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醫囑的有效執行是臨床醫療工作的重要環節,如果不能正確實施治療方案,不僅會影響治療效果,還將給病人帶來損害。我科使用大劑量維生素C治療心肌病時,由于護士執行醫囑中給藥方法不當,致使病人靜脈受到損害,現報告如下。 【病例】 男性,53歲。因心肌炎后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于1995年7月13日入院。入院后給予強心、利尿、升壓等藥物治療,于7月16日開始大劑量維生素C治療。醫囑為維生素C 7.0g靜脈滴注。護士將7.0g維生素C注射液(濃度為25%)用注射器吸出,直接加入滴壺內靜脈輸入。當藥物輸入5.0g約5分鐘時,患者感到局部劇烈疼痛,觀察發現長約15cm之靜脈沿線明顯紅腫、壓痛。立即停止輸入,同時給予33%硫酸鎂濕敷和遠紅外線照射等治療。兩天后局部疼痛緩解,3天后紅腫漸消退,但血管呈條索狀。隨訪3個月仍未恢復正常。 主要教訓 ①維生素C是一種酸性較強的藥物(PH 5~7),高濃度靜脈輸入時對血管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靜脈炎和靜脈血栓形成。故大量應用時應以5%~10%葡萄糖液稀釋后滴注,也可加入25%葡萄糖液內靜脈緩慢推注,但濃度不可過大,同一靜脈應間隔輸入。 |
|
來自: 雁鳴閣 > 《下肢靜脈曲張 靜脈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