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葬文化由來已久,在母系氏族時代就已經具備其原始的雛形;隨著歷史不斷推進,喪葬逐步形成“喪葬習俗”、“喪葬文化”;這是民俗文化的沉淀,也是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涵蓋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論。 從親情孝道來講,父母的仙逝意味著父母將永遠離開自己。父母含辛茹苦養育了自己,為自己操勞一生,在人生的最后時期,做子女要盡最后一份孝道,盡量安排周到,也是兒女對父母最后的回報,故喪葬文化也是為人子女盡孝的最終表現,喪葬是每個人離不開的人生大事。 “先人與活人爭地”、“耗資巨大的喪葬”我們不提倡。“福人居福地”,為每一位父母(福人)選擇安置佳地,在遵守國家政策、遵循自然規律、減少浪費的前提下,延續中華民間喪葬文化是無可厚非的。 靈魂的真假這一討論已經延續了千年之久。“人逝如燈滅”大部分人不相信人逝后仍然有靈魂存在。在西方國家,已經有科學家通過現代科學實驗得出結論:人是有靈魂存在的。日本科學家運用高能攝影技術拍攝出靈魂的形象。 喪葬文化中“人逝后入土為安”,即去世者“安置地”。如何選“地”是很講究的,有很多法則。主要是“龍”、“砂”、“穴”、“水”、“向”,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人逝后要找一塊風水吉地長眠。吉地就是要龍真,砂水有情,穴場有真氣,立向合法度。死者下葬后,真氣會與穴氣結合成生氣,通過陰陽交流的途徑,冥冥中影響、左右在世親人的運氣。 陰陽兩氣,噴呼出來的生氣,升上天就成為云彩,落下來就是雨,在地下游就成了生氣。生氣在地下流行,生發時就能養萬物。人是父精母血的結晶體,每個活著的人都有陰陽兩氣,死后肉體消失,陰陽兩氣都沒有消失。活著的人,氣聚凝在骨,人逝骨不滅,人逝氣還活。所以下葬死者要找一個有生氣的陰宅,讓生氣和不死的陰陽兩氣融合而護佑在世親人。《經》曰:“人死有氣,氣能感應,影響活人”。如西邊產銅的山發生崩塌,東邊用銅鑄成的鐘就會不撞而鳴,這就是感應。有血緣關系的至親兩個人,其中一人有什么好或者不好的事的發生,另一個人在心靈上就有一種反應,這叫心靈感應,或者叫預兆。氣在地運行時,順隨地勢走,它聚集時,也順隨地勢停止。五城的石骨,平地凸起的土脊都是有氣在運行的標記,《經》曰:“氣有風吹就散失,遇界水就止步”。 古代為聚集氣不散失,冊界水限制它不再運行。所以把它叫做風水,風水法則,得水為好,藏風為佳。《經》曰:“淺深得乘,風水自成,土是生氣之母,有土才有氣,氣是水之母,有氣才有水”。所以藏在干涸燥熱的地方的氣淺,藏在平坦地帶的氣深。 我們在考證一個陰地是生氣或兇氣時,可循經為據:地有吉氣,上隨龍起,支有止氣,水隨而比,勢隨形動,回復始終法葬其中,永吉無兇。也就是當脈氣止聚的時候,陰陽調和土層變厚,積水很深,草木茂盛,這種地方,貴如大官,畝可千金。《經》曰:形小與營,生萬物。這是上等葬地。 土地以平坦為貴,以地下有支龍為貴,支龍起步的地方,生氣也就隨支龍長行,支龍停步的地方,生氣也隨之停止,聚集而成為吉地。觀察支龍的方法:一句話,平地上隱隱隆起的條伏地帶就是支龍。 重山遠嶺,群龍眾脈的地方,應當先把特形龍剔除來,有的大龍形特別小,有的小龍形特別大,這些特別畸形的龍脈不能作葬地。《經》曰:壟龍要求高聳,支龍要求伏行。不論是壟龍還是支龍,聚止處應平坦如伸出的手掌。壟龍因高露,應在山麓下葬,支龍因低下應在頂部下葬。也就是選擇支龍到龍首,選擇壟龍到龍足。如何認定壟龍、支龍,是一個很難的事情。因為支龍和壟龍的分辨叫人眼花目眩。壟龍說它的老,支龍說它的嫩,老忽又變嫩,嫩忽又變老,叫人眼花繚亂。 所以選擇一個吉祥的陰宅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選中吉地葬后會給人帶來福,選了兇地葬后會給人帶來災禍,山勢有險有吉,葬地要考察來龍的開頭和終點,要在它生氣勃發的地方擇地下葬。 龍不是孤單行走的,有主龍,有護龍。也就主龍周圍要有夾護的龍。平常說: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這些夾護的也有兇吉之分,利害之處。要求玄武重頭,朱雀翔舞,青龍婉蜒,白虎馴俯。如果相反,法當破死。所以,白虎蹲著叫傷尸,青龍箕踞叫嫉主,玄武不重頭叫拒尸,朱雀不飛舞叫騰去。總之,這都是不利于故人安居的因素。我們在擇地時,就要避兇趨吉,向利除害,從而獲得生氣,使挾護龍有利于主龍,服務于主龍。鞏固主龍的龍脈藏氣避風,合五行法度,上承天光,下就地德,陰陽調和,五行具備。 所以,往往有人用人工改變葬地周邊的自然,從而達到改變天命的目的。《經》曰:人工之巧,功力之具,趨全避缺,增高益下,微妙在智,觸類而長,元通陰陽。這就是上等的葬地。也就是眾山都要朝拱、護衛、相迎主山。使穴場的氣吸時情景:象懷萬寶的燕息,象具萬膳而法齋,象囊皮鼓,氣聚不散的情況:象一個袋子裝滿東西,漲鼓鼓的,明堂開啟的情景:象龍馬翻騰,家禽鳥伏,象猛獸之尊,象帝王一樣尊嚴,眾水為所用,象江河都歸大海,眾星拱北斗;青龍、白虎、朝山都要擁抱護衛這條龍脈,龍情要相向,四勢要端正明朗。 有下列五種山形不可作故人安居環境。氣以生和,不長草木的童山不可葬;崩陷斷裂或人工鑿斷的山勢,使氣脈不續的斷山不可葬;氣因上行,融結處有石山,石山不可葬;沒有護從清山和界水相連的獨山不可葬。《經》曰:童山、斷山、石山、過山、獨山,這種山不斷發生兇氣,消耗福氣。所以來龍氣勢如萬馬奔騰,從天而降,是王侯居地。來龍氣勢如巨浪,重山造葬,護衛重重,是高官居地。勢如重屋、山地草茂樹高,葬之能開國建府。形狀象屏風,兩條山龍對峙,葬在中間,后人封王為侯。形如燕子窩,應葬在窩底。勢如屈如一死蛇,葬之會國破家亡。勢如流水,葬之親人活著也象死鬼,勢如戈矛,葬之不是牢獄之災,就有兵火之難。形狀如傾斜的跌伏,后面有山岡遠來,到穴前盈繞,如倒扣的缸鍋,在鍋頂下葬,可使后人發財;形狀象帽子,葬后合家歡樂;形狀象拋下的籌碼,葬后子孫百事倒霉;形如亂衣,葬后女子常生嫉妒,妻子常與人私通;形如灰色的口袋,葬后子孫陽宅會有火災;形如倒扣的船,葬后女的生病,男的有牢獄之災;形狀如橫發的茶幾,葬后斷子絕孫;形如臥劍,葬后子孫因叛逆而被謀殺;形狀如仰刀,葬后子孫會因兇禍而散逃。葬地的形狀,如牛臥、馬馳,如鸞舞鳳飛,如蛇蜿蜒,這都要用水來區別。上述種種地形。有一句名言:牛富民貴,蛇兇危,葬地有四山壓境,要忌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