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格律詞譜查詢表·鷓鴣天
鷓鴣天
又名《思佳客》。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平韻,前片第三、四句與過片三言兩句多作對偶。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此調(diào)很象兩首七絕相并而成,唯后闋換頭處稍變。雙調(diào)五十五字,前后闋各三平韻,一韻到底。上闋第三四句、下闋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對仗,不可不知。
【定格】
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注】中——可平可仄;藍色字——韻字
鷓鴣天 聶勝瓊
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陽關曲,別個人人第五程。
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
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今譯】
你離開鳳城的時候,玉樓是變得那樣的慘白,花朵也開得如此悲愁。就連為你餞行的蓮花樓下,那柳樹也顯得青青悠悠。我舉起酒杯唱一首《陽關曲》為你送別,伴你過了一程又一程,卻終需分離!
真希望能和你在夢中相會,但是好夢又難尋成。
有誰知道我此時的情懷?我只有在枕上默默流淚,而天也在階前暗暗飄雨,隔著窗兒,里外一起滴到天明!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在長安送別李之問時所作。上片寫送別情景。出城相送,玉慘花愁,蓮花樓下,柳色青青。一曲陽關,離人遠去,留下了綿綿相思與懷念。下片寫別后凄傷。欲尋好夢,夢又難成。淚濕枕衾,輾轉(zhuǎn)達旦。雨聲和淚,滴到天明。相思之情,令人心碎。據(jù)《詞林紀事》載:之問得此詞,藏于篋間,抵家為其妻所得。因問之,具以實告。妻善其語句清健,遂出妝奩資尖取歸。
鷓鴣天 伍首
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侯鯖錄卷七】晁無咎言:叔原不蹈襲人語,而風調(diào)閑雅,自是一家。如“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自可知此人不生在三家村中也。
【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九引雪浪齋日記】晏叔原工小詞。“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不愧六朝宮掖體。
釭:音剛,燈。
三家村:陸游《村飲示鄰曲》云“偶失萬戶侯,遂老三家村”。謂偏僻村落也。
宮掖:掖,音夜,即掖庭,宮中妃嬪所居之處,因稱宮中為宮掖。
守得蓮開結(jié)伴游,約開萍葉上蘭舟。
來時浦口云隨棹,采罷江邊月滿樓。
花不語,水空流,年年拚得為花愁。
明朝萬一西風動,爭奈朱顏不耐秋。
浦:①水濱。②指池、塘、江河等水面,如浦月(江河中之月)。
西風:秋風。
醉拍春衫惜舊香,天將離恨惱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樓中到夕陽。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歸路許多長。
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
小令尊前見玉簫,銀燈一曲太妖嬈。
歌中醉倒誰能恨?唱罷歸來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宮遙。
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
【邵氏聞見后錄卷十九】程叔微云:伊川聞誦晏叔原“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長短句,笑曰:“鬼語也!”意亦賞之。程、晏二家有連云。
小令尊前見玉簫,銀燈一曲太妖嬈。
歌中醉倒誰能恨?唱罷歸來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宮遙。
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
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
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翠微:清翠之山氣,亦指青山。
鷓鴣天
蘇軾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zhuǎn)斜陽。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鄭文焯評東坡樂府】淵明詩:“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此詞從陶詩中得來,逾覺清異。較“浮生半日閑”句,自是詩詞異調(diào)。論者每謂坡公以詩筆入詞,豈審音知言者?
蕖:音渠,荷花。
嘯傲:放歌長嘯,傲然自得。
聊復:暫且。
鷓鴣天
杜牧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
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壟兩依依。
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這是一首情深辭美的悼亡之作。作者夫婦曾經(jīng)住在蘇州,后來妻子死在那里,今重游故地,想起死去的妻子,十分懷念,就寫下這首悼亡詞。全詞寫得很沉痛,十分感人,成為文學史上與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懷》、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等同題材作品并傳不朽的名篇。
詞的上片“重過閶門萬事非 ,同來何事不同歸 ”兩句,寫他這次重回閶門思念伴侶的感慨。“閶門”,蘇州城的西門。說他再次來到閶門,一切面目皆非。因為前次妻子尚在,愛情美滿,便覺世間萬事都是美好,這次妻子已逝,存者傷心,便覺萬事和過去截然不同。“何事”,為什么。即與我同來的人,為何不能與我同歸呢?接著“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兩句,寫他孑身獨存的苦狀,“梧桐半死”,比喻喪失伴侶。枚乘《七發(fā)》有“龍門之桐……其根半死半生”。這兩句說,我像遭了霜打的梧桐半死半生,白發(fā)蒼蒼,老氣橫秋;又像白頭失伴的鴛鴦,孤獨倦飛,不知所止。寂寞之情,溢于言表。詞的過片“原上草,露初晞指死亡。晞,干掉。古樂府《薤露》有:“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用草上露易干喻人生短促。下片接著:“舊棲新壟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二句,寫面對著故居新墳,他感慨萬千,既流連于舊日同棲的居室,又徘徊于壟上的新墳,躺在空蕩蕩的床上,聽雨打南窗,聲聲添愁。如今還有誰再為我深夜挑燈,縫補衣裳呢?這詞末二句,應是全詞的高潮,也是全詞中最感人的地方。“舊棲”、“新壟”、“空床”、“聽雨”,既善于描出眼前凄涼氣氛典型環(huán)境,也抒發(fā)了寂寞痛苦深情。從末句“挑燈夜補衣”的典型細節(jié)往事描寫上,可見妻子勤勞賢慧,對丈夫溫存體貼。這種既寫今日寂寞痛苦,復憶過去溫馨,終見夫妻感情深厚,情意令人難忘。回腸蕩氣,十分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