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考完試成績出來后,都有很多學員感嘆:誰誰誰抄材料就考那么多分,我們都是自己認認真真寫的卻考那么低……每次考試輔導時,都會跟學員強調:申論應答的根本原則之一就是“材料為核心”,要盡可能全面、透徹的利用給定材料。但是,每次考試后,仍有學員會為此困擾。今天就跟大家說一說,在申論考試中,我們應該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材料“搬運工”。 首先,要樹立起材料為核心的意識。許多學員在備考申論的時候都會陷入這樣的誤區:面對題干中親切的表述,“請談談你的理解”、“請提出你的看法”、“請提出對策建議”……考生就容易被此迷惑收買,給大腦發出一個錯誤的指示:站在“我”的立場上,談談認識、理解并提出對策。比如你正好是一名法律工作者,讓你來就拐賣兒童問題給出對策建議,你正好是這方面的專家,所以很容易提出我國現行法律存在的漏洞與不足,甚至能將具體的法律條文背出用在你的答案中。尤其是寫申論文章時,所謂“有感而發”,具有專業背景的你必然有很多話要說。但是,對于材料中給出的引起拐賣兒童問題的其他原因,比如父母的防范意識、社會養老制度的欠缺、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完善等等,卻草草帶過甚至忽略不提。這絕對不是選拔公務員的申論考試想要的答案。總之,培訓專家想強調的是:申論考試,首先需要忘記的就是你自己,核心是以材料為綱。 其次,要學會正確閱讀材料。這一問題同上一點是繼起的關系:樹立起以材料為核心意識的基礎上,就要開始學會怎么閱讀給定材料。目前,國考的材料越來越長,地方省考也不甘示弱,其包含的信息量自然不言而喻。在這一發展趨勢下,有些考試反而不斷精簡材料,特別是那些借鑒地方聯考的考試,如部分地區的政法干警考試、招警考試、選調生考試等。比較而言,材料篇幅縮短,對于申論考試并不是一個值得慶賀的事情。比如,4.25聯考申論真題中,有這樣一些材料:謝師宴變冷了、買火車票掛號依靠網絡、進幼兒園不再需要花錢找關系……讓考生閱讀這些材料找出這些行為改變的外部原因。所有的答案與給定材料都沒有直接關系,需要考生聯系實際,尤其是實際生活中的政府政策及其他領域中的種種改變,而如果考生對這些看似簡單的案例事實并不了解,或了解不深那就無法準備把握隱藏在材料背后的答案要點。所以,閱讀申論材料,必須讀透給定材料,怎樣才叫透,就是要能與實際理論政策相結合,抓住表象的本質。 最后,要學會全面透徹利用材料。這一點也是最關鍵,也是很多考生在聽完輔導課程仍不會的地方,就是不會利用材料。什么叫利用材料?就是所謂的“抄材料”??瓷先ズ芎唵蔚娜齻€字,做起來并不容易。很多考生會陷入一個誤區:照抄原文。如果養成這個習慣,那上述例子中的題目,全是簡單的案例,你難道要全部抄一遍嗎?顯然不是。我們要找關鍵信息、重要要點,找材料中概括性強、總結性強、表述規范的詞句。然后呢?做到這些就可以了嗎?當然不是。你有沒有結合相關的政府政策與材料進行聯系提取概括,這是更關鍵的。 我們要做材料的“搬運工”,搬運合適的內容到合適的地方。做到準確把握合適地方的,就需要考生在各自積累的理論政策知識的指引下,對材料內容合理歸類,并準確提取要點信息,同時用規范的語言表述即可。說起申論的答題技巧,核心不過如上所述,但你是否真的結合真題進行練習和總結了呢?師傅講再多,自己不親自動手,永遠都是紙上談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