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權友 何為太極功夫:王宗岳講過"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如我,我獨知人" 這是說太極功夫練到高深,便能做到:一根雞毛,一只蒼蠅或一只小蟲輕輕觸及人體任何部位,都能感覺得到并立即有行動對付;在推手時,便能做到他不知我,我能知他。實戰時,"英雄所向無敵。" 以我看,太極功夫表現為:一方面打出拳來漂亮,自己感到舒服,沉穩輕靈,虛靜空靈。有舒服感,說明你練的拳就能養生。別人看著也舒服,舒展大方,大氣滂礴。說明你拳架中正,每招每式附合太極拳拳理。另一方面,太極功夫表現為身有氣感,產生內功,渾身整勁,爆發力大,實戰力強。 怎樣練成太極功夫? 根據我多年練拳并帶徒傳拳的經驗,我認為練成太極功夫,要注重以下方面。 一、選對老師 老師是一個廣意的概念。它有三層含義:一是一般意義上的教與學關系,或尊稱,二是師傅,傳承與學徒關系,比老師又親近一層。三是師父,這種稱呼更親,有如父子關系。選太極拳老師,不要迷信什么名家、什么大師、什么冠軍,也不要聽信他人,一定要自己看,一看其打拳是否漂亮,是否有神氣、中正安舒。二試其功夫,是否有內功,勁發自腰襠內傳到手,而不是花架子。三悟其拳理,是否理論聯系實際,能提壺灌頂,四感其有無武德,師者要有修養。 一個真正的修行練功之人,遲早會遇到自己的師父,當份緣成熟時師徒就會相遇。對于弟子來說,師父就像一塊吸鐵石,而弟子就是一塊未經淬煉的生鐵,牢牢地被師父吸引,被師技師德攝受,心甘情愿地信服師父而學藝。 二、要相信老師 選好老師后,要與老師子父相交,堅信老師。而師父往往會以特殊的方式來點化你,進行磨合。如果是你真正的師父,他也許會責怪你、擺布你、冷落你、抬舉你、寵愛你、放任你,經過不斷地磨合,讓你云里霧里,天上人間,摸不著底。因為不打你不醒,不棄你不安,不傷你不懂。不管是哪種情形,只要你堅定信心,跟定師父,有付出,就有回報,相信:心誠則靈。總之,相信老師,師徒關系就融洽,師父認真教,弟子虛心學,練好太極拳是必然。有的人練不好拳,是因為心浮氣躁,這山望著那山高,還沒有領會老師的意圖又去他學。他不是博學,而是不太信任老師。當他明白后再回來時,己失去很多。 三、刻苦練拳 我們練太極拳的目的無非是養生和練就功夫防身。要達到這個目標,可以練拳,可以打坐,可以站樁。我認為練好拳,盤好架,非常重要。它既是基礎,又是最終目的。 有人說,百練不如一站,說明站樁的重要性。其實練拳盤架就是一種活步樁,不要好高駑運。前日,我在天津寧河華翠公園練拳時,弟子李樹新感概:"馬老師功夫又大了,肚子怎么這么鼓。"于是要求試我功力,他續足力用掩手肱拳猛打我腹部、心窩,爆打十來拳,引來眾人觀看,驚著大家。他是滿頭大汗,我只是微笑,安然無恙。旁邊有位練家子感嘆,他的拳勁夠大的。確實,弟子李樹新是我大弟子,拳的爆發力大,打到我身上呯呯響。我身無恙,這是怎么回事?氣包身,練太極拳練的。弟子李樹新又和我試推手,一搭手,他就覺被我管住,很難受,只兩圈就不行了。連連感嘆:怎么這大勁,這是練太極拳練的?勁從哪來的?”我日,勁來源地下。 有一次,我在天津文化中心銀河廣場帶徒練拳,有從山東威海來的太極拳練家子,要來和我試推手,剛二下,他就不推了。他感慨,推不了,馬老師你手太沉了。他又問,馬老師是不是練站樁,我同樣回答,只練太極拳。其實,練好太極拳足矣。太極拳前輩陳發科功夫大,來源于日練拳3O遍。我的師父王西安,其閃驚彈功夫著稱于世,來源于其年輕時刻苦練拳至吐血。 怎樣算是練好太極拳呢?能養生,又能防身,繼而修身,便是練好太極拳了。怎么達到養生和防身程度呢,要求身上有充盈的內氣,也就是說氣血足。 怎樣練出內氣,產生內功,是太極愛好者的追求,不是一日之功。有人說,我們練站樁幾個小時有氣感了,或是培訓幾日功夫提高了,那只是對學者的忽悠,或是學者自欺欺人的奉承。否則那么簡單,太極拳也就不值錢了。還是實實在在練拳吧,真實自我,我養生為尚。 如何產內氣,要從放松開始。如何放松:首先讓腦子放松,心無旁物,專門練拳,讓心和意念相合,心想意到。意念就是打拳無人似有人,每招每勢功防到到。 其次是全身放松。松肩,背就松,松背,腰就松,松腰,胯就松,松胯,膝就松,松膝,腳就松,腳松,全身輕。全身輕,氣就沉,氣沉丹田,后撐命門,再通過腿部經絡,氣沉地下,氣再在地面反作用力下回流到丹田。此時,腰襠部氣血充盈,感到腰腹結實粗壯,內勁十足。 那么,怎么讓身心放松呢?這要求練太拳既要苦練,又要練對。古拳論講:“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意思是說心發出指令,氣像軍營的大旗,腰像大旗的旗桿,三軍在大旗的指揮下排兵布陣或進行戰斗。我曾在《中華武術》發表過《不要把太極拳練成太極操》就專門講了如何練好太極拳,現在再淡如何放松練好太極拳。 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是心要靜。陳鑫云:“心中一物無所著,一念無所思,穆穆皇皇,渾然如大混沌無極景象,故其形無可名,名之曰無極,象形也。”這闡明了要練好太極拳,則必須在練拳之前排除一切雜念,心平氣和。打拳時,不要東張西望,看這看那,想這想那,心不在焉。心靜才能寧神,寧神才能專注,打出意境。 二是立身中正。 怎么才能做到立身中正呢?要做到“三豎一平”。“三豎”主要以中豎為主,就是頭頂百會穴到會陰穴一定要在一條直線上,這條線一定要垂直地面。兩個“側豎”是兩肩的肩井穴和兩腳的涌泉穴要垂直相對。 由于太極拳是動態的,所以這兩條“側豎"只能是基本相合。正如太極拳的外三合一樣,大體是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一平"是指眼平,眼要平視,防止低頭,眼要遠看手的方向,要仿佛看假想敵。 三是注意呼吸。太極拳一般情況下講究自然呼吸。但起勢和收勢必須配合呼吸。這樣對養生和產功力有幫助。起手抬腳要吸氣,減輕身體承重,讓身體變輕。落手落腳時要呼氣,讓氣下沉,加重身體分量。定勢時要呼氣下沉,加強身體穩定性。蓄勁時要吸氣,胸腰折疊,丹田氣內轉。發勁時要噴氣,發出“哼、哈”之聲,與套路動作配合,以氣催行。不然,有可能起到負面效果,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利。 四是遵循要訣。 練拳時一是必須遵循虛領頂勁,頭好像頂著碗,這樣頭就不會晃。二是要含胸拔背,好像抱大樹,與手足合相呼應。三是沉肩墜肘,手臂沉如掛磚。四是松胯圓襠,兩膝內扣,兩腳有寬度,保持身體穩重。五是兩腳蹬地,減輕腰承重,底盤托住上體。六是放松有限度,即放松時,朋勁不丟,也不能過,過了就懈。這里要明確"泛臀"與"斂臀"的關系。"泛臀"是松胯的結果,形成"大屁股"。泛臀有限度,適度便沉穩,過了就懈勁無力了,身無輕靈。那么泛臀限度是什么?是斂臀,即有種要拉稀,縮肛提肛之感。斂臀便合襠,膝內扣,加強底盤的支撐力,讓身體沉穩中輕靈,恰到好處。 五是體現內功。 發力運勁體現“根在腳、勁于腿、主宰腰、形于手”的特點。要求內勁發于腰襠,后撐命門,鼓蕩腹腰,以意導氣,內氣爆炸,以氣催形,以腰為軸,左右旋轉。氣順通任督脈,橫貫于帶沖,達于四梢,抖彈發出。 六是圓活連綿。 太極拳要求圓活輕靈,連綿不斷。太極拳要求連綿不斷、一氣呵成,意到氣到,氣到勁到,勁斷意不斷,意斷神相連。周身放松,兩臂運動如風吹楊柳,活潑無滯,但又有綿里藏針之感。下盤穩中輕靈,如重舟水中行。身體公轉螺旋,手臂自轉纏繞,動作呈弧形,以氣運身,調和氣血,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在技擊上通過螺旋纏繞,達到引進落空,借力打力的效果。 總之,練成太極功夫,要選好明師,相信師父,悟師點化,明白拳理,苦練巧練。通過正確練拳,氣盈全身,內功上身。練拳時“要沒人似有人”,打出一種“虛靜空靈”的感覺,達到“我身動,卻不知是我身,始于無極,歸于無跡”的境界。推手時"要有人似沒人",在舍己從人中牽制方。然后勁從跟生,內氣爆炸,脆勁抖發,達到陰陽相濟,意、形、氣、力融為一體,不用走化,即用內勁發人之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