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文征明89歲行書《前后赤壁賦》

     公望 2015-02-13

          文徵明與《赤壁賦》

          文徵明極為喜愛《赤壁賦》,一生之中曾以不同筆法多次書寫,據戴立強《明文徵明行書前赤壁賦冊記》中統計,僅傳世之作就有16件,而周道振先生《文徵明年譜》中記載,更不止此數。筆者在整理文徵明相關“赤壁賦”題材作品時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無論是存世作品還是《年譜》中提及的作品,創作年代都在文徵明六十歲之后,即為其短暫的赴京任職之后的作品。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七月,蘇軾被貶黃州,分別于秋、冬二季泛舟夜游黃州附近的赤壁,寫下了《前赤壁賦》和《后赤壁賦》。兩篇《赤壁賦》創作時間相隔三個月,前后輝映,剛一問世就廣為流傳,不僅家弦戶誦,而且被眾多藝術家取為題材,這種情形,堪比王羲之《蘭亭序》,在中國文學名作傳播史上并不多見。

      流傳至今的名作有:北宋喬仲常《后赤壁賦圖》卷(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南宋李嵩《赤壁賦圖》頁(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南宋馬和之《后赤壁賦圖》卷(故宮博物院藏)、南宋高宗趙構《草書后赤壁賦》(故宮博物院藏)、金武元直《赤壁圖》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元趙孟頫《行書赤壁二賦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明仇英《赤壁圖》(私人收藏)等等。不僅如此,“赤壁賦”題材還經常制作成筆筒、核雕等工藝品,其中也不乏佳作,如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雕漆赤壁圖插屏、清鄧石如“江流有聲,斷岸千尺”篆字印章等。就連“水落石出”一詞,卻也不成想就是出自《后赤壁賦》中的一句話。

      文徵明的“赤壁賦”

      眾所周知,文徵明極為喜愛《赤壁賦》,一生之中曾以不同筆法多次書寫,據戴立強《明文徵明行書前赤壁賦冊記》中統計,僅傳世之作就有16件,而周道振先生《文徵明年譜》(以下簡稱《年譜》)中記載,更不止此數。文徵明不僅愛書《赤壁賦》,還多次以此為題材創作《赤壁圖》,并為友人如祝允明、仇英等《赤壁賦》書、畫題跋。文徵明在八十九歲高齡之時,更以蘇軾筆意,為其《前赤壁賦》卷(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補寫所缺36字,結字欹側,肉盛于骨,形神兼備,直可亂真。以下為傳世及《年譜》中所提及關于“赤壁賦”題材作品:(年代/年齡/內容/書體/收藏處或出處/備注)

      1530/61歲/前赤壁賦卷/楷書/故宮博物院/與甲寅年書后赤壁賦合卷

      1534/65歲/跋祝允明草書《赤壁賦》/上海古籍書店本

      1535/66歲/前后赤壁賦 行書/《湘管齋豫常編》卷二

      1536/67歲/赤壁賦/《巢經巢文集》卷五

      1537/68歲/前赤壁賦扇面/小楷/上海博物館

      1539/70歲/后赤壁賦卷/小楷/上海博物館/陸治補圖

      1540/71歲/赤壁圖/《聽帆樓書畫記》卷二

      1541/72歲/赤壁賦/楷書/《聽帆樓書畫記》卷二

      1541/72歲/前赤壁賦卷/行書/首都博物館/錢轂補圖

      1543/74歲/前后赤壁賦并跋/楷書/《珊瑚網書錄》卷十五/文嘉補二圖

      1545/76歲/前后赤壁賦/小楷/《初拓文衡山前后赤壁賦》

      1545/76歲/后赤壁賦/《石渠寶笈》卷三十六/趙伯駒《后赤壁圖》卷后

      1547/78歲/前赤壁賦卷/楷書/故宮博物院

      1548/79歲/后赤壁賦圖/《西清札記》卷三/臺北故宮博物院/仿趙伯骕《后赤壁賦圖》

      1548/79歲/赤壁圖并書/小楷/《筆嘯軒書畫錄》卷下

      1548/79歲/后赤壁賦 小楷/《清嘯閣藏帖》

      1551/82歲/前后赤壁賦卷/小楷/南京博物院/莫云卿、文嘉各補圖

      1552/83歲/前后赤壁賦/小楷/《翰香館帖》/董其昌跋

      1552/83歲/前后赤壁賦/行草/《夢園書畫錄》卷十一/陸師道跋

      1552/83歲/前后赤壁賦卷/行書/美國佛利爾美術館/書畫合璧

      1554/85歲/前后赤壁賦卷/《石渠寶笈》卷三十一

      1555/86歲/后赤壁賦卷/楷書/故宮博物院 與庚寅年書前赤壁賦合卷

      1555/86歲/后赤壁賦 行書/《寓意錄》卷四/以黃庭堅筆法書,后與仇英畫合卷

      1556/87歲/前赤壁賦卷/行書/上海博物館

      1556/87歲/前后赤壁賦卷/行書/Mr.and Mrs.Darion

      1556/87歲/赤壁圖并書/《岳雪樓書畫錄》卷四

      1556/87歲/后赤壁賦 小楷/《吳派畫九十年展》/臺北故宮博物院

      1558/89歲/前后赤壁賦冊/行草/臺北故宮博物院

      1558/89歲/后赤壁賦卷/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

      1558/89歲/前赤壁賦軸/行書/美國底特律美術館/書畫合璧

      1558/89歲/前后赤壁賦卷/行書/美國佛利爾美術館

      1558/89歲/前赤壁賦卷/行書/上海博物館/書畫合璧

      1558/89歲/前后赤壁賦/行書/上海藝苑真賞社本

      1558/89歲/前赤壁賦 行書/上海書畫社印本

      1558/89歲/補蘇軾《赤壁賦》前缺36字并跋楷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跋乃小楷,文彭代筆

      蘇州博物館正在舉辦的文徵明特展展示了兩幅文徵明關于赤壁賦的作品。一為故宮博物院藏《小楷前后赤壁賦》,一為上海博物館藏《赤壁賦圖并書》。以“赤壁賦”題材作品為視角,全面展示了文徵明的書畫技藝。其中,故宮博物院藏《小楷前后赤壁賦》,紙本,前頁縱24.9厘米、橫18.8厘米;后頁縱24.9厘米、橫18.7厘米,前頁作于1530年,文徵明時年六十一歲;后頁作于1555年,文徵明時年八十六歲;二者均是文氏小楷的代表,而前后相隔25年,正可考見筆法之變化。

      文氏書法以功力深厚見稱,晚年尚能于燈下作蠅頭小楷。在各類書體中,文徵明尤以小楷著稱,其子文嘉評云:“其小楷雖自《黃庭》、《樂毅》中來,而溫純精絕,虞、褚而下弗論也。”《樂毅論》傳為王羲之著名小楷法帖,褚遂良謂其“筆勢精妙,備盡楷則”。《黃庭經》也是著名小楷法帖,筆勢雄秀,有大字氣概。文徵明將這兩本法帖作為法名賢、求晉人風韻的范本,可見他取法乎上的追求。而文徵明在《停云館帖》的跋語中,也談及了自己對小楷的認識:“小字貴開闊,字內間架,宜明整、開闊。一如大字體段,諸美皆具也。”這種認識正好與蘇軾一樣,蘇軾曰:“真書難于飄揚,草書難于嚴重,大字難于結密而無間,小字難于寬綽而有余。”

      根據目前流傳的作品來看,文徵明一生對于小楷書法的學習和創作大體分為三個時期:五十歲以前為廣泛學習期,五十至六十歲為融會貫通期,六十歲以后為成熟即發展的高峰期。進京的三年,文徵明參與編寫《武宗實錄》,寫得最多的是小楷與行草書,行草用于起草文稿,小楷用于謄錄,這為他小楷風格的自成面貌提供了契機。關于文徵明在楷書歷史的地位,萬歷時的謝肇淛《五雜俎》曾作出過中允的評價:

      古無真正楷書,即鐘、王所傳《季直表》、《樂毅論》,皆帶行筆。洎唐《九成宮》、《多寶塔》等碑,始字畫謹嚴,而偏肥、偏瘦之病,猶然不免。至國朝文徵仲先生,始極意結構,疏密勻稱,位置適宜,如八面觀音,色相俱足,于書苑中亦蓋代之一人也。

      故宮博物院藏《小楷前后赤壁賦》正是文徵明成熟發展期的代表之作,前頁結字寬博,字體方正而偏隸;后頁結字瘦勁,疏密有度,氣象開闊。與前頁相比,結字間增加了界格中之空索地,達到了密中見疏的效果。字雖小,但是盡拓其筆勢,點畫舒展,結構自然,分行布白,映帶均美。此頁后有文徵明曾孫文震孟一跋:

      當世咸知先公書足珍,而獨苦贗本繁多,未易辨析。不知真贗之辨,原自列眉,特具眼者少耳。如此卷二首小圖及精楷二賦,出神入化。亡論贗手,即于今名家,恐未企其一點一畫。乃知天下有真必有贗,贗可亂真,則亦真者之疚,非獨書學然也。虞卿寶惜是卷,過于頭目;而出以相示,并索跋尾。豈謂弓治之后,謬為箕裘乎?顧夫家風欲墜,則撫卷不勝自慨矣。甲寅新冬,敬題于筑塢草廬,去先公作圖及書賦時恰周一甲子。

      經周道振先生考證,虞卿即薛虞卿,名益,文徵明外從曾孫。從此冊鈐印得知,后曾經清繆曰藻等遞藏。

      文徵明《赤壁賦》的創作時間與感悟

      文徵明一生較為喜愛和刻意模仿的先賢,除了集大成之趙孟頫外就是蘇軾。據《年譜》,文徵明對蘇軾墨跡皆抱有極大的熱情。不僅對于蘇氏書法時常加以臨習,對于蘇軾墨跡也不遺余力考辨鑒定,其研究之精深入微,頗獲時譽。在《文待詔畫跋》里,能搜尋到的有關蘇軾的跋文有:《跋東坡楚頌帖真跡》、《跋東坡五帖叔當一帖黨》、《題東坡墨跡》、《跋東坡學士院批答》等。對于《赤壁賦》的內容,文徵明在不斷地臨摹中也有更深入的理解。清方濬頤《夢園書畫錄》著錄有一卷文徵明《行書前赤壁賦》,其后自跋曰:嘉靖壬子七月三日,閑錄一過。其中“與吾子之所共食”,舊多作“適”,余從親筆改定。按《左傳》:“食”,銷也。坡集中有答人問“食”字之義云:“如食邑之食,猶言享也。”長洲文徵明識。

      由此可見,文徵明對蘇軾的生平事跡、藝林掌故以及東坡文集確能夠如數家珍。

      筆者在整理文徵明相關“赤壁賦”題材作品時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無論是存世作品還是《年譜》中提及的作品,創作年代都在文徵明六十歲之后,即為其短暫的赴京任職之后的作品。眾所周知,文徵明一生“凡十試有司,每試輒斥”,這令出身書香世家,時稱“吳中四才子”的文徵明備受打擊。直至五十四歲,由巡撫李充嗣舉薦,文徵明才以歲貢待詔翰林院。在北京的日子,文徵明參與《武宗實錄》的編修,各種應制文書之乏味,早朝當值之辛苦,加上耳聞目擊廷杖之酷毒、權臣之險惡,令他對于仕途心灰意冷。當時編就的《京邸懷歸詩集》里,就有一首《感懷》云:五十年來麋鹿蹤,若為老去入樊籠。五湖春夢扁舟雨,萬里秋風兩鬢蓬。遠志出山成小草,神魚失水困沙蟲。白頭漫赴公車召,不滿東方一笑中。

      文徵明曾兩次上書要求辭官回鄉,并在給家人的信中表達了更為迫切的心情,這種仕途上的不如意恰與蘇軾的經歷相似。蘇軾半生顛簸,命運坎坷,更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1082年秋、冬,蘇軾先后兩次游覽了黃州附近的赤壁,寫下兩篇《赤壁賦》。其實,蘇軾所游的是黃州赤壁磯,并非三國赤壁之戰處,但是當時心情所至,借由此景寫下了名篇。這種心情與文徵明的進退之心是契合的,這或許就是文徵明一生偏好“赤壁賦”的另一個原因。

      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

    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

    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

    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引用 文征明89歲書赤壁賦 - 幸運者mqy7239的日志 - 網易博客 - sdqymtf - sdqymtf的博客

          前赤壁賦

           壬戌[2]之秋,七月既望[3],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4]來,水波不興[5]。舉酒屬[6]客,誦明月之詩[7],歌窈窕[8]之章。少焉[9],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10]之間。白露橫江[11],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12]。浩浩乎如馮虛御風[13],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14]獨立,羽化而登仙[15]。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16]而歌之。歌曰:“桂棹[17]兮蘭槳,擊空明[18]兮溯流光。渺渺[19]兮予懷,望美人[20]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21]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22],如泣如訴;余音裊裊[23],不絕如縷[24]。舞幽壑之潛蛟[25],泣孤舟之嫠婦[26]。
      蘇子愀然[27],正襟危坐[28],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29]?”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30]。’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31],東望武昌[32],山川相繆[33],郁[34]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35]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36],舳艫[37]千里,旌旗蔽空,釃酒[38]臨江,橫槊[39]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40],駕一葉之扁舟[41],舉匏樽[42]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43],渺滄海之一粟[44]。哀吾生之須臾[45],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46]。知不可乎驟[47]得,托遺響于悲風[48]。”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49],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50],而卒[51]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52]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53]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54]。”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55]。肴核[56]既盡,杯盤狼籍[57]。相與枕藉[58]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59]。

    注釋
      [1]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
    蘇軾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所作。因后來還寫過一篇同題的賦,故稱此篇為《前赤壁賦》,十月十五日寫的那篇為《后赤壁賦》。赤壁:實為黃州赤鼻磯,并不是三國時期赤壁之戰的舊址,當地人因音近亦稱之為赤壁,蘇軾知道這一點,將錯就錯,借景以抒發自己的懷報。
      [2]壬戌(rénxū):宋神宗元豐五年,歲次壬戌。古代以干支紀年,該年為壬戌年。
      [3]既望:望日的后一日。望,月滿為望,農歷每月十五日為"望日",十六日為"既望"。
      [4]徐:舒緩地。
      [5]興:起,作。
      [6]屬(zhǔ):通“囑”,致意,引申為勸酒。
      [7]明月之詩:指《詩經·陳風·月出》,詳見下注。
      [8]窈窕(yǎotiǎo)之章:《月出》詩首章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窈糾"同"窈窕"。
      [9]少焉:一會兒。
      [10]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
     [11]白露:白茫茫的水氣。橫江:籠罩江面。
      [12]此二句意謂:任憑小船在寬廣的江面上飄蕩。縱:任憑。一葦:比喻極小的船。《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航)之。"如:往。凌:越過。萬頃:極為寬闊的江面。
      [13]馮(píng)虛御風:乘風騰空而遨游。馮虛:憑空,凌空。馮:通"憑"。虛:太空。御:駕御。
      [14]遺世:遺棄塵世。
      [15]羽化:道教把成仙叫作"羽化",認為成仙后能夠飛升。登仙:登上仙境。
      [16]扣舷(xián):敲打著船邊,指打節拍。
      [17]桂棹(zhào)蘭槳:用蘭、桂香木制成的船槳。
      [18]空明:月亮倒映水中的澄明之色。溯:逆流而上。流光:在水波上閃動的月光。
      [19]渺渺:悠遠的樣子。
      [20]美人:比喻內心思慕的人。
      [21]倚歌而和(hè)之:倚歌:按照歌曲的聲調節拍。和:同聲相應,唱和。
      [22]怨:哀怨。慕:眷戀。
      [23]余音:尾聲。裊裊(niǎo):形容聲音婉轉悠長。
      [24]縷:細絲。
      [25]幽壑:深谷,這里指深淵。此句意謂:潛藏在深淵里的蛟龍為之起舞。
      [26]嫠(lí)婦:寡婦。
    白居易《琵琶行》寫孤居的商人妻云:"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艙明月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這里化用其事。
      [27]愀(qiǎo)然:憂愁凄愴的樣子。
      [28]正襟危坐:整理衣襟,(嚴肅地)端坐著。
      [29]何為其然也:簫聲為什么會這么悲涼呢?
      [30]所引是
    曹操《短歌行》中的詩句。
      [31]夏口:故城在今湖北武昌。
      [32]武昌:今湖北鄂城縣。
      [33]繆:通"繚"(liǎo),盤繞。
      [34]郁:茂盛的樣子。
      [35]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吳將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擊潰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周郎:周瑜二十四歲為中郎將,吳中皆呼為周郎。
    [36]以上三句指建安十三年劉琮率眾向曹操投降,曹軍不戰而占領荊州、江陵。方:當。荊州:轄南陽、江夏、長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帶。江陵:當時的荊州首府,今湖北縣名。
      [37]舳艫(zhúlú):戰船前后相接,這里指戰船。
      [38]釃(shī)酒:濾酒,這里指斟酒。
      [39]橫槊(shuò):橫執長矛。
      [40]侶:以...為友,這里為意動用法。麋(mí):鹿的一種。
      [41]扁(piān)舟:小舟。
      [42]匏樽(páozūn):酒葫蘆。
      [43]寄:寓托。蜉蝣(fúyòu):一種朝生暮死的昆蟲。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暫。
      [44]渺:小。滄海:大海。此句比喻人類在天地之間極為渺小。
      [45]須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46]長終:至于永遠。
      [47]驟:突然,驟然。
      [48]遺響:余音,指簫聲。悲風:秋風。
      [49]逝者如斯:流逝的像這江水。(蘇教版)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逝:往。斯:此,指水。
      [50]盈虛者如彼:指月亮的圓缺。
      [51]卒:最終。消長:增減。
      [52]曾:竟然。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53]是:這。造物者:天地自然。無盡藏(zàng葬):無窮無盡的寶藏。
      [54]適:享用。《釋典》謂六識以六人為養,其養也胥謂之食,目以色為食,耳以聲為食,鼻以香為食,口以味為食,身以觸為食,意以法為食。清風明月,耳得成聲,目遇成色。故曰“共食”。易以“共適”,則意味索然。當時有問軾“食”字之義,軾曰:“如食吧之‘食’,猶共用也。”軾蓋不欲以博覽上人,故權詞以答,古人謙抑如此。明代版本將“共食”妄改為“共適”,以致現行人教版高中語文誤從至今。
      [55]更酌:再次飲酒。
      [56]肴核(yáohé):葷菜和果品。既:已經。
      [57]狼籍:凌亂。
      [58]枕藉(jiè):相互枕著睡覺。
    [59]不知東方之既白:不知不覺東方已經露出白色的光。

    譯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與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風陣陣拂來,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向同伴勸酒,吟誦《明月》中“窈窕”這一章。不一會兒,明月從東山后升起,在斗宿與牛宿之間來回移動。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水光連著天際。任憑小船漂流到各處,越過那茫茫的江面。前進時就好像凌空乘風而行,并不知道哪里才會停棲,感覺身輕得似要離開塵世飄飛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在這時喝酒喝得高興起來,敲著船邊,打著節拍,應聲高歌。歌中唱道:“桂木做的船棹蘭木做的船槳,槳劃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動的水面上逆流而上。我的心懷悠遠,展望美好的理想,卻在天的另一方”。有會吹洞簫的客人,依著節奏為歌聲伴和,洞簫“嗚嗚”作聲:有如怨懟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傾訴,余音在江上回蕩,像細絲一樣連續不斷。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為之飲泣。
      我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問道:“(簫聲)為什么這樣(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么?(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連綿不絕,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蒼蒼。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么?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船首尾相連延綿千里,旌旗將天空全都蔽住,面對大江斟酒,橫執長矛吟詩,本來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現在又在哪里呢?何況我與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漁砍柴,以魚蝦為侶,以麋鹿為友,(在江上)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唉,)哀嘆我們的一生只是短暫的片刻,(不由)羨慕長江的沒有窮盡。(想要)攜同仙人攜手遨游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托寄在悲涼的秋風中罷了。”
      我問道:“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流逝的就像這水,其實并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終究又何嘗盈虧。可見,從事物變易的一面看來,天地間沒有一瞬間不發生變化;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么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萬物各有自己的歸屬,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送到耳邊便聽到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被禁止,感受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憂慮。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你我盡可以一起享用。”
      客人高興地笑了,洗凈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一片。大家互相枕著靠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露出白色的曙光。

    賞析
      此賦通過月夜泛舟、飲酒賦詩引出主客對話的描寫,既從客之口中說出了吊古傷今之情感,也從蘇子所言中聽到矢志不移之情懷,全賦情韻深致、理意透辟,實是文賦中之佳作。賦中語句“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和“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等,至今常被引用。
      無端受屈、含冤入獄的蘇軾,在"烏臺詩案"結案后不久,就被貶謫為黃州團練副使。所幸的是黃州地方官吏欽慕他的為人與俊才,非但不加管束,還常常任他在管區內縱情游山觀水,而情豪興逸的蘇東坡則每游一地必有詩文紀盛,《前赤壁賦》與《后赤壁賦》就是這一時期留下的不朽名篇。
      作者以往的游記散文,大多以紀游寫景或于紀游中借景抒情為主,而東坡的不少散文,卻開創了一種新的寫法。在這些文章中,作者并不著意寫景,而是以闡明哲理,發表議論為主。借題發揮,借景立論的獨特風貌貫串于字里行間。《前赤壁賦》就是這種新型游記的一篇代表作。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也就是蘇軾謫居黃州的第三年初秋,他與朋友駕一葉小舟,來到黃岡赤壁下的長江中賞月游玩,明月一輪映于波平浪靜的江面,涼爽的清風徐徐吹來,茫茫白露布滿大江,水光山色與中天夜月相輝映,主客對酌于舟中,酒酣耳熱后和著凄愴的洞簫聲扣舷而歌,然后又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簫聲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幽傷和對人生如寄的慨嘆,文章也就此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發到哲理的暢達,進而以蘇子的對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來,"變"與"不變"的理論和"物各有主"的觀點好似一劑"愀然"的靈丹妙藥,使客人終于"喜而笑"。
      《赤壁賦》通篇以景來貫串,"風"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輔之,全文緊扣風、月來展開描寫與議論。以風、月之景開卷,又于文中反復再現風、月形象。歌中的"擊空明兮溯流光"則是由景入論的轉折。客的傷感起于曹操的"月明星稀",終于"抱明月而長終"、"托遺響于悲風"的悲哀,仍然不離"風"、"月"二字。蘇子的對答,亦從清風、明月入論: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景物的連貫,不僅在結構上使全文儼然一體,精湛縝密,而且還溝通了全篇的感情脈絡,起伏變化。起始時寫景,是作者曠達、樂觀情狀的外觀;"扣舷而歌之"則是因"空明"、"流光"之景而生,由"樂甚"向"愀然"的過渡;客人寄悲哀于風月,情緒轉入低沉消極;最后仍是從眼前的明月、清風引出對萬物變異、人生哲理的議論,從而消釋了心中的感傷。景物的反復穿插,絲毫沒有給人以重復拖沓的感覺,反而在表現人物悲與喜的消長的同時再現了作者矛盾心理的變化過程,最終達到了全文詩情畫意與議論理趣的完美統一。
      全文借景取理,依理述志。通篇以景來貫串,風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輔之。作者抓住風和月展開描寫與議論。文章分三層來表現作者復雜矛盾的內心世界:首先寫月夜泛舟大江,飲酒賦詩,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懷世俗的快樂心情;再從憑吊歷史人物的興亡,感到人生短促,變動不居,因而跌入現實的苦悶;最后闡發變與不變的哲理,申述人類和萬物同樣是永久地存在,表現了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寫景、抒情、說理達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
      之所以說《赤壁賦》是蘇軾散文的代表作,是因為這篇文章幾乎包攬了蘇文的主要風格特點。宋元明清以來,不少文人紛紛指出,蘇文的風格是"如潮"、是"博",也有的說是"汗漫",是"暢達",是"一瀉千里、純以氣勝",確實都很有道理,但又都不夠全面、確切。從《赤壁賦》來看,蘇文的風格乃是一種自由豪放,恣肆雄健的陽剛之美。文中無論說理,還是敘事、抒情,都能"隨物賦形"、窮形盡相,寫歡快時可以羽化登仙、飄然世外;述哀傷時,又能拿動蛟龍、泣嫠婦作比;而蘇文的舒卷自如、活潑流暢,在《赤壁賦》中也不難發現,像"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這樣的句子真是一氣呵成,如同“行云流水”,揮灑自如。至于語言的精練生動、詞簡情真,就更是可以在文章中信手舉來,毫不費力。“徘徊于斗牛之間”的“徘徊”;“渺滄海之一粟”的“渺”,都是一字千鈞,讀來似鏗鏘作金石聲。《赤壁賦》一文還充分體現了蘇軾散文自然本色、平易明暢的特色,那種純真自然之美給古往今來的無數讀者帶來了多么難忘的藝術享受。

           后赤壁賦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1),將歸于臨皋(2)。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3)。霜露既降,木葉(4)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5)。
      已而(6)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7)?”客曰:“今者薄暮(8),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9)。顧安所得酒乎(10)?”歸而謀諸婦(11)。婦曰:“我有斗(12)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13)。”
      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14)。江流有聲,斷岸千尺(1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16)!予乃攝衣(17)而上,履巉巖(18),披蒙茸(19),踞(20)虎豹,登虬龍(21),攀棲鶻(22)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23)。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24),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25)悄然(26)而悲,肅然(27)而恐,凜乎其不可留(28)也。反(29)而登舟,放(30)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31)。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32)。適有孤鶴,橫江東來(33)。翅如車輪,玄裳縞衣(34),戛然(35)長鳴,掠(36)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37)。夢一道士,羽衣蹁躚(38),過臨皋之下,揖予(39)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40)而不答。“嗚呼!噫嘻(41)!我知之矣。疇昔之夜(42),飛鳴而過我(43)者,非子也邪(44)?”道士顧(45)笑,予亦驚寤(46)。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注釋
      1.步自雪堂:從雪堂步行出發。雪堂,
    蘇軾在黃州所建的新居,離他在臨皋的住處不遠,在黃岡東面。堂在大雪時建成,畫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2.臨皋(gāo):亭名,在黃岡南長江邊上。蘇軾初到黃州時住在定惠院,不久就遷至臨皋亭。
      3.黃泥之坂(bǎn):黃岡東面東坡附近的山坡叫“黃泥坂”。坂,斜坡,山坡。
    文言文為調整音節,有時在一個名詞中增“之”字,如歐陽修的《晝錦堂記》:“乃作晝錦之堂于后圃。”
      4.木葉:樹葉。木,本來是木本植物的總名,“喬木”“灌木”的“木”都是用的這個意思。后來多用“木”稱“木材”,而用本義是“樹立”的“樹”作木本植物的總名。
      5.行歌相答:邊行邊吟詩
    ,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
      6.已而:過了一會兒。
      7.如此良夜何:怎樣度過這個美好的夜晚呢?如……何,怎樣對待……“如何”跟“奈何”差不多,都有“對待”“對付”的意思。
      8.今者薄暮:方才傍晚的時候。薄暮,太陽將落天快黑的時候。薄,迫,逼近。
      9.淞江之鱸(lú):鱸魚是松江(現在屬上海)的名產,體扁,嘴大,鱗細,味鮮美,松小所產的鱸魚。這是有名的美味。
      10.顧安所得酒乎:但是從哪兒能弄到酒呢?顧,但是,可是。安所,何所,哪里。
      11.謀諸婦:謀之于妻,找妻子想辦法。諸,相當于“之于”。
      12.斗:古代盛酒的器具。
      13.不時之須:隨時的需要。“須”與“需”通。
      14.復游于赤壁之下:這是泛舟而游。下文“攝衣而上”是舍舟登陸,“反而登舟”是回到船上。
      15.斷岸千尺:江岸上山壁峭立,高達千尺。斷,阻斷,有“齊”的意思,這里形容山壁峭立的樣子。
      16.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才過了幾天啊,(眼前的江山明知是先前的江山,)而先前的景象再不能辨認了。這話是聯系前次赤壁之游說的。前次游赤壁在“七月既望”,距離這次僅僅三個月,時間很短,所以說“曾日月之幾何”。前次所見的是“水光接天”,“萬頃茫然”,這次所見的是“斷岸千尺”“水落石出”,所以說“江山不可復識”。曾,才,剛剛。這樣用的“曾”常放在疑問句的句首。“曾日月之幾何”,也就是“
    曾幾何時”。
      17.攝衣:提起衣襟.攝,牽曳。
      18.履巉巖:登上險峻的山崖。履,踐,踏。巉巖,險峻的山石。
      19.披蒙茸:分開亂草。蒙茸,雜亂的叢草。
      20.踞:蹲或坐。虎豹,指形似虎豹的山石。
      21.虬龍:指枝柯彎曲形似虬龍的樹木。虬,龍的一種。登虬龍是說游于樹林之間。
      22.棲鶻:睡在樹上的鶻。棲,鳥宿。鶻(hú),意為隼,鷹的一種。作者多次描寫到赤壁上的鶻,如《赤壁記》:“斷岸壁立,江水深碧,二鶻巢其上。”
      23.俯馮夷之幽宮:低頭看水神馮夷的深宮。馮(píng)夷,水神。幽,深。“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這只是說,上登山的極高處,下臨江的極深處。
      24.劃然長嘯:高聲長嘯。劃有“裂”的意思,這里形容長嘯的聲音。嘯,蹙口作聲。
      25.亦:這個“亦”字是承接上文“二客不能從”說的。上文說,游到奇險處二客不能從;這里說,及至自己發聲長嘯,也感到悲恐,再不能停留在山上了。
      26.悄然:靜默的樣子。
      27.肅然:因恐懼而收斂的樣子。
      28.留:停留。
      29.反:同“返”。返回。
      30.放:縱,遣。這里有任船飄蕩的意思。
      31.聽其所止而休焉:任憑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
      32.四顧寂寥:向四外望去,寂寞空虛。
      33.橫江東來:橫穿大江上空從東飛來。
      34.玄裳縞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縞,白。衣,上衣。仙鶴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這樣說。
      35.戛然:形容鶴雕一類的鳥高聲叫喚的聲音。如白居中易《畫雕贊》“軒然將飛,戛然欲鳴。”
      36.掠:擦過。
      37.須臾客去,予亦就睡:這時的作者與客已經舍舟登岸,客去而作者就寢于室內,看下文的“開戶”便明。
      38.羽衣翩仙:穿著羽衣(道士穿的用鳥羽制成的衣服),輕快地走著。翩仙,一作“蹁躚”。
      39.揖予:向我拱手施禮。
      40.俛:同“俯”,低頭。
      41.嗚呼噫嘻:這四個字都是嘆詞,也可以嗚呼,噫,嘻分開用,或者嗚呼,噫嘻分開用。
      42.疇昔之夜:昨天晚上。此語出于《禮記·檀弓》上篇“予疇昔之夜”。疇,語首助詞,沒有實在的意思。昔,昨。
      43.過我:從我這里經過。
      44.非子也耶:不是你嗎?“也”在這里不表示意義,只起輔助語氣的作用。
      45.顧:回頭看。
      46.寤:覺,醒。

    譯文
      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準備回臨皋亭。有兩位客人跟隨著我,一起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降下,葉全都脫落。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見明月高懸。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樂;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詩,相互酬答。過了一會兒,我嘆惜地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色皎潔,清風吹拂,這樣美好的夜晚,我們怎么度過呢?”一位客人說:“今天傍晚,我撒網捕到了魚,大嘴巴,細鱗片,形狀就像吳淞江的鱸魚。不過,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幾斗酒,保藏了很久,為了應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這樣,我們攜帶著酒和魚,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覽。長江的流水發出聲響,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聳;山巒很高,月亮顯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來。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覽所見的江景山色再也認不出來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著險峻的山巖,撥開紛亂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狀的怪石上,又不時拉住形如虬龍的樹枝,攀上猛禽做窩的懸崖,下望水神馮夷的深宮。兩位客人都不能跟著我到這個極高處。我大聲地長嘯,草木被震動,高山與我共鳴,深谷響起了回聲,大風刮起,波浪洶涌。我也覺得憂愁悲哀,感到恐懼而靜默屏息,覺得這里令人畏懼,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劃到江心,任憑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這時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覺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鶴,橫穿江面從東邊飛來,翅膀像車輪一樣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潔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長聲音叫著,擦過我們的船向西飛去。過了會兒,客人離開了,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位道士,穿著羽毛編織成的衣裳,輕快地走來,走過臨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說:“赤壁的游覽快樂嗎?”我問他的姓名,他低頭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細了。昨天夜晚,邊飛邊叫經過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嗎?”道士回頭笑了起來,我也忽然驚醒。開門一看,卻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賞析
      前雖都以秋江夜月為景,以客為陪襯,但后赤壁賦重在游、狀景,而前赤壁賦意在借景抒懷,闡發哲理。本文第一段,作者在月明風清之夜,與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無酒”、“有酒無肴”之憾,后有“攜酒與魚”而游之樂。行文在平緩舒展中有曲折起伏。第二段,從“江流有聲,斷岸千尺”的江岸夜景,寫到“履巉巖,披蒙茸……”的山崖險情;從“曾日月之幾何而江水不可復識”的感嘆,到“悄然而悲,肅然而恐”的心情變化,極騰挪跌宕之姿。第三段,借孤鶴道士的夢幻之境,表現曠然豁達的胸懷和慕仙出世的思想。
      《赤壁賦》分前后兩篇,珠聯璧合,渾然一體。文章通過同—地點(赤壁),同一方式(月夜泛舟飲酒),同—題材(大江高山清風明月),反映了不同的時令季節,描繪了不同的大自然景色,抒發了不同的情趣,表達了不同的主題。字字如畫,句句似詩,詩畫合一,情景交融,真是同工異曲,各有千秋。[2]
      《后赤壁賦》是《前赤壁賦》的續篇,也可以說是姐妹篇。前賦主要是談玄說理,后賦卻是以敘事寫景為主;前賦描寫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賦則主要寫江岸上的活動,時間也移至孟冬;兩篇文章均以"賦"這種文體寫記游散文,一樣的赤壁景色,境界卻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詩情畫意。前賦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后賦則是"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節的山水特征,在蘇軾筆下都得到了生動、逼真的反映,都給人以壯闊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全文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寫泛游之前的活動,包括交待泛游時間、行程、同行者以及為泛游所作的準備。寫初冬月夜之景與踏月之樂,既隱伏著游興,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對話。面對著"月白風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與美酒,再游赤壁已勢在必行,不多的幾行文字,又寫了景,又敘了事,又抒了情,三者融為一體,至此已可轉入正文,可東坡卻"節外生枝"地又插進"歸而謀諸婦"幾句,不僅給文章增添生活氣息,而且使整段"鋪墊"文字更呈異采。
      第二層次乃是全文重心,純粹寫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聲"四句,卻寫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濺流緩而石出有聲的初冬獨特夜景,從而誘發了主客棄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興,這里,作者不吝筆墨地寫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謐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西鵲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奇異驚險的景物更令人心胸開闊、境界高遠。可是,當蘇軾獨自一人臨絕頂時,那"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的場景又不能不使他產生凄清之情、憂懼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寫到這里,又突起神來之筆,寫了一只孤鶴的"橫江東來"'、"戛然長鳴"后擦舟西去,于是,已經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憫,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瀾,還為下文寫夢埋下了伏筆。
      最后,在結束全文的第三層,寫了游后入睡的蘇子在夢鄉中見到了曾經化作孤鶴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顧笑"的神秘幻覺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帶來的內心苦悶。政治上屢屢失意的蘇軾很想從山水之樂中尋求超脫,結果非但無濟于事,反而給他心靈深處的創傷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夢后又回到了令人壓抑的現實。結尾八個字"開戶視之,不見其處"相當迷茫,但還有雙關的含義,表面上像是夢中的道士倏然不見了,更深的內涵卻是"蘇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負又在哪里呢?
      文中寫蘇子獨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畫、字字似詩",通過夸張與渲染,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文中描寫江山勝景,色澤鮮明,帶有作者個人真摯的感情。巧用排比與對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樂感。讀起來更增一分情趣。但總的來說,后賦無論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不及前賦。神秘色彩,消沉情緒與"賦"味較淡、"文"氣稍濃恐怕是遜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后赤壁賦》作于蘇軾因"烏臺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之時,貶謫生涯使蘇軾更深刻地理解了社會和人生,也使他的創作更深刻地表現出內心的情感波瀾。《后赤壁賦》沿用了賦體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傳統格局,抒發了自己的人生哲學,同時也描寫了長江月夜的優美景色。全文駢散并用,情景兼備,堪稱優美的散文詩。不僅讓我們感到了作者高超的表達能力和語言技巧,文中的孤鶴形象更能夠讓我們感到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孤獨、寂寞、高貴、幽雅、超凡脫俗的孤鶴歷來便是道家的神物。乘鶴是道化升仙的標志,蘇軾不僅借孤鶴以表達自己那種高貴幽雅、超凡脫俗、自由自在的心境,更表現了那種超越現實的痛苦遺世的精神。那我們就看看他在《后赤壁賦》中是如何將孤鶴的孤獨、寂寞、高貴、幽雅、超凡脫俗展現得淋漓盡致的。山石高峻怪異,既是對立、壓迫著他的自然力量,又象征了他積郁難消的苦悶之情。鶴則是這一苦悶孤獨情感的意象。歇于松柏,不作稻糧謀的孤鶴在蘇軾心中,就像在其他隱逸者的意中一樣,本是高蹈于世外的象征。蘇軾曾作《放鶴亭記》,以放鶴招鶴、與鶴共處來渲染內心棄世的幽情,孤鶴的形象尤其為他所鐘愛。此際在蘇軾最感孤獨時,忽然有一東來的孤鶴振翅橫江而掠過小舟西去。這只在暗夜獨飛,獨鳴的鶴是孤獨的,它可以蔚藉同樣感受狀態中的蘇子之心。因此與客不交一言的蘇子對它注意極深。而且它不僅是蘇子此際情懷的象征,也是七月之夜的道士形象新化。蘇軾以“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的覺悟,聯想前來入夢的道士,表明作者在這只孤鶴身上寄予了自己懷念故友之情。而道士的思想,原是蘇子思想中的一個側面,蘇子--孤鶴--道士的聯結,暗示著蘇軾在精神上已歸向高蹈于世外的隱逸者。“開戶視之,不見其處”結尾處寫自己夢醒后開門尋找,夜色茫茫,不見孤鶴,也并無道士。一筆雙關,余味深長。將苦悶與希望糅合在詩化境界中。山形與鶴形,使蘇軾因自然的變化和人事的不諳的精神不適感,和在孤獨中向往自由的念頭找到了對應。通觀全文,在我們的眼前自然就展現出了好一幅“水月禪境、山鶴幽鳴”的美景圖!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国产很色很黄很大爽的视频| 无码天堂亚洲国产AV|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小说| 亚洲av男人电影天堂热app| 亚洲色最新高清AV网站| 天码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一夲道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不卡乱辈伦在线看中文字幕| AV在线亚洲欧洲日产一区二区| 人妻日韩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视频软件|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专区|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2020年最新国产精品正在播放|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丨 | 国产成人A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综合色AAA成人无码| 韩国免费A级毛片久久| 91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一线| 宾馆人妻4P互换视频| 中文有无人妻VS无码人妻激烈| 欧美另类图区清纯亚洲|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四| 亚洲国产无套无码AV电影 | 正在播放的国产A一片|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五月婷| 亚洲 自拍 另类 欧美 综合| 人妻中文字幕不卡精品|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免费无码黄十八禁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 天堂资源中文最新版在线一区|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下载| 福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AV在线电影播放|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人妻| 亚洲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中字| 午夜在线观看成人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