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于楊成瑞先生的意見表達標題的意向(http://blog./?uid-5624-action-viewspace-itemid-33974) --- 謝謝楊成瑞先生的意見!關于此篇對于引力波的理論認識的推斷與預言,源自本人國科社區日志: [2009年08月03日]關于引力場能量量子化的一個建設性意見所傳附件,其中引力場能量交換的最小能量方程中,定義諧振子引力場能量與振動頻率成反比關系。同理諧振子輻射的束縛引力波的波長,通過簡單的推理可得出引力波的波長越長,參與引力相互作用的能力越大的理論預言--- 理論認為引力介子也應具有波粒二象性,顯然其行為也同時將服從量子力學德布洛意與薛定諤波動方程。這樣引力介子所具有的總動量中,絕大部分來自'額外能量所貢獻產生的動量。引力相互作用是四種基本力中最弱的一種,之所以顯而易見是由于其疊加性。因而依靠現有技術手段幾乎不可能實質性的分離出獨立的引力介子,及自由的引力波!因而定義自由引力波不存在,具有現實性的科學意義。然而我們任何建立在假說上的量子引力理論,所既定的主要目標,顯然應將引力相互作用能量用量子語言予以客觀的描述---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以及廣義相對論的幾何引力,顯而易見是經典形式的引力理論。二者比較,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要較牛頓理論精確數許多(比如在水星進動數據上)!但我們應認識到歷史與數學水平的進步所起的作用,是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較牛頓理論精確的主要原因,這一認識源自愛因斯坦的朋友格羅斯曼在數學上的支持(比如以十個引力位函數確立引力場)。廣義相對論的幾何引力與量子論不容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超弦理論與圈量子引力等量子引力理論,沒有明確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的物理地位:1,一個較牛頓理論精確的引力理論;2,其同牛頓引力理論一樣都是經典的引力理論;3,引力的屬性決定了,額外能量是影響單位時間與空間內引力相互作用交換態量子數的主要原因;4,必須定義相對靜止或低頻簡諧振子質量對應的引力場能量確立后,其能量大小隨振動頻率增大而量子化減小。即總能量中當額外能量為零時,引力場能量或引力相互作用最大;5,總能量中當額外能量為零時,引力場能量或引力相互作用最大的數學描述源自,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而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要較牛頓理論精確的多;6,量子力學基本理論包括測不準原理與廣義相對論,像牛頓經典理論一樣不可能是終極真理!--- 綜上所述,我認為必須定義引力場能量與振動頻率成反比的理論模式,方能在數學與量子語言上使引力的屬性得以詮釋。而我們所看到的超弦理論與圈量子引力等量子引力理論沒有意識到這一基本屬性,而得不到彰顯,應是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不能融合的主要原因--- 2009-12-02 09:59:16相關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