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計:欲擒故縱 取意:受教育者犯了錯誤,在沒有好的機會,想不出好的辦法的時候,不要急于去處理,可以暫時放一放。當機會出現、時機成熟的時候,再對其進行教育,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次與百次 沙漠中有父子倆,牽著駱駝,在經歷了長途跋涉之后,都已經疲憊不堪了。干渴使他們每邁出一步都異常艱難,而沙漠仍然一望無際。這時,父親看到黃沙中有一枚馬蹄鐵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那是沙漠中先行者的遺留物。父親對兒子說,撿起它吧,會有用的。兒子抬起失神的眼睛,看了看,原來是一枚馬蹄鐵,心想在這漫天無際的黃沙中,會有什么用呢? 兒子搖了搖頭,沒有彎腰。于是,父親俯身拾起放入衣袋中。什么也沒說,仍繼續前行。終于,他們走到了一座城堡,在城堡中父親用馬蹄鐵,換下了500枚酸葡萄。當他們再次走入沙漠時,干渴再次使父子倆的喉嚨冒出青煙。父親此刻邊走邊吃并不時拋下一枚枚酸葡萄,每拋下一顆,兒子便俯身撿起吃掉,為了這幾百枚葡萄,兒子竟彎了幾百次腰。 第8計:偷梁換柱 取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且隨著的環境的變化會發生不同的變化。所以,在很多時候,我們都可以通過轉移學生的興趣去轉變學生,而很多老師卻恰恰忽略了這一點。故事中,主人就是通過轉移孩子的興趣,將孩子們的興趣由精神上的享受轉移到對物質的追求上,從而達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 絕妙的規勸 一群淘氣的孩子總是往一個花園里扔磚頭,主人很無奈。有一天,他找到這群孩子說:“我看你們扔的很高興,不如大家進行一個比賽,誰扔的最遠可以獎10塊錢?!焙⒆觽円宦犛小蔼劷?”,比平時扔的還帶勁,比賽結束后優勝者果然得到了錢。第二天,孩子早早就來了,主人說今天第一名只能得5元錢。孩子們仍很興奮,5塊錢也不少??!第三天,獎金降到了1塊錢,有一些人嫌少就走了,但仍有人繼續玩。第四天,主人說今天勝利者只能得到1毛錢。孩子們聽了很不屑:“就1毛錢,誰給你扔??!走!”孩子們走了,從此再也沒有來過。 第9計:反間計 取意:一個人在工作、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有困難、有挫折、有不如意,作為教育者,可以幫其分析原因,找出癥結,并利用其對某事物的反感或仇恨,想辦法激發其征服的欲望,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 父親的策略 兒子很不滿意自己的工作,他忿忿地對父親說:“我的上司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我要對他拍桌子,然后辭職不干?!备赣H說:“我建議你好好地把你們公司的一切貿易技巧、商業文書和公司組織完全搞通,甚至連怎樣修理影印機的小故障都學會,然后再辭職不干。這樣你將公司當作免費學習的地方,什么東西都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氣,又有許多收獲嗎?” 兒子聽了父親的建議,從此默記偷學,甚至下班之后,還留在辦公室研究商業文書的方法。一年之后,父親問起兒子的工作:“你現在大概多半都學會了,準備拍桌子不干了吧!” “可我發現這半年來,老板對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如今我已經成為公司的紅人了!”兒子自豪地說。 “這是我早就預料到的,”父親笑著說,“當初,你的老板不重視你,是因為你的能力不足,卻又不努力學習,而后來你痛下苦功,當然會對你刮目相看。只知抱怨上司,卻不會反省自己,這是人們常犯的錯誤。” 第10計:連環計 取意: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轉化一個學生不是僅靠一兩次說教就能完成的,教育者要做好打硬仗、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決不能因為一兩次教育的失敗而放棄。而當教育開始起效果的時候,更需要教育者進一步愛護和督促,讓差生最終走入優等生的行列。 編程高手 北大附中老師張思明曾遇到這樣的一件事:班上有一個學生非常喜歡擺弄計算機,可以說達到了癡迷的境界和較高的編程水平,但由此耽誤了不少功課。特別是他不愛學習化學公式,認為那是靠記憶的東西,有了計算機,學著些東西就沒有什么意義了。結果他的化學考試很不理想。 張老師便去找他談心,給他出了一道“計算機”難題:計算機能不能對輸入的某個公式自動配平呢?這位同學一聽立刻來了精神,回家以后就開始了研究。可他為了編寫程序,就必須先把化學公式的配平原理搞清楚,不久,他在理解化學公式配平方法的基礎上編好了程序。 張老師抓住他想證實自己編程實力的迫切心情,又接連提出了第二個和第三個問題:是不是書上任何一個化學公式用你的編程都能配平呢?你的編程除了適用簡單的公式外,是不是還適用于比較復雜的公式?這兩個問題不但促進該生對化學公式的復習和記憶,而且使對化學公式的學習更加深入。 面對學生的進步,張老師充分肯定了他的編程實力,鼓勵他學好各門功課,為自己考入大學計算機系創造前提條件。從此,該生的學習更加自覺和主動。因為通過張老師的引導,他知道了兩件事:一是自己能學好,二是自己必須學好。 第11計:將計就計 取意:受教育者成長的過程中,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小孩子在犯錯誤后,往往害怕老師或家長知道。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對于他們有些錯誤,有時候我們不必要揭穿其中的真相,當面批評他們,應該給他們的自尊留一點空間,然后利用學生的錯誤,將錯就錯,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當范文 李老師在批改一個女孩的作文時,發現是抄襲的。當時,他很想在的作文本上寫上大大的“抄襲”二字。可靜下來想想,這樣做,她會改正自己的錯誤嗎?考慮再三,李老師把她叫到辦公室,微笑著對她說:“你的作文有進步,相信你一定花了不少時間,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老師想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你,請你把作文好好改一改,然后在班上朗讀,好嗎?”小姑娘沒說話,低著頭走了。第二天,她拿著改好的作文來了,李老師發現她重寫了作文,雖沒抄襲的精彩,卻是她自己寫的,老師還是表揚了她。在班上朗讀時,她念得十分自信,并贏得了掌聲。從那以后,女孩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第12計:趁火打劫 取意:當學生遇到困難、遭受挫折的時候,是最需要幫助,最需要溫暖,也是教育效果最好的時候。此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自己的真情付出去感化學生,對學生的教育深刻而持久。 蘸滿愛意的責罰 調皮的學生約翰·詹姆斯·麥克勞德,出于好奇,偷偷殺死了校長家的寵物。校長知道后,非常惱火。后來了解到其殺狗的目的是想看一看狗的內臟,嗅覺敏銳的校長認為這是一個教育的好機會。決定罰這個學生畫兩幅圖:一幅是狗的血液循環圖,另一幅是狗的骨骼圖。麥克勞德知道自己闖下了大禍,很是愧疚,帶著“贖罪”的心理,對校長罰他的兩份特殊的作業,完成起來十分賣力。當麥克勞德畢恭畢敬地把兩張畫好的圖交給校長時,校長還專門對他進行了指點,要他再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為了畫好這兩幅圖,小麥克勞德翻閱和參考了不少生物解剖學方面的書。就這樣,他漸漸地愛上了生物學。后來,他竟成為英國著名的解剖學家,并和醫學家班廷一起發明了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由此而榮獲1923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