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主席生前將西湖視為他在湖南、北京之外的“第三個家”。1953—1975年之間,他每次來杭,下榻處之一便是劉莊。
劉莊原是晚清進士劉學詢的私家園林,雅號“水竹居”。后經著名園林建筑學家戴念慈精心設計,將原劉莊、韓莊、楊莊、康莊、范莊五個莊園合并一園,號稱“西湖第一名園”。
 今日,劉莊一號樓(毛澤東住所)青瓦蓋頂,水泥抹墻,灰綠色調,古色古香。
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總統尼克松、法國總統蓬皮杜等40多個國家元首均曾在此下榻,現為西湖國賓館之一部。
 青磚樓臺(整修前)
提起著名的錢塘江大橋和它的設計建造者茅以升,幾乎無人不曉。但提起他當年在西湖的故居,則鮮為人知了。
茅以升的故居位于緊鄰西湖的南山路荷花池頭,潘天壽紀念館斜對過。這是一幢中西式兩層小樓,青磚砌墻,木板鋪地,黑瓦蓋頂,庭院小巧,鬧中取靜。
 1933年春,茅以升來杭擔任錢塘江大橋工程處處長。當時,工程處設在湖濱的西湖飯店,茅以升則住進了這幢別墅,別墅里水表的戶口上,至今還寫著“茅以升”的名字。
 在西湖十大城門之一的涌金門東北、湖濱公園臨湖處,有一幢式樣別致的奶黃色別墅。這就是蔣介石、宋美齡夫婦當年的西湖行轅——澄廬。
這座建于1928年的西式別墅外立面考究,內裝修精致,臨湖位置極佳。
蔣氏夫婦每次在澄廬住下,余暇之時總要攜子帶孫游山玩水,西湖的名勝古跡幾乎都留有他們的蹤跡。
 澄廬的門牌號碼是南山路189號。
 抗戰勝利后,蔣經國攜妻帶兒來杭州,定居于西湖十景之一“斷橋殘雪”旁的一幢小樓里。
與蔣介石的澄廬相比,兒子蔣經國的故居簡樸許多。這幢兩層西式別墅,落成于20世紀30年代,今為石函路7 號。背依保俶,前臨西湖,西傍斷橋,東近石函,別墅建筑基本保持原貌。
 千古名橋——西泠橋的橋南是秋瑾的雕像,在雕像背面的后孤山路10號,有座豪華氣派的樓房,這便是杜月笙的西湖別墅——寂庵,俗稱杜莊。杜月笙1932年買下了西泠橋邊的一塊地和里面的一幢別墅,改建而成。
 建國后,杜莊收歸國有。有關部門利用杜莊辦了一個“秋瑾史跡陳列館”,形成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后來,杜莊在原宅基地上拆除重建,與西泠印社渾然一體,與湖光山色相容無間,正式辟為一座國家級博物館——中國印學博物館。
西湖夕照山下的西子賓館,舊稱汪莊。汪莊舊主汪自新,是著名徽商——上海汪裕泰茶號老板。1927年,他耗費巨資建造了這座占地面積達2.4萬平方米的西湖名園。
 汪氏在莊內特辟精室數楹,珍藏古今名琴,被稱為“名蜷還琴樓”。不僅如此,汪莊中一年四季奇花異草開謝不斷,全盛之時,茶商云集,門庭若市,生意興隆。
 抗戰爆發,汪裕泰一蹶不振,琴樓也漸成廢園。建國后大事修葺,恢復舊觀,新辟建筑,改名為西子賓館。國家領導人來杭,往往住居于此。1975年毛澤東最后一次來西湖,便下榻于此。
 汾陽別墅位于楊公堤15號,系杭州綢商宋端甫建于1907年的一處園林別業,俗稱宋莊。民國期間,宋家敗落,別墅賣給汾陽郭氏,改稱汾陽別墅,俗稱郭莊。后幾易其主,園林荒廢,建筑改為他用。
汾陽別墅于1989年重修,1991年開放。整修后的別墅分“靜必居”與“一鏡天開”兩大部分。前者為宅園,是主人居家和會客場所。
 汾陽別墅是西湖眾多私家別墅中杭州本地人建造的唯一的一座,也是杭州為數不多保存完好的清代私家園林。
 山水美景,湖畔多畫家。西湖南山路景云村1號,就是一代藝術大師潘天壽的舊居。潘天壽舊居又名瓶庵,建于1936年,青磚實疊洋瓦,為兩層三開間西石化院別墅。1945年以后,潘天壽居住于此。
 潘天壽所運用的“大空間”“大視野”“大手筆”所作的畫面布局和筆墨處理,達到了剛健有力的崇高境界,顯示了國畫藝術的神韻異彩。前些年新建的新品陳列廳與此風格一致,組成為一副造型獨特的建筑“山水畫”——潘天壽紀念館,它正是這種種神韻異彩的集中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