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需要燒刃? 這和刀劍的尺寸,選擇的鋼材,追求的硬度等等有很大關系。一米長的刀劍如果選擇T10,T8等鋼材,那么最好就要燒刃,因為T10鋼在硬度HRC57,58左右或者更高時韌性差,容易斷,不適合做長刀劍,所以只好用燒刃這種局部熱處理的方法來彌補韌性不足的缺點。如果選擇一些合適的材料那么就不用燒刃了,因為有些材料處理到硬度HRC57或58時,韌性仍然不錯。 這種技術本質(zhì)上還是單一介質(zhì)淬火,但問題在于它在工件外不需要淬火的部位加了含碳泥土進行包裹,需要淬火的部位一般有一層非常薄的膏劑,通常含有大量的碳氮成分,等膏劑干后,進行淬火,作為一種常用熱處理方式,特別受到日本造劍師傅的喜愛。 覆土燒刃的最終目的是讓刃和刀身的硬度不一樣。如果夾鋼的工藝已經(jīng)使刃和身子的硬度改變,所以覆土燒刃就沒那么必要了。 中國一般現(xiàn)在常見夾鋼類的古刀劍由于多是夾鋼所以多是全身淬火,多不必覆土。
敷土燒刃,刀劍之淬火前必須涂敷“燒刃土”于刃上,起柔軟刀身作用?!案餐翢小?,就是以調(diào)配的泥土覆蓋刀身不需要高硬度的位置,然后將刀劍加熱至特定溫度,當紅熱的刀身進入水中后,赤裸的部分迅速冷卻,而有泥土覆蓋的部位的溫度變化不會非常明顯,導致硬度與赤裸部位不同,從而達到剛?cè)岵男Ч诘度杏捕雀叩那闆r下,依舊能保持刀身的良好韌性。而高檔日本刀的覆土燒刃,是通過覆土的不均來使其淬火時自然彎曲。加熱時如土層剝落將會在刀身上留下致命缺點,嚴重者使淬火失敗?!盁型痢备饔兄v究。不同流派各有秘傳。 覆土燒刃的工藝需要的幾種原料: 配方:黏土+硼砂+鐵粉+碳粉(比例是1:1),再加上以碳粉含量相等的木炭。 鐵粉推薦使用銹鐵,可用砂輪機磨下來的,然后用磁鐵一吸就可以了;土用生土;硼砂是一種鈉硼酸鹽砂泥巖粉末,它的作用是去除表面氧化物,使粘土與刀身粘連的更緊密,淬火時使之不易脫落,還可以防止淬火時鋼的表面脫碳。 其實現(xiàn)代氣焊中也有用硼沙等同于=助焊劑,用來消除表面的氧化物,使之焊接得更牢固?!〈慊穑轰摬臅驗闇囟壬叨淖兘Y(jié)晶方式,在溫度達到727~911度(因含碳量而異)以上時,變?yōu)橐环N稱為麻田系(MARTENSITE)的結(jié)晶,此時將火紅的鋼投入水或油中,因瞬間降溫致使結(jié)晶來不及變回,而被固定下來,稱之為淬火。麻田系(MARTENSITE)結(jié)晶的特性是硬且脆,而且體積較原來大。所述的“麻田系”在材料學中稱為“馬氏體”。 上圖為覆土燒刃紋 水淬速度最快,得到的硬度較高。 油淬速度相對慢點,得到的硬度相對低些。 風淬速度相對更慢,得到的硬度相對再低些。 各有各的優(yōu)點和缺陷,按鋼材的不同和對期待的結(jié)果不同而選擇最合適的熱處理方式。
同一塊鋼材火紅時,若未全部投入水中,只有局部泡水,則未入水部份,因緩慢降溫而回復原來的結(jié)晶狀態(tài),導致硬度及體積不變,稱之為局部淬火。覆土燒刃即屬局部淬火的一種。 覆土部份的刀身因覆土的隔離,就如同未投入水中一樣,一把直的刀身。經(jīng)過局部淬火后,刃口硬度。體積都增加了,自然就往刀背(棟)的方向彎曲----反 上圖為精美覆土燒刃紋 刀體敷土加溫后刀刃與刀身處出現(xiàn)各種刃紋。不同流派刀工因敷土方法不同,故其刀上所現(xiàn)刃紋各有不同。淬火對刀劍來說是決定命運的一道工序,鍛冶之工藝由此而見。為便于查看加熱中之刀色,多半在夜深人靜時進行。萬籟俱靜之夜色與凝視炎炎爐火之匠師,給刀劍加上了一層神秘成份。刃體燒至正好時,便從爐中將刀抽出,入水之瞬刀工須大喝而將刃體全沒水中,斯時如爆燃之響,不乏異鳴,水氣蒸騰。經(jīng)此淬火后,刃體硬化完成。水溫起巨大作用,淬火、水溫全憑口傳心授。淬火后還許回火處理,將刀稍加熱后讓其自然冷卻,對刀劍硬度無影響,刃性由此提高。將三尺刃燒至均衡一色,實非易事,尤以刀尖(帽子、釯子)十分難以掌握,故品評刀工水平以刀尖為關鍵。 注意:燒刃改變硬度對鋼才有用,對鐵是沒用的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