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厚重濮陽之孔子居衛

     文化龍鄉 2015-02-11

    公元前497年,孔子與弟子一行數十人,自魯抵達衛都帝丘(今濮陽),開始了長達14年周游列國的政治生涯。

    衛國,商代已有,周滅商后,衛成周的姬姓封國。西周時,衛國統治中心在淇縣、浚縣一帶。公元前629年,衛成公遷都帝丘;公元前241年,衛元君遷都野王(今沁陽);戰國時期,因衛都帝丘位于濮水之陽,更名為濮陽;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廢衛君為庶人,衛國滅亡。衛曾四徙其都,共歷800余年,是秦統一后名義上仍存在的諸侯國。

    一、為什么孔子周游列國要首選衛國?

    當時衛國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國,但與其他大國相比,衛國的政治平穩,在文化上有鄭衛之音,在經濟上陶衛并稱,都是比較發達的。衛國又是魯國近鄰,與魯國同為姬姓國家。魯國為周公之后,衛國是康叔之后,周公、康叔都是周文王的兒子,兩國是名副其實的兄弟之國。

    衛國又有孔子好友蘧伯玉,他是衛國大夫,一生侍奉衛國三公(獻公、襄公、靈公),以賢德聞名于諸侯。孔子與他相交甚厚,此前曾多次入住其家。

    孔子選擇衛國,與他的多位學生是衛國人也有一定關系。他的得意門生子夏、子貢都是衛國人,還有一些較知名弟子,如句井疆、琴牢、顏仇由等也是衛國人。顏仇由是子路妻兄,已在衛國做官。這些人在衛國有廣泛的社會關系,他們的稱揚,使孔子在衛國的知名度不亞于在魯國。子路就很積極主張到衛國去,因為除了顏仇由外,他還有個連襟彌子瑕是衛靈公的寵臣。子路認為,可以通過蘧伯玉、顏仇由、彌子瑕等人,和衛靈公建立聯系,很可能得到重用。

    此外,衛國還有史魚、公子荊、公叔發等一批不錯的大臣,是孔子比較欣賞的。去衛國之前,孔子要么認識要么已久聞其名。

    孔子奔衛,是滿懷希望的。但令他始料不及的是,他竟先后在衛國待了將近10年,使衛國變成了他的“第二故鄉”。


    二、孔子在衛的真正生活

     

    衛靈公盛情了接待孔子, 孔子是當時的名人,衛靈公為博取愛賢之名,比照孔子在魯國的俸粟,也給孔子俸粟六萬。
    孔子師徒一行幾十人住在顏濁鄒大夫家,享受著衛靈公提供的俸粟六萬的俸祿,等待衛靈公重用。衛靈公欲用孔子,委以重任。寵臣彌子瑕建議千萬莫用孔子,不但不能用,還要派人監督,以防萬一。彌子瑕的道理:文王曾以西岐片席之地而滅殷紂,要記住歷史的教訓,莫蹈覆轍;孔子乃當代圣人,又有顏回、子路、子貢等賢才能將,若委以重任,似猛虎添翼、蛟龍入海,很難令人放心。最終,衛靈公虛尊孔子,只供俸粟,不委官職,并另派一人,明為招待,實則監督,以防不測。衛靈公這樣,于名于實都無可挑剔,既博愛賢之名,又無損衛國江山之穩固。

    彌子瑕:彌子瑕以美貌著稱于衛,人稱美男子。本來官職不高,但靠一張帥氣的臉,博得了衛靈公夫人南子的愛戀,繼而與南子勾搭成奸,自由出入宮掖。彌子瑕曾有一次與南子顛鸞倒鳳之后走出后宮,正碰上衛靈公,把吃了一半的桃子塞到衛靈公的嘴里,說是獻桃給衛靈公。衛靈公竟夸贊他一片忠心。

    南子:南子本為宋女,長得十分美麗。在宋國時和公子朝一見傾心,但因是同族,不能成婚。不過背地里卻經常私通。后來南子嫁給了衛靈公,但仍然想著公子朝,經常借口回宋國探親而與公子朝幽會。衛靈公知道后怕夫人的丑事進一步張揚有礙國君體面,不許南子再回宋國。南子大鬧,衛靈公同意定期將公子朝請來,以商談國事為名,留在宮中,任他們重溫舊情。

    衛靈公為什么容許南子如此不守婦道:南子是宋國人,宋國的保護傘是強大的晉國,晉國與衛國比鄰,時刻都在虎視衛國的版圖。衛國正同齊國交好,但也決不想得罪晉國。衛靈公選擇南子,寵愛南子,甚至默許她的放蕩行為,固然是因為她長得絕世無雙,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萬一衛晉發生爭端,宋國可以出面斡旋。


    在公孫余暇的監視中,孔子艱難地會見了蘧伯玉。會見中,蘧伯玉譏諷了公孫余暇,問孔子,與其獻媚于一室之主,不如獻媚于灶神更有飯吃,這話如何?蘧伯玉這樣說是因為,公孫余暇見彌子瑕投于南子懷抱,甚得衛靈公和南子的寵愛,位極人臣,認為彌子瑕是個很好的灶神,所以投靠到了彌子瑕的卵翼之下,做了他的家臣。孔子說:人行仁德,焉媚于神;不孝忤逆,媚神何益。

    蘧伯玉求教孔子,為他的為難之事想個萬全之策。其為難之事是,太子蒯聵要他除掉彌子瑕,但彌子瑕是南子的面首、衛靈公的寵信。如果不答應世子的要求,便為不忠;如若答應,除掉了彌子瑕,南子絕不會善罷甘休,衛國必將引起一場大流血、大屠殺的宮廷政變,禍國殃民,便又不義。孔子建議蘧伯玉學習商朝的伯夷、叔齊兄弟為避宮廷之爭,奔到深山逃避的做法。蘧伯玉聽從孔子的建議,假托某些地方官吏不勤王事,請旨外出考察離開。
    孔子既勸蘧伯玉離去,“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又是自己一貫的主張,他也帶領弟子們離開了帝丘,奔陳國而去。



    孔子去衛奔陳,走到衛國境內的匡城(今河南省長垣縣西南),被匡人誤認為是陽虎,報告給邑宰簡子。簡子集眾圍捕,欲報仇雪恨。當年陽虎叛亂,兵敗逃齊。齊景公欲以陽虎結好魯國,便囚禁了他,準備獻給季氏。不料陽虎買通獄卒,半夜潛逃,經過衛國的匡城逃到了晉國。陽虎當年在匡城的一個缺口入城,殺人放火,洗劫財物,匡人恨之入骨。匡人錯把孔子當陽虎,圍困了五天。無奈之中,孔子師徒想起唱歌,希望通過歌聲感化匡人。歌自心出,匡人聽著他們不像壞人,這才放了孔子師徒,一場誤會終于解除。


    孔子師徒離開匡城,行不到兩日,又在蒲鄉(今河南省長垣縣境內)受阻。孔子一行來到城下,守卒嚴加盤查,不準進城,雙方發生沖突,以致械斗廝殺起來。蒲鄉是衛國土地,蒲鄉住著一位叫公叔戌的貴族,公叔戌是太子蒯聵的心腹,衛靈公怕太子勢力太大,把公叔戌外放到蒲鄉。公叔戌在蒲鄉招兵買馬,擴大勢力,準備配合蒯聵除掉南子,奪取君位。公叔戌認得孔子,怕孔子站在國君一邊,有礙他和世子蒯聵行事,因而打算把孔子滅于城下或驅逐出境。但他的士卒在和孔子師徒的格斗中并不好取勝,公叔戌只好設盛宴款待孔子,賠禮道歉,要求孔子與之歃血訂盟,不再回帝丘。孔子既從衛國出走,自然再無返回之意,便爽快地答應了。

    孔子師徒在蒲鄉與公叔戌格斗時,公良孺已經成為了孔門弟子,公良孺武藝很高,他和子路師兄聯手,公叔戌的兵卒很難取勝。

    就在蘧伯玉視察地方政績,孔子師徒被圍于匡、受阻于蒲,衛宮發生內亂,太子蒯聵殺母未成而出奔。蒯聵刺殺母親南子之前,史魚向蒯聵獻計,捉拿住南子的奸夫公子朝,就說是刺客,然后請父王衛靈公發落。衛靈公不好殺公子朝,將其驅逐出境。蒯聵計逐公子朝以后,滿以為母親會收斂自己的放蕩行為,不料母親又和彌子瑕勾搭上。蒯聵于是再次請史魚為他出謀劃策,除掉彌子瑕。這時史魚已病入膏肓,生命垂危。史魚請蒯聵去請教孔子。蒯聵覺得家丑不便外揚,不愿。于是史魚請蒯聵等他以尸諫君。史魚死后,衛靈公去吊唁,進入靈堂,見史魚的尸體并未裝棺入殮,大怒。史魚之子請國君息怒且聽原委,講出了父親行尸諫請降削彌子瑕的赤膽忠心。衛靈公以彌子瑕“文無安邦之策,武無定國之力”為由降削了彌子瑕的官職,減掉俸粟五百石,并令其今后非宣不得入宮。蒯聵的兩次大動作導致和母親南子的關系日趨惡化,南子在衛靈公的耳畔吹風要衛靈公廢了蒯聵的世子之位。蒯聵發覺,雇來刺客戲陽速刺殺母親。公元前497年,蒯聵帶著戲陽速去給母親獻寶,伺機刺殺。沒想到戲陽速一見南子,竟被迷倒,匕首落地,刺殺未遂,蒯聵出逃。先是逃到宋國,后來又奔到晉國,投靠了趙簡子,與陽虎結為手足之好。

    孔子離開蒲鄉向陳國進發,行有半天路程,蘧伯玉所派之人追上孔子,說宮廷之波已經平息,佞臣彌子瑕已被革職,衛靈公十分后悔聽信彌子瑕的讒言沒有重用孔子,請他重回衛國共謀大業。孔子深受感動,下令弟子們重返衛國帝丘。子貢說:夫子已經與公叔戌訂盟,發誓不回衛都,如今回去,豈不是背信棄義?孔子說:不仁不義之盟理當背棄,神靈決不會怪罪。孔子回到帝丘,衛靈公率領文武百官,以迎接諸侯之禮迎接孔子,并舉行了盛大的國宴。

    孔子回到衛國,住在蘧伯玉家里,衛靈公常常召見孔子,但很少談及國政,不過起用了他的弟子子路、子貢、子羔。衛靈公對孔子敬而不用,不過是為了博取愛賢之名。孔子漸漸感到無望,萌發了離去的念頭。孔子擊石磬,聲音深沉、郁悶。挑草筐的漢子駐足諦聽,評論說:有心思啊,次擊石磬之人!過了一會兒,又說:從抑而不揚的聲音聽來,擊磬者見識狹小而鄙俗,他仿佛在埋怨無人了解自己,無人了解便獨善其身嘛,何必哀怨?猶如過河,水深則脫衣而過,水淺則提裳而涉。孔子嘆道:很堅決啊,無法說服自己。


    公元前496年夏歷八月廿七日,孔子的弟子們在帝丘郊外為老師慶祝了56歲壽誕。弟子們向老師拜完壽,子貢拉著樊遲請老師收下。樊遲是子貢出使魯國時認識的,見樊遲到處拜師求學,便自作主張領了回來。樊遲向孔子請教學種五谷,孔子說他不如老農;請教學種蔬菜,孔子說他不如老圃。

    孔子客居衛國,一直懷念著魯國,見子貢回來,就打聽魯國的情況。子貢匯報,目前魯國依然權歸季氏,只是魯定公與季桓子更加荒淫于酒色,無人理政,朝野上下四分五裂,不堪一擊,齊國的田常湊請齊景公批準,興師伐魯,先頭部隊已經到達了魯國邊境。孔子派舌辯之士子貢適齊,陳說利害,阻田常伐魯,以救魯國。

    子貢說服齊將田常。子貢駕車到齊都臨淄,請見田常,笑田常危在旦夕,卻全然不知——田常三次請封不成,乃大臣不聽令;長期無寸功可言,君恩日疏,此時與權臣相爭,猶如以卵擊石。指出田常目前正當憂于內,而憂于內者宜攻強,憂于外者宜功弱,所以收功于魯實難,伐吳圖功較易。田常十分感激,說先遣部隊已至齊魯邊境,不可改道,為之奈何?子貢勸他下令緩進,他馬上請救于吳,乞吳師伐齊以救魯,然后齊軍就可與吳軍交戰。

    子貢說服吳王順。子貢到吳都姑蘇,朝見吳王順說:王者不滅國,霸者無強敵,重鎮千鈞,加銖兩便見傾側移動,目下齊國將伐魯國,一戰而勝,與吳爭霸,臣竊為大王憂。吳王請教子貢怎么辦。子貢出主意說:宜速仗義救魯,以撫泗上諸侯。此名為救魯,實困強齊。誅暴齊以服晉,乃雄踞天下之功業,不可錯失良機。但吳王想先滅越,然后移兵伐齊以救魯。子貢勸吳王:越國僻小不及魯,吳國新強盛于齊,如果舍齊伐越,齊將滅魯而稱霸中原。大王當以救弱存亡之仁義號召諸侯。若棄強齊而伐弱越,不義不勇,何以顯名當世?臣聞勇者不畏難,仁者不欺弱,智者不失時,義者不絕世。今宜存越示天下以仁,伐齊救魯示天下以義,威震晉國示天下以強。天下諸侯正愁無盟主,得聞大王除強救弱之威名必相率來朝。霸業告成,易如反掌耳。如若大王恐越乘隙報仇,臣請往見越君,令他出兵隨王伐齊,大王可令其充先鋒以立功。此乃借齊兵以削越勢,豈不上策。吳王被說服。

    子貢說服越王。子貢對越王勾踐說,吳王猛暴不仁,臣下難堪,國家疲敝,百姓怨上,大臣內變。伍子胥倚老忠諫,吳王深惡之;太宰嚭以嫉賢進讒,嬖幸當國,此乃上天假越以報吳之機。王若能發兵以激其伐齊之志,獻重寶取悅其心,卑辭聽命以尊奉,促其出兵伐齊,堪稱“屈節以求達”之良謀。若然伐齊不勝,是越之福;若勝則必驕而移兵臨晉。賜將北行,請見晉君,出全國精銳迎敵。吳先與齊戰,精卒傷之必多,晉又用重兵迎擊,吳師必弱,王可攻其疲以報仇,事必有濟。勾踐被說服。

    最終結果。子貢說服勾踐后再到吳國姑蘇,朝見吳王復命,告訴勾踐應允,即日率兵來朝聽命。隔了五日,越王勾踐派大夫文種率領三千精兵到吳從征。文種行三拜九叩大禮,說越王先遣他來朝聽令,越王現在守國,靜候王命以定行止。吳王問子貢,是否讓越王跟隨出征,子貢說:越國盡出精銳以聽命,國內空虛,再命其君棄守從征,與義不合,當令其留守社稷為是。吳王聽從。當時吳國的軍隊自從孫武子訓練以來,行伍整齊,軍令嚴肅,共有左右中三軍。吳王命左右司馬王孫駱、鱒毅分別為左右兩軍元帥,伍子胥為中軍元帥。伍子胥上奏吳王:伐齊出師無名,欲救魯,不如遣使至齊,為太子波求婚,且勸齊侯不必伐魯。齊侯年邁,國無良將,決不敢違逆,如此便可不折一失而解魯難,強似興師動眾。吳王聽從了伍子胥的意見。齊景公年邁,宮中只有一愛女少姜,心中雖不忍遠嫁,只因國中沒有賢相良將,不敢得罪吳國,只好應允婚事,并命田常收回伐魯之兵。魯難解后,吳王說:子說越君出兵助孤出征,現魯難已解,吳不伐齊,越師徒勞往返,豈不失信于鄰國?子貢說:吳、晉有仇,大王何不遣越師伐晉,如若取勝,便可取威定霸了。吳王親率中軍伐晉,幾乎全軍覆沒,幸虧伍子胥率兵赴援,才得退兵歸國。

    對此,孔子說,伐齊救魯,是為師之意愿;疲吳強晉,乃賜多言失信。吳若伐晉不勝,豈不恨你!孔子說子貢的游說口才,可稱當世無匹,但惜乎多言。言多則必敗,古有明訓,孔子勸子貢以后當慎言為是。

    衛靈公夫人南子久慕孔子大名,很想一見。衛靈公請孔子進宮會見他的夫人。南子名聲很不好,孔子覺得見這樣的女人百害而無一利,但還是同意了。衛靈公安排孔子進宮,自己帶著人馬出城狩獵去了。按照當時的禮儀,南子與孔子之間必須有一道帷幄,南子當與孔子隔帷幄而談。南子與孔子的會見不歡而散,孔子可能說了一句唯女人與小人難養也。子路對孔子進宮會見南子非常不滿,害得孔子對天發誓:如果我有半點不規,上天會懲罰我,上天會懲罰我!

    孔子被召陪同衛靈公和南子出城游覽春色,第一輛馬車上坐的是衛靈公與夫人南子,第二輛馬車上坐的是孔子(這在當時叫次乘),第三輛馬車上坐的是太監雍渠,三輛馬車招搖過市。這件事對衛靈公來說,相當于向全城人民證明,他尊敬賢能,是個明君;對南子來說,相當于向全城人民表示,她并非是個放蕩的女人,而是親近圣人,有道德、知禮儀的國色天香;但對孔子來說,卻心似刀絞,十分窩火,覺得是奇恥大辱,不亞于40年前赴宴被陽虎羞辱。孔子此時說了句:吾未見好德勝過好色者也。

    衛靈公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擔心逃到晉國的逆子蒯聵會成為他死后的禍患,想抓緊時間對晉用兵,鏟除隱患,于是詢問孔子是否可以對晉用兵以及怎樣討伐蒯聵。孔子覺得衛靈公對晉用兵,無異于以卵擊石,自取滅亡,況且他們父子之間的事,外人不好插嘴,于是回答:祭祀之事,曾經學過;軍旅之事,未嘗聞也。這讓衛靈公十分生氣,從此以后,明顯冷淡孔子,召見孔子進宮的次數日漸稀少,偶爾召見,也心不在焉。一次,孔子在與衛靈公談話,衛靈公竟然仰頭望著空中的大雁出神,睬也不睬。孔子意識到,衛國呆不下去了,該離開了。

    這時晉國正在進行戰爭,趙簡子和晉國的另外兩個貴族范氏、中行氏相互攻打。趙簡子的家臣佛肸占據中牟(今河北省邢臺和邯鄲之間)鬧獨立,見孔子一直未被重用,便派人請孔子到他那里去。孔子果然想去。子路站出來反對,說:由曾經聽夫子說過,其身親為不善者,君子不與之合作。佛肸以中牟叛,夫子欲往,豈能說得過去?孔子說:堅硬者磨而不薄,潔白者染而不黑,丘非匏瓜,焉能系而不食?孔子雖然這樣說,但終因子路等人的反對和晉國情況的混亂而沒有到中牟去。

    公元前493年,孔子59歲。這年夏天,衛靈公病逝,結束了他在衛國42年的統治。南子依照衛靈公的遺命,立小兒子郢為君,但郢卻不肯接受,他說:太子蒯聵雖然逃亡在外,然其子輒尚在,應立輒為君。于是衛靈公的孫子輒被立為君,這就是衛出公。從此,衛靈公的父子之爭演變為第二代的父子之爭,蒯聵和他的兒子輒開始爭權奪位。蒯聵聞聽衛靈公駕崩,請求趙簡子支持他回國繼承君位。趙簡子命令陽虎護送蒯聵歸國。蒯聵哭哭啼啼奔喪而回,賺開了晉衛交界處衛國的戚邑城。齊國應衛出公的請求,出兵包圍了戚邑,蒯聵的陰謀沒有得逞。孔門弟子中有人懷疑孔子參與了擁立輒為君,冉有就曾把他的疑問講給了子貢,子貢說他問問老師便知。子貢借兩個歷史人物試探孔子。子貢問伯夷叔齊是何等人物,孔子回答說皆仁德人也。子貢又問他們有何怨恨嗎?孔子回答求仁得仁,追求業已滿足,尚有何怨呢?子貢據此斷定夫子沒有參與擁立衛出公。

    公元前492年,孔子60歲。衛靈公死了,衛國發生了激烈的內部斗爭,并且牽扯到國外勢力——晉國支持蒯聵,齊國支持衛出公。危邦不入,亂邦不居,于是孔子決定離開衛國。孔子師徒告別蘧伯玉、顏濁鄒等老友,離開了前后居住過5年之久的帝丘城,奔向晉國,投奔趙簡子,希冀趙簡子會支持他干一番事業,以實現他“仁政德治”的政治理想。沒想到走到黃河邊,看到很多老百姓紛紛從晉國逃難奔向衛國。一打聽,原來趙簡子嫉賢妒能,殘暴不仁,殺害了賢大夫竇鳴犢和舜華,實行暴政,正派兵攻打中牟,兵勇所到之處,燒殺擄掠,無所不為,弄得數千里晉國大地民不聊生,雞犬不寧。孔子大失所望,立即返轍不去了。經過一番爭論,決定去宋國,但孔子到宋國,尚未被國君召見就被司馬桓魋追殺。孔子逃離宋國到鄭國,被罵作喪家之犬,并且沒有被收留。孔子到陳受重用,無奈國小難作為,安度三載又離開。孔子離開陳國到楚國,途經蔡國被圍絕糧幾乎致死。孔子到楚,也沒有得到重用。

    衛國衛出公登基三年,國內政治形勢穩定,孔子的弟子多在衛國做官,弟子們邀請孔子返衛。衛國當時是衛靈公的孫子輒為君,也就是衛出公。衛出公的父親是蒯聵,蒯聵當時流亡在晉國的戚邑。衛出公被立為君,并拒絕其父蒯聵回國。隨之而來他與父親蒯聵的矛盾就產生了,蒯聵在晉國一直虎視眈眈要奪取君位。衛出公繼位后,孔文子為相。孔文子的妻子是衛靈公的大女兒,蒯聵的大姐。蒯聵是因為湔雪宮闈奇恥大辱而出亡在外的,無論是從倫理上,還是從道義上,天下的輿論多支持蒯聵。蒯聵現在住在戚邑,與趙簡子的關系相當融洽,一旦借得晉兵奪取君位,孔文子將左右為難,既不能袒護妻侄而拒郎舅,也不便私通郎舅而逐妻侄。所以,孔文子左右為難,不知如何處理這些事情,于是盼著孔子能與他同理朝政,幫他解決這些棘手的難題。

    孔子在返衛的途中,見到一只鳥,訪問得知,鳥名叫意怠,飛時由他鳥引路,棲時任他鳥脅迫,進不敢向前,退不敢落后,食不敢先嘗,常列群鳥之中,張網捕者,援弓射者,均不能傷害它。孔子深受啟發,禽鳥尚且知合群以團結,藏身以避害,更何況人呢?于是,便派子路、高柴先到帝丘去打聽實際情況,自己帶領弟子們到宋衛邊界儀邑暫住,看看衛出公對孔文子是怎樣的態度,是否容他回去從政,再做決定。

    孔文子見到子路、高柴,說衛正當多事之秋,內無賢才相助,外有世子樹敵,所以急待老友還朝,解決疑難。當時衛國軍權已交王孫賈,孔文子把府中三千家卒交子路統率,并表示要推薦子路為大夫,請高柴官復原職,仍當士師。一切稟告衛出公批準后,次日,孔文子便與子路、高柴駕御豪華馬車,到儀邑迎接孔子。衛出公也率領滿朝文武郊迎孔子返衛。

    孔子返回衛國后,子路問孔子:倘衛君正待夫子主持政務,夫子將以何為先?孔子回答說必先端正名分,使各安其分。子路說:夫子未免太迂腐了吧,當今衛國之政,首先端正名分,如何行得通呀?孔子不高興地說:由啊,你說話如此粗野淺薄,不懂之事,君子應取保留態度,不可妄言。名分不正,則難言之成理;言不成理,則事難有成;事不成,則禮樂難興;禮樂不興,則刑罰難以公允;刑罰不公,百姓則無所措手足。由此可見,君子對于名分,不可不言,言之則必可行。

    孔子的道理:衛出公是衛靈公的孫子,是世子蒯聵的兒子,衛靈公死后,理應由蒯聵繼任君位,但因他不滿其母南子的淫亂行為,謀殺未成,逃亡在外。南子想立小兒子郢為君,郢不受,讓位給輒,于是輒繼位,并拒絕其父蒯聵回國。這不論在“君臣”的名分上,還是在父子的“名分”上,都不是“正”的。國內外對此正議論紛紛。但是,衛出公輒既受其祖母南子之命而立,即使將父親排斥在外,也不影響他的君位名分,因為“父子”關系是從屬于“君臣”關系的。為了平息國內外的不好輿論,肯定衛出公的君位名分是合乎周禮的,所以必須端正名分。 子路認為要正名就得反對衛出公,迎接蒯聵回國,這在衛不僅難以立足,恐怕還要招惹塌天大禍,所以罵孔子迂腐。

    衛出公每年給孔子兩千石的俸祿,博得了一個愛賢的美名,但并沒有重用孔子,只是讓孔子做一個賓客,做一個公養之仕。孔子在魯,是行可之仕,即有希望行道的官;衛靈公時,孔子是際可之仕,即受禮遇的官;如今成了衛出公的公養之仕,即受公養的官。孔子只好把精力用在教學和治學上。

    5年后,衛國又面臨政治動蕩,內部冢宰孔文子要攻打他的女婿,外部老太子蒯聵要回國推翻他的兒子,孔子對待在衛國繼續發展失去信心,決定離開衛國。孔文子得到消息,苦苦挽留,孔子沒有立即走成。季康子派出的請孔子歸國的使者到后,孔子歸心似箭,一刻也不想在衛國再待下去。

    孔子召集弟子們說明歸意。凡在衛國出仕為官的,愿意留下的繼續留下,不愿意留下的一同歸魯。孔文子和衛出公死活不放子路和高柴離去,萬般無奈,二人只好留下。孔子走時交代子路,當此衛國多事之秋,應甘居人后,勿奮勇爭先。但子路說:食人之祿,必當忠君之事,豈能甘居人后。孔子對子路很不放心。孔子預測:一旦衛國有亂,柴可安然無恙,由則難保其身。孔子的分析:柴外貌若愚,內心精細,且能深明大義,頗有明哲風度,遇到危難,定然能經權擇用,從容避害;由天性好勇,素性率直,只知一意孤行,不肯思前想后,頗似一魯莽漢,遇到危難,只知勇往直前,定然蹈殺身之禍。

    公元前484年,68歲的孔子離開衛國回到魯國。

    三、孔子兩個比較出眾的衛國學生

    子貢:姓端木名賜,字子貢,衛國人,曾任魯衛兩國之相,是孔門七十二賢中最有作為者,且列言語科之優異者。子貢是春秋時期了不起的外交家和商人被后世奉為“儒商鼻祖”。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他利口巧辭,善于雄辯,且有干濟才,辦事通達。他還善于經商之道,曾經經商于曹、魯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司馬遷作《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對子貢這個人物所費筆墨最多,其傳記就篇幅而言在孔門眾弟子中是最長的。這個現象說明,在司馬遷眼中,子貢是個極不尋常的人物。我們循著司馬遷的這個思路,再細細閱讀《論語》等書,便可看出子貢這個人物非同尋常。他的影響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門弟子中無人所能企及的:他學績優異,文化修養豐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財經商能力高超。在孔門弟子中,子貢是把學和行結合得最好的一位。

    高柴:(前521~?)春秋末年衛國人。字子羔,亦稱子皋、子高、季皋。他遵守禮制,孝敬父母。身軀矮小,“狀貌甚惡”。有政治活動能力。在孔子弟子中,他擔任的官職最多,曾為費宰、武城宰、成邑宰和衛之士師等。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共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共城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稱“先賢高子”。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精AA在线观看SEE| 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动态图| 美女乱子伦高潮在线观看完整片 | 亚洲日韩性欧美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综合95精品视频| 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欧美一区| 中国女人高潮hd|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丝瓜影院| 久久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 国产精品午夜精品福利|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99|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兔费|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中文字幕精品一页|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二区芒果视频|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制服丝袜| 国产成人欧美日韩在线电影| 欧洲亚洲精品免费二区| 日韩欧美群交P内射捆绑|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网站| 精选国产av精选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 亚洲另类丝袜综合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 在线观看成人年视频免费| 99riav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嫖农村妇女 | 伊人热热久久原色播放WWW|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天| 色欲AV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欧洲亚洲精品免费二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麦芽| 果冻传媒MV国产推荐视频| 国产精品人妻中文字幕| 无码专区视频精品老司机| 久久影院午夜伦手机不四虎卡| 华人在线亚洲欧美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