乙癸同源,腎陰不足,水不涵術,久病不愈,陰損及陽,下元虧虛,固攝無權,則小便自遺。加之病已延久,情志抑郁,肝失疏泄,肝火偏盛,表現出腎虛肝旺之征。因此趙師在治療上先以清肝熱,后議補下元,取效甚佳。使患病8年之苦,僅服30劑藥而愈,經隨訪未復發 |
|
來自: 學中醫書館 > 《51.趙紹琴臨證驗案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