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 獄 人人都有可能淪為囚徒,也可能習慣于囚徒式的生活。但人總有一種不同于蟲鼠的渴望,終于有人鑿壁臨窗,恍然一窺,獲得心靈的釋放。 這里說的囚徒,是生活的囚徒、慣性的囚徒。他們每日習以為常地戴著腳鐐、揮著鋤頭“啃噬”著精神的沃土,直到他們的精神世界整齊劃一、單調貧瘠為止。有些人竟全然不知手中的鋤頭,足以劈開那腳上的鐐銬,劈開那精神的枷鎖,從而實現精神的“越獄”和思維的解放。 誠然,左手叉、右手刀的慣性會讓我們懂得慢慢享受生活。這樣一點點慣性的積累,讓生活少了份周折,多了份井然。但若慣性的思維團成一堵厚厚的圍墻,外界生活的豐富多彩,僅會在咫尺之間冰冷、褪色。 我們雖然也需要作為常識存在的慣性.可當其被奉為清規戒律甚或金科玉律時,“越獄”則是獲得精神自由的唯一選擇。 《希隆的囚徒》中,長期被關押的波尼伐眼睜睜看著兩個弟弟死在自己面前,開始渴望有青山綠水的外面世界。可被獄卒釋放后,波尼伐卻對自由自在的外界感到渾身的漠然,原來他早已習慣監獄,習慣了腳鐐手銬,習慣了隱忍獄卒的謾罵,習慣了舔食墻根的青苔,他甚至覺得離開監獄就像離開了自己的故鄉和隱居之地……讀來令人扼腕嘆息。 生活中,許多人前赴后繼地給心靈套上各種“籠子”,再不由自主地塞入“被囚”的信念,直到自己親手向外扔掉了打開“籠子”的唯一鑰匙,還可怕地沾沾自喜。 余秋雨說:“人們不可能在不自由的空間里互助互慰,即便有心,也只能一起枯萎。”這就是不能突破“牢籠”者的悲哀。 “自古逢秋悲寂寥?!蹦咸坪笾骼铎吓c易安居士李清照一同陷人了秋的慘淡之中。一個苦恨朱顏改,一個惆悵梧桐兼細雨,都不約而同地只剩下了“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感時涕淚。殊不知,一句“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卻可以颯爽了整個秋天。 擊潰自我的束縛,就像在隆冬冽風之中看到百花競放,聽得百轉千回,人生的視角便可煥然一新。布魯諾被困在鐵架之上,被焚于熊熊大火之中,他用生命動搖著地球中心說的權威;塞萬提斯苦于潦倒,殘破的屋里,他用畢生心血掙扎著神性的束縛;凡,高陷于迷惘之中,抹抹色彩之下,他用癲狂呵斥著世俗守舊的禁錮。他們沒有選擇與同處“牢籠”中的人們“同甘共苦”,而是用更加血淋淋的方式,打破著人性的枷鎖。 跳出“牢籠”,審視嶄新的世界; 跳出“牢籠”,重閱側面的人性。 春蠶作繭自縛,也終需破繭成蛾。 人只有學會“越獄”而獲得自我的釋放,生命才將有所附麗。 【點評】 1、針對“鳥籠效應”,作者讀出了“破繭成蛾”的超越,讀出了“精神的‘越獄’乃思維的解放”的新生,這正是本文的高明所在。 2、隨筆式的結構、文學化的語言、靈動的思維、豐贍的積淀,無不顯示出作者的文氣與才情?!霸姜z”的標題已然震撼人心,“人人都有可能淪為囚徒,也可能習慣于囚徒式的生活……”的開頭發人深省,“學會‘越獄’而獲得自我的釋放,生命才將有所附麗”的結尾則無異于暮鼓晨鐘,振聾發聵。 3、生動貼切的比喻、信手拈來的名句、靈活多變的句式,猶如火樹銀花,光彩奪目,也為文章增色不少。本文可謂文質兼美的佳作。 文章來源: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