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弗朗索瓦---請給你所稱的痛苦下定義。 馬蒂厄---痛苦是一種深深不滿足的狀態,這種不滿足有時是與肉體的疼痛結合在一起的,但它首先是一種精神的體驗。顯然,不同的人以相互對立的。或是令人高興的或是令人不快的方式,感受同樣的事物。當我們所珍愛和保護的“我”受到威脅,或是得不到欲求的東西時,痛苦便出現了。最強烈的肉體痛苦被我們根據自己的精神狀況以非常不同的方式來感受。另外,生存的通常目標,如權利,財產,感官快樂,名譽,能夠帶來一些暫時的滿足,但它們從來也不是一種持久滿足的源泉,早晚有一天,他們要轉變為不滿。這些暫時的滿足從來也不能帶來一個持久的完滿,一種不可能為外部環境所傷害的內心平靜。如果我們整個一生都在追逐世俗的目標,我們所有的達到一種真正幸福的機會就像一個朝干枯的河中拋網的漁夫一樣少。 馬蒂厄---當人們注視一個思想,并上朔到其源頭時,人們找不到任何可觸及的東西。就在此刻,這思想消失了,這也就是一人們所說的“通過注視思想的本質,通過認識到它們的空,而解放思想,一個被如此“解放的”思想不會引起連鎖反應,它將像一只飛過天空的鳥一樣,不留痕跡的小時。 馬蒂厄---“空”的概念使某些人困惑,甚至能使他們恐懼。這將是佛教意義的空混同于無。在無中什么都沒有,而“空”實際上恰恰相反:這是“普遍的可能性”。宇宙,一切存在,運動,意識。全部外在表現如果其最終本質不是空就不可能產生。同樣,這只是一幅圖象,如果沒有空間,可見世界就不可能產生。如果空間就內在本質而言是堅固持久的,則任何表現,任何改造都是不可能的。正因為如此,佛經說:“既然有了空,一切便都存在”空就是這樣本身具有所有的可能,并且這些可能是相互依賴的。 馬蒂厄---公正的道路就是中間的道路。 馬蒂厄---世界上一切沖突的原因都來自這樣一個想法,即“有人對我造成傷害”,隨之而來的就是敵對感。 馬蒂厄---關鍵不是要去參考一些完全現成的句子,而是在現時對教導進行體驗,去懂得利用生活中好的或壞的環境,去面對出現在我們精神中的各種各樣的思想,去自行理解思想束縛我們的方式以及我們解脫它們的方式。真正的創新,就是懂得為了自己所確定的目的而利用生命的每一個瞬間。 法國讓—弗朗索瓦.勒維爾 |
|
來自: 昵稱14979747 > 《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