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蘧常,學者,書家,通儒。王蘧常早年曾受學于無錫國學專修館,后又執教于此,任教務長,常侍恩師唐文治左右。建國后任教于復旦中文系與哲學系。一生勤于著述,有《沈寐叟年譜》、《嚴幾道年譜》、《商史·湯本記》、《禮經大義》、《諸子學派要詮》、《先秦諸子書答問》、《梁啟超詩文選注》、《顧亭林詩集匯注》、《荀子新傳》、《書法答問》、《明兩廬題跋劫余錄》等行世。 王蘧常先后師從于唐文治、沈曾植,國學根基深厚,文史哲藝俱通。王蘧常從教數十年,其為人師表之風范受唐蔚芝熏陶,而其詩學與法書則受沈寐叟影響。王蘧常少即有詩名,其字璦仲,與錢仲聯有“江南二仲”之稱,兩人曾合刊《江南二仲詩集》,王蘧常另有《明兩廬詩草》、《抗兵集》、《國恥詩話》等詩集與詩論刊世。滬上詩壇耆宿陳聲聰《荷堂詩話》錄其詩甚多,稱其詩“精警有法度”。陳衍老夫子《石遺室詩話》亦對其詩作贊許有加。 王蘧常晚年尤以書法名聲見稱,早年沈寐叟見其習北碑,很是贊許,又見其學《十七帖》,以為王右軍筆法是“遠承章草”,但章草傳本,如今只有皇象的《急就章》、索靖的《出師頌》以及蕭子云的《月儀帖》數種了。所以沈寐叟對王蘧常說:“汝能融冶漢碑、漢簡、漢陶、漢帛書,而上及于周鼎彝,必能開前人未有之境。”王蘧常對師言矢志不忘,勤力研習,終有大器,尤以章草蜚聲書壇,以寫碑筆意作草法,棄前人秀麗妍媚一路,獨辟蹊徑,用筆方正生辣,結體平實穩健奇崛,線條如虬龍蟠曲,枯藤老樹,氣韻高古。鄭逸梅稱其為當代“章草第一手”,日本人稱“古有王羲之,今有王蘧常”。然王蘧常的章草非常人識得,而他寫信與開信封,均以章草書之,故其信函常因郵局投遞員不識其字,無法投遞而退回,亦佳話也。 筆者與王蘧老無緣晤得,但有過一段珍貴的文字交往。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筆者在報社任副刊編輯,當時在報端辟一專欄,名為“名家論學”,邀請一些社科與文學界的名人,談治學或創作的經驗,主要是方法論,以期有益于年輕讀者。當時約請的學者老中青都有,如王蘧常、錢仲聯、劉夢溪、王稼句等。有的是登門約稿,有的則寫信聯系,有的聯系不上便轉托熟人代為約稿。王蘧老的文章便是通過一位報社同事的親戚代為約稿的,那位親戚是王蘧老鄰居,關系很好。不久筆者便收到了王蘧老寫來的文稿和一張本人照片,文章很短,就兩頁紙,文義書法俱佳。全文如下(原稿見下圖): 本報編者問我練習書法的經過,作為青少年的參考。茲簡述予下: 我七八歲時,父親給我清人愛新覺羅永瑆寫的詒晉齋帖,教我臨摹,并說最要注意的是橫平豎直,這是我最早聽到的寫字格言。記得九歲時,我問父親,永瑆是學誰的?父親說:是學歐陽詢等。我說:那么,為什么不學歐陽詢呢?父親大笑說:很好!很好!這是取法乎上啊。于是就學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從此就逐漸上學王右軍羲之的小楷、行書、草書,皇象的章草,漢代的隸書,秦代的小篆,以及周代的大篆,都是取法乎上的思想所引導的。 當我學王右軍書時,我老師沈寐叟說:右軍的絕詣,是堅緊清迥四個字。這是我第二次聽到寫字的格言。絕詣是最高造就的意思,現在俗稱絕招。堅是說堅強,當他小兒子王獻之七八歲時寫字,右軍竟拔不下他的筆,這說明用筆的堅強了。緊字是說結構的不松散。清是說清澈,迥是說高遠。我寫字時,總牢牢記住堅緊兩個字,但清迥兩個字,至今還不能達到啊。 至于學字之要,曾作過書法答問一書,回答學生,現在已遺失,大概有六條: 一,在專一。 二,在敏速。 三,在誠正。即心正則筆正的意思。 四,在虛心。凡是能寫幾筆字,就自以為書家了,這是最可恥,故步自封,還能有進步嗎?切戒!切戒! 五,在博取。多學碑帖。 六,窮源委。如寫楷草,必須知道是從篆隸而來。 怕寫得太多,不能扼要,就此結束了。 王蘧老的言語,看似大白話,卻是言近旨遠。一些書家看了可能覺得沒啥新意,其實做人寫字的道理都在里面了,能做到上面那六條,就是真正的藝德雙馨。誠正虛心,博取窮源,能做到這些的人不多,當一個好的書家,并非易事。 王蘧老這篇文章,既非寫在宣紙上,亦非寫在信箋上。據鄰居說,這文章是王蘧老寫在他孫子作業薄上的,當時正好手頭沒其它紙。這兩頁紙我保存了約二十年后,便已發黃發脆。于是我想裝裱一下,問了幾個裱畫師,都搖頭,說這種有光紙不吃墨,裱的話字可能會化了。后來找到了一位非常有經驗的裱畫師,他說須用特殊的方法來裱,麻煩些,但沒問題。裱好后就成了現在這樣子,很滿意。
報紙刊出王蘧老文章后,我寄了幾份報紙給他。沒多久,便意外收到了他托隔壁鄰居寄來的一幅書法,說是文章版面安排、圖文搭配都很好,故贈書一幅謝謝編輯。真是令我大喜過望。書法是一幅橫披,四個蟠虬般的章草大字:太湖勝處。
三十年前,那時太湖離市區有二十多公里遠,雖然是佳絕處,但從小到大,也沒去過多少次。三十年后,無錫城市往南發展,近十年又建成了太湖新城,我現在的住處離太湖邊只有約2000米,天氣好的話,三天兩頭去湖畔散步,但觀風景,不作沉思,如此這般,才真正領略到了王蘧老三十年前贈我的“太湖勝處”四個字的妙境。莫非冥冥之中,王蘧老早就為我的生活作了指點。 惟有感恩! 感恩! 感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