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寶安2014年 老采刀是五行通背門主要兵器之一,它和通背拳、通背槍被稱為通背三絕藝。老采刀是修劍癡大師在原“祁家門”通背老拆刀的基礎上,博采眾家之長,融合各路刀法之精華,根據五行通背拳之拳理演編,更加體現出通背放長擊遠特點和大劈大蓋之氣勢。 通背刀區別于其它刀術的明顯特點之一是:刀無纏頭繞腦、刀花簡捷,直線攻守,以削、砍、鉆、剔、剁、撩、攉、劈、片、挑、刺、推等為主,集中強調手腕上的勁力,即擠滾轉進,化解翻抹進擊對手。完成過程中要求含胸拔背,持刀臂荽充分伸展。 步法要求:進步蹬腳,腰如立軸,曲腿趟泥,整體身形含有三折九扣,五護八斷氣勢,有貓撲、猴閃、虎躍、鷹揚、鵲跳、蟹行之動態,起伏連綿,鉆翻扭轉、往往形成一勢連三勢變六勢、刀鋒四露。 通背刀另一特點是:刀體比一般刀長出十多厘米而且沉重,起勢時是右手持刀(一般刀術起勢為左手握刀),掌握好通背刀原理是關鍵環節,雖然刀術之理同于拳術,但其用法又各自不同,拳術以變手為用,刀則以刃鋒為用。拳術是器械之母,只有精于拳術深明刀法,才能發揮出刀之作用。老采刀在練單操時,不宜過快(過快宜自傷),應松肩沉肘、完腹暢胸,動作應沉穩,身形力求規范,招法應清晰,每招每勢充分做到勁力剛柔相濟,綿長不斷,突然爆發,使勁達刃鋒,這樣的要求有利于肩、臂、胸和腰部肌肉的拉長,保證了刀法完成時肌肉收縮的速度和力量,同時由于刀本身的重量和加速度、擠滾扭轉的影響,使刀法獲得了較大的動力,不僅有利于下接動作的完成,而且顯示出了五行通背刀法獨特之內含風格。 由于五行通背老采刀套路練法較為復雜,僅憑文字很難窺其刀法要義。照圖學練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讀者可根據相關影像資料學練。本文僅摘選“通背五十四老采刀”其中的幾勢刀法拳照供讀者參考。演示者趙寶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