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著名詩人賀敬之《回延安》的這行詩句,醒目地鑲嵌在延安市內山坡坡上。 寶塔山,古稱豐林山,宋時改名為嘉嶺山,現在又稱寶塔山。海拔1135.5米,為周圍群山之冠。山上寶塔,始建于唐,現為明代建筑,塔旁有鐘一口,于明代鑄造,擊之聲徹全城。中共中央在延安時,曾用此鐘報警。 ![]() ![]() ![]() ![]() 清清延河水,巍巍寶塔山,革命圣地的標志和象征。 ![]() ![]() ![]() 站在寶塔山眺望,腳下延河水蜿蜒,對面清涼山樓房節次鱗比。 ![]() ![]() 寶塔山下還有歷代遺留下來的摩巖刻字多處。延安所有革命遺址、紀念館均免費,唯寶塔山要收門票65元,不爽。 ![]()
![]()
![]()
延安革命紀念館,建于1950年,是建國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紀念館之一。原址在鳳凰山麓,1973年重建新館。新館建筑面積5500平方米,使用面積4500平方米,由6個展廳組成,展出大量珍貴革命文物、文獻和照片。 ![]()
![]()
![]()
陜甘根據地的創建與領導人。 ![]()
![]()
![]()
![]() 展覽實物與資料很多,細看恐要一整天時間。 ![]()
![]()
邊區貨幣與印刷設備。 ![]()
“東方紅”首唱者陜北農民歌手李有源。
![]()
![]()
當年延安街鋪模型。
![]() ![]() 黨中央所在時的寶塔山與延安,如今舊貌換新顏,但心目中的延安依舊如照片、圖片一樣。 ![]()
![]()
![]()
王家坪革命舊址,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就設在這里。在此軍委和總部領導軍民取得抗戰偉大勝利,又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并為戰勝其"重點進攻"作了充分準備。1947年3月,國民黨占領延安后,這里的部分建筑遭到破壞,1949年按原樣進行了修復。 軍委禮堂是七間高大寬敞、四角翹起的大瓦房,可容納近千人。禮堂建成于1943年,是軍委和總部的工作人員自己動手修建的。當年軍委和總部的一些大型會議、晚會等集體活動都在這里舉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