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肝癌32方一、內服方 1.加減小柴胡湯 鱉甲、白花蛇舌草各30克,郁金20克,柴胡、黨參、黃冬、法半夏、仙鶴草各12克,甘草6克,田七末3克(沖服〕。熱盛陰傷者加地骨皮、五味子;實熱甚加梔子、石膏、大黃、虎杖;熱結血瘀加桃仁、全蝎、蜈蚣;氣血虧虛加黃芪、雞血藤;熱甚動風加羚羊角、鉤藤;神昏譫語加安宮牛黃丸;濕熱蘊蒸加黃連、茵陳、薏苡仁、金錢草;嘔吐加旋復花、代緒石、竹茹。 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服用,從肝癌介入術后第3天開始連服2周。 本方具有疏肝清熱,活血祛瘀作用;適用于肝癌介入治療后。 方中柴胡、黃菩、郁金、白花蛇舌草疏肝清熱;黨參、半夏、甘草健脾和胃降逆:鱉甲軟堅散結;田七、仙鶴草涼血活血。現代研究小柴胡湯有抗癌、增強機體的非特異性抗感染能力;柴胡所含揮發油、柴胡皂甙有顯著解熱效果;柴胡、黃芩、甘草還有鎮痛、鎮靜作用。葉氏用該方治療肝癌分入術后反應期癥候,觀察150例,同時與純西藥組對比150例,結果加減小柴胡湯明顯優于純西藥組。 2、辨證系列方 (1)肝郁氣滯型:延胡索15克、白芍12克,柴胡、川楝于、香附各10克; (2)氣滯血瘋型:鱉甲15克,三棱、莪術、桃仁、紅花、土鱉蟲、徐長卿、大黃各10克; (3)肝膽濕熱型:茵陳、溪黃草各30克,半枝蓮、大腹皮各20 克,梔子、茯苓皮、重樓、崗捻根各15克,郁金、人工牛黃各10克,大黃6克; 各型均可加全蝎、蜂房、蜈蚣、守宮。 水煎服,每日 1劑,分2次服用,連服2月。 本系列方分別具有疏肝行氣,活血化瘀,清熱利濕作用,與介入治療合用,治療中晚期肝癌患者。方中各藥以攻為主,重在祛邪。肝郁氣滯者,予疏肝行氣止痛之劑;氣滯血瘀者,予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劑;肝膽濕熱者予清熱利濕,疏肝利膽之劑。各型所加全蝎、蜈松、守宮等,體外實驗均有抑制肝癌細胞作用。程氏用該系列方中加中藥介入治療原發性肝癌16例,有效率為31.25%,瘤體縮小率為50%,1年生存率為60%。 3、肝愛樂片 黨參、蹩甲、蚤休、沉香等21味中藥組成,每片0.5克。市場有售。 口服,每次10片,每日3次,2個月為1療程。 本品具有健脾理氣,化爽軟堅,清熱解毒作用,用于中、晚期原發性肝癌硬化型患者。臨床觀察該藥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穩定瘤體。潘氏報道治療原發性肝癌總有效率為 74.55%,治后瘤體穩定率為78.7%。張氏用該藥治療9例肝癌介入治療患者,療前服藥1?3周,療后服藥卜5月,均無重度肝功能損害。 4、血府逐瘀湯 桃仁12克,當歸、生地、紅花、赤芍、牛膝9克,枳殼、桔梗、川芎、甘萆6克,柴胡3克。 水煎服,每日1劑,2個月為1個療程。 本方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作用,用于肝癌放療過程中。該方出自《醫林改錯》,方中用桃仁、紅花、當歸、生地、川芎、赤芍活血化瘀,養血柔肝;柴胡行氣疏肝;桔梗、枳殼行氣寬中;牛膝通利血脈。 臨床研究發現該方能增加肝癌細胞對放射線的敏感性,減輕肝組織的放射性損傷。韓氏等用該方加全肝移動照射治療原發性肝癌 30例,結果中藥組比對照組生存率提高,放射性肝炎發生率降低。 5、健脾理氣方 八月札、地祜蘿各30克,黃芪、扁豆、虎杖各15克,白術、茯苓、佛手、降香各10克。脾虛者加黨參、淮山藥、木香、炒薏苡仁、蔻仁:氣滯血瘀者加川楝子、山甲珠、蒲黃、五靈脂:肝腎陰虛者加女貞子、生地、枸杞子;發熱加黃芩、黃連、黃柏;衄血(鼻出血)、嘔血者加白茅根、仙鶴草;黃疸加黃陳、金錢草。 水煎服,每日1劑,3個月為1療程,間隔1個月后繼服。 本方有健脾益氣,扶正固本作用,用于晚期原發性肝癌。方中黃民、扁豆、白術、茯苓、佛手、降香健脾理氣:虎杖清熱解毒:八月札、地枯蘿活血化疲。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改善臨床癥狀,扶正祛邪,以通為補。胡氏等用本方為主加阿霉素治療晚期肝癌16 例,緩解率為31.1%。 6、健脾化瘀湯 黨參、茯苓、丹參各30克,白術、陳皮、半夏、枳殼、厚樸、烏蛇、土鱉各10克,娛蚣2條,甘草6克。疼痛劇烈者加全蝎、罌粟殼;胞水者加牛膝、大腹皮、豬蒼;便秘加大黃、桃仁。 水煎服,每日1劑。 該方有健脾益氣,活血化瘀作用,治療中晚期原發性肝癌和肝轉移癌。方中主要應用健脾益氣藥改善脾虛所致運化失常,同時用活血化嵌藥便氣血充沛,緩解肝郁氣滯癥狀,達到消腫散結之功。現代研究表明,活血化瘀類藥有直接抗腫瘤作用,可調整機體凝血功能紊亂,減輕或消除血液高凝狀態,預防轉移。故攻補兼施為該方一大特點。謝氏用該方治療中晚期肝癌25例,生存最短者 4個月,最長者10年。 7、蛇蓮石楞湯 白花蛇舌草30?120克,半枝蓮30-90克,石見穿、煅瓦楞、煅牡蠣各30?60克,水紅花、我術各30-40克,炒白術、夏枯草各 20-40克,鱉甲、柴胡、八月札各15-30克,甘草6克。高熱者, 加白虎湯;腹脹加陳皮、炒枳殼、玫瑰花;出血加云南白藥。 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服。 本方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作用,治療原發性肝癌。方中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石見穿清熱解毒,利濕消腫;莪術、夏枯草、水紅花子、鱉甲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月札、柴胡行氣理氣,疏肝解郁,全方以攻為主,補益不足。陳氏用本方為主治療41例肝癌,總有效率48%左右,臨床癥狀均有所改善。 8、安宮牛黃丸 由牛黃、犀角、麝香、珍珠、朱砂、雄黃、黃連、黃芩、梔子、郁金、冰片組成。市場有售。肝膽濕熱者加服龍膽瀉肝丸,茵陳蒿湯;氣滯血瘀者加四逆散;肝腎陰虛加一貫煎。 每日1丸,溫水調化,飯后服用,病情穩定后,改為每日半丸, 10日為1個療程。 本藥出自《溫病條辨》一書,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之功,治療中晚期肝癌。方中牛黃清泄心熱,豁痰定驚;犀角涼血清熱;黃連、黃芩、梔子清熱解毒;麝香、冰片、郁金芳香走散,通竅開閉;雄黃辟穢解毒;朱砂、珍珠鎮心安神。實驗研究雖未見該藥有直接抗腫瘤作用,但其抗炎、退熱、增強免疫功能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腫瘤的發展,防止腫瘤的擴散。臨床上張氏等用安宮牛黃丸并中藥辨證治療中晚期肝癌20例。療后腫塊縮小者7例,AFP下降者6 例,AKP下降3例。 9、犀黃丸(又名西黃丸) 牛黃、麝香、乳香、沒藥等組成。市場有售。 每次3-6克,每日2次,飯后半小時溫開水送服。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活血化瘀作用,治療肝癌及多種惡性腫瘤。方中牛黃清心退熱,化痰散結;麝香除穢,通絡散結;乳香、沒藥活血袪瘀。該方源于淸·王洪緒《外科全生集》。實驗研究發現犀黃丸對腫瘤有抑制作用,能增強對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激活作用。臨床上馬氏用該藥內服、外敷、結腸灌注治療肝癌,發現患 10、健脾軟堅方 茯苓、銀花、巖柏、馬蘭根、生牡蠣(先下)各30克,八月札、生南星各15克,黨參、炒白術、丹皮、夏枯草、地龍、鱉甲、穿山甲、珠兒參各12克,玫瑰花、綠萼梅各9克,天龍3條。 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飯后服。 具有健脾理氣,清熱解毒,軟堅化痰之功,適用于晚期肝癌。 方中黨參、白術、茯苓、玫瑰花、綠萼梅等健脾理氣;銀花、馬蘭根等清熱解毒;鱉甲、穿山甲、夏枯草、八月札、生南星等活血軟堅,化痰散結。實驗研究表明,白術、牡蠣、穿山甲、生南星、綠萼梅具有反突變作用,白術、茯苓則有反應啟動作用,本方在防治惡性腫瘤方面具有一定潛力。邱氏等用本方治療晚期肝癌123例,設對照組采用其他方法治療97例,結果存活1年以上者本組40例,對照組 13 例(P<0.05)。 11、肝轉移方 紫丹參30克,桃仁、地鱉蟲各12克,當歸、赤芍、木香各6克。脾虛不運者加黨參、白術、雞內金、枳殼;釋痛明顯者加延胡索、炙乳香、炙沒藥;大便燥結者加火麻仁、全瓜蔞、生大黃;黃疽、腹本者加茵陳、白術、澤瀉、車前子;脾腎陽虛者加熟附片、肉桂、黨參、白術;并隨癥選加半枝蓮、蛇舌草、敗醬草等。 水煎服,每日1劑,分2-3次飯后服。 本方有活血祛瘀,行氣消癥之效,治療肝轉移癌。方中地鱉蟲有破血逐瘀之功,本香能行血中之氣;當歸、赤芍、白芍、丹參、桃仁活血怯嵌,全方以攻為主,重在活血化瘀。藥理研究表明,地鱉蟲體外試驗證明能抑制肝癌細胞的呼吸,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粘附率,有一定抗凝作用;赤芍有直接抗癌作用;丹參水溶性成分有協同喜樹堿的抗癌效果,并能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冉生。張氏等用該方治療轉移性肝癌8例,其生存時間較未經治療者,或經肝動脈灌注5-FU治療者有明顯延長。 12、葫蘆素片 甜瓜蒂提取物制劑。市場有售。 開始每次口服0.2毫克,每日3次,若無明顯腸道反應,第2 周增至每次0.3-0.6毫克,連服1-3個月。 該藥具有破積瀉水,祛痰退黃作用,用于治療原發性肝癌。甜瓜蒂性味苦寒,有毒,主要有效成分為葫蘆素,有較強細胞毒作用,在體內外均有抗癌效果,能提高免疫功能,還有保肝、抗炎效果。口服葫蘆素主要副作用是腹部不適、惡心、輕度服瀉等,少數引起消化道出血,如果大量使用該制劑有可能導致死亡,應嚴格掌握用量。臨床多宗報道用該藥冶療肝癌,總有效率40%左右。 13、金龍膠囊 鮮活守宮、鮮活金錢白花蛇等制成,每粒0.25克。市場有售。 口服,每次2-4粒,每日3次,30-60天為1療程。 本品有扶正蕩邪,補腎培元,健脾益氣,解毒消腫,活血化疲,理氣散結作用,治療中晚期原發性肝癌及多種癌癥。該藥以鮮活動物為原料,經低溫冷凍干燥等技術制成,藥效學試驗對肝癌H22 瘤體生長有抑制作用,抑瘤率為44.9%,對免疫系統有雙向調節作用,能減輕化療藥物環磷酰胺對肝臟及造血系統的毒副反應。北京報道治療150例原發性肝癌,總有效率達73.8%。 14、黃芪六君湯 黨參、黃芪各30克,白術、茯苓、陳皮、制半夏各15克,甘草 4.5 克。 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30-40劑為1療程。 本方有益氣健脾,養胃止嘔功效,用于肝癌化療栓塞術后。方中陳皮、半夏健脾和胃,降逆止嘔,能增進食欲,減輕嘔吐反應;黨參、白術、茯苓、甘萆益氣健脾,培補“后天之本”,增強消化與吸收功能,能提髙荷瘤動物免疫力,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延長生存期;黃芪益氣健脾,其提取物可提高實驗小鼠血漿CAMP含暈,起著免疫調節功能。程氏等報道用本方治療肝癌介入化療術后患者 27例,與未用中藥組比較,結果療后觀察組?民細胞活性和淋巴細胞轉化率明顯髙于對照組(P<0.01),AFP值下降程度、腫物縮小程度觀察組也優于對照組(P<0.01,P<0.01)。 15、化瘀湯-A9號 丹參、白花蛇舌草、大黃、醋鱉甲各30克,赤芍、香附各20克,川楝子,當歸、我術、穿山甲、山梔各15克,郁金10克,蜈蚣5條。 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服。 本方有疏肝理氣,活血化瘀作用,治療氣滯血瘀型晚期肝癌,證見胸脅脹滿,食后腹脹及脅下有積塊,舌紅,苔薄白,脈弦或滑者。方中丹參、鱉甲、赤芍、當歸、莪術、山甲活血化疲,軟堅散結;白花蛇舌草、山梔、大黃清熱涼血抗癌;川棟子、香附、郁金疏肝理氣止痛;!^藥理研究具有明顯抗癌作用。陜西中醫雜志報道崔氏治療包括本型在內的肝癌971例,近期臨床有效率30.4%,平均存活時間5.8年。 16、化瘀湯-A10號 丹參30克,赤芍20克,醋柴胡、川楝于、當歸、莪術、三楝、梔子各15克,酒大黃6克,蜈蚣5條。 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服。 具有清熱利濕,活血化瘀,解毒消癥作用,用于濕熱瘋毒型肝癌,證見積塊堅硬,痛如錐刺,脘腹脹滿,食后尤甚,腹脹如鼓,肌膚甲錯,髙熱煩渴,小便赤黃,大便燥黑,舌質紅絳或有瘀斑,苔黃厚膩,脈弦滑數者。方中丹參、赤芍、當歸、莪術、三棱活血化瘀;梔子、大黃清熱利濕;蜈蚣攻毒散結。臨床應用及療效參見化瘀湯 -A9號。 17、化瘀湯-A11號 黃芪40克,太子參、沙參、丹參、鱉甲、白花蛇舌草、茵陳各30 克,赤芍20克,當歸、三棱、莪術、麥冬、白術各15克,生大黃9克,蜈蚣5條。 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服。 具有益氣滋陰,化疲消癥作用,用于正虛邪實型肝癌,證見腹部脹滿如鼓,青筋怒張,兩足浮腫,尿黃量少,大便稀頻,舌紅絳,苔灰黃厚膩,脈細數者。方中黃芪、太子參、白術、沙參健脾益氣,養陰升津;丹參、鱉甲、莪術等活血化疲,散結消癥;茵陳、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蜈蚣攻毒散結。臨床應用及療效參見化瘀湯-A9號。 18、化瘀湯-A12號 丹參、炒大黃、白花蛇舌草、金銀花、生地各30克,黃苗、茵陳、水牛角各20克,太子參、梔子、當歸、赤茍、莪術各15克。 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服。 本方有清熱解毒,滋陰化癥作用,用于熱毒傷陰型肝癌,證見腹脹如鼓,形體羸瘦,潮熱盜汗,或高熱煩渴,尿赤便結,舌紅絳,脈弦細而數。方中金銀花、生地、白花蛇舌草、水牛角清熱解毒,涼血滋陰;太子參、黃芪益氣養陰;丹參、莪術、赤芍等活血化瘀。臨床應用及療效參見化瘀湯-A9號。 二、外治方 1、如意金黃散天花粉5 000克,黃柏、姜黃、白芷、大黃各2 500克,厚樸、陳皮、甘草、蒼術、南星各1 000克,研末,用酒或水調敷。或用凡士林與金黃散按4:1比例,調勻成膏。 敷于疼痛處。 本品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作用,治療原發性肝癌疼痛。方中花粉、黃柏淸熱散結;白芷暢行營衛;大黃、姜黃解毒涼血,通瘀止痛;陳皮、厚樸、蒼術行氣理氣。本品主要治療瘡瘍腫痛,跌打損傷,近年來多家醫院用于治療肝癌疼痛等,有良好效果。 2、黃花結腸灌注方 煅牡蠣45克,槐花20克,生大黃、熟附子各15克。 濃煎取汁150毫升,睡前直腸高位結腸灌注,保留2小時以上,10 次為1療程。 本方為溫腎泄濁之劑,適用于原發性肝癌并發肝性腦病者。 方中大黃解毒泄濁;牡蠣斂陰潛陽,抗癌軟堅,槐花解毒涼血;附子溫補腎陽,能祛邪逐瘀泄濁,清除內毒素,減少腸內氨的生成。劉氏等治療肝癌并發肝性腦病63例者,總有效率88.9%,可延長患者生存期。 3、直腸凈化液 黃芪30克,蒲公英25克,丹參、海藻各15克,大黃10克,紅花5克。將上藥加水煎煮4次,每次1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成稠膏,加95呢乙醇,使含醇量達到6596,放置12小時,過濾,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加蒸餾水適量,再加防腐劑,分裝,高壓消毒即成。上藥量共制成250ml凈化液。 每次250x111,每日2次,連用5天,保留結腸灌注。 該劑有清熱活血,通腑泄濁作用,用于晚期肝癌并腹水者。方中黃芪益氣扶正;丹參、紅花活血養血;公英、海藻清熱利水,軟堅散結;大黃涼血止血通腑。本方攻補兼施,抗癌利尿,養血止血。陳氏等用該方治療晚期肝癌87例,結果中藥組平均生存天數和肝腎功能改善程度均優于對照組。 4、二丑止痛膏 青黛563克,二丑375克,紫草、甘遂各313克,石膏、夏枯草各250克,黃丹、大黃各188克,乳香、沒藥、冰片各156克,明礬 125克,馬錢子、五倍子、全蟲、蜈蚣各94克,水蛭、黑礬各63克。共研細末,制成膏藥。 外用,敷于疼痛處,每7天換藥1次。 本品冇活血祛瘀,涼血止痛作用,適用廠肝癌疼痛者。方中乳香、沒藥等含揮發油,利于皮膚吸收,達到止痛作用;青黛提取物有抑制腫瘤,保肝、抗菌作用;大黃、廿遂除有抗癌作用外,均有鎮痛效果;馬錢子能通經活血止痛;全蟲含蝎毒素,系一種類似蛇毒神經毒的蛋白質,其醇制劑能抑制人肝癌細胞呼吸;蜈蚣含兩種類似蜂毒的物質,對肝癌細胞均有抑制作用。天津報道臨床應用該藥治療肝癌疼痛,均有良好作用。 5、甘遂敷臍方 甘遂1.5克,麝香0.5克。研末。 調敷貼臍窩,毎日1次。 具有瀉水逐飲,消腫散結作用,適用于肝癌腹水者。方中甘遂逐水散結;麝香止痛散結,兩藥均有明顯抗癌作用,麝香還有免疫調節作用,能改善微循環,疏通淋巴管,破壞癌細胞外周防護因子,故可用于肝癌腹水者。 三、其他治療方 1、華蟾素注射液 蟾皮提取液。每亳升含生藥0.5克。 (1)靜脈滴注,每次20-4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中,每日1次。 (2)B超引導下肝臟瘤內注射,每周1次,每次6-8毫升,共2 -4次。 該注射液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作用,治療各期原發性肝癌。現代研究表明:蟾皮能抑制肝癌細胞呼吸,提高細胞、體液免疫功能。彭氏用〈2〕法配合中藥辨證施治,共觀察11例肝癌患者,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臨床用(1)法治療肝癌69例,有效率 52.1%。 2、烏骨藤制劑 經肝動脈插管介入治療,每次200-300亳升,3-4周重復治療1次。 具有抗癌保肝作用,適用于晚期肝癌。烏骨藤苦寒,有清熱解毒,散結止痛作用。藥理研究證實,本品對腫瘤細胞有明顯抑制作用,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對放、化療所致白細胞下降有恢復作用。范氏等用該注射液經肝動脈插管介入治療晚期肝癌和轉移性肝癌,取得較好療效。 3、嗎特靈注射液 苦參制劑,含苦參堿,氧化苦參堿。 靜脈滴注,每次1000-1500毫克,加入596葡萄糖注射液 500毫升中,30天為1療程,總量30-45克。 本品具有清熱燥濕,利尿解毒,抗癌升白作用,適用于原發性肝癌及消化道惡性腫瘤。其作用機理為通過廣泛的多部位改變腫瘤細胞人分子序列而抑制腫瘤生長。經多家醫院臨床觀察,治療肝癌有效率31%-51%,能緩解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4、羥基喜樹堿注射液 喜樹制劑,每支2毫克。 靜脈注射或靜脈滴注,每次4-8毫克,每日1次,總劑量100 -200毫克為1療程。 本品適用于原發性肝癌。所含喜樹堿藥理研究發現無論體內體外,均有很強抗癌活性,能使癌細胞發生形態學改變,還可保進細胞免疫功能。有人報道用上述方法治療原發性肝癌19例,有效率為42.1%。 5、斑蝥素注射液 斑蝥制劑,每支0.5毫克。另有愛迪注射液,每支10毫升,內含斑蝥素0.08-0.11毫克,并含人參、黃芪、刺五加等。 (1)斑蝥素注射液:開始每日0.25毫克,以后漸增至每日2毫克,靜脈注射,1-3月1療程。或經肝動脈灌注、栓塞治療。 (2)愛迪注射液:每次50-100毫升,加入0.9%氯化鈉或葡萄糖注射液400-450毫升中靜滴,每日1次,連用30天為 1療程,可用2-3個療程。 本品有攻毒破血作用,治療原發性肝癌及多種消化道惡性腫瘤。斑蝥性味辛熱,有大毒,具有明確的抗癌作用,斑蝥素作用機理為先抑制癌細胞蛋白質的合成,影響DNA和DNA的合成,再使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受到抑制,并能在抗癌過程中提高免疫機能,不降低周圍血中白細胞水平。斑蝥制劑對泌尿道及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可出現尿痛尿頻等反應。臨床對該劑已作大量觀察,均取得良好治療效果,其中于氏等用該劑聯合輕基喜樹堿、順氯氨鉑經肝動脈行栓塞灌注,且合并大劑量干擾素、白介素等過繼免疫方法,治療中晚期肝癌48例,與常規化療藥物栓塞治療比較,兩組病例部分緩解率分別為54.2%,32 .1%。 6、鴉膽子油靜脈乳劑 靜脈滴注:每次10-40毫升加596葡萄湯液500毫升,每日1 次: 口服:每次10-20毫升,每日2-3次。 本品有清熱解毒,抗腫瘤作用,治療原發性肝癌。鴉膽子苦寒有毒,其醇浸膏在體外能抑制腹水型肝癌細胞,其油劑屬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對S、G2、G0期等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增強骨髓造血機能,拮抗化療藥物所引起的毒副作用,改善機體局部癥狀及全身狀態,延長腫瘤患者生存時間和提高生存質量。臨床廣泛應用該劑治療原發性肝癌取得一定治療效果。近年更應用于介入治療,其屮韓氏等用鴉膽了油靜脈乳劑、莪術油注射液、碘油介入治療原發性肝癌40例,有效率為40%,1年生存率為 82.5%。 7、欖香烯乳注射液 莪術提取物制劑,每5毫升含25毫克。市場有售。 (1)介入給藥:每次600-800亳克,每日1次。如同時靜脈給藥效果更佳。 (2)靜脈滴注:每日1次,每次400-600毫克,15天為1療程,注意預防靜脈炎,以鎖骨下靜脈注射最佳。 本品為非細胞毒性廣譜抗胂瘤藥,適用于原發性肝癌及多種惡性腫瘤。該藥的作用機理為能直接抑制腫瘤細胞生長,阻止S 期細胞進入C2 +M期,降低腫瘤細胞分裂能力,抑制其增殖;并可通過血腦屏障,發揮治療作用;與放、化療合用,可起到增效減毒效果。通過全國多宗醫院觀察,治療肝癌均取得可喜效果,其中王氏、徐氏等用欖香烯乳注射液加碘油介入治療肝癌,有效率為 66.7%-70%,與化療對照組相似,但生存質量,免疫指標均優于俯組(P<0.05)。 四、藥膳方 1、烏龍茶燉牛肉 牛肉500克,白蘿卜250克,烏龍茶25克,鹽、姜、蔥、醬油適量。 茶葉用沸水泡幵,茶湯備用。把牛肉與佐料一起放入燒鍋燉爛,再加入烏龍茶湯,煮10分鐘后即成。 本膳有補血滋陰,理氣活血作用,適用于肝癌屬氣滯型疼痛者。白蘿卜含糖化酶、維生素C均具有抗癌活性;烏龍茶實驗研究對艾氏腹水癌小鼠有抑制作用;牛肉甘平,人脾胃經,補諸虛百損,療腹中癖積,共奏止癰抗癌之效。 2、牽牛子粥 粳米100克,生姜2片,牽個于1克。 將粳米煮沸10分鐘,放入牽牛子粉及生姜,煮成稀粥服食。 該藥膳具有消腫利水,通便下氣作用,對肝癌腹水者較適用。粳米性寒,味苦辛,是治療水腫脹滿的要藥,使水邪蘊毐從二便排泄。生姜、牽牛子和胃下氣,利于吸收,可常服。 (摘自蔣玉潔、李玉明主編《中國腫瘤秘方全民書》,科技文獻出版社,2002) |
|
來自: 松柏林光139 > 《12名醫偏方驗方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