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點專練9 工業區位因素分析與選擇 (建議用時:45分鐘) 一、選擇題 (2012·課標文綜,8~9)下圖表示某區域在一定時期內剩余勞動力數量、人均工資的變化,以及甲、乙兩類企業在該區域維持最低經濟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資的變化。讀下圖,完成1~2題。 A.T0年工業基礎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業企業類型最多 C.T1~T2年經歷產業結構調整 D.T2年以后工業生產衰退 2.甲、乙兩類企業相比 A.甲類企業在該區域維持發展的時間更長 B.甲類企業趨向廉價勞動力區位 C.乙類企業進入該區域的時間更早 D.乙類企業產品的附加值較低 解析 解題的關鍵是正確讀圖,并理解圖中承載的信息。第1題,圖中顯示,該區域在“一定時期”內工資水平升高,剩余勞動力減少。T0年時工資水平低,有大量剩余勞動力,說明此時工業化水平很低,工業企業主要是初加工類型,類型不多。T1~T2年期間工資水平明顯升高,說明新產業代替舊產業,處在產業結構調整時期。T2年后產業升級基本完成,但未顯示出衰退跡象。第2題,甲類產業維持最低經濟效益所能支付的工資一直較低,說明屬于附加值較低的產業,在產業升級過程中應該更早被淘汰;由于甲類產業所能支付的工資較低,應該趨向廉價勞動力區位。相對于甲類產業,乙類產業工資水平高,屬于較高層次的產業,進入本區域的時間相對較晚。 答案 1.C 2.B (2012·江蘇地理,21~22)(雙選)下圖是江蘇某科技產業園規劃示意圖。該科技產業園規劃面積40平方千米。讀圖回答3~4題。 A.靠近原料產地 C.生態環境優美 4.該科技產業園對當地的影響主要有 A.促進產業升級 C.緩解用地緊張 解析 第3題,科技產業園的區位因素應考慮環境、交通、技術等幾個方面。讀圖可知,該科技產業園靠近風景區,生態環境優美;靠近高鐵和高速公路,對外交通便捷。第4題,科技產業園對地區的經濟發展會有很大促進作用。促進產業升級、增加就業機會等。 答案 3.CD 4.AD (2012·福建文綜,1~2)下圖示意近8年來中國對美國投資總額分布。讀圖完成5~6題。 A.太平洋及北冰洋沿岸地區 B.太平洋沿岸地區 C.五大湖及大西洋沿岸地區 D.墨西哥灣沿岸地區 6.影響中國企業到美國投資家電制造業的主要因素是 A.礦產與技術 C.能源與交通 解析 第5題,根據圖例可以看出,我國對美國投資主要分布在五大湖及大西洋沿岸地區。第6題,我國到美國投資家電制造業主要受到美國的市場因素及政策因素的影響。 答案 5.C 6.B (2012·海南地理,8~10)自20世紀60年代,甲國開始在鄰近乙國邊境的地區設立邊境工業區,吸引乙國的企業來此投資建廠,并從乙國進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組裝成品后再銷往乙國。目前,這些邊境工業區已發展成規模不等的工業中心(見下圖)。據此完成7~9題。 A.勞動力價格較低 C.消費市場較廣 8.影響甲國邊境工業區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是 A.廉價勞動力 C.研發能力 9.甲國邊境工業區的發展,提高了 A.乙國的勞動生產率 B.甲國的環境質量 C.乙國的就業率 D.甲國的城鎮化水平 解析 第7題,甲國利用乙國的原料、市場,僅承擔加工、組裝環節,該工業環節的主導因素是廉價勞動力,可見甲國勞動力價格低于乙國,其技術、資金、市場等因素均不及乙國。第8題,邊境工業區形成的主要因素是鄰近乙國,交通便利,便于物資流通。第9題,邊境工業區的發展擴大了甲國的工業規模,促進了其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并提高了其勞動生產率和就業率,但加重了其環境污染。 答案 7.A 8.B 9.D 10.(2011·上海綜合,18)不同的工業部門生產特點不同,工業區位選擇考慮的主導區位因素也不同。把接近消費市場作為主導區位因素的工廠是 A.水產品加工廠 C.煉鋁廠 解析 水產品加工屬原料導向型,飛機制造廠為技術導向型,煉鋁廠為動力導向型,食品廠為市場導向型。 答案 D (2014·高京調研)稀土主要是由17種稀有金屬元素組成的固體氧化性礦物,它是計算機、導彈制導等高精尖產業必不可少的原料。讀甲、乙兩幅圖,回答11~13題。 A.市場導向型 C.勞動力導向型 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建國初期,我國就實現了規模化開采 B.到2006年,美國、俄羅斯已無稀土可采 C.進入21世紀,除中國以外的國家,產量迅速下降 D.2000年以后,國際市場對稀土的需求量迅速上升 13.澳大利亞某公司欲在馬來西亞建一座大型稀土提煉廠,當地居民卻強烈反對。主要原因是 A.沖擊當地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