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祖太上化身老子,留下不朽經典《道德經》,短短五千文,卻微言大義,一語萬端。我們可從《道德經》中摘錄部分經文,從中學習做人之“道”。 1.立身淳厚,拋棄虛華 《道德經》首先提出了要大氣做人,“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可以概括為:處厚不薄,處實不華,意為抱樸守拙。抱樸:保持自己純真樸實的本性;守拙:堅守魯直憨厚的本性。做人須不世故,不圓滑,端莊大氣。 2.謹守“謙下” 學江海為“百谷之王”。做人應該向“江海”學習。江海之所以能成為一切大小河流的總匯處,是因為它善于處在下游,所以成為百谷之王;圣人之所以成為天下人心所向,也是因為對民眾卑下自處,“謙下”而不高高在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天下的人擁護他。正是因為圣人沒有和人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3,上善若水 道祖提倡,“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為人處世要向水的品質學習。最高尚的品德就像水一樣:守柔、不爭、處下。“柔弱勝剛強”才是處世的上佳境界。 4,曲則全,枉則直 大氣做人,要受得住委曲,經得起冤枉。因為,受得住委曲,才能保全自己;經得起冤枉,事理才能得到伸直、糾正。同時,遇上糾紛仇怨之時,要學會“施德不求報,得理能讓人”,“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為善?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只有以寬容化解糾紛,才能化干戈為玉帛,徹底消除嫌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