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詞創作時應精心構思歌詞的結構,把握好“起、承、轉、合(高潮)”的步調。 做好第一點后,我們應該對要寫的歌詞有了比較清晰的感覺,同時也應有了最精彩的詞句,接下來就應該精心構思整首歌詞的結構。有一些朋友一有了好的感覺或詞句就迫不急待地坐下來寫作,這往往得不到好的作品。我們要養成先構思好歌詞段式的習慣。 ![]() 1、獨特的審美意境(立意) 一首歌詞創作的成功,和作者構思的企圖營造的意境是否感人令人感到新鮮獨特有極大的關系。如李海鷹創作的兩首歌《彎彎的月亮》和《心中的安妮》,前者是一幅南國水鄉風情畫。其立意在于對美好鄉村生活甜美回眸和對理想明天的張望與期待;而后者對一種有距離的愛情的重溫和懷想,言詞簡潔,真摯,沒什么高深詞匯卻讓人感到一種人性的溫馨和寬容。而感人至深讓人流淚的佳作《一個真實的故事》,用非常短的篇幅,敘述了一個慘烈的人與環境人與生命的故事: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個女孩/她曾經來過/走過這片蘆葦坡/你可曾聽過/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A段的立意點明了一個女孩與丹頂鶴這種珍稀動物的純潔關系,表明了此歌就是獻給這個為拯救丹頂鶴奉獻生命的女孩的一首致敬作品,B段卻是感人無比的傾訴: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淚/為何陣陣風兒輕聲訴說,鳴……啊……/還有一群丹頂鶴輕輕地輕輕地飛過……這首詞的立意非常深刻,催人淚下之余讓人警醒,讓我們感受到一種人性的光輝和亮麗。對同樣的題材,立意不同可使作品意境相差何止萬千。其它立意非常好非常能引人共鳴的歌詞如《真心英雄》(李宗盛)《選擇》(陳大力)《星星點燈》《蝸牛的家》(鄭智化)《吻別》《我的未來不是夢》等都是立意高遠,有獨特完美的審美意境的佳作。 2、獨特的審美選材 寫一首好詞,選取的題材對象很重要,我們面對一個巨變繁復,新文化事物層出不窮的時代,可寫什么,唱什么,怎么寫,怎么唱將面臨無窮的選擇;在一系列驚奇、困惑、目眩神迷和震蕩錯愕之后,找到自己下手的切入點就顯得異常重要了。陳小奇對現代鄉土題材創作的關注和興趣,契合了自己對審美文化潮流的切實把握和體驗,因此創作了將近30首這方面的系列化歌曲,最終也孕育出了《濤聲依舊》、《朝云暮雨》等精品歌曲、確立了自身在中國流行樂壇上的一席地位,可謂水到渠成自然天成;鄭智化對臺灣社會人物的關注,使他的歌獨具一種悲劇的力量,塑造了許多“墮落天使”的形象;崔健對一代青年精神內核的關注與表達,也使他的歌份量厚重而博大,許多搖滾后生在選材上已難望其項背。如《一塊紅布》:那天是你用一塊紅布/蒙住我雙眼也蒙住了天/你問我看見了什么/我說我看到了幸福……從個人的感受,上升為對一代人精神思考之路的審視,成為一代人的精神畫像。僅此一點,可見其立意之高遠。 3、獨特的審美表達 選好創作題材后,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好的審美表達,即找一個好的角度來下筆,要把流行歌曲當作一種生命的審美表達方式,即找一個好的角度來下筆,要把流行歌曲當作一種生命的審美表達方式,找到一個好的噴發點,生命之水才能源源流出。如同樣寫愛情、寫戀人的生離死別,要寫出感人的意境層次,確實要花一番功夫。臺灣著名詞人林秋離先生寫的《哭砂》風靡海內外,從題目到內容,只不過寫一對戀人的相思離別,卻異常凄美感人:你是我最苦澀的等待/讓我歡喜又害怕未來/你最愛說你是一顆塵埃/偶爾會惡作劇地飄進我眼里/寧愿我哭泣不讓我愛你/你就真的像塵埃消失在風里……A段的“等待”是與“未來”聯系在一起,因此幸福的可望不可及和愛情的苦澀感就像大海一樣無涯無際,令人感嘆;B段:風吹落的砂落在悲傷的眼里/誰都看出我在等你/風吹來的砂堆積在心里/是誰也擦不去的痕跡/風吹來的砂穿過所有的記憶/誰都知道我在想你/風吹來的砂冥冥在哭泣/難道早就預言了分離……感情一浪接一浪,風砂越刮越多,眼里的淚和心里的淚一起流,所以才有了“哭砂”這首優秀的流行精典作品,從八十年代一直“哭”到九十年代,“哭砂”終于有了姐妹篇“聽海”,同樣是簡潔的表達,同樣是深刻的內涵。另外,林秋離先生的《新感情舊回憶》(蔡琴唱)《謝謝你的愛》(劉德華唱)《愛斷情傷》(蔡琴唱)都是在寫法上極富獨特表達意味的佳作。用林秋離先生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感同身受”地表達自己。 最后要注意的就是歌詞創作的結尾,以及全詞的和諧。詞的結尾一般有三種:一是將高潮的全部或部分反復至結束,例如《凡人歌》;二是從高潮過渡到一些虛詞上,像“啊”、“啦”之類,例如《同桌的你》;三是重復開始頭(也可以略加變化),讓高亢的情緒平靜下來,例如《戀曲1990》。歌曲的結尾主要由曲作者安排,可詞作者如果能在創作時就考慮到,就能給曲作者留下更多的創作空間。另外,全詞的每一個段落要做到前后呼應,尤其在細節上,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完美的作品。 (一品威客 any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