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集
風雅游士 姜夔和蘇軾一樣,在詩,詞,文,書法,繪畫這些方面都夠上一家,雖然知名度不及蘇 軾,還是寫有專著的音樂家,造詣很深,這是他超過蘇軾的地方。詞的成就最為突出,是宋 代一大家, 對后世一直到清代都有影響。 他與辛棄疾同時而略后, 有過交往,也學著寫過辛 派詞。 前身諸葛來游此地,數語便酬三顧。樓外冥冥江皋隱隱,認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長淮金鼓。問當時依依種柳,至今在否。 1205 年,六十六歲高齡的辛棄疾,調任鎮江知府。當時南宋朝廷正緊鑼密鼓準備北伐, 因此抬出辛棄疾以壯聲勢。他在鎮江這里寫了名詞《永遇樂 . 京口北固亭懷古》,姜夔這首 詞就是用辛詞韻腳和模仿辛詞風格寫的。 詞中贊嘆辛棄疾是再世諸葛亮, 出任鎮江知府是為 了報答朝廷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 以神京即開封府為中心的中原地區, 老百姓都在盼著南宋 的軍隊能打回去, 因此他提醒辛棄疾像東晉桓溫北伐時那樣去看看自己多年前種的樹, 也就 是去看看當年戰斗過的地方是否還是老樣子。 這就是說, 他認為辛棄疾必定馬到成功, 會一 舉掃滅金朝,收復中原。 由于身世不同, 因而沒有慷慨悲歌的激情, 而只有一些想說又不想多說的怨悵, 下面這 首《揚州慢》是他憂時怨亂的代表作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蕎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詞中寫的是 1126 年靖康之變, 特別是 1161 年金朝完顏亮南侵對揚州造成的破壞。 盡管 戰爭已過去十六年,而距靖康之變已半個世紀,揚州卻始終沒有從戰爭的創傷中緩過氣來。 詞人走過“春風十里”看到的盡是被春風吹醒的野草。 “自胡馬窺江去后”的窺字用的非常 精警。 金兵只不過到長江邊上偷看了一眼, 就使揚州殘破不堪, 以致這廢池應當是指瘦西湖 和殘剩的大樹冷嗦嗦的喘息著,還生怕人提起戰爭。 “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 兵。”這幾句說的極為沉痛。其感人之處在于不直說戰爭的殘酷性,而將廢池喬木擬人化。 通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的夸張,讓讀者去體味戰爭究竟意味著什么。 “漸黃昏,清角 吹寒,都在空城”,凄厲的號角聲,吹落了黃昏,吹濃了寒氣,使這座空蕩蕩的荒城顯得更 加空曠,更加使人無法忍受。 下片宕開, 由眼前荒涼的景象, 跳到晚唐詩人杜牧在揚州稱心的游玩。 唐人心目中的揚 州, 比得上現代人心目中的上海, 曾經是那么繁華熱鬧。 使杜牧寫出了那么多膾炙人口的好 詩。可是如今,就算他復活了重游舊地,看著這一片荒涼也會吃驚,寫不出好詩來了。接著 詞人又從幻想跳到眼前的現實,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他在二十四橋那里 劃船,四無人聲,船槳撥動水底的明月,四周是一片無邊的凄冷,在逼壓過來。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蕎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這首情緒悲涼的詞, 有兩點須要提起, 一是詞前有一篇起題解作用的小序, 寫得短小精 練,像一篇小品文: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 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讀詞之前,讀這篇凄婉的小序,讀者由不得先就已調整心態,進入詞人設置好的角色, 去為詞人的悲哀而悲哀。 這是姜夔的自度曲, 他一共有十七首自己譜曲的詞, 令人竟想不到 的是他在詞邊都注上譜字, 宋詞的唱法失傳以后, 他記下的這些旁譜, 就成了研究宋詞唱法 的第一首資料,是極為珍貴的。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別后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姜詞中多次提到他在合肥有深深戀著的情人, 這首詞就是從武漢乘船到南京時懷念情人 而作的。夢見與情人相見,對方傾訴說自打開春就被相思苦苦地糾纏著,漫漫長夜,這份癡 情, 你這無情無義的人哪會知道。 夢醒后, 看著情人寄來的書信, 摸著分手時情人做的衣物, 忽然覺得, 肯定是情人靈魂出竅跟著自己一路走過來,才得以在夢中相見。 于是他起來,走 出船艙,靠著船篷,仰望夜空。只見明月皓皓,籠罩著兩岸重重疊疊的山巒,一片寂靜。情 人的靈魂哪里去了, 莫非害怕料峭的春寒, 在朦朧的月色中獨自回去了? “淮南皓月冷千山, 冥冥歸去無人管”。明月西沉,似乎情人的離魂,也跟著緩緩地一同在消隱。是月落還是靈 魂在遠去,無從分辨。但覺空蒙一片,天地融成了一體。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 這也是姜夔的名詞,在“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的氛圍中,抒情主人公走過晚唐詩人 陸龜蒙的故居,想在他那里呆幾天,但陸詩人已無處尋找,只好在深秋的殘柳中憑欄懷古。
“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幾座山峰冷嗦嗦立在那里,談論著就要降落的黃昏雨,這種句 子也是極令人佩服的, “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和前面提到的“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 去無人管”這種意境都顯示出詞人清高脫俗的胸襟氣度。 姜夔的詩在當時也算得一大家,知名度很高。他的詩,尤其是七絕,清麗空靈,很耐人 回味。 細草穿沙雪半銷,吳宮煙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 詩中有一絲淡淡的惆悵, 越讀越覺得有味道, 他的代表作是不容易讀懂的 《暗香》 和 《疏 影》這兩首自度曲,拿《暗香》來說,如果不強行去追求題外的深意,那么意脈還是能梳理 出來的。 詞人在蘇州冷冷清清的鄉野, “江國正寂寂” , 忽然聞到梅花的香氣透入室內, “但 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雖然上了點年紀,不那么容易激動了, “何遜而今漸老,都 忘卻春風詞筆” , 但還是想起了以前經常在月下吹笛賞梅的情景。 “舊時月色, 算幾番照我, 梅邊吹笛”。由此又想到西湖梅花盛開時與情人攜手不顧寒冷去撅梅花,“長記曾攜手處, 千樹壓,西湖寒碧。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看著眼前的梅花,想撅一枝寄與情人, 但又相隔遙遠, “嘆寄與路遙” ,于是看著紅梅,喝著清酒, 煩亂地思念情人, “翠尊易泣, 紅萼無言耿相憶”。 想著梅花很快就將凋落, 什么時候才能見到梅花再開, 也就是什么時候 能再與情人見面呢?“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 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 嘆寄與路遙, 夜雪初積, 翠尊易泣。 紅萼無言耿相憶, 長記曾攜手處, 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