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高考倒計時只有幾天時間了,對于多數考生來說,高考的時候能考出好成績是很重要的,對于以后去哪所大學并沒有明顯的目標。其實這樣是不對的。選擇一所合適的大學,對于以后的道路是很有幫助的。 在院校選擇的問題上面,家長和考生持有不同的意見。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選擇外地高校 考生選擇外地高校的理由:到外地上大學可以換一個環境,能讓自己得到鍛煉,也有助于開闊眼界,“想走出去看看,離家越遠越好”,“十幾年被禁錮得太久,想要有自己的生活”,“想要出去見見世面”......都是考生選擇外地高校的原因。 家長選擇外地高校的理由:鍛煉孩子自理能力,同樣分數外地可上高一層次院校。 選擇本地高校 考生選擇本地高校的理由:一是覺得所在省招生計劃數大于外省,填報招生計劃數多的學校,錄取希望相對較大;二是擔心到外地上學不適應,追求安逸的生活。 家長選擇本地高校的理由:現在“90后”的孩子都生活在“421”家庭中,各種依賴尤為突顯,怕孩子受罪,不愿意孩子讀書離家太遠,干脆選擇就近上大學。 選擇本地高校和外地高校各有優勢。但總的來講,選擇外地高校對于考生的成長更有利。年輕人要把視野放開闊些,多到外地看一看,不要只局限在本地。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有助于生活獨立,也對接受多種教育特色更有好處。同樣的大學四年,在外地讀書能讓學生得到更多歷練。 相比省內院校競爭激烈程度,同樣的分數填報偏遠地區院校基本比省內院校實力高出一截,甚至高一個層次。出省讀書也是人生一大財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除以后外省就業再沒有在外省居住這么長時間的機會了! 高考填報志愿時不少家長不愿讓孩子到外地上學,寧可躲在“家里”讀二本,也不愿到外地讀一本。填報志愿要以上學為目的,特別是要找到高層次高校,如果僅僅以地域加以區分就會舍本逐末,失去好的錄取機會得不償失,“距離換分數”是目前最好的、最有效的志愿填報技巧。 小編寄語:在填報志愿的時候,無論考生和家長怎么選擇,都應該在高考成績的基礎上進行,同時家長也不應該違背孩子自己的意愿,畢竟以后的路,還是要靠孩子自己去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