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劉莊 美不勝收 杭州劉莊,現稱西湖國賓館,為西湖第一名園。其原主人是清朝進士劉學詢。在劉莊,毛澤東組織起草了我國第一部《憲法》,周恩來擬定了中美上海聯合公報。 劉學詢(1855—1935),廣東人,24歲中舉人,7年后成進士。為什么劉學詢會在杭州西湖建造名園?說來有個故事。他在考中舉人的次年進京會試后返鄉時路過杭州,被西湖的美景吸引住了,驚嘆“故鄉無此好湖山”,當他走到臥龍橋旁之宋莊(宋瑞莆的別墅)更贊嘆這庭院樓閣秀麗,氣概非凡,便送上名刺想求見主人入院參觀,豈料主人正接見客人無暇而謝絕,劉學詢頓時感到奇恥大辱,暗下決心日后要在西湖建造一座比宋莊更有氣勢的庭院。這劉學詢中了進士苦等了幾年還不見“候選”上,當官不成他便下海經商,很快便成巨富,被世人稱為“文可華國,富可敵國,妾可傾國”的“劉三國”,就在宋莊受辱的18年后,他就投入巨資在距宋莊(今為汾陽別墅)不到一公里緊靠西湖的丁家山腳置地540畝建筑水竹居,隱喻竹的氣節與清白之意。 當時,劉學詢親力親為,莊內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瓦,一亭一橋,一樓一閣都由他設計安置,水竹居庭院三面臨湖,一面靠山,內有迎賓館,夢香閣,望山樓,湖山春曉等樓臺水榭,曲橋、亭廊,還有小河與西湖曲折相通,獨具嶺南園林的特色。加上以后經過著名建筑師設計改造,使劉莊入眼皆景,設施豪華,令人流連忘返。 ![]() ![]() ![]() ![]() ![]() ![]() 郭莊最初叫宋莊 上文介紹杭州西湖第一名園劉莊時提到劉學詢建造劉莊的起因,主要是因當年劉學詢慕名拜訪宋莊卻得不到禮遇,于是發誓要建一座蓋過宋莊的園林,后遂愿。那么,這宋莊又是怎么回事? 其實,宋莊即今日之郭莊。 郭莊為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杭州綢商宋端甫所建,故稱宋莊,也名“端友別墅”。至民國時,宋端甫家道中落,宋莊曾抵押給孔鳳春粉店,后賣給汾陽郭氏,改稱“汾陽別墅”,才稱郭莊。 其實就園林精美程度而言,郭莊與劉莊各有千秋:兩莊皆借瀕湖之優勢,構筑臺榭,設立船塢,與西湖相通。 郭莊內壘石假山,玲瓏剔透。莊內“景蘇閣”正對蘇堤,可觀外湖景色。園內雅潔,分“靜必居”,“一鏡天開”兩景區,布局典雅,極富情趣,被園林學界譽為“西湖池館中最富古趣者”。1950年后,郭莊移作他用,建筑與園林損缺荒蕪嚴重。1989年10月由杭州市園林部門收歸整修,按修舊如舊原則復其舊貌,1991年10月1日重新開放。 ![]() ![]() ![]() ![]() ![]() ![]() ![]() ![]() ![]() ![]() 馳名天下文瀾閣 文瀾閣是清乾隆年間珍藏《四庫全書》的全國七大藏書樓之一,始建于1782年,主體建筑與寧波天一閣相似。之后,文瀾閣有過多次修繕。現在的格局是光緒年間的建筑遺存。 文瀾閣背依孤山,面朝西湖,左傍浙江博物館,右鄰西泠印社,所居位置,得天獨厚,文氣磅礴。它集皇家藏書樓和古典園林于一體,是國家重點文保單位,也是杭城極其珍貴的文化遺產。 民國元年(1912)年,文瀾閣所藏《四庫全書》移至孤山館舍(現在的浙江圖書館古籍部),歸屬浙江圖書館保管養護,從此閣歸閣書歸書,閣書分離,至今依舊。不過,《四庫全書》遷移后,作為皇家藏書樓的文瀾閣氣勢絲毫不減。 ![]() ![]() ![]() ![]() ![]() ![]() ![]() ![]() ![]() ![]() ![]() 來自話題 ![]() 帶你去旅行 13.9萬篇內容 109.6萬人互動 訂閱 更新于 11-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