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方論》:
“問曰: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何也?師曰:此名轉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則愈,宜腎氣丸主之。” “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 “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
可以說肯定的說目前市面上沒有一種腎氣丸是按照古方來配置的,包括用生地(高溫烘干)制作的,古方腎氣丸是用干地黃(曬干)制成的,我們知道,地黃遇熱就發黑變粘稠,這就是為什么熟地和生地版地黃丸會有膩膈不容易消化的問題,真正的地黃丸不會有這個問題,但會有寒的問題,因此,需要配合黃酒來護脾胃、行藥勢。
![[轉載]探尋仲景八味腎氣丸之本貌 [轉載]探尋仲景八味腎氣丸之本貌](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619/51236159_1)
(干地黃)
很多年輕人,因為懷疑自己是陽虛而大量的使用陽熱藥,使身體越發糟糕,事實印證一個道理:“油燈亮不亮,通常取決于油量足不足,如果刻意的加大火力,只會讓油消耗的更快!”。
目前中成藥(備注①)中,和腎氣丸相似的只有桂附地黃丸,但服用后易上火,不消化,所以才萌發了自己配藥的想法。發現還原古方的腎氣丸服用后不但不會上火,還會給人帶來清涼感,這讓我堅信只要對癥,中醫就可以治病,沒有萬能的神藥,只有適合自己的良藥,關鍵就在于對自己身體狀況的準確辯證。那么《金匱要略》中真實的腎氣丸應該是什么樣的、腎氣丸的組方含義又是什么?
腎氣丸,主治因腎虛而導致的虛勞腰痛、小便不利...這些條文我們只要傻瓜似的對癥套用即可,但腎虛的本質是什么?沒幾個人說的清楚,我認為,腎虛就是流經腎臟的血液減少(備注②),腎臟因此不能行使正常的功能化生腎氣,即所謂的腎虛。五行腎屬水,心屬火,水為陰主靜,主夜晚;火為陽主動,主白天。
當陰有余,陽不足時,人就會安靜、愛打瞌睡、水胖、沒力氣、抑郁、不愛說話,白天沒精神、愛出汗。。。
當陽有余,陰不足時,人就會好動、煩躁、發脾氣、贏瘦、容易激動,怕熱,喜涼,便秘,晚上易失眠、喜盜汗。。。
水為火的物質基礎,進一步發展可為水火俱不足,即腎陰陽兩虛之癥,通常認為,左腎屬陰,右腎屬陽,左腎依靠右腎的溫馴而化生腎氣(精氣)以升肝,肝氣升發,肺降雨露而滋養右腎,因此,左腎易陽虛,右腎易陰虛,所以,虛勞腰痛為什么通常發生在右腎就不難理解了。
結論:對虛癥而言,腎陽虛的基礎為腎陰虛,腎中精血充足,腎臟自然不寒;腎陰虛的基礎為肝氣虛,肝氣壯旺,腎臟自然不燥。
《湯液經法》大補腎湯:治精氣虛少,腰痛,骨痿,不可行走,虛熱沖逆,頭目眩,小便不利,脈軟而快者方,
地黃、竹葉、甘草(各三兩)、澤瀉、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一兩)。
若小便冷,莖中痛,倍澤瀉為二兩;少腹苦迫急者,去澤瀉,加牡丹皮一兩[分];小便不利者,仍用澤瀉;
地黃、竹葉、甘草、澤瀉為小補腎湯的組成,桂枝、干姜、五味子為小補肝湯的組成。將方中的甘草換成山藥、茯苓(甘味藥),干姜換成附子(辛味藥),五味子換成山茱萸(酸味藥),去掉竹葉加上牡丹皮就得到了腎氣丸,腎為陰中之陰,陰之本,肝為陰中之陽,陽之苗,腎虛到一定程度會導致肝虛,既陰虛及陽,因此,腎氣丸針對的不僅僅是腎虛,腎氣丸也不能治所有類型的腎虛。
腎氣丸需要解決的就是因腎陰不足(及陽不足的初期,肝腎兩虛)而出現的種種虛勞病癥,補足腎水,水能生木,使水火均衡、陰平陽秘!而火神派用來治陽虛的四逆湯等方劑,其實是《傷寒論》針對是實癥而設,如寒濕困脾導致手腳發冷、里寒外熱,如果用于治療虛寒,四逆湯會越吃越虛。
那么如何來理解腎氣丸組方含義,要從來傷寒論的一段描述開始:“少陰脈不至,腎氣微,少精血,奔氣促迫,上入胸膈,宗氣反聚,血結心下,陽氣退下,熱歸陰股,與陰相動,令身不仁,此為尸厥,當刺期門、巨闕”,意思是,腎虛之人因精血虛少,致使腎的精氣奔脫,沿沖脈上沖,導致胃宗氣不能下降,心火因此也不能下降,不降則不升,因此肝氣郁于下焦,不能上達,中寄之相火與腎陰相搏,為尸厥(下焦炎癥的本質如前列腺炎),刺期門(肝募穴)、巨闕(心募穴),升肝降心之意,大體腎虛之人身體內部就是這個狀態,下面是可能出現的癥狀及腎氣丸對應的中藥解決方案,每個人的癥狀或輕或重、或有或無,但不離方圓。
一、組方含義
1.腎精血虛少,干地黃。相關癥狀:骨蒸、盜汗、虛熱沖逆、心跳快、失眠多夢等; 2.腎虛有寒濕,不能化生精氣,附子(炮制)、澤瀉。相關癥狀:小便清冷; 3.元氣奔脫,山茱萸。相關癥狀:氣上沖心、虛汗多等; 4.胃氣不降、脾濕不升,茯苓。相關癥狀:小便不利、打嗝、消化不良牙齦腫痛、刷牙出血、便秘等; 5.心下淤血、心火不降,心實有熱,牡丹皮。相關癥狀:心中痞滿、口腔潰瘍、口苦、渴喜冷飲、心中悸動不安等; 6.肺被火刑,肺失清降,山藥。相關癥狀:目赤、胸滿、咳嗽、痰多、脫發等; 7.肝氣不升、相火灼陰,桂枝。相關癥狀:小便過頻、抑郁、容易激動、腰痛,腎炎、前列腺炎、前列腺腫大、睪丸痛、遺精等。
人體是清陽上升,濁陰下降,血隨氣升、氣隨血降的過程,而腎虛是降路出了問題,非陽氣不足無法上升問題,所以以降為主,地黃用八份,以升為輔,桂枝只有一份。
《素問·至真要大論》:“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
腎氣丸以酸苦為主、辛甘為輔,扶陰氣之方可知,把腎氣丸理解為補腎陽之方,是未理解腎氣丸之精髓,所謂“壯火食氣”,這里的氣指陰氣而言,陰氣被食,必有壯火存在,因此腎氣丸臨床上一定伴隨著“上火”的癥狀。這就是為什么惡風寒、多汗、手腳冰涼不能用腎氣丸 ,《素問·脈要精微》論曰:澀者陽氣有余也,滑者陰氣有余也。陽氣有余為身熱無汗,陰氣有余為多汗身寒。腎氣丸雖然也有陽不足,但終究陰虧為本。
二、藥材的選用及劑量
要用地道藥材,并盡量用野生藥材,只有采用地道的藥材,才能保證一小小的藥丸就能發揮強大的作用。
腎氣丸關于劑量是這樣描述的:“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十五丸大約3g左右,一日兩次。
三、備注:
①:八味腎氣丸(漢·張仲景《金匱要略方論》):干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澤瀉、桂枝、附子(炮)。 六味地黃丸(宋·錢乙《小兒藥證直訣》 ):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澤瀉。 桂附地黃丸(北京同仁堂,現代中成藥配方):熟地黃、山藥、山茱萸(酒制)、茯苓、牡丹皮、澤瀉、肉桂、附子(制)。 金匱腎氣丸(北京同仁堂,現代中成藥配方):熟地黃、山藥、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澤瀉、桂枝、附子(炙)、牛膝(去頭)、車前子(鹽炙)。
②:陰血虛的原因有很多,但補血的方法只有一個:補鐵!因此,熟地黃、干地黃、生地黃、阿膠等含豐富鐵質,均有補血作用,但腎虛型的血虛,只有干地黃是最有效的,為什么?我們習慣了西醫,用西醫的理論來解釋可能更通俗,大家知道當身體出現各種上火炎癥如口角炎、口腔潰瘍、目赤的時候會消耗維生素B2來“滅火”,因此需要及時補充,而維生素B2參與鐵的吸收,鐵參與血紅細胞的形成,結論:維生素B2減少影響血液的生成。這符合中醫火旺則陰虛的理論,而維生素B2有調節腎上腺激素分泌的作用,因此,上述癥狀的根源還在腎,腎主封藏,封藏失職!而熟地黃、阿膠性溫,無清熱消炎的作用的,今天在做腎氣丸、搓藥丸的時候發現手冰冰涼,后來想想,干地黃的寒性可能就是一個吸熱效應,原理大概就是通過進入腎臟,并把其他地方的虛熱吸收過來使得上熱下寒變成上清下暖吧。
![[轉載]探尋仲景八味腎氣丸之本貌 [轉載]探尋仲景八味腎氣丸之本貌](http://image83.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3/1619/51236159_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