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登居庸關長城的游人不多,何況天色已晚,大霧迷茫。軍都山上,一座座烽火臺霧氣繚繞,好像村里人的灶臺炊煙四起。倘若沒有足夠體能,不可能在三個小時內,爬上左右兩座山峰——東邊翠屏山、西邊金柜山,一口氣走完關城4公里長的山路,領略京北鎖鑰——“天下第一雄關”的雄奇壯美。 天下雄關何其多? 居庸關可與以下七關并稱“八大關”—— 萬里長城西端——嘉峪關、東端——山海關、中部——娘子關、雁門關、紫荊關,“百二重關”——潼古關,川北門戶——劍門關。 以上“八大關”中,作為一座帝王之都的險要關口,且矗立800年之久,非居庸關莫屬。從這個角度看,別說九州“八大關”,就是“八十大關”,也擋不住居庸關成為“天下第一雄關”。 自秦始皇以降2000多年的封建帝王專制的時代,九州安定仰仗都城,都城安危倚重關口。當我氣喘吁吁、熱汗涔涔地爬上重巒疊嶂之中的居庸關長城,小心翼翼地探出身來向下俯視,但見山谷陡峭,溝壑深廣,駿馬難馳,飛鳥難過。再朝東南方向遠望,已然是曠野無際,一馬平川,京畿重地的城垣裸露,再無天險可守。這關城——一個長方形的城池,正如同一把沉甸甸的鐵鎖,而鐵鎖的鑰匙攥在駐守此地、披甲持戈的大將軍手里。而一旦這把鑰匙易手,幾乎意味著皇城易幟,甚至導致江山易主。當你這樣思考時,那些敵樓黑洞洞的箭孔便顯得恐怖猙獰,它們用敵視的眼睛注視著你,露出一種據險守護、拼殺,乃至絕處搏命的表情,而那些排列在女墻垛口前銹色斑駁的沉重鐵炮,也是一副神經兮兮、氣鼓鼓地撅大嘴,要吃人的兇狠樣子。但我還是忍不住俯下身來,像撫摸一只忠實的守家護院的黑背或藏獒一樣,撫摸著冰涼的冷兵器時代先進的火器。 不到長城非好漢,不見居庸不識關。 關城東西——兩山如鉗,城墻如齒,手握鉗子的人稍一用力,鉆進鉗子“虎口”的進犯之敵就會被粉碎。 我不是最早上山爬長城的人,卻是最晚沿長城下山的人。在莽莽蒼蒼的大山之間,晚上八點多鐘,已經相當于平原地帶的夜半,伸手不見五指,腳踏不知虛實。專供游客出入的大門關閉多時,門房(姓楊)用非常疑慮的眼神打量著我,他說:“上山有許多小賣部,按說我們得查看你的身份證?!蔽冶悴黹_話題,向他請教這座關城的歷史掌故。果然,他倍感驕傲地說:“關城位于大約18公里長的一條峽谷——關溝,燕國時,叫做‘居庸塞’,漢朝初具規模,南北朝始與長城勾連,唐、宋、遼、元、明、清常有屯兵駐守。八達嶺長城(距此大約20公里)有名吧,但歷史上,它得聽我們居庸關的號令。我們這里是大將軍營盤,每臨戰事,都在這里議事,然后才向遠近各個烽火臺,包括八達嶺烽火臺傳遞指令……” 他還一再叮囑我,不要混淆概念,“千萬記住:居庸關可不光是——一道關,而是一座城?!?/p> 由于是京城與外界聯系、出入的要塞,在這座具有關口功能的小城中,便不乏皇家級別的駐蹕設施,包括祭祀所需的廟宇、住宿必備的行轅、祭奠先人的祠堂、晨昏誦讀的書院,以及地方行政的行署、總兵衙門的官邸、商旅歇腳的客棧和轉運貨物的倉庫等等。 盡管我踏遍居庸關長城的每一塊石階,但仍然意猶未盡,我還沒有找到清朝乾隆皇帝御筆所書的“居庸疊翠”刻碑,也沒有拜謁古老的“疊翠書院”,行旅的腳步還不能就此停下。 關城附近不乏旅館,但春節期間很少營業,我不得不在幾公里以外的南口鎮上過夜。大年初二的早晨,當我再次與居庸關謀面時,竟然是雪花紛飛,天地一片潔白。 在關城東南的一個岔路口,本地出生的出租車司機停下車,指給我一塊石碑,上書紅色刻字——“居庸疊翠”,并介紹說:“我從小在這一帶玩耍,從沒有見過乾隆的碑刻,甚至沒有聽說過,也許老年人會知道吧。” 沒關系,乾隆皇帝的御制碑刻不在,但是御制詩——《居庸疊翠》可賞: “居庸天險列峰連, 萬里金湯固九邊。 雄峻莫夸三峽險, 崎嶇疑是五丁穿。 嵐拖千嶺浮佳氣, 日上群峰吐紫煙。 盛世祗今無戰伐, 投戈戍卒藝山田?!?/p> 據說,乾隆皇帝一生題詩4萬余首(此說似不可信),文物部門發布消息稱其題詩2.8萬首(一說疑是文臣代筆),后人評價其詩“歷史價值遠勝過藝術價值?!钡?,不管怎么說,這首《居庸疊翠》御詩寫得還算中規中矩,“雄峻莫夸三峽險,崎嶇疑是五丁穿”,對仗工整,氣魄非凡。 雪花撲面而來時,攝影人有些麻煩,弄不好鏡頭就被打濕,景物無端沾上滴滴“淚痕”……既然初春見不到居庸疊翠的山景,索性就在這疊翠書院(上世紀90年代,仿照明代建筑風格重建)面壁讀詩。 天下雄關何其美? 然而,贏得古往今來歷代詩人贊美的關隘與關城,恐怕仍屬居庸關為最。我敢說,居庸關——是天下最有詩意的雄關。 南宋末代皇帝度宗(公元1240~1274)的琴師汪元亮,隨侍“三宮”(太皇太后、謝太后、度宗)滯留燕都多年,深感亡國之痛,不免“涕泣成句”,留下《出居庸關》一詩:“平生愛讀書,反被讀書誤。今晨出長城,未知死何處。下馬古戰場,荊榛莽回互。群狐正縱橫,野梟號古樹。黑云滿天飛,白日翳復吐。移時風揚沙,人馬俱失路……” 明末清初“三大名儒”之一顧炎武(公元1613~1682),亦曾題詩《居庸關》二首,其一:“居庸突兀依青天,一澗泉流鳥道懸。終古戍兵煩下口,本朝陵寢托雄邊。車穿褊狹鳴禽里,烽點重崗落雁前。燕代經過多感慨,不關游子思風煙?!?/p> 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魏源(公元1794~1857),曾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并以其受林則徐囑托編著《海國圖志》而聞名,也留下珍貴詩篇《居庸關》:“十里嵌奇托一程,連云虎跨是關城。雄山尚作窺邊勢,古澗難平出塞聲?!?/p> 可以說,在著名的“燕京八景”中,“居庸疊翠”(另有太液秋風、瓊島春陰、玉泉趵突、西山晴雪、薊門煙樹、金臺夕照、盧溝曉月)是首屈一指的詩意盎然,無論從所題詩作的規格和數量來說,都很可觀。 然而,看居庸關的美景,不能僅憑題詠,還是要舉步攀登,親眼目睹才能盡興。 古樂曲中有經典的《陽關三疊》,古長城上有壯美景色“居庸三疊”。一是“居庸疊翠”,二是“居庸疊金”,三是“居庸疊玉”。春夏疊翠,疊翠時——青苔裹巖,繁花掛壁,澗水飛珠,綠葉欲滴;秋天疊金,疊金時——萬木凋落,百草枯黃,野菊燦爛,閃爍其芒;冬日疊玉,疊玉時——雪覆山崗,梅開涯涘,泉凝如柱,晶瑩透亮。此“居庸三疊”,若能于四季之中盡覽,則此人百歲無憾,三生有幸! 最后,我們必須給出一個答案——居庸關是天下第幾關? 要我說,居庸關——是天下古都第一關,神州詩意第一關,長城疊翠第一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