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鐘學習資料 一、詩鐘的起源 二、詩鐘的要點 三、鐘格 四、詩鐘的禁忌 五、詩鐘的創作方法 六、詩鐘的賞析 一、詩鐘的起源 詩鐘起源于何時,史料闕如。相傳宋代蘇氏父子曾以“冷香”為題詠作詩鐘,內有蘇小妹的“叫月杜鵑啼血冷,宿花蝴蝶夢魂香”句,事見載歷代軼聞瑣事的《堅瓠集》(清初文學家褚人獲撰)。然史無蘇小妹其人,故是說不足信。 述天文、地紀、人事、物理,兼記時事得失,特別論及元代故事頗為詳核的《草木子》 (明代葉子奇著)一書載:元至正間,程雪樓為福建道廉訪使,任滿離閩時,民有獻箭旗者以百數。內一聯云:“閩中有雪方為貴,天下無樓如此高。”嵌公名字“雪樓”于第四唱。可見在元代,閩人己善為“詩鐘”了。 詩鐘正式見諸文字記載的有莫友堂的《屏麓草堂詩話》、李家瑞的《停云閣詩話》、黃理堂的《雪鴻初集》和施鴻保的《閩雜記》等書。 《屏麓草堂詩話》成書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記述作者的先師林雨田的一聯碎錦格的詩鐘“老鼠過街”。聯云:“風搖老樹啼鴉舅,雨過香街賣鼠姑”。可見在嘉慶間,閩塾己盛行詩鐘。 《停云閣詩話》成書于咸豐五年(1855年),書中收錄了林光天的詩鐘,如分詠“賣湯丸·破傘”鐘聯:“重疊碗聲喧夜市,零星雨點落春衫。”林光天是嘉慶十二年(1807年)副舉人。 《雪鴻初集》成書于光緒七年(1881年),刊錄林則徐在家鄉里居時的詩鐘吟作。嵌“窗夜”一唱云:“窗虛權借月棲榻,夜靜猛聞風打門。”嵌“陳人”一唱云:“陳跡渾如牛轉磨,人情幾見雀銜環。”林則徐系嘉慶進土。
從上引三書的記載,可證詩鐘之活動在嘉慶間已盛行于閩中了。詩鐘,作為一種高雅的文化,辭賦的馀韻,已成為閩文化的驕傲。 至于施鴻保的《閩雜記》,記述了作者于道光廿五年來閩十數年間的所見所聞。咸豐六年(1856年)是書初成,次年又追憶補續,全書完成于咸豐八年(1858年)。卷八專列“嵌字偶句”和“分曹偶句”二章,對閩之詩鐘做了詳盡的記述。最可貴還提及廣東已先有詩鐘,但語焉不詳。 時下比較認同的觀點是清朝嘉慶年間福州人所創,興起于清朝道光咸豐年間,初名折枝,是文人的一種寓鍛煉敏捷才思于競爭(比賽)的一種游戲。游戲中,不限人數,但限時限字。通常有人出題,有人記錄。出題后,在“考場”內放一個金屬盤子,里面點一炷香,接近香的下端用線系一枚銅錢,香燒至線上時,線斷錢落,金屬盤上一聲響,好象鐘鳴一樣,催大家交卷,這便是“詩鐘”得名的由來。清人徐兆豐《風月談余錄》中說得很清楚:“構思時以寸香系縷上,綴以錢,下承盂。火焚縷斷,錢落盂響,雖佳卷亦不錄,故名詩鐘云。”張西廂《閑話詩鐘》云:“昔人敲鐘,規律極嚴,拈題時,綴錢于縷,焚香寸許,承以銅盤,香焚縷斷,錢落盤鳴,以為構思之限,故名「詩鐘」,即刻燭擊缽之遺意也。”刊行于光緒年間的《惠園詩鐘錄》一書,其跋云:“詩鐘之名,初不詳其所昉,相傳閩人好為之,以兩題分詠,號曰織錦。漢軍趙小魯直刺始鑄鐘,網寸香杵端,香燼杵落,句不成者罰,殆詩鐘之所由名歟?”趙小魯,生平未詳;直刺大概是直隸知州之美稱。清顧炎武《日知錄》:“隋以后刺史,猶今之知府及直隸知州也。”假如沒有更新的資料出現,看來詩鐘名稱的創始人,就是這位趙知州了。
清朝后期和民國初年,詩鐘非常盛行。并一直影響到民國初期。全國林立的詩鐘社也多以閩人為主,特別是有閩人相聚的地方為甚。較大的吟社有“吟秋詩社”,道光年問為福州人士所創立。“荔香吟社”也是道光間由福州人士曾光澄等在北京發起成立的。光緒間,由福州人士陳寶琛、嚴復、張元奇等在北京組織聯吟詩鐘的“燈社”。由福州人士發起組織的詩鐘社,在廣州有“與社”、在上海有“江南吟社”、在南京有“濱社”、“法社”,在蘇州有“折枝吟社”、“寒山社”,在常州有“鯨華社”,甚至在臺灣也有唐景崧組織的詩鐘社,閩省各地的詩鐘吟社更是比比皆是。詩鐘社的創建和活動,使許多詩鐘聯吟得以結集刊布,廣為流傳。同治間,沈葆楨創船政于福州馬尾,常集幕僚拈題分韻,限時鏖戰,留下《船司雅集錄》。光緒間,唐景崧、邱逢甲等人在臺灣創詩鐘吟社,亦有《詩畸》傳世。南京也有陳燮嘉編撰的《圍爐集》問世。我國第一位《茶花女》的中文譯者、詩人林紓(字琴南),在家鄉發起組織“冷紅吟局”,集友征對詩鐘。兩湖總督張之洞常與幕友清流,以吟作詩鐘比才斗捷為樂事。民國初年,在北京,以經營字畫古董琉璃廠的儒商們,也常利用節慶,公開命題,征求詩鐘。參與維新變法的梁啟超曾在京師三貝子花園,宴集二百馀名清客,競作詩鐘。末代皇帝的帝師陳寶琛亦是吟唱詩鐘的大筆手。閩南一帶的詩鐘結社亦甚多,舉其大者,廈門有“劍社”、“補余吟社”、“石社”,漳州有“談何容易社”、“武安吟社”,且有《談何容易社征詩匯刊》和《武安吟社征詩初集》面世。 各地的詩鐘吟集也為數不少,主要有北京“燈社” 的《燈社吟卷》三集和《蘭吟》,成都的《仿建除體詩》,蘇州的《百衲琴》、《潔園詩鐘》等,可惜流傳不廣,知之不多。而有更多吟集,或散或失,已不可求。 詩鐘在初創時期注重典實,取其博雅。清末已趨白描,取其才性。其后更有閩粵派之分,閩重學問,粵求學識,各有千秋。 張西廂《閑話詩鐘》云:鐘雖小品,驚天地,泣鬼神,征夫怨婦之思,懷鄉憂國之感,均可流露于寥寥十四字中,變化無窮,奧妙莫測,固屬雕蟲小技,亦洋洋乎大觀,或謂此中興味,勝詩十倍,經驗之語也。可見當時文人雅士對詩鐘的倍加推崇。 但由于詩鐘特殊的表現手法和創作的難度,使詩鐘的傳播和普及受到極大的限制。因此在盛極一時之后便逐漸衰落以至式微,特別是民國后期,白話文的出現,更是把詩鐘推進谷底。 二、詩鐘的要點 1、句式單一: 詩鐘一般限于7言。每聯詩鐘僅十四個字,不得增減。 2、對仗工穩:詩鐘的對仗講究屬對勻整,渾然天成。 3、平仄和諧:詩鐘的平仄必須嚴格合律,不允許以拗句的形式出現。詩鐘平仄的正格,實際上只有兩種: 平起: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雖然要求嚴格,個別地方也可變通,主要指第1、3字的位置:第1字不須論,第三第五字則必論,若不犯孤平第3字亦可不論,出比第三字可不論,對比第三平字則必論,所以詩鐘的格律為: 通平通仄平平仄 通仄平平仄仄平 通仄通平平仄仄 通平通仄仄平平 注:“通”為可平可仄的意思。 盡管有“詩鐘不允許拗救”的說法,但是當代有不少人(包括一些詩鐘名家)使用拗句,并有佳作。關于拗句的格律,在此不做論述,有興趣的聯友可在網絡上搜尋。 4、用字講究:詩鐘用字非常嚴格,以字字不落空,字字不能移易為佳制。例如“兩空”六唱“不住猿聲啼兩岸;但聞人語響空山。”字字出自唐詩,字字不能移易,可稱佳構。 5、扣題嚴格:除非是鑲嵌格,詩鐘不可犯題面字,不可轉詠到題面之同義或近義字詞上去,也不可以代替字明點題意。題目字眼雖不能點明使用,但卻常以旁敲側。
6、立意新奇: 詩鐘篇幅短小,應該盡量追求新穎詩意,爭取出奇制勝。張西廂《閑語詩鐘》云:“詩鐘固重對仗,尤重立意,無意義之詩鐘,謂之「啞鐘」,敲之不響,唱之無味。蓋以白粉墻對黑漆板之類,決難引人入勝,粵派之弱點,即在于此。故正宗之詩鐘,須有詩之聲調風格,置之于詩中,則為名詩,置之于鐘中,則為名鐘。”例如“紅豆啄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若易以“鸚鵡啄殘紅豆粒;鳳凰棲老碧梧枝。”則較平實無奇矣,當年杜老,亦何曾不推敲及此乎。 7、對法講究: 詩鐘雖為詩之一聯,然切忌流水對法,而對仗亦不宜假借。 8、用典均衡:如一比用典,則另一比不能不用;而且兩個典故最好同時代,至少要時代相近。 三、鐘格 關于詩鐘格式,雖有多種,但不出詠物和嵌字兩類。詠物又有:合詠、分詠、籠紗之正格以及合、分詠連環之別格。而嵌字格又分:一至七唱(鳳頂、燕頷、鳶肩、蜂腰、鶴膝、鳧脛、雁足)、魁斗、蟬聯、轆轤、比翼、湯網、云泥、鼎峙、晦明、碎錦、雙鉤、四皓、五雜、六逸、七賢、八龍、九老等格。
有資料將詩鐘格作更為細化的分類: 鐘格分為八大類:合詠,籠紗,晦明,分詠,分詠連環,專詠,專詠連環,嵌字。 其中嵌字格又分為: 2字正格7類:鶴頂,燕頷,鳶肩,蜂腰,鶴膝,鳧脛,雁足。 2字別格7類:魁斗,蟬聯,比翼,流水,云泥,太極,轆轤。 3字別格3類:湯網,勾股,鼎峙。 4字別格2:雙鉤,睡珠。 6字別格1:竹節。 碎錦類8: 碎錦,鴻爪,四皓,五俎,六逸,七賢,八龍,九老。 另外,還有些不常見的鐘格: 韻律類1:拗體。 集句類3:集句,集錦,居易。 改句類2:續句,改句(包括折腰格)。 雜體類5:四言,五言,八言,駢體,散文(包括流水碎和押尾格)。 其它類3:虛詞,方言,鐘謎。 其中有些格式已不為當今詩鐘所用或所常用,故又稱之另格。
現就常用詩鐘格式分述如下: (一)合詠格 即將題意表現于鐘聯中,以不犯題字為原則。亦有例外者,并得隨意加以某種限制,例如:花落知多少:合詠,不犯題字 繡壞料添紅一片 錦茵應減綠三分
凄涼墻外飄難數 狼藉階前掃幾回
“冒雨登高臺敲詩鐘”可犯題字 登臺不避單衣濕 限格惟求兩句工
“李白” 限用“毛”字 天姥夢游腰腳健 夜郎流放鬢毛蒼
“硯” 禁用“紙筆墨池石水花磨端歙”十字 一夜案頭梅欲入 十年窗下鐵為穿
(二)分詠格 即分詠事物也,以不犯題字為合格,例如 岳飛、虎:分詠 畫爾不成翻類犬 字之曰舉并稱鵬
筆、郵票:分詠 萬國花封元首相 五云草判黑頭公
“燕 昨夜” 何處樓臺尋舊主 誰家笙管擾清眠
“船 胞衣” 帆如秋葉來天上 人似春蠶臥繭中
“竹夫人 閏六月” 春冬不入三千隊 秋夏平分十五天
(三)籠紗格 即將題字暗藏于鐘聯中,隱約如見,呼之欲出,兩樣事物,例如 左易:籠紗格 牙因知味承恩幸 思未能言擅賦才
“本/崔” 辟佛我思修作論 登樓人仰顥題詩
“重/四” 傳說鳳哺文王乳 史載象耕舜帝瞳
“春/天” 嫣紅姹紫終歸是 美景良辰可奈何
(四)嵌字格 1、鳳頂格 即將兩題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一字,所謂「一唱」也,例如 人鳥:一唱 人憑赤血羸猶健 鳥到青云倦亦飛 2、燕頷格 即將兩題字分崁于每句之第二字,所謂二唱也,例如 醉吟:二唱 臣醉酒能傾一石 客吟詩已載三車
3、鳶肩格 即將兩題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三字。所謂三唱也。例如 紅豆:三唱 燈光豆灺勞人草 樓影紅飛思婦花
4、蜂腰格 即將兩題字分嵌于每句之第四字。所謂四唱也,例如 元旦:四唱 千軍待旦傳刁斗 萬國朝元拜冕旒
5、鶴膝格 即將兩題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五字。所謂五唱也。例如 重、九:五唱 要為卷土重來計 誰贊勤王九合功
6、鳧脛格 即將兩題字分嵌于每句之第六字。所謂六唱也。例如 意、飛:六唱 斜陽六伐鴉飛亂 明月孤山鶴意癡
7、雁足格 即將兩題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七字。所謂七唱也。例如 鶴梅:七唱 隱現云端千歲鶴 橫斜竹外一枝梅
8、魁斗格 即將兩題字任意分嵌于第一字及第十四字。例如 黃花:魁斗格 花門積雪千山白 大漠飛沙一月黃
10、轆轤格 即將兩題字分嵌于第一字及第九字。或第三字及第九字,以此類推。例如 11、比翼格 即將兩題字任意對嵌于鐘聯中。等于一唱至七唱。例如 12、湯網格 即將三個題字。任意分嵌于兩句之首末。而成網開一面之局。例如 13、云泥格 即將題字分嵌于兩句中。但不得相對。例如 14、晦明格 即一句明點題字?一句暗寫題字。一字以“籠紗格”法為之,另一字隨意嵌入另一句中。相當于一句嵌字格,一句籠紗格。兩樣事物。例如 15、鼎峙格 即將三個題字分嵌于第一字第七字第十一字。或分嵌于第四字第八字第十四字。而成鼎峙之格。例如 16、碎錦格 亦稱鴻爪格 ,俗稱天女散花。即將題字。分崁于鐘聯中。不得相連。例如 關于詩鐘其它格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相關資料或以后有機會和大家交流。 (1) 分詠連環格:分詠兩樣事物,若嵌字,多限制唱位等。兩樣事物。 “丹青 丑女” 嵌“山黛” 限第四唱 畫里云山妨小末 鏡中眉黛勝無鹽
“教館 考卷”嵌“筆生花” 限用“鴻爪格” 筆墨生涯聊卒歲 文章花樣且趨時 (2)專吟連環格:專詠,同時又限定嵌字的唱位等。一樣事物。 “燕” 嵌“燈” 華燈照舞昭陽殿 殘碣留題海叟庵
“思婦”嵌“斜鎖” 限第二唱 橫斜釵影松云髻 牢鎖春心緊指環
“輞川懷古”嵌“黃白 木水” 分限第一唱和第三唱 黃葉木梢傳畫訣 白云水際冷詩魂
(3)太極格:回文 “續橫”限第二唱 斷續鐘聲山半雨 縱橫帆影月中湖
(4)流水格:上下句意須相貫,似流水不斷。 “長 薄”限第五唱 乞多天上長生藥 醫盡人間薄命花
(5)睡珠格:取四字,兩字相聯分嵌于上下句,不拘位置,平行相對即可。題字可互相調換 “野菊 寒梅” 野菊千叢經日久 寒梅一樹得春先
“菊野 梅寒” 問道無時山菊野 知君有信嶺梅寒
“抱月彈琴” 夜深倚月彈箏急 年暮攜琴抱醉歸
“垂楊 杜宇” 十里垂楊流水上 一聲杜宇落花中
(6)六字別格1種:竹節格 竹節格:將六個題字分別嵌入上下句的二四六的位置上,題字須三平三仄。 “霓 裳 中 序 第 一” 連裳列第唯中垢 登序驂霓總一途
(7)拗體格:如同律詩句中孤平拗救等。
“藥溪”限第七唱 幽人無事出尋藥 平平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三五互換,出為古入聲,為仄。 小鳥一聲飛過溪 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中三五互換,一為古入聲,為仄。 (8)集句集名類3種:集句格,集錦格,居易格。 1、集句格:選用古人原句詩詞,有時限唐詩。 分詠“二月十二” 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祁 碧欄干外繡簾垂 韓偓
唐詩集句分詠“庸醫 八字” 新鬼煩冤舊鬼哭 杜甫 他生未卜此生休 李商隱
集句嵌字“女 花” 限第二唱 神女生涯原是夢 李商隱 落花時節又逢君 杜甫
2、集錦格:所謂集錦,是說兩句中之字,各集同類之名詞而成也。可集花名,鳥名,,戲名,書名,詞牌,曲牌,電影等。但必須事先標明題意。 以花名,鳥名作集錦格: 合歡錦帶紅蝴蝶 比翼雪衣白鷺鷥
以曲牌,戲名作集錦格: 簇水暗香芳草渡 游園小宴浣花溪
3、居易格:將古人的名字號分別嵌入上下聯句,且要求語含雙關。 留病轉教能去病 霍去病 駐年翻自不延年 李延年
滿載一船山色去 王船山 只留萬里水光浮 楊萬里
(9)對或修改古詩詞類2種:續句格,改句格。 1、續句格 續接前人原句 散句式 “今夜月明人盡望” 原句 悲歡離合四般心
蕭郎去后無消息 “何用吹簫向碧空”
偶句式 “漁婦曉妝波作鏡” 牧童午睡草為氈 才見疏星思弄弈 “更聞寒雨勸飛觴”
2、改句格(包括折腰格) 改前人詩聯上下句的前四字 “數著殘棋江月曉,一聲長嘯海天秋” 短棹影分江月曉,遠釧響徹海天秋
或留前人詩聯上下句的任意六字,改其余八字。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為問樓頭楊柳色,可能夫婿共春回
或留前人詩聯上下句的第三第四字,改其余十字,這種改句格又叫“折腰格”。 “情多最恨花無語,愁破方知酒有權” 臨文最恨新涂飾,讀史方知舊廢興
(10)雜體詩鐘:四言,五言,八言,駢體,散文。 1、四言體 “華社詩原” 限四言,不連不對 華燈社酒 治詩論原
2、五言體 “山秋”限第一唱 山色和云淡 秋聲向晚多
“石山” 限第五唱 煙霞嚴氏石 風雨米家山
3、八言體 分詠“放榜前一日楊太真” 桂子秋風明朝得意 梨花春雨絕代承恩
4、駢體 “分詠“王安石 須” 定功罪于平生 呂誨彈章勝似歐陽薦牘 數風流之佳話 謝家偶象何如張氏紗囊
分詠“岳武穆筋” 四字銘忠 排奸相如金之議 一籌借展 破腐儒誤漢之謀
5、散文體:可分為“流水碎”和“押尾”兩格,不求對偶。 #流水碎格,要求按順序嵌入所給題字。 “在何聞歌”流水碎 灞橋秋在人何處 不忍重聞折柳歌
#押尾格:把平仄為“仄仄平”或“仄平平”的三字,連續嵌在下聯的最后三字位置。 “一枝花” 萬紫千紅推領袖 嶺梅先放一枝花
“是當年” 回首六朝金粉地 青山不改是當年
“曲江春” 好景一年君記取 杏花燕子曲江春
“去后思” 芳草經年綠 王孫去后思
(11)其它詩鐘格:虛詞,方言,鐘謎。 1、虛字格:十四字全用虛字。 “歡 此”限第四唱 不知過此伊胡底 無以為歡可奈何
2、方言格:詩鐘是從福州起步,故閩人喜以方言為題,創作詩鐘。 “纏腳(裹足)乞食仔(童丐)” 絲蘿系處蓮雙瓣 衣缽傳來竹一枝
“做普渡(薦幽道場)和尚娶某(妻)” 三界齋壇喧鼓磬 兩行花燭照袈裟
3、鐘謎格 分詠:詞牌名 明月二分魂有路 夢揚州 長堤十里柳無情 臺城路
分詠:書籍名 已遣烏衣為寄信 《燕子箋》 更教紅葉與通情 《韓詩外傳》 四、詩鐘的禁忌 1、忌啞鐘:詩鐘尤重立意,無意義之詩鐘,謂之“啞鐘”,敲之不響,唱之無味。 2、忌畸形不整:俗稱“三腳蟾”、“三腳鐘”,以一物對兩物者,謂之,例如“風云”對“秋月”,風云為二物,而秋月則為一物。。如“去棹如飛移岸走,有山無數渡江來”句,“岸、山、江”為同一類字,“岸、江”相對甚好,但惜用“山”字,變成畸形,故曰不整。 3、忌跛腳鐘:出比、對比,須湊合天然,銖兩悉稱,若一比堂皇,一比纖巧,一比如天,一比如井,彼此失衡,此為“跛腳鐘”。 用典不可一句有典一句無典,所嵌二字尤不可一句有典一句無典。至典內必須有所嵌之字方可引用,但往往嵌字有典矣,而上下又難以足成。切忌一句用典中之字足成,一句自湊,便有強弱。儻兩句難全用典中之字足成,則不如兩不用而自加字;惟自加字須善于熨貼,勿著痕跡,切忌好為涂澤,轉致雜湊。無論典句空句,兩句情事以相類為佳;如一句政治一句游覽,一句文學一句花木,便嫌不類,余可類推。然往往為嵌字所窘,恰難一類,是在造句善于牽合,于不類而求其類。 4、忌犯題字,包括同音相犯、同義異字:分詠、合詠不可犯題面字,并忌以代替字明點題意,例如“象、扇”分詠。若用大獸、交趾獸、揮羽、羽毛、一羽、裁紈等字,不啻將題字明明點出,決難得到佳句,且易失去題意。 5、忌偏離重心:伴籬望月帶鋤歸(詠菊),所詠對象顯然是人而不是菊了。種種現象稱為偏離重心。 6、忌平仄失調:(見詩鐘平仄設置) 7、忌動靜無別。以動對靜,不能相稱,詩鐘謂此病為“內外科”。如“越職悔陳言事疏,好官笑剩買山錢”句,以“越”對“好”就不相稱了。 8、忌虛實難稱。以虛對實,雖非大錯,然未可為法。如“遂非我見承平遠,亦既人憐少小孤”句,“遠”字虛,“孤”字實,終覺不妥。 9、忌同意相犯。雖非大病,但應盡量避免。如“星影滿江將眼亂,秋聲在樹已心涼”句,“星、心、聲”同音,應避。準此,同韻也應不得相犯。 10、忌子母相失。排比有子母與非子母之分,它們應各自為對,否則就是子母相失。如“斑獸西還看早晚,崖州南望泣孤寒”句,“早晚”為子母排比字,而“孤寒”屬非子母排比字,故不能相對。 10、忌總稱別稱。總稱和別稱應區分,各自為對。如“芳草送春無限碧,杜鵑勸客不如歸”句,“芳草”是總稱,“杜鵑”是別稱或曰專稱,例不得相對。 11、忌通用專用。詞有通用與專用之分,亦不能相對。如“人海歸來空有夢,白門游后悵無詩”句,以“人海”對“白門”,則是通用名詞與專用名詞相對了。
其它如: 1、所嵌用古人姓名,不可一句有姓,一句有名無姓,因其易于成對不能制勝。如以杜甫對昌齡,截去王字,不可也。非嵌字處尚不甚忌。 2、女名禁對男名。必不得已,如仙佛、優妓、奴婢及雜藝家事跡相類者可偶用之;或男名之典屬閨閣者,亦間對女名。然究非正軌。 3、時代忌相離太遠。大概春秋以上故實,對以元明便嫌太遠。 4、本游戲筆墨,偶用俗書、俗事借以解頤,在所不忌。然兩句亦必求相近,勿太不倫。 5、字異義同。此病不易覺察,偶然用之在所難免。如“閑似白鷗滄海客,健如黃犢少年人”句,下聯“如”字若改為“于”字,即可免犯此病。 6、意同詞異。此則詩中之“合掌”,應避之。如“棲寂不教投眾濁,避囂但要賞孤芳”句。 7、左右相撞。此病系同類項字在鐘聯中不對稱排列。如“頗疑風露花前立,最愛湖山雪后看”句,出句已用“風露”,對句復用“雪”,同屬天文類字,故曰左右相撞。 8、屬人屬物。一對鐘吟,語氣及動作不能一句屬人,另一句屬物。如“開遍山花春欲老,坐殘墻月夜將闌”句,上聯“開”字的對象是花,屬物,下聯“坐”字的對象是人,屬人,故相對不妥,若改“開”為“看”,則與“坐”同屬人;或改“坐”為“照”,與“開”字同屬物,則妥。 9、聯上聯下。一對鐘聯的句法順序不應相左。如“微徑得從新鹿跡,寒林失卻舊鶯聲”句,出句用倒裝法,對句用直敘法,句法相左,不如改上句“得從”為“留多”,則句法相同無誤。 五、詩鐘的創作方法 詩鐘話云:“凡作詩鐘,熟題用生典,俗題用雅語,琢句新鮮,裁對工巧,斯為能品。最難得凌空下筆,驟觀之似不切題,細按之實是此題境界,超然出人意表,此神品也。”此語道出了詩鐘創作的真諦。 前面我們說過,詩鐘大致可分兩類:詠物詩鐘、嵌字詩鐘。兩類詩鐘的思維方式:詠物詩鐘的思維方式是收斂思維,創作時不管選取哪個物象、不管從那個角度切入,最終必須收斂于所詠事物的本質特征;嵌字詩鐘的思維方式是發散思維,表象上展示發散思維的特征,從嵌字出發展開想像,具體為:嵌字——中心詞——鐘句,從聯意上看,更應該從嵌字出發賦予詩鐘以新奇的意境。 詠物詩鐘可從以下例句中加以體會: 分詠“蘇軾?印”: 自古曾傳龜負字 惟君能解墨磨人
分詠“阮籍?重陽”: 且將青眼憐佳士 莫遣黃花笑逐臣
合詠:“花落知多少”: 凄涼墻外飄難數 狼藉階前掃幾回
嵌字詩鐘可以從以下例句中加以體會: 斷江三唱: 可憐斷雁無消息 不及江潮有去來
田月四唱: 薄宦無田何日返 故人如月幾時圓
皋馬五唱: 金玦心傷皋氏宅 玉環魂斷馬嵬坡
雪如六唱: 湖上殘山松雪老 江南春雨六如歸
落來七唱: 山雨欲隨巖翠落 天風直送海濤來
詩鐘的創作要點,從立意到文詞,形成了多方面的要求。忽略了其中某一方面,作品就會出現不足。大致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對偶兩句的意義和詞義不要離得太近,尤其要避免同義詞相對。以“吟至酣時形每放;歌于歡處態如狂”為例,“形”與“態”、“狂”與“放”都離得很近,兩句的意義也接近。 再以“詩詞精妙多豪放;歌曲清新每激昂”為例,“多”與“每”都表示次數不少;“豪放”與“激昂”都反映精神狀態向上。象這樣離得越近,對偶的內容就越少,而內容應是以多為勝的。所以,《文心雕龍》提出“反對為優,正對為劣。”《歷代詩話》“韻語陽秋”卷一中說:“律詩中間對聯,兩句意甚遠,而中實潛貫者,最為高作。” 第二、分詠和合詠作品,一定要緊緊圍繞所詠對象,繪形傳神;如需以“綠葉”襯“紅花”,則要主次分明,避免主次并列、主次易位。以“朝聞鳥語海邊赤(詠日出)”為例,因為“鳥語”與“海邊赤”沒有主從、因果關系,所以二者處于并列地位。再以“且看江花紅勝火(詠日出)”為例,重點是詠了江花而不是日出。再以“伴籬望月帶鋤歸(詠菊)”為例,所詠對象顯然是人而不是菊了。這種現象可稱之為偏離重心,其原因雖與安排對仗有關,但需努力避免之。 第三、分詠和合詠作品,更要避免犯題面。現在,直接犯題面的現象很少見了,但是,以代名、別名、代稱犯題而的還有。如以金烏詠日、以黃花詠菊、以陽詠日的不少。解決這個問題,除多看、多體驗、多積累以外,查閱古人近人的詩作也很必要。細品以下鐘句,應可給我們一些啟迪。 坐看旰谷浮金暈(蘇軾詠日出) 水中天際一時紅(韓仆詠日出) 三徑芳根自不群(陳德武詠菊) 寧可抱香枝上老(朱淑真詠菊)
詩鐘的創作思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白描法:古人名句,多用常語而不用典,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語雖淺近,意則深長,這就是白描法。一定要注意立意高古、用語新奇,否則容易成為啞鐘。例如: 分詠“風箏·井”: 吹噓便得三霄路 坐守徒窺一角天
白描法可分為直述法和推述法: 1、直述法: 《涼棚·申報》分詠 作者張之洞。見于易順鼎《詩鐘說夢》(1913年版) 陰陽舒卷長繩里 歐亞縱橫亂紙中 這是用白描筆法抓住題目中事物的特征寫成的。舊時涼棚是遮蓋在院中按天氣陰晴用長繩舒卷頂一的。《申報》是中國第一份報導世界新聞的現代報紙。作者抓住二者的特點,用上“陰陽”、“歐亞”這樣的大字眼,寫成工整的對仗,以游戲姿態在毫不相干的兩個事物中找到聯系,有“對”,有“聯”成為佳作。所用的是傳統文學中“夸張”的修辭技巧。
《西湖·菊》分詠 作者吳味雪。見于楊文繼《七竹折枝摭談》(1994年版) 大夢山前流水碧 重陽節后落英黃 用白描筆法抓住題中事物的地域、節令特征寫成。大夢山是福州西湖旁的山,此作像是即景即時寫出的詩聯,對仗工整而自然。 2、、推述法 《除夕·新嫁娘》分詠 作者他他拉·志潤。見于《榆社詩鐘》(1890年版) 一歲光陰今夜盡 十分春意昨宵知 此作也是用白描筆法寫成。由于題目中要求寫的事物稍微抽象,因而按事理推述。“一歲光陰”和“十分春意”都是偏正結構的詞組,是精美的寬對。
《風箏·井》分詠 作者秦云。見于《百衲琴》詩鐘集(1886年成書) 吹噓便得三霄路 坐守徒窺一角天 按情理推述出題中事物,并另含寓意。上聯是白描寫法,“吹噓”和“三霄”都語意雙關;下聯化用了“坐井觀天”的成語。“吹虛”對“坐守”,“三霄”對“一角”都是寬對,卻鮮明地寫出人們的行為不同,命運迥異,是精美的寬對。 二、用比喻切題法 《船·胎衣》分詠 原作者紀慧庵作于鵲華行館鐘聚(1864年)經趙國華修改而成。見于吳恭亨《對聯話》(1921年版) 帆如秋葉來天上 人似春蠶臥繭中 此作用上兩種比喻。先是“借喻”,以“帆”代船,以“人”代胎兒。然后全句用明喻。“帆”和“人”是此比喻句的主體,“如”和“似”是“喻詞”。“秋葉”和“春蠶”是用來比喻“帆” 和“人”的,是比喻的“喻體”在比喻修辭中起主要作用。“來天上”和“臥繭中”是進一步修飾、說明“喻體”的。現在有的修辭學學者稱之為“喻釋”。在詩鐘的寫作中,“喻釋”很重要。此作把比喻句的這些成分逐一對應下來顯得很和順。作品的靈氣所在是以“秋葉”對“春蠶”。以“秋葉”比喻船,把上聯寫得很生動,意境高遠。以“春蠶”喻人,把本來很難寫的“胎衣”很文雅地表現出來。詩鐘作品用比喻,多半是為了便于切題詠作。 三、化用典故、名句法 在詩文寫作中用典應該說是一種比喻修辭的方法。在分詠體寫作中使用知名的典故、名句、成語、熟語主要是為了便于切題詠作。使用名句、成語、熟語有時是起修辭作用,更多的情況是借用其中字詞以便靠近題目寫作。 《項羽·二喬》分詠 作者陳莪,見于《燕山鐘韻》第二期(1999年) 銅雀臺中芳跡渺 烏江岸畔霸圖空 化用兩個人們熟悉的典故寫成。“烏江”是兩個字的專有名詞,加上一個“岸”字用來對“銅雀臺”,是一個變通寫法,讀起來很順適,我看可以接受這樣的寬對。“芳跡”與“ 霸圖”相對,做到虛實相當。關鍵在于選用“跡”、“圖”二字。福建鐘友最擅長這種功夫。
《香港·老虎》分詠 作者吳壽松。錄自1997年北京詩鐘詠作 赤日重光干諾道 威風盡掃景陽崗 用武松打虎的典故寫出下聯,切合題目達到不可移易的程度。“赤日重光”與“威風盡掃”自然成對,有如天成。“干諾道”是香港的一條知名街道名稱。
《無酒·石崇》分詠,作者張伯駒。見于《春游社瑣談》(1998年版) 縱使有花兼有月 只能謀富不謀身 集李商隱和呂巖的詩句,上聯的切題,引而不發,讓讀者自己認同。下聯完全切合石崇的身世。集句是湊合前人的詩句,往往是兩聯之間關聯不夠。此作上下聯句式一致,相對的詞和字,結構和詞性相同,兩句的句意也都有表示某種不完美的感覺,也算有相近之處。
《帆·杜牧》分詠 作者易順鼎。見于《吳社詩鐘》(1886年成書) 三千殿腳春風錦 廿四橋頭夜月簫 上聯寫錦帆,用隋火易帝開運河用妙齡少女為行船拉纟牽的典故(史稱殿腳女)。下聯化用杜牧詠揚州的名作《寄韓綽》詩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寫成的。此作切題很勉強,重在“殿腳”、“橋頭”等逐字相對,借以拉近兩句關系,以此種游戲筆墨取樂。以前詩鐘寫作中有這樣的一派,僅舉此為例。
《云·雨》分詠 作者吳爝光。見于《燕山鐘韻》第十九期(2003年) 無心出岫成蒼狗 有意隨風潤綠苗 詠作《云·雨》,很多作者化用陶淵明的“云出岫而無心”和杜甫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但此作寫得最洗練。以“出岫”與“隨風”相對,加上前后的襯托,不但詠出主題并且如表心志。
《臺燈·豬》分詠 作者馮再興。見于《詩鐘報》第四期(1995年) 插蔥自古強裝象 伏案如今勝聚螢 此作是引歇后語和典故寫成的。“豬鼻子插蔥——裝象”是諷剌好裝模作勢的人。下聯用了古人囊螢讀書的故事。 以此作為例,可以看到在詩鐘寫作中用典有兩種情況。一種與一般詩文的用典相同,所起的是比喻修辭的作用。如以囊螢夜讀比喻在臺燈下伏案讀書。另一種是為了便于切題詠作,引“豬鼻子插蔥”的歇后語,只是為了切合題目中的“豬”字。這是一種獨特的用典方法,常見于詩鐘和謎語的寫作。 四、多運用反對、旁對 《文心雕龍》曰:“反對為優,正對為劣”,“反對者,理殊趣合也;正對者,事異義同者也”。劉熙載也說:“絕句體每首只有四句,容量很少,難以盡情抒寫,這就需要有一種‘妙用’,要取徑深曲,蓋意不可盡以不盡盡之,正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須如睹影知竿乃妙。”(《藝概》)以上論述亦適用于詩鐘。在《雪鴻初集》中,反對的例子如:上下聯一往一返: 移篷擬向明湖泛;策杖曾從日觀歸(《明·日》五唱)
一晴一雨: 明月樓臺秋似水;落花庭院雨如煙(《秋·雨》五唱)
一有一無: 疑無路入危峰隔;別有天開曲徑通(《路·天》三唱)
一水一陸,或一高一下: 霜凌老樹頭皆禿;月上橫塘水更明(《頭·水》五唱) 等等。
旁對的例子如:上下聯一見一聞: 菊殘籬下金無色;竹折階前雪有聲(《金·雪》五唱) 夾岸泉聲穿石出;隔江云影挾山來(《石·山》六唱)
一天一地: 潮生遠岸平無際;云互寒天影不流(《平·影》五唱)
一人一我: 我亦愛蓮塵不染;人能如菊淡何妨(《塵·淡》五唱) 等等。 以上這些反對和旁對的例子,都是通過語境和視角的轉換和對比,來取得上下聯渾然一體、珠圓玉潤的效果,而達到活潑雋永、含蓄天成的境界。 六、詩鐘的賞析 詩鐘的賞析,可以從平仄的設置;對仗的工穩;風格的體現;鐘意的表達等幾個方面來品評。這就要求欣賞者除具備較好的詩鐘知識外,還須具備對古典文學的欣賞有著深厚的功底,非常人所能及。 張西廂《閑話詩鐘》云:評選詩鐘,為一難事,見仁見智,各有不同,惟古人名句,傳誦至今,猶眾囗同聲,蓋文藝自有其客觀之優點,絕非成見或感情所能左右也。嘗讀唐司空圖所列《詩品》二十四種,見地極高,可作詩鐘評選之標準,即雄渾第一、沖淡第二、沉著第三、高古第四、纖秾第五、典雅第六、洗煉第七、勁健第八、綺麗第九、自然第十、含蓄第十一、豪放第十二、精神第十三、縝密第十四、疏野第十五、清奇第十六、委曲第十七、實境第十八、悲慨第十九、形容第二十、超詣第二十一、飄逸第二十二、曠達第二十三、流動第二十四,當然這是從鐘意的品評方面來說的。 以下是幾則鐘評: 傳為林則徐所作的《窗·夜》一唱: 窗虛權借月棲榻 夜靜猛聞風打門 “窗”“夜”是不好用來直接相對的,組成“窗虛”“夜靜”兩個寫環境的詞,就可以據以成聯了。根據題字組成的詞在詩鐘寫作中稱為“眼字”。現在這一對眼字都是陳述式結構的合成詞,上下句的謂語都是連動式,于是成為一聯工對。所練的技巧不僅可以用于作詩作聯,對于寫駢文、散文也都十分有益。對聯和詩鐘都有集前人詩句的寫法。前人的七言律句拿過來就能用,說明從格律上來說,它們本來就是一家。
分詠《蘇東坡、燕子》: 七月黃州游赤壁 六朝朱戶伴烏衣 上句說的是蘇東坡壬戌七月游赤壁的事,下句用了六朝時燕子棲宿貴族人家的典故,不僅分別點明了題目,而且顏色、數字兩兩相對。
紀慧庵分詠《新嫁娘·脈》: 三日羹湯親手作 幾時肺腑對人言 出句用唐代王建《新嫁娘詞》:"三日入廚下,洗手做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原詩就是用謎語一樣的筆法,描繪出新嫁娘。又以新嫁娘自喻,以小姑喻獎掖自己的前輩,以翁姑喻尊長,如《文心雕龍》所說"譎譬以指事",很有詼諧趣味。詩鐘的出句以此詩為"言典",比喻出新嫁娘,還帶來原詩的韻味。對句是描繪出"脈"的特點,又擬人化與出句相對,把新嫁娘這一人物引來,喻指她處于人地生疏境況的心態,充分運用了諧隱的技巧,寥寥十四字寫出有風情的詩聯。
唐景崧所寫的分詠《眉·偷雞》: 手無縛力難為賊 尖有愁痕易動人 是用"手無縛雞之力"成語中的"手"與"眉尖"同為人體詞相對,以此為連結點,在鋪展中又使用"有""無"、"難""易"等同類的以及鄰類的詞相對,令人感到所詠的兩種事物似有關聯。詩鐘是把傳統文學中偶爾一見的寫法,推廣了,體式化了。 分詠“竹夫人閏六月” 春冬不入三千隊 秋夏平分十五天 閏六月這題目難度很大,一般人往往會顧此失彼,寫了六月,丟了閏字,著重于閏,又忽略了六月,作者畢竟是高手,抓住了閏六月是夏秋間多出來的三十天,理應半夏半秋,竹夫人(扇)又是夏秋用品,冬春必然打入冷宮,短短十四字,把春夏秋冬都占全了,且還有四個數目字,兩兩平仄相對,靠“平分”和“不入”幾個字,把前后有機巧妙地聯系在一起,實屬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