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交流】《高手過招》系列之二十二:腰椎間盤突出

     雪斌158 2015-07-22
    相關疾?。?ul data-article="17525494">
  1. 腰椎間盤突出癥
  2. 腰椎間盤突出癥,簡單又疑難的病,很煩
    一般有很多痛得很厲害,用推車送上來的,一次治療就有很大的緩解
    而很多只是一點點腰痛甚至不痛卻伴有下肢輕微疼痛、輕微麻木,步行入院的這種類型,纏綿難愈,搞得我黔驢技窮了,煩死了,承認自己學藝不精,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建議!
    1.針灸 傳統取穴,循經取痛點,或者所謂的踝三針之類的都用了
    2.艾灸 用艾灸盒,點燃放在腰部,腎俞或者大腸俞的位置,或者是痛點
    3.中藥 獨活寄生湯 身痛逐淤湯 桃紅四物湯 四妙散 都用過,不知道是辨證不準確還是怎么的,反正給人的感覺就是等于沒用
    4.牽引 很多都是不牽引還好,一牽引就疼痛麻木加重,煩得很
    5.電針 循經使用電針高頻連續波,效果不佳
    6.外敷 外敷中藥散劑調成的糊狀物,我們這里的自制藥,有的有一點點效果,但是敷了幾天就沒效了
    7.封閉 這個我真的不想用,不到萬不得已實在不想拿出來,拿不出手啊,腰椎病不是要臥硬板床休息不是,可有的人封閉以后以為病好了,就放肆運動,然后過一段時間又痛,而且更厲害,并且有很多病人拒絕使用封閉療法,他說過來你這里是看中醫的
    8.刺血 刺絡拔罐,第一,很多病人難以接受,總認為這個太疼了,本人承認對于一些淤血型的有效,但是不怎么敢用,怕搞不好反而給病人增加痛苦
    9.推拿 有很多都是推拿以后更痛,脹痛
    10.梅花針 不知道有沒有效果,沒怎么用過,用過的過來討論一下
    11.調護 臥硬板床休息,很多病人都做不到這一點,因為并不是痛得很厲害,只是有點麻木
    12.神燈 對于寒性的有的有一點點效果,但是不持久
    還有其他什么方法嗎?而且,對于以上的12種方法,大家還有什么好的建議沒有,拋磚引玉,希望各位達人不吝賜教!謝謝
    跪謝!                                                                                               
    首先說腰椎間盤突出癥 絕對臥床對患者有效。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腰椎問盤的纖維環破裂和髓核組織突出壓迫和刺激神經根所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和體征。好發于20~50歲的青壯年,多由 扭傷、受涼、勞累后引起,男性多于女性。
    癥狀:1、腰背痛、坐骨神經痛,下腹部或大腿前側痛,間歇性跛行,肌肉癱瘓、麻木、患肢發涼,尾部痛,小腿水腫。
    2、馬尾綜合征,見于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早期表現雙側嚴重坐骨神經痛會陰部麻木、排便排尿無力。隨后雙下肢不全癱瘓,如不能伸趾或足下垂,大小便功能障礙,如急性尿潴留,排便不能控制。女性出現假性尿失禁,男性陽痿。
    3、脊髓圓錐綜合征,會陰及肛門周圍的皮膚感覺缺失,不能自主排便,勃起和射精能力完全喪失。
    4、周圍圓錐綜合征,臀肌、伸、屈膝關節,踝關節和腳內在肌力減弱,步態異常

    診斷標準:1腿痛重于腰痛,典型坐骨神經痛
    2按神經支配區域的皮膚感覺麻木
    3直腿抬高實驗陽性,健側陽性為診斷蓋上印章。弓弦實驗(+)。
    4出現四種神經體征中的兩種(肌肉萎縮、運動無力、感覺減退、反射減弱)
    5影像學,X線片,椎管造影,CT,MRI

    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方法的選擇,取決于不同的病理階段,非手術和手術方法有效率均在70% 一80%.手術治療有時會發生椎間隙感染,甚至大血管損傷等嚴重并發癥,故應嚴格掌握椎間盤突出癥的手術指征,如嚴重的馬尾神經受壓、括約肌功能障礙、尿潴留、二便失禁、或明顯的肌肉萎縮等。

    治療包括:疼痛緩解期功能鍛煉、牽引、輸液、

    穴位注射根據病人癥狀,選取兩處穴位,如僅有腰痛,則選兩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如下肢麻木,放射痛為主,則選環跳穴(股骨大粗隆至骶骨裂孔邊線的外1/3和內2/3交界處);次選足三里穴或承筋穴。足三里穴位于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承筋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小腿直徑最粗處。
    穴位注射:準確定位,以2%碘伏常規消毒,每穴注射復方當歸注射注射(2ml/支),維生素 B6注射注射液1支(25mg X 2ml/支),維生素B1 注射液1支(500ug X 1ml/支)。所用針管為5ml空針。注射完畢后,以消毒棉球按壓片刻。每日兩處穴位各注射一次,連續五天為一療程。五天注射結束后,休息兩天。若有癥狀,繼續于休息結束后做第二療程的治療

    骶管注射:甲基強的松龍針40mg,2%利多卡因5ml0.9%NaCL20ml,維生素Bl2 0.2mg
    0.9%生理鹽水20 ml+地塞米松10 ml+利多卡因5 mg組成混合液,于骶裂孔或椎旁脊神經根注射。根據病情及患者知情同意進行治療,平均治療2次。

    現在正在保守治療一患者,首先平臥,靜脈七葉皂甙鈉20mg溶于0.9 氯化鈉注射液500ml中,靜脈滴注,每日一次。連用一周。輸了3天了,口服藥物戴芬,獨一味,甲鈷胺。外用活血消腫接骨貼,還可以。癥狀正在緩解。
    療效評價標準:采用百分計分法。各項的分值為疼痛麻木20分,行走能力16分,生活及工作能力16分,壓痛16分,直腿抬高16分,膝、跟腱反射16分。
    根據檢查結果進行評分,優>90分,良75~90分,一般50~74分,差<50分。                                                                                                                                            
    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癥,一般有很多痛得很厲害,用推車送上來的,一次治療就有很大的緩解,而很多只是一點點腰痛甚至不痛卻伴有下肢輕微疼痛、輕微麻木,步行入院的這種類型,纏綿難愈,搞得
    1.針灸 傳統取穴,循經取痛點,或者所謂的踝三針之類的都用了
    2.艾灸 用艾灸盒,點燃放在腰部,腎俞或者大腸俞的位置,或者是痛點
    3.中藥 獨活寄生湯 身痛逐淤湯 桃紅四物湯 四妙散 都用過,不知道是辨證不準確還是怎么的,反正給人的感覺就是等于沒用
    4.牽引 很多都是不牽引還好,一牽引就疼痛麻木加重,煩得很
    5.電針 循經使用電針高頻連續波,效果不佳
    6.外敷 外敷中藥散劑調成的糊狀物,我們這里的自制藥,有的有一點點效果,但是敷了幾天就沒效了
    7.封閉 這個我真的不想用,不到萬不得已實在不想拿出來,拿不出手啊,腰椎病不是要臥硬板床休息不是,可有的人封閉以后以為病好了,就放肆運動,然后過一段時間又痛,而且更厲害,并且有很多病人拒絕使用封閉療法,他說過來你這里是看中醫的
    8.刺血 刺絡拔罐,第一,很多病人難以接受,總認為這個太疼了,本人承認對于一些淤血型的有效,但是不怎么敢用,怕搞不好反而給病人增加痛苦
    9.推拿 有很多都是推拿以后更痛,脹痛
    10.梅花針 不知道有沒有效果,沒怎么用過,用過的過來討論一下
    11.調護 臥硬板床休息,很多病人都做不到這一點,因為并不是痛得很厲害,只是有點麻木
    12.神燈 對于寒性的有的有一點點效果,但是不持久

    應該歸屬到保守療法的行列

    折疊引用


    腰椎間盤突出癥,癥狀多是神經受壓水腫所致,急性期科采用西藥或是激素降低水腫,如果病勢纏綿可用針灸方法,當然簡單的取穴針刺效果并不好,可用芒針針刺,五寸針于突出椎間盤下一椎體患側華佗夾脊處沿橫突進針,針尖稍朝上,待扎到橫突有阻力時使用外力使針尖沿橫突上緣繞過深入,針尖大約到達四寸左右約到突出椎間盤邊緣時提插法,直接作用于椎間盤促進局部水腫吸收,期間不要產生朝下的放散感覺,因為目的并非刺激神經,否則無效。提插十幾下出針,幾個突出針刺幾個,再于局部背腧穴稍外避開背部肌肉從,沿肌肉邊緣斜向內側一點五寸針刺入,避免引起局部肌肉緊張。可以局部加以神燈,遠端可用昆侖,陽陵泉。
    現在手頭有兩個情況差不多的病人,腰椎間盤突出癥壓迫神經根引起下肢疼痛甚至麻木者,用甘露醇加地塞米松,丹參靜滴,只用了三天,看情況大有好轉就停藥了,停藥以后癥狀加重,又給掛上了,還加了七葉皂苷鈉,唉!這種感覺真的很不好,作為一個針灸推拿專業的醫生,居然靠這種伎倆來獲得效果,但是如果不用患者的不滿情緒就好高,煩死了。

    分清癥狀與突出程度,與患者的溝通很要緊。


    2樓的兄弟謝謝了,不過我這里沒有那么長的芒針,我想用三寸的試試看。

    嚴格注意副損傷,必要時超聲引導下進行。

    腰椎間盤突出癥雖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真正治療起來確實挺麻煩的,而且發病率太高了,醫者當以解決人民大眾的疾苦為大任,我覺得如果真有一天能夠真正攻克這個病,實在是造福人類的一大幸事!
    用甘露醇加地塞米松,丹參靜滴,效果不佳,我是該病患者,用過不理想。懇求高手良醫診治。

    屬于保守治療或者叫非手術治療。

    中醫治病已經走入一個很大的誤區,其說的腰椎間盤突出癥與西醫之腰椎間盤突出癥有很大差別。診斷標準上,樓主是遵循西醫的診斷標準,還是中醫的?有無保守體征,換言之有無手術指征。


    中醫和西醫在認識論就是系統論和還原論的不同,這個問題在西方文藝復興后期就出來了,中醫和西醫發展出現了不同的趨勢,當然與封 建 社 會 在中國的統治太長有關,這是歷 史發展問題引起認識論和方法論的迥異。


    一點粗淺認識,拋磚引玉。 請教樓主,您所例12種方法,很多您也在用,那么請問應用這些方法的理論依據是什么?各種方法各自適合什么樣的患者?這些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否有設計科學的研究加以證實?
    我覺得關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前期還是以保守治療為好,即用藥物控制,只有在藥物控制效果不好的同時有明確手術指證的情況下,菜考率手術治療,我看過幾個病人,就是用藥物加自己平時鍛煉控制住的。


    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應該有嚴格的手術適應癥與禁忌癥。


    小針刀效果顯著.我的妹夫患此病經人介紹用小針刀一次痛緩,二次而愈.本人嘆服其效.本人搞中醫也提供一方,有一定效果.供同仁探討.但效不如小針刀.
    方:生白芍30g 寄生10川牛膝15生甘草10白毛藤20升麻20黨參12蜈蚣2條生米仁30虎杖30
    中醫光靠吃藥針灸就能接觸壓迫?
    想必這位仁兄是西醫吧!

    無論中醫與西醫,解除或緩解壓迫的方法是手術或牽引以及臥床休息。

    折疊引用


    中藥效果是很好的,辯證非常重要。我們是基層醫生,患者很多事來自農村的,雖然有農合,但是只要是住院,費用也會是很高的。所以,大多數患者是不愿意住院的,門診治療他們選擇的最多。
    門診這類的病人,如果疼痛厲害的,當然要配合輸液了。當然,小針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們并不推薦,只是患者疼痛劇烈的時候采用,配合局部封閉。
    將看病引入中西醫之爭是完全不對的。當醫生關鍵還是要看療效。對于人體中西醫的認識都是不足的,同樣的病不同的人用同樣的方法效果是不同的。只要是搞臨床的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的。少一些攻擊,多一些對自己的反思吧! 我用的方法是針刀+整復脊柱+藥物。指導思想是中醫的整體觀念、陰陽平衡。具體做法是:1.診斷:除了常規的CT/MRI,還要拍頸椎正側位、開口位、骨盆平片X片。確定頸椎相關肌肉的具體粘連點。2.治療:(1)常規消毒、少量局麻下行頸椎相關肌肉粘連點的針刀松解。(2)行脊柱失衡的整復。(3)配合1周以內的活血化瘀中成藥。該技術的核心: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脊柱系統失衡的結果,而導致脊柱系統失衡的原因是頸椎相關肌肉的粘連。針刀對頸椎相關肌肉粘連點的松解是治療中的關鍵一環?!吨委熝韧磸尼樀吨晤i入手》已獲市科技成果二等獎。腰間盤突出確實很難治療,記得一位老師說過,治療方法越多證明這個病越不好治。關注此貼。提一點個人見解:腰椎間盤突出癥保守治療確有實效。重要的是很多病人不是腰椎間盤突出癥,卻被當做腰椎間盤突出癥來治療。病癥不明效果當然會欠佳。
    常見的鑒別疾?。?br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margin: 8px 0px;">1、椎管狹窄2、臀上皮神經炎3、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癥4、腰肌勞損 5、L5S1棘間韌帶損傷……等等。
    當今影像醫學發展迅速,很多醫生忽略了體查的重要性,上述鑒別很多是需要體查才可診斷的疾病。
    至于中藥內服外敷,的確也是有效的,中醫是先辨病再辯證的,傷寒論開篇就是太陽病某某癥,辯的什么病,在辯是風、寒、濕等病因,然后辯虛實。--確立治法,最后處方用藥。
    絕對臥床休息和牽引是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吧,其他的都好像沒什么用。但是患者一般很難做到絕對臥床休息,因此大多數效果不好。

    您的臨床診療思維確實是合理的,但要嚴格掌握適應癥呵呵


    電針疏波 腰椎夾脊穴
    電流強度以病人舒適為度,臨床觀察橫連縱連效果相似,原理通過疏波牽動局部肌肉軟組織,調節局部受力,并能松解粘連,緩解疼痛,效果還不錯,當然,太重的只能手術了,但我推薦微創,臨床確實見過術后復發的,再保守治療效果不好的

    可以應用,與臨床疼痛治療中脊髓電刺激或者經皮電刺激機理差不多一致。


    現在我們科室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就是為什么疼痛越厲害越容易好

    這主要是急性期水腫期用藥后水腫消退比較明顯吧。


    就是因為輕度疼痛的患者以為自己沒有什么事,有些的根本沒有真正住院治療,繼續日常工作,把希望都寄托在醫生的治療上,而自己卻不注意臥床休息,而疼痛厲害的根本動彈不得,只得老老實實休息,所以臥床休息得好效果就好! 再次引用這位仁兄的帖子,因為這位仁兄的提醒,我剛剛翻閱了上個月所有的相關住院病歷,發現所有療效顯著的MRI報告上都有一條:“椎管未見明顯占位”!而療效不佳的都有這樣一句:“椎管局部明顯變窄”之類的字樣!而我的病歷診斷上都沒有診斷腰椎椎管狹窄癥!

    影像科室的診斷結論僅供參考,以前放射科出結果還與骨科的醫生一道共同診斷影像資料結果。腰椎間盤突出與椎管內占位性病變是兩個概念,這樣的診斷有點欠妥吧?!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一篇綜述:全文:http://content./cgi/reprint/344/5/363.pdf
    文中有個表格詳細例舉了腰痛的各種鑒別診斷以及各自的比例:腰椎間盤突出相關的腰痛僅占4%,椎管狹窄3%,非特異性的,也就是找不到確切病因的,占70%。雖然也還在其他文獻中見過不同的數據,但都大同小異,差不太多。樓上還有不少戰友主張腰痛、腰椎間盤突出應該臥床,甚至主張絕對臥床。難道腰痛、腰椎間盤突出癥必須臥床嗎?臥床對這些患者都有好處嗎?

    哲學中講到的絕對與相對的概念我們在臨床中可能沒有掌握好,過于絕對可能就要被人戴上教條主義了呵呵。


    十年前看這宣蟄人的那本藍皮書,說到自己有腰突,給自己打個石膏床,真正的絕對臥床一個月,腰痛就那了。雖然宣蟄人的一些理論我沒完全理解。不過有心在這方面深研下去的可以看一看他的觀點。絕對的有啟發性。

    這本書沒有看到過,但從你的論述中看要么書作者確實癥狀比較輕;給自己打個石膏床,真正的絕對臥床


    一個月,目前有幾個人能做到,普及性可能受影響。
    每天早晨在北苑2號院跑步,我都能看到一些打太極拳的老人們。銀發花白,身姿矯健,閃轉騰挪,單足獨立,雖然緩慢,但平衡感和韻律感非常強。歷經滄桑的老人們懂得,身體好應該多鍛煉,尤其是肢體的運動平衡能力。

    可以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吧,呵呵。

    折疊引用


    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骨科疾病非常常見,從久坐辦公室的白領們經常的頸肩疼,到辛勞一生的老人們常常抱怨的腰腿痛,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很多次骨科疾病,更不用說各種意外造成的手腳外傷和各種各樣的骨折、血管、神經損傷。閱讀這篇文章的您是否也受到某種骨科疾病的困擾呢?因此,很多人會問醫生們這些的問題:為什么會這樣?怎樣治療它?如何預防呢?
    其實解答這些問題很簡單-----軀體某些部位失去了平衡。長期使用鼠標,一個姿勢看電腦,頸、肩、腰等各部肌肉持續收縮著,維持著軀體的某種姿勢或動作,一旦超過某種時長,這些肌肉得不到放松,必然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雖然奇妙的人體能夠提供代償能力或修復能力,“資源總會耗盡---況且人體資源有限”,損傷超過代償能力后,就會失去功能上的或者解剖結構上的平衡,出現更高一級的損傷,包括長期疼痛、麻木或者骨骼損傷。這就是為什么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骨科疾病的基本原因。

    不僅是脊柱各椎體相關關節韌帶,就是四肢長骨關節持續應力也會引起推行性病變。


    再說說非常常見的腰痛,脊柱骨骼、椎間盤和周邊肌肉形成了一個復雜的“共同體”,唇齒相依。肌肉勞損了或者運動少而萎縮了,腰背肌肉力量就下降了,無法提供軀干運動需求,那么椎間盤就會受到更大的壓力和剪切力,一旦椎間盤受到壓力超過一定限度,就該“椎間盤退變或椎間盤突出”了,更嚴重的在后面:肌肉力量下降,椎間盤無力承擔“腰桿”的活動受力,脊柱骨骼該增生了,小關節該內聚了,椎管該狹窄了,神經該被壓迫了,腰痛腿痛出現了。誰能想到這一切的一切卻起始于腰背肌肉的力量與軀干運動需求不平衡所造成?所以,道教教長張三豐就懂得維持軀體平衡的重要性,發明的一套鍛煉平衡的太極拳。

    動靜結合,弛張有度吧。


    著名的科學事項評論家方舟子在《新語絲》雜志中,其既往的文章多次反對中醫中藥,其實,按照偉大的***理論之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來看,中醫中藥的確有很多地方無法科學的闡釋、無法達到明確療效。但是,不能否定古老中醫治療提倡的整體治療觀,因為這是一直存在并且一直應用在臨床工作中的平衡理論,這個平衡理論有明確的作用,尤其在指導骨科疾病治療時,是不可或缺的,是言之有效的,也就是歷經“各種風雨的實踐”檢驗過的。而且在各種疾病治療上,真正的醫生,應該掌握各種治療技巧,“象音樂家一樣,指揮著各種藥物和治療手段”,為每一個疾病患者,選擇一些合適的治療方法,使用平衡的治療理論達到藝術的境地。

    你的認識值得懷疑,方舟子是個什么東西,評論家根本談不上,它(人的第三人稱用他和她,動物的第三人稱就只能用它了)連我們國家敬愛的科學家錢學森都炮擊,在一定程度上講方舟子與無厘頭等同,不是人身攻擊。


    四年前當我一個黃毛丫頭來基層工作了三個月的時候,就開始被人們關注了,因為用中藥治療那些“身經百戰”的頸椎病、腰椎病患者效果不錯。其中一個印象很深的:30多歲女患者,頸椎間盤術后四肢麻木脹痛乏力,不能勞作2年。不間斷治療后(樓主列的方法她基本的都用過了)無果,抱死馬當成活馬醫的態度來找我,一個補中益氣湯見了奇效。要用中醫這套就必須辨證論治,不可拘泥于治療痹證那幾個方,細節決定一切。本人覺得針灸治療補瀉很重要;量身定做外治膏藥效果很好,但太麻煩又不掙錢,早被人們遺忘了,嗚呼哀哉!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西醫提倡用藥個體化,其本質都是一致的。為你的成功開心祝賀,希望你堅持!


    最重要的一點,希望這位老師什么時候有時間能講解得更加詳細一點,例如穴位注射的藥物,當歸?紅花?祖師麻? 推拿的具體手法有哪些絕招? 針灸取穴方面有何特點?
    答建議你參考相關書籍,掌握適應癥這是作為一個醫生的基本功,你覺得呢?十萬個為什么在成人階段不提倡。從中醫角度講:過尤不及。如果絕對的臥床,就會阻礙到全身氣機的通常和血脈的正常運行,更不利于治療和恢復。

    中醫理論上有“久臥傷氣”說法,這屬于“五傷”理論的一部分。

    折疊引用


    個人感覺,晚上睡覺的時候盡量睡平板床,白天盡量減少坐著的時間,適度的作一些輕微的活動(但是必須適度,不能太猛),或者在醫生的指導下作一些恢復性的運動。
    難治性腰椎間盤突出癥”說白了就是腰椎間盤突出引發的椎管狹窄,這種病中醫保守治療效果很好,關鍵是如何緩解腰間盤周圍筋腱的緊張度,使其間盤自行回縮,以達到康復目的,本診所就有這樣的口服中藥,可惜方子不愿意公開
    中醫講求辨證論證,關于非特異性的腰疼,可以用一些中醫的觀點解釋一下:
    1.腰為腎之府,腎虛可以引起腰疼。
    2.不通則痛,不榮則痛,由于受寒而使經絡循行受阻,或者是血液不滋養腰部。
    (這一點好像是類似于西醫的淤血和組織缺血,呵呵,不一定對,見笑 )
    我喜歡用骶管滴注藥物或者硬外滴注藥物效果還不錯。還有在丁香園里面看到一篇文章是用三味非常普通的中藥黃芪、青風藤、黑豆各50g。7付一個療程,效果還不錯。我一個朋友的母親吃了居然胃病也好了。可以試試。不過骶管滴注藥物或者硬外滴注藥物需要在麻醉科的去運用哦。硬外滴注藥物很簡單就是用一般的針頭連接到硬外導管就行了。藥物就那幾種。自己看著配吧。我們這里是用針刀療法,配合骶管點滴治療的,效果一直不錯,除了嚴重的椎管狹窄沒有把握,其他的基本都能達到臨床治愈,但是骶管穿刺不是很多人都有把握的,穿刺不準確對療效影響很大的。骶管點滴的藥物也是因人而異的

    你不公開處方那是你的本分,公開了是人情,沒有人強迫你,即使版主也不會。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疼痛的治療骶管內注射可以應用,但不提倡推崇硬膜外腔鎮痛。

    折疊引用


    前輩不敢當,略知西醫的皮毛。對于一個治療方案的評價,有三種可能:1.有效;2.無效;3.不好說。不管西醫中醫,無非是這樣的三個可能。很多人對于一個治療方案的評價沒有一個明確的判斷標準,看起來有效的方案,其實很可能是醫生的測量性偏倚所形成的錯覺。經驗雖然是重要的,但是沒有嚴格的評價,始終難以讓人信服。比如說,您的治愈標準是什么?其結果能不能被別人重復?隨訪期間是多長?失訪率是多少?入選標準是什么?這些不交代,是無法判定的。因此,我只能將您的治療方案放入第三類——不好說。
    說到中醫,在預防慢性運動性損傷中的方法中,倒是有很多符合西醫的觀點的:例如太極拳中要求含胸拔背、松肩垂肘,等等,都是減輕關節負荷的,一言以蔽之,“對拉拔長”,與西醫中的牽引原理相同,只是不借用外力而已,而且“立身中正”是站姿中對脊柱負荷最小的姿勢。汽車司機容易患腰椎間盤突出,就在于這種前傾的姿勢對腰椎負荷很大。因此,從原理上說,中醫有一些方面的確是暗合現代科學的。但是,不僅僅是原理上正確就可以了,還必須通過嚴格的評價,才能判定這種方案到底屬于哪種類型。

    對于臨床治療也有另一種說就是治愈,好轉,無效,加重四種情況;方法不同而已吧。

    讀書時中醫學就是混過來的,其實我一直都想專程請教一位中醫醫師,在中醫理論中是不是根本就沒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啊?

    中醫骨科教材上應該有。


    還有一些病人,其影像檢查,增生的部分起始很有限,但是主訴難以忍受。會要求手術,或者激進的治療策略。然而有的人真的接收了激進的治療策略,比如手術,其病痛并沒有消失。

    這種情況可能是手術引起的創傷后疼痛或者手術技術不太成熟吧。


    后來我們發現,患者合并有抑郁和焦慮障礙,然后針對抑郁和焦慮障礙進行處置,就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是,精神心理方向的治療一定是要建立的其它科室的診斷基礎上,并且合并其他科室的治療策略,采取聯合治療的方式。

    心理治療是疼痛治療的一部分,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都可以應用作為輔助手段;臨床上焦慮和疼痛互為惡性循環的前提因素并可以互相加重另一方的嚴重程度。


    中藥療效顯著。本人姐夫手術后五年至今未見明顯不適。相比本人岳父大人,從本人閱片經歷及臨床經驗看,那是非手術不可的,本人已經在科室預定床位了。但是他拒絕手術,服了500ML左右的藥酒,現在腰痛癥狀消失。不得不服中藥的神奇必須關注這個帖子,我自己就坐骨神經痛的厲害,遭罪遭罪啊
    我用了封閉,但是效果不好,利多失效了疼得反而更厲害。
    自己總結,臥床休息才是王道啊

    屬于保守治療,建議你給他使用腰圍,平時注意避免腰部負重,要不站著要不躺著,盡量少坐或者少蹲。影像學資料確診了么?


    我爸是較輕微的腰椎間盤突出,醫生建議他采用一種鍛煉方法——倒走。

    倒走確實可以加強背部腰大肌的鍛煉。


    我們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不要求患者臥床休息,只要求患者不負重、不參加劇烈活動。 筋傷,筋傷!?。?!

    那說明患者的腰椎穩定性比較好或者突出壓迫癥狀不太明顯吧。


    有很多人說治好了腰椎間盤病。我一笑而過。

    你是神醫,所謂“大智若愚” 吧!


    君之病在肌膚,肌膚這里應指的是深筋膜澆深層,肌肉組織。

    這個好像應該是理論方面的討論,目前主要討論如何把病治好?!你這種“不知十二經絡,開口動手便錯”的臨床思維尚具一定的探討性吧!


    做推拿的都知道,幾乎一到三十歲,手指所觸都會磨砂樣的感覺。有心分辯,可以分出是肌肉層還是淺筋膜層。

    以前老中醫診脈學習時時經常早上把手指在有一定硬度的平面上摸就是為了練習得到這種感覺,希望你能開貼講授一下你的經驗,謝謝!


    中醫里沒有腰椎間盤突出這個病。中醫筋傷學中列有一篇,但歸于腰痛一病。腰痛應含有筋膜,肌的病變。
    中醫所說的筋骨并重,都哪去了。

    分類方法只是為了學習或講授的需要,臨床治療疾病沒有幾個是完全按照書上寫的來發病的,學會活學活用。


    學中醫的以后不要說能治腰椎間盤突出癥這些不倫不類的話了吧。

    你可以發表論文在學術界定名,值得鼓勵。


    要不就是西醫的,給出西醫的癥狀體征,影像。要不就按中醫的,四診合參,按中醫的辯證來說。這樣思路會清晰一些。

    臨床診治疾病用中醫時不要受西醫的影響用西醫時不要受中原中醫的影響,這是要分清楚的兩個體系。


    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國標),診斷是癥狀體征影像三者齊了才能診斷,治愈是指臨床治愈,即癥狀體征消失,而影像學的變化除骨關節錯位外無改變,簡單說來就是酸麻脹痛全部消失就算臨床治愈,不知道這樣算不算不好說呢?另外,我研究生時候的論文就是搞頸椎病的,找來找去,中醫西醫找遍了,外文翻譯的文章也找了一批,沒有找到非??陀^能直接得出數據說明療效的評價標準??蓤绦行暂^強的可算評價量表了,但是也肯定會受填表人的主觀影響,總而言之,沒有找到真正客觀而又簡便易行的現存的療效評價方法。

    中醫的哲學思維最初是樸素唯物主義,西醫的國際標準越來越傾向于詢證醫學,而循證醫學與中醫學有好多相似之處,這一方面我確實涉及不深。

    折疊引用


    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確是個難解問題,身邊的人有很多都是忍受這樣的疼痛;記得老師說過很多各樓上的治療方法,還有小針刀療法等;不同的病患對不同的治療方法敏感程度又不一樣;現在農村前往醫院就診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人,是越來越多了!辦公室白領也不見得少見,關鍵在于預防吧?????
    平時正確的坐姿,等等,很細小的細節,積累下來可能就對腰椎及其周圍軟組織一種慢性的損傷,一下子就讓其恢復本來的狀態,恐怕是有點難度了
    這個病現在是很常見啦。我治療的病人已很多。實踐出真知吧,個人總結一下:
    1.診斷要明確一些,CT.MRI一定要做。至少選一樣啊。當然要查體在先。
    2.臥床休息還是必要的,原理在于減輕腰部的負重。人直立腰的負重大大加重啊。平臥即可大大減輕,絕妙的簡單措施不用是醫生嗎?
    3.臥床有竅門,要在床上活動,多翻身,急性期不要扭動腰部,被動或主動活動肢體。原理在于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炎癥等
    4,推拿是有適應癥和禁忌癥的,椎管狹窄,重的滑脫,嚴重突出等不要推拿啊,無用而且有害。
    5.針灸理療效果還是不錯的,一定要配合以上措施
    用甘露醇加地塞米松,賴氨匹林,丹參靜滴,效果還行。
    從畢業到現在主要干骨科,我們這醫院前身是骨傷醫院,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手法治療效果很好,但現在好多人只知道碰到腰腿痛就手法治療,這很不恰當。首先要通過病史、體征、輔助檢查單明確診斷,是勞損、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腰椎退變還是免疫系統病,腰椎間盤突出類型,這都要在心中有數,治療才有數。我從經碰到一老年病人突然腰腿痛,放射痛,5年前因同樣腰腿痛查出頸椎間盤突出行手術治療后好轉,此次突然發病,頸椎CT\MRI腰椎CT均做了,還是考慮頸椎的事,治療一段時間后效果不佳轉入我科治療,經詳細查體后病人1、腰椎曲度變直,右側棘旁壓痛并向左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試驗30度,霍夫曼征陰性,后來查體后做CT失狀位時注意左側椎間孔,結果發現明顯骨質增生刺激神經根所致。所以診斷一定要明確,后來病人經過幾次深部封閉后現在已生活自理。

    診斷明確固然要緊,但對疾病的判斷也很重要,對于手術或非手術治療要心里有數呵呵。


    很多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或者“腰椎病”的患者,有只用中藥煎劑三五日內達到明顯效果的,也有用甘露醇+地塞米松+丹參注射液數日內收到良效的,也有局部封閉解決癥狀的。但是以上方法也常有失效少效之時。腰痛太復雜,個體差異太大,在診斷和治療上要形成一個最佳共識,是非常難的。實際生活中,各專業的醫生大多還不是只按自己的專長和習慣喜好來處理?

    屬于非手術治療范圍。


    另外,以我個人的體會來看,牽引這個東西,一定要慎用!我認為牽引這種方法終究過于蠻橫,在體外用很大的力道企圖改變體內那一點點椎間隙和生理曲度,其實很多時候得不償失。確實,也有部分些患者牽完后當時挺舒服,但是這種靠絕對外力形成的“舒適”相當不穩定,矯枉過正時回彈往往更甚。我現在寧可在用藥物(外用頂多是膏劑或膏藥而非封閉)的同時建議患者用其它各種保守治療辦法包括理療、輕手法推拿、針灸,也不建議患者做牽引。至少,我覺得其它幾種辦法作用溫和,不會大幅度的影響患者的肌肉、韌帶、血管、神經、骨骼之間的動態平衡而干擾人體的自我恢復功能。

    這一點看資歷老的醫生,應該說以前骨科的武術出身的人應該比較有經驗,但現在“Time is different”,不要一棍撂倒一大片。


    我有點心得,我在臨床是應用一種叫“埋線療法”,就是用可吸收的羊腸線2公分,在L1-5腰椎兩側豎脊肌平行橫突埋入,共十根。再配合中藥,效果很不錯。我還改進了一種雙飛燕動作,因為傳統的很難堅持,所以這種很簡單,經常做效果還不錯,可以試試。趴在床上,在胸前墊床被子,在骨盆處墊個枕頭,讓肚子沉下去,把腳擱在床頭。就這樣, 你可以聊天看電視,每天堅持半個小時,如果散步可以后退走。
    我覺得腰椎間盤突出不難治療,關鍵是我做鍛煉,復發就小好多,好多發作的病人治療一段時間會好一些,但勞累了或體力下降就會復發。如果經常做些鍛煉就好一些。
    “因為椎間盤若脫出,一定附著在下一個椎體的的橫突上緣”這句話太匪夷所思,想不明白,椎間盤突出到橫突的上緣嗎?請詳細解釋一下行么?

    埋線的治療值得考慮,你說的雙飛燕練習法也是鍛煉腰背肌的一種方法;腰椎間盤怎么樣突出也到不了橫突上,應外椎管結構把他們倆分成了內外兩個部分,腰椎間盤是椎管內結構位于上下兩個椎體之間,橫突是椎管外結構位于椎體的兩側。


    折疊引用


    “腰椎間盤突出引發的椎管狹窄”是“難治性腰椎間盤突出癥”?這和腰椎管狹窄癥有什么區別?其難治在哪?
    首先說腰椎間盤突出癥 絕對臥床對患者有效。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腰椎問盤的纖維環破裂和髓核組織突出壓迫和刺激神經根所引起的一系列癥狀和體征。好發于20~50歲的青壯年,多由 扭傷、受涼、勞累后引起,男性多于女性。
    癥狀:1、腰背痛、坐骨神經痛,下腹部或大腿前側痛,間歇性跛行,肌肉癱瘓、麻木、患肢發涼,尾部痛,小腿水腫。
    2、馬尾綜合征,見于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早期表現雙側嚴重坐骨神經痛會陰部麻木、排便排尿無力。隨后雙下肢不全癱瘓,如不能伸趾或足下垂,大小便功能障礙,如急性尿潴留,排便不能控制。女性出現假性尿失禁,男性陽痿。
    3、脊髓圓錐綜合征,會陰及肛門周圍的皮膚感覺缺失,不能自主排便,勃起和射精能力完全喪失。
    4、周圍圓錐綜合征,臀肌、伸、屈膝關節,踝關節和腳內在肌力減弱,步態異常
    診斷標準:1腿痛重于腰痛,典型坐骨神經痛
    2按神經支配區域的皮膚感覺麻木
    3直腿抬高實驗陽性,健側陽性為診斷蓋上印章。弓弦實驗(+)。
    4出現四種神經體征中的兩種(肌肉萎縮、運動無力、感覺減退、反射減弱)
    5影像學,X線片,椎管造影,CT,MRI
    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方法的選擇,取決于不同的病理階段,非手術和手術方法有效率均在70% 一80%.手術治療有時會發生椎間隙感染,甚至大血管損傷等嚴重并發癥,故應嚴格掌握椎間盤突出癥的手術指征,如嚴重的馬尾神經受壓、括約肌功能障礙、尿潴留、二便失禁、或明顯的肌肉萎縮等。

    臨床診斷可以參考。

    折疊引用


    治療包括:疼痛緩解期功能鍛煉、牽引、輸液、
    穴位注射根據病人癥狀,選取兩處穴位,如僅有腰痛,則選兩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如下肢麻木,放射痛為主,則選環跳穴(股骨大粗隆至骶骨裂孔邊線的外1/3和內2/3交界處);次選足三里穴或承筋穴。足三里穴位于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承筋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小腿直徑最粗處。
    穴位注射:準確定位,以2%碘伏常規消毒,每穴注射復方當歸注射注射(2ml/支),維生素 B6注射注射液1支(25mg X 2ml/支),維生素B1 注射液1支(500ug X 1ml/支)。所用針管為5ml空針。注射完畢后,以消毒棉球按壓片刻。每日兩處穴位各注射一次,連續五天為一療程。五天注射結束后,休息兩天。若有癥狀,繼續于休息結束后做第二療程的治療
    骶管注射:甲基強的松龍針40mg,2%利多卡因5ml0.9%NaCL20ml,維生素Bl2 0.2mg
    0.9%生理鹽水20 ml+地塞米松10 ml+利多卡因5 mg組成混合液,于骶裂孔或椎旁脊神經根注射。根據病情及患者知情同意進行治療,平均治療2次。

    屬于非手術治療,骶管內注射曲安奈德因注射針尖誤入蛛網膜下腔引起截癱已經有報道了,望你注意風險回避。

    折疊引用


    現在正在保守治療一患者,首先平臥,靜脈七葉皂甙鈉20mg溶于0.9 氯化鈉注射液500ml中,靜脈滴注,每日一次。連用一周。輸了3天了,口服藥物戴芬,獨一味,甲鈷胺。外用活血消腫接骨貼,還可以。癥狀正在緩解。
    療效評價標準:采用百分計分法。各項的分值為疼痛麻木20分,行走能力16分,生活及工作能力16分,壓痛16分,直腿抬高16分,膝、跟腱反射16分。
    根據檢查結果進行評分,優>90分,良75~90分,一般50~74分,差<50分。
    本人也是搞這塊的。
    首先診斷明確,排除L3橫突損傷,梨狀肌綜合癥。
    急性水腫期:甘露醇、鹽水加地米靜滴,連續三天,中藥膏外敷(雙柏膏),肛塞消炎栓,臥床休息。(血常規檢查,一般白細胞不高,無菌性炎癥,個人認為這期不宜做推拿,正骨,燙療,刺絡放血等使組織再次充血的治療,此期中藥以對癥為主,辨證后加羌獨乳沒,注意保護脾胃。)
    緩解期:患者一般表現腰伴下肢牽扯通,放射痛,夜間明顯,步行困難,精神差,睡眠欠佳。
    (這期主要是無菌性炎癥的處理,糾正脊柱位移。局部封閉,針灸(腰部痛點,環跳,委中,承山,昆侖或是沿著病變椎間盤引起的肌肉范圍去針),分筋理筋手法,骨盆傾斜的穿高低鞋,中藥浸泡病足,小針刀(棘突有鈍厚感,壓痛明顯),壓腿鍛煉。我學的是馮天有的新醫正骨,糾正脊柱位移,打個比方房間突然多張凳子,影響到門打開的范圍,但只要把凳子稍稍挪動一下,門打開的范圍就會大一些,突出的椎間盤自己不會回去,保守治療也沒有辦法讓它回去,再糾正脊柱位移的時候也把椎間盤挪動一下,使壓迫神經根的距離發生點微小的變化,再加上積極處理水腫的組織,就能使病情緩解下來。
    康復期:這期我們治療不多,我們醫院接觸的病人大多數是低收入群體,一般能活動自如,哪怕有點牽拉的感覺,他們都要求出院了。個人認為康復期也是很重要的,正確的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是必要的(很多患者都是慢性積累,急性發作,骨盆傾斜,患肢肌萎縮)防止再次發作或者說使發作的時間延長。
    答非手術治療時期疼痛科治療這種疾病,骨科也治療之種疾病。
    要分椎管內、椎管外的。一般來說,椎管內的較難治,要配合中藥或西藥脫水消炎藥,并嚴格絕對臥床休息,急性期少用刺激強的治療手段,針灸宜淺刺,時間不需太長,推拿使用重手法會導致病人疼痛加重,其實有效果,但接受度差,但有時的復位手法會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也有癥狀加重的情況,可能是本人未學到位。牽引就要根據病人情況來,突出較大致椎管狹窄的,那就不要做啦,突出不大的可以做,但要注意肩袖型的會越做越痛,最好先試著牽牽再說。反正椎管狹窄是很麻煩的,還是做手術省事些,要保守的話就時間長啦,不一定效果好。
    椎管外的相對來說要好辦些,一般藥物、針灸、推拿、針刀等等都可以用,只要找對那關鍵的點就行了。
    局部放血是個對急性期會有好處的方法,對椎管外的很有用,椎管內的也有一些作用。
    反正治療要因病制宜,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去體會,就這些了,見笑!
    近手頭的這兩個病人一個在骨科醫生的會診下,建議手術治療
    另一個癥狀稍有緩解,但是我看到大家的發言,越看越沒信心,覺得可能她最后還是要手術治療

    椎管內多為間盤突出或者黃韌帶肥厚,椎管外多為后縱韌帶鈣化等。


    手術能不能讓患者恢復勞動能力?我的患者有的是超市推銷員,有的是會計,有的是農民,他們年齡一般在40到50歲左右,這個年齡階段他們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就是父親或者母親,他們的孩子處于正需要用錢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讓他們喪失勞動能力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有些東西,比病痛更痛苦......

    以前多是手術切除椎間盤,現在可以使用多種方法,目前已經使用內固定器材了,應該說脊柱的穩定性還是可以確定的,當然要和術后平背綜合癥鑒別。


    主要希望大家圍繞一下幾個問題
    1.腰腿痛的手術指征2.有了手術指征是不是就一定要手術3.手術的風險4.術后半年,一年,三年的回訪情況

    這個問題是手術醫生考慮的,對于回訪情況估計能做到的人不多。


    中醫針灸中藥都是從整體論治,調整機體狀態,激發自我調諧能力,例如,對腎氣虧虛型腰突癥針灸氣海,關元能收到良好療效。腰突癥的腰痛原因其實很復雜,單純用神經根受壓解釋會有失偏頗。

    腰突癥與腰痛辯證關系是個體與系統的哲學關系,以管窺天不值得弘揚。


    我覺得LZ首先搞清椎管內和椎管外的問題。羅列了很多方法,但適合的才是好方法,對這個病要有個基本的認識 接診的時候和病人講清楚愈后情況。如果實在沒有好轉別耽誤病人。很多影像學檢查室腰椎間盤突出的 但不代表是腰椎間盤突出癥。 事實上很多經針灸推拿治療好的所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并不明確。 中醫的治療方法效果不好,有時候并不是代表中醫治療不行,而是辯證等出現錯誤造成的,不能籠統的質疑中醫。而針灸也不是簡單的局部取穴。推拿治療的定位扳法用來解除突出物對神經的刺激有很好的效果。不是隨便的簡單的腰部斜扳法。定位很重要。。
    關于牽引的適應癥,請求高人回答!

    應該說是有一定的腰椎后滑脫(一度)腰椎穩定性較好沒有根性癥狀。


    但對于骶髂關節半脫位之說一直不解,還請高人指導之。

    主要根據盆腔正位拍片骶髂關節間的間隙距離,好像是;具體是多少記不清楚了 。


    腰椎間盤突出是結果,不是原因;疼痛只是損傷信號,不是疾病。腰疼不是椎間盤,膝以下疼才考慮,膝以上考慮胸腰段。整肌不整椎,疾病一大堆。

    對于脊柱相關及神經的支配區域你可能要學習了,以前講十個關鍵肌和28個感覺點,現在講十二個關鍵肌了。


    愚見一條:久治不愈,因多在診斷。

    對你無語。

    折疊引用


    首先要區分“腰椎間盤突出”與“腰椎間盤突出癥”,前者是檢查,是病理變化, 但不一定引發相應癥狀;后者是病名,是有腰椎間盤突出的病理變化,又有因其引發的臨床癥狀;
    但不是有了病理變化,再加上相應的臨訂癥狀就可以定為“腰椎間盤突出癥”。
    此案久治不愈,不是方法不佳,而是未能對“癥”。
    引發腰腿疼痛的原因很多,qiankunxiang己有所述。
    此外,“骶髂關節錯位”,“腰肌勞損/腰部扭傷/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梨狀肌綜合征/坐骨神經炎”癥狀與此患相同,從牽引加重猜測,骶髂關節錯位的可能性大。
    1、試試鈹針和小針刀的效果,我用過還可以。
    2、穴位埋針(就是皮內針),這個效果因人而異。
    3、背部走罐,如果腰痛的厲害的,走完以后會舒服一些。
    4、電針我覺得可以試試疏密波。

    非手術方法疼痛治療的一種。


    我治療腰突癥采用的是,<馮天有教授》的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最重要的是觸診檢查,要能檢查出錯位的椎體在三維空間的位移,復位以后,病人的癥狀一般都銳減,有的接近消失,這種療法要求醫生的觸診一定要準確,
    現狀是真正的腰突癥,占有腰痛的很小一部分。正常人群中CT有突出者。十之***。肌肉損傷全當腰突癥來治了。個個都是高手。沒有一個醫生會臉紅。只有一個說到糾結,

    在臨床治療中講究一點論與多點論,在療效上要以有效一點為出發點,在診斷與鑒別診斷上要以多點參考為基軸。


    數據前面已有。 在中醫筋傷學中;腰椎間盤突出癥鑒別診斷中,腰椎管狹窄癥亦有腰腿痛,并伴有間歇坡行,但臥床休息后一般癥狀可明顯減輕或完全消失,后伸時加重。如為原發型者X線檢查可幫助鑒別。屬繼發型者,病因復雜。腰椎間盤突出也是造成椎管狹窄的一種常見因素,鑒別時除根據癥狀體征外,必要時還應做椎管X線造影、CT、MRI檢查。另外,學生覺得,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如果自覺腰部僵硬,可以先通督脈,緩解腰部僵硬癥狀,可用桂枝3g、鹿角膠6g。不對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教導……謝謝
    在我的治療中,主要還是要病人多休息,一般7-10天就可以緩解。

    你的辯證可能屬于陽虛吧。


    特鄙視用封閉治療的

    你崇尚什么呢?

    折疊引用


    談一點自己的體會:
    我是一名中醫內科醫生,也是一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病史20余年),經常發作,各種方法都試過:牽引、推拿、針灸、中藥發泡療法、口服強的松等,效果都不是很好。尤其是牽引,在保守治療中,基本作為首選,但個人感覺不是太好,牽引時疼痛、麻木減輕,一旦坐起來,又疼痛如故,牽引時間久了,感覺腰部肌肉無力,椎體不穩,更易于復發。我有兩次大的發作,都是自己使用非常規的方法治好的,寫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我們很多醫生一直在治療椎間盤突出癥,很多的知識都是書本上的 ,由于我深受此病之苦,因此對此病的治療方法有較深的體會,我覺得本病絕大部分可以保守治療,經過不斷地摸索,總結幾條預防復發的方法:
    1.彎腰時一定要小心,尤其是早晨起床后,彎腰時可以先彎膝蓋,少彎腰。
    2.一旦感覺腰部不適,立刻減少活動,在床上保持俯臥位(每天盡可能時間長一些),一般1—2天后即可恢復正常,不必要推拿、針灸,可以在保持俯臥位時,做一些熱敷,效果更好。
    3.盡量不要做矮的凳子(包括矮的沙發),能站著,就不要坐著。
    以上的預防措施,推薦給很多人,效果很好。書上都講要臥床休息,俯臥比仰臥要好。
    以上經驗,是自己的一點體會,希望對大家能有用。
    腰椎間盤突出的問題日益加重,幾乎每天的門診病人都會碰上。
    本人對此治療有小小體會,腰椎間突出的病人大多以腰痛伴有足部牽拉、疼痛麻痹、灼熱感等神經癥狀或可見無腰痛而有足部神經癥狀。
    本人常用的方法是先用推拿的手法在腰部肌肉松解,這過程中手下的感覺很重要,尤其可捫及很明顯的結節,將其松解,再用適當的整脊手法將腰椎調整,后按經絡施針。
    個別的病人再配合吃中藥,效果還不錯。

    你的方法可以參考,你怎么看待“醫不自治” 呢?

    折疊引用


    我對應用此針法的安全性感到擔憂,倘若傷及神經,或出現意外,又如何是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當今醫療環境,動輒幾萬幾十萬的賠償金,這種針法以及推拿的扳法目前已比較難以開展,而西醫由于豈有一套理論體系,即使出了問題能解釋清楚,中醫的理論恐怕就難以在法庭立足了......
    本人是學中西醫出身的,最近學推拿,對于這個病,本人這段時間見得很多,幾乎天天都有,在我們這里推拿的效果相當不錯,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疼痛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椎間盤突出引起神經根周圍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癥刺激而引起疼痛,很多病人用甘露醇、激素可以暫時緩解癥狀,其實也是這些藥物使局部炎癥暫時緩解減少刺激而疼痛減輕,推拿、針灸、藥敷、注射療法同樣也可以達到這個作用,但每種方法效果都要看用這種方法的人的水平了,同樣是打籃球喬丹能作球王,我們卻不能,這是水平問題,以前我在另外一個市級的三級甲等中醫院看過他們的推拿科,他們治療了這種病是把推拿、針灸、藥敷、理療、牽引很多手段一起上但效果卻很一般,但最近我一個老師他就單用推拿治療這種病效果卻相當好,以前我對推拿有點不屑一顧,但這個老師砌底讓我改變觀念,他那種手法可以說已經達到一種至剛至柔的境界,明明是很大的力氣用在你的身上,但你卻是一種很舒適的感覺,而不是痛,我也到其他老師那里看過,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恐怕少之又少,我想說的是這種病無論你用什么方法去治效果都是有的,就看你運用這種方法的水平,對于每一種學問我們應該追求一種更高的境界,我想有些人用針灸或其他方法也能取得很好的療效,只是我們的水平無法達到他們的境界而已。

    對于理療你可能需要進一步學醫交流,不能因噎廢食。                                                                                                                                                                      
    腰椎間盤突出
    一.概述: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interveretebral disc syndrome)也稱腰椎間盤脫出,是指椎間盤發生退行性改變,在某種誘因下使纖維環破裂、髓核向外突出,髓核破裂后釋放出糖蛋白物質壓迫和刺激周圍的神經根、血管等組織,而出現的一組臨床癥狀。髓核可以向椎間盤的各個方向突出,有前方突出、側方突出、后方突出、全盤四周突出和椎體內四周突出(許莫氏結節)。其中見后方突出最多見,且后方突出可致椎管繼發性狹窄。
    二.解剖及生理:
    1.椎間盤的結構 椎間盤由軟骨板、纖維環以及髓核構成。
    (1)軟骨板 由透明軟骨構成,覆蓋于椎體上、下面骺環中間的骨面,平均厚度約1mm,有許多微孔,是髓核成分和代謝產物的通路。成人軟骨板無血管無神經組織,損傷時不產生疼痛,也不能自行修復。
    (2)纖維環 位于髓核四周,其周邊纖維附著于上、下椎體邊緣,中間纖維附著于上下椎體的骺環,內層纖維附著于軟骨板。各層纖維相互成30-60°角斜型交叉重疊,纖維束的這種特殊排列,使椎間盤能承受較大的彎曲及扭轉負荷。
    (3)髓核 是一種彈性膠狀物質,被纖維環和軟骨板包繞。髓核中含有粘多糖蛋白復合體、硫酸軟骨素及大量的水分。隨年齡的增長,其內所含水分也逐漸下降,出生時含水量達90%,18歲時平均為80%,70歲時為70%左右。髓核中的含水量一日之中隨著承受的壓力也在變化。當椎間盤退變后,含水量減少,其彈性及張力減退降低了抗負荷能力,易受損傷。
    2.椎間盤與神經根的關系(簡寫縮寫頸椎-C ;胸椎-T;腰椎-L;骶椎-S)
    L3、L4神經根皆自相應的椎體上1/3或中1/3水平出硬膜囊,緊貼椎弓根入椎間孔。在椎管內走行過短不與同序數椎間盤接觸。
    L5神經根與L4,5椎間盤水平或其上緣出硬膜囊,向下走行越過L5椎體后上部繞椎弓根入L5S1椎間孔。S1神經根發自L5S1椎間盤上緣或L5水平下1/3水平,向下外走行越過L5S1椎間盤外1/3,繞S1椎弓根入椎孔。
    三.病因與病理
    1.病因 一般認為是在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發生的,20歲以后椎間盤開始退變,外傷、積累性勞損以及突然負重可為誘發因素繼而發生本病。腰椎間盤突出的好發部位為L5S1;L4,5;L3,4這三個位置的椎間盤,其他位置較少見。
    2.病理 (1)椎間盤突出物纖維化或者鈣化 突出物可纖維化成瘢痕樣硬塊和神經根、硬脊膜及周圍組織緊密粘連。
    (2)椎間盤整個變性 纖維環皺縮,椎間隙變窄,椎體上下面骨質硬化,邊緣骨質增生,形成骨贅。
    (3)神經根損害 早期發生創傷性炎癥反應,呈充血、水腫、長期壓迫,神經根處發生粘連、萎縮和變性,其支配區發生運動感覺喪失,中央型突出壓迫馬尾神經時,常有大小便失禁。
    (4)椎間關節退變與增生 椎間盤退變引發關節不穩,逐漸發生關節邊緣骨質增生,可致椎間孔和側隱窩狹窄,加重對神經根的壓迫。
    (5)繼發性椎管狹窄 椎間盤在椎管內占位,小關節增生,椎體后緣骨贅形成,黃韌帶增厚等均可引起。
    四.臨床表現
    1.癥狀(1)下肢痛沿神經根分布區域放射(2)疼痛與腹壓有關(3)疼痛與體位、活動有明顯的關系
    2.體征(1)腰椎的正常前曲曲度消失,呈筆直狀或略向后彎曲,亦有少彎向患側。
    (2)椎旁肌肉痙攣強直,腰椎活動受限。
    (3)棘突旁側壓痛與放射痛。
    (4)受累神經根分布區可出現感覺過敏、減退或消失。
    (5)運動障礙,受累神經根所支配的肌肉發生萎縮、肌力減退,極少數有完全癱瘓。
    (6)反射的減退或消失。
    (7)患者直腿抬高試驗。
    (8)壓迫頸靜脈常可出現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痛。
    五.診斷:病史,體格檢查,X線片,脊髓造影,CT檢查,MRI資料。
    六.治療 主要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以及微創介入治療。
    臨床上,腰椎間盤突出根據其嚴重程度一般分為腰椎間盤膨隆、膨出、突出、脫出或脫垂四種情況。對于前兩種一般保守治療,對于第三種根據情況視患者的具體情況決定,第四種就是手術指針了。
    但是在臨床遇到不同的患者時可以考慮以下方法進行治療
    1.一般治療 主要有(1)藥物治療 口服鎮靜、止痛、肌肉松弛藥,急性期可應用激素或靜滴極化液。(2)牽引療法 持續牽引效果較好,每次不少于3-4小時,3-4周為一療程。(3)物理治療 中頻電療立體動態干擾電治療,推拿按摩,紅外線熱療等。(4)針灸和經皮電刺激療法。
    2.中醫體系理論的辨證治療 中藥辨證遣方用藥,小針刀治療技術等。
    3.神經阻滯療法 主要有椎間孔阻滯術、骶管阻滯術和局部痛點阻滯術三種方法。
    4.輸液療法 主要是輸入能量合劑,七葉皂甙鈉等。
    5.融核療法 主要是膠原酶溶盤治療與臭氧治療技術。
    6.手術治療 主要是經皮腰肩盤切除術和傳統手術方式。
    7.自我保健療法 主要包括一下三方面:加強衛生指導,體育療法以及腰背部肌肉鍛煉。

    附1. 脊神經支配關系與十個關鍵肌
    C5→屈肘肌(肱二頭肌,肱?。?C6→伸腕?。ㄉ焱蠹飩壬焱箝L短?。?C7→伸肘肌(肱三頭?。?br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margin: 8px 0px;">C8→中指屈指?。ü逃兄盖。?T1→小指外展?。ㄐ≈竿庹辜。?L2→屈髖肌(髂腰?。?br style="word-wrap: break-word;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margin: 8px 0px;">L3→伸膝?。ü伤念^?。?L4→踝背伸肌(脛前肌) L5→長伸趾肌(踇長伸肌)
    S1→踝跖曲肌(小腿三頭肌)
    附2. 脊神經支配與28個感覺點關系(※是指位于鎖骨中線上的感覺點)
    C2→枕骨粗隆 C3→鎖骨上窩 C4→肩鎖關節的頂部 C5→肘前窩的外側面 C6→拇指
    C7→中指 C8→小指 T1→肘前窩的尺側面 T2→腋窩 T3→第3肋間※ T4→第4肋間※T5→第5肋間※ T6→第6肋間※ T7→第7肋間※ T8→第8肋間※ T9→第9肋間※
    T10→第10肋間※ T11→第11肋間※ T12→腹股溝韌帶中點 L1→T12與L2上1/2處
    L2→大腿前中部 L3→股骨內髁 L4→內踝 L5→足背第三跖趾曲肌 S1→足跟外側
    S2→腘窩中點 S3→坐骨結節 S4-5→肛門周圍
    就知道這些了,不足之處請予以補充,致謝!                                                                                                                                                                                             
    今天在網上查找關于疼痛的微創治療時又看到了一個關于腰椎間盤的中醫認識,就順便復制過來了。

    中醫對腰椎間盤突出的認識
    轉載來源:互聯網

    古代中醫并沒有腰椎間盤突出癥這一病名,但從其發病及臨床表現來看,可歸屬于“腰腿痛”腰痛”痹證”等范疇。而且,古代中醫對于腰腿痛病名、典型癥狀、體征及治療,己有比較明確的認識,且有典型病歷的記載,而治療方法也與現代中醫的認識十分接近。

    《普濟方》中就記載了典型的腰腿痛病歷:載忠州太守陳逢原,因暑中取涼食瓜,至秋,忽然右腰腿間疼痛,連及膝脛,曲折不能,經月,右腳難于舉動。凡治腰腳藥,服之無效,得此養腎散,才一服。移刻舉身麻痹。不數服腳能屈伸,再一服即康寧。

    相關的記載也見于《類證治裁》中:傷酒涉水,濕襲陰絡,右腿痹痛,由牌骨直至委中穴。夫濕痹重著,今腿痛己定,通移膝脛,仍以逐濕通痹法治。痛止能行。數十日內,戒酒肉風冷勞動。

    由此可見,古代中醫己經對腰椎間盤突出癥這一疾病有較深的認識,而且各方面的文獻記載亦比較全。通過對各代文獻記載的整理,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生主要與肝腎虧虛、氣滯血瘀及風寒濕邪侵襲有關。

    肝腎虧虛
    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腎藏精,主骨生髓”一般腰痛,均與腎相關?!吨T病源候論.腰腿疼痛候》記:腎主腰腿,腎氣不足,受風邪之所為也,勞傷則腎虛,虛則受于風冷,風冷與真氣交爭,故腰腿痛?;蛞蚰旮吣I氣己衰,精血虧耗,或因先天稟賦不足,腎氣本虛,或因勞欲過度,或因多種慢性疾病遷延日久,導致腎精虧損,肝血不足,筋骨失養,輕微外力下即可發生筋傷骨錯而發為本病。清代名醫張錫純更指出,肝腎虧虛是腰腿痛臨床治療的根本:從來治腿痛臂疼者,多責之為風寒身痹者、癖者、滯者,不治自愈,即偶有不愈,治之亦易為功也。余臨證以來,知元氣素盛之人,得彼病者極少。故凡遇腿痛、臂疼,歷久調治不愈者,補其元氣以流通之,數載沉病,亦可隨手奏效也”,《醫學衷中參西錄》。

    氣滯血瘀
    通責不痛,痛責不通。中醫認為跌撲挫傷,損傷腰部脊柱、筋肉、經脈,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經脈不通,腰腿痛發病的原因。《金匾翼》記載:淤血腰痛者,閃挫及強力舉重得之。益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無不由之。若一有損傷,則血脈凝澀,經絡虧滯,令人卒痛不能轉側。因腰部突然受劇烈扭閃、牽拉、或強力舉重,或彎腰搬抬重物用力過度,損傷腰脊,經絡阻塞,氣滯血瘀而發為痹痛。

    風寒濕邪侵襲
    古代中醫認為,風寒濕熱之邪是腰腿痛的外因,尤以寒濕之邪為多。《素問.痹痛論》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成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腎氣本虛,復因冒雨涉水、濕衣裹身,或汗水當風受寒,或久居寒冷濕地,均可導致風寒濕邪趁虛侵入而發為痹痛。隋代醫家巢元方則認為,腰痛是腎虛的基礎上復感風冷之邪所致:腎氣不足,受風邪之所為也,勞傷則腎虛,虛則受于風冷,風冷與正氣交爭,故腰腳痛”《諸病源候論.腰腳疼痛候》

    歡迎繼續補充拍磚,致謝!
                               
    相關疾病:
    我從中醫的角度來談談此病。
    疼痛病機在祖國醫學里面有一個高度濃縮的概括,那就是“不通則痛”和“不榮則痛”。前者談實證,后者論虛證。一實一虛將所有疼痛方面的疾病都概括進去了。
    對于此病而言,實者可見腰部邪氣實,局部經脈郁塞,氣血運行阻滯,形成不通則痛的病機。邪氣實常見有:寒凝、血瘀、氣滯、濕阻。這些病邪不容忽視,臨床上很多患者的癥狀與CT結果不成正比,不一定椎間盤突出嚴重,病情就嚴重,相反很多患者椎間盤輕度突出,臨床癥狀反而很重,這就是邪氣實所致,辨證下藥,常常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虛者則以腎虛為主,腰為腎之府,腎虛之后,就會出現腰酸腿軟,這就是正氣不足,是此病產生的前提條件。我們曾討論過頸椎病,其實這兩個病從中醫角度來認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發病都存在正氣不足的原因。
    另外工作習慣對此病影響也很大,長期開車的司機,保持一個姿勢,容易形成腰部勞損,發病率較高;長期站立工作(比如:教師),發病率也很高,借用《內經》之旨:“久立傷骨”,“腎主骨”,“腰為腎之府”……
    任之堂主人 edited on 2011-07-01 15:54 舉報
    任之堂主人

    丁香園榮譽版主

    醫師認證中醫科

    2011-07-01 17:02 消息 引用 分享
    167樓
    影像學雖然有利于本病的診斷,但很多時候對臨床用藥指導意義不大,年長的人做腰部CT,正常的人少之又少,機體的衰老客觀存在,用藥的目的從來都不是回避機體衰退,而是建立一種新的平衡,如果將突出的椎間盤縮回去是治療的目的,針對年輕患者,可能適合,針對50歲以上的患者,可能就不適合了。
    在建立新的平衡過程中,我們一定別忘了中醫的辨證,不要只是關注“神經根水腫”、“壓迫”、“松解”等詞匯,更應該關注患者發病的誘因,舌苔,脈象等,這些資料的收集,遠勝于思考如何消除突出的椎間盤!
    既然我們的目的是建立一個新的平衡,那么治療的目標就不是鎖定在“突出的椎間盤”上了,這也是這個病治療效果不一致的原因,試看那些手術之后的患者,將突出的椎間盤切了,并沒有期望中的神奇效果,有很多患者還是再次復發。
    對此病,我思考更多的則是為什么椎間盤會突出?而不是如何消除突出?
    是腎虛?是邪實?還是長期不當的站姿、坐姿?
    雖然所有患者的表現都差不多,腰痛、腿麻,但細細追求病因,收集四診資料,就會有很大的差別,當想通了這些,再來治療,就會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曾用腎著湯三劑治好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也曾用三妙散加減治療疼痛半年的患者;也曾用一排艾條熏烤,三次治愈寒濕引起的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疼痛……
    對于甘露醇、地米的運用,我個人認為這只是治標而已,脫水可以暫時消除水腫,但人體“脾腎陽虛”能用“地米”補起來嗎?脾腎陽虛不解決,腰部水濕、寒濕依然存在,揚湯豈能止沸?

    邪氣形成的病因沒有得到治療,再碰上勞累、坐姿不當,很容易就復發了。
    扶正祛邪,也就是補腎驅邪,才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關鍵,這也是釜底抽薪的辦法。                                                                                                                                     
    定義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由于腰椎間盤的退變與損傷,導致脊柱內外力學平衡失調,使椎間盤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壓迫腰脊神經根而引起腰腿痛的一種病癥,是臨床常見的腰腿痛疾病之一。
    診斷要點

    大多數病例有明顯的發病誘因,如長期腰部勞損、腰部外傷、增加腹壓的動作等;
    癥狀表現: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
    查體:腰椎活動受限,以前屈受限尤為明顯,受累棘間、棘突旁明顯壓痛,患側下肢存在感覺障礙,肌力減退,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加強試驗陽性;
    腰椎X光片、CT、MRI等影象學輔助檢查有助于進一步明確。
    輔助檢查
    可行如下輔助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

    X線平片顯示有如下征象: 正位片上重度單側腰椎間盤突出者,幾乎都存在脊柱側凸。側位片大多數患者的腰椎生理前凸減小或消失。病程較長者可見椎間隙變窄,突出部位上下兩個椎體邊緣骨質增生。有的可見許莫氏結節形成,椎間盤鈣化以及突出物鈣化或骨化。
    CT圖像上可清楚顯示腰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大小和硬膜囊及神經根受壓程度,同時可顯示黃韌帶增厚、小關節肥大,椎管及側隱窩狹窄等改變。椎間盤突出者,CT 可顯示纖維環向正中或側方突入椎管的軟組織致密陰影,硬膜囊受壓變形或神經根被推壓移位。病程長者椎管前方可見異常鈣化影。
    MRI上可直接顯示腰椎間盤變性程度和椎間盤突出的部位、類型以及硬膜囊和神經根受壓狀況。腰椎間盤變性者,可見其信號強度減低,椎間隙變窄以及在信號減低的椎間盤內出現信號更低的裂隙。腰椎間盤膨出者,可見椎間盤呈對稱性向四周膨隆,超過椎體邊緣。腰椎間盤突出者,可見纖維環破裂,后縱韌帶損傷,髓核突出,壓迫硬膜和神經根。游離型腰椎間盤突出者,可見突出物與母核分離,位于后縱韌帶的前方或后方,或穿破后縱韌帶進入硬膜外間隙,有的甚至穿破硬膜進入蛛網膜下腔內。
    椎管造影 椎管造影能顯示椎間盤突出的具體情況;蛛網膜下腔造影可觀察蛛網膜下腔充盈情況,能較準確滴反應硬脊膜受壓程度和受壓部位,以及椎間盤突出部位和程度;硬膜囊造影可描繪硬脊膜外腔輪廓和神經根的走向,反應神經根受壓的狀況。
    鑒別診斷
    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與下列疾病進行鑒別診斷:

    腰椎管狹窄癥:腰腿痛并有典型間歇性跛行,臥床休息后癥狀可明顯減輕或消失;脊柱后伸時疼痛加重;X片示椎體、小關節突增生肥大,椎間隙狹窄,椎板增厚、椎間孔前后徑變小。
    腰椎結核:疼痛,有時晚上痛醒,活動時加重。全身乏力、體重減輕、低熱、盜汗;腰肌板樣痙攣,脊柱活動受限,可有后凸畸形和寒性膿腫;X片示椎間隙變窄,椎體邊緣模糊不清,有骨質破壞。有寒性膿腫,可見腰肌陰影增寬。
    椎管內腫瘤:應與腰椎間盤突出癥相鑒別的腫瘤有脊椎腫瘤、椎管內硬膜外腫瘤、脊髓神經腫瘤、馬尾神經瘤和坐骨神經瘤等?;颊叨酂o外傷病史,根據腫瘤的部位不同,其引起的神經系統癥狀也各異。但是其共性是癥狀呈進行性的逐漸加重。X線片示,脊椎腫瘤有骨質病變,椎管內腫瘤可見椎弓根間距增寬,椎管造影可發現占位性病變或椎管阻塞。腦脊液檢查發現蛋白增加,壓力改變。
    梨狀肌綜合征:無腰痛和脊柱側彎等表現,疼痛主要在臀部及下肢;梨狀肌局部壓痛明顯,直腿抬高試驗在60度以前疼痛明顯,超過60度后疼痛反而減輕,梨狀肌緊張試驗陽性。
    中醫證候分類
    1、氣滯血瘀:腰腿痛如針刺,痛有定處,日輕夜重,腰部板硬,俯仰轉側困難,痛處拒按。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弦緊或澀。
    2、寒濕犯腰:腰腿冷痛重著,轉側不利,靜臥痛不減,受寒及陰雨疼痛加重,肢體發涼。舌質淡,苔白或膩,脈沉緊或濡緩。
    3、濕熱犯腰:腰部疼痛,腿軟無力,痛處有熱感,遇熱或雨天痛增,活動后痛減,惡熱口渴,小便短赤。苔黃膩,脈濡數或弦數。
    4、肝腎虧虛:腰部酸痛,腿膝乏力,勞累更甚,臥則痛減。偏陽虛者面色白,手足不溫,少氣懶言,腰腿發涼,或有陽萎、早泄,婦女帶下清??;舌質淡脈沉遲。偏于陰虛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紅,怠倦乏力,心煩失眠,多夢,或有遺精,婦女帶下色黃味臭;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現代醫學分類
    1、中央型:突出物位于椎管前方后中央,主要刺激和壓迫馬尾神經,臨床表現為腰腿痛、會陰部麻木和大小便功能障礙。
    2、外側型:突出物位于椎管內外側方,神經根受擠壓。主要引起根性刺激或壓迫癥狀。
    3、極外側型:突出物移至椎管前側方,甚至進入椎管側壁或根管(側隱窩),主要引起根性痛。
    治療
    1 一般檢查
    常規檢查三大常規、生化全套、心電圖等。
    2辨證施治
    治療原則:調整突出物與受壓神經根之間相對位置,提供神經緩沖空間,消除或減輕神經機械壓迫;抑制脊柱肌群緊張,阻斷病理循環鏈;消除椎管內外無菌性炎癥,根除痛源,促進神經傳導功能恢復。
    操作常規:分為松解手法、脊柱手法和整理手法。
    松解手法主要采用滾法、拇指彈撥法和擦法,刺激關鍵穴位為腰椎橫突外緣、髂嵴上緣、髂腰三角等豎脊肌附著區域、臀中肌、臀大肌、梨狀肌、闊筋膜張肌、下肢外側足少陽膽經路線、小腿后側足太陽膀胱經路線;
    脊柱手法主要為輕巧的腰椎旋轉扳法和腰椎后伸扳法,也可采用腰椎短杠桿微調手法或馮氏坐位定點旋轉復位法,切忌手法粗暴;
    整理手法主要揉法及直推法、點按法等。
    2.1氣滯血瘀:腰部手法宜輕柔,可重點點按環跳、承扶、委中、承山等穴位。
    2.2寒濕犯腰:腰骶部松解手法可加強,操作時間延長,加用橫擦腰骶部。
    2.3濕熱犯腰:多用按揉、點壓。
    2.4肝腎虧虛:多用較輕柔手法,宜早期行功能鍛煉以強壯筋骨。
    3其他療法
    3.1臥床休息:急性發作期應嚴格臥床1-2周,其后可適當床上活動,再過渡到下床運動。
    3.2針灸治療:重點針刺穴位有腎俞、大腸俞、華佗夾脊、環跳、委中等。
    3.3中醫辨證分型論治:
    氣滯血瘀予桃紅四物湯加減;
    寒濕犯腰予獨活寄生湯加減
    濕熱犯腰予四妙散加減;
    肝腎虧虛,偏陽虛者予右歸飲,偏陰虛者予左歸飲。
    康復期可應用院內自制藥“益腎壯腰丸”以“補腎壯腰,養血活血”
    3.4西藥治療:急性期:甘露醇250ml靜滴qd或七葉皂甙鈉10-15mg靜滴qd,神經妥樂平3ml靜滴,神經根炎癥嚴重者可短期用地塞米松10mg+信法丁40mg靜滴連續應用三天,選擇性應用一種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有下肢肌力減弱或痛觸覺減弱等神經根損害表現的可早期予以彌可?;騐itB1VitB12肌肉注射以促進損傷神經根的修復;緩解期:復方丹參注射液10-20ml靜滴qd,夜間疼痛明顯的可用前列地爾靜滴,
    7.6.3.5牽引:可行床邊骨盆牽引,或行腰椎電動牽引,牽引重量為1/3-1/2體重,每日1-2次。如牽引后癥狀加重,則停止牽引。
    7.6.3.6患者神經根炎癥明顯的平臥休息時疼痛仍無法緩解或夜間疼痛明顯影響睡眠的,常用腰部硬膜外阻滯治療或骶裂孔滴注治療。
    7.6.3.7其他 :電腦中頻,穴位貼敷,生物陶瓷、紅外線及中藥封包治療等。
    手術治療
    手術適應癥:

    病史超過半年,經過保守治療無效。保守治療時間至少6周,但不能超過3個月。保守治療失敗的標志,不僅是疼痛不緩解且直腿的抬高試驗陽性無改善或神經癥狀繼續加重。
    首次劇烈發作的腰椎間盤突出,尤以下肢癥狀明顯,病人因疼痛難以行動及入眠,被迫處于屈髖、屈膝側臥位,甚至跪位。
    出現單根神經麻痹或馬尾神經麻痹,表現為肌肉癱瘓或出現直腸、膀胱癥狀,或神經根損傷肌力小于3級者。
    對保守治療有效,但癥狀反復發作且疼痛較重。
    并發癥處理
    1、癥狀加重:應立即停止推拿治療,臥床休息。可用脫水劑或激素類藥物治療,亦可用活血化瘀中藥治療,必要時可用封閉療法,或建議手術治療。
    2、皮膚破損:治療部位出現皮膚破損,應停止手法采取抗感染等措施。
    注意事項
    1,在具體操作時,手法應遵循辨證施治,不宜千篇一律,必須按患者的初期,腰部活動受限的方位及復位過程中與復位后病員的感受等情況,對不同病例采用不同的手法。
    2,在臨床上有過重手法按摩、推拿造成破裂纖維環大塊突出,壓迫脊髓或出血引起截癱的報道,故手法一定要輕柔。
    3,手法禁忌癥:①中央型大塊突出。②椎弓根骨折,或伴有脊柱滑脫癥。③脊柱有明顯增生變化。④脊柱有器質性病變。⑤伴有嚴重的內科疾病。
    4,注意勞動強度和改正不良的勞動姿勢,以避免加速椎間盤的退變和在腰椎間盤退變基礎上的損傷。
    5,注意勞逸結合,開展工間操。
    6,兩人以上的同一勞動要配合默契而協調。
    7,局部保暖,臥硬板床。
    8,下床動作要按“側臥、起坐、再下床”這三步來完成。
    9,腰背肌鍛煉。五點支撐法,三點支撐法,魚躍式(飛燕點水勢)。
    10,長期彎腰或腰部負重的工作可用腰圍護腰。
    11,要引起社會重視,開展預防宣傳教育工作                                                                                                                                                                                               
              腹后壁腰骶叢神經病變----是腰腿疼痛疾病發生的主要源頭
    腰腿急慢性腰腿在臨床上屬于常見多發疾病,給患者造成身體傷害同事也帶來一定經濟負擔,搞明白發病機理和有效防治方法至關重要,在前輩們大量研究的前提下,作者結合自己實踐摸索出來一套新的思路,主要是腹后壁周圍神經病變所導致的,采取應對性防治措施,取得了相當好的遠期治療效果,整理供大家參考。
    一:解剖:腹后壁的腰方肌、髂肌與腰大肌之間形成肌性間隙,內有股外側皮神經、股神經、閉孔神經等通過;腹后壁還有髂腹下神經、髂腹股溝神經、生殖股神經、骶叢神經、腰交感干、腹腔神經節、腰交感神經節等神經分布,支配相應組織器官。
    二:病因、病理:周圍神經在走行過程中長期牽拉及與周圍組織反復摩擦容易導致損傷病變,神經外膜屏障破壞以后,神經內的營養因子外滲,作為特異性致痛化學物質刺激神經外膜感受器引發疼痛;長期慢性病變使其外膜增厚,結締組織增生,神經表面失去光滑,與鄰近組織發生粘連;粘連發生后,病變組織長期釋放物質通過外膜病損處進入神經體內,導致神經纖維變性功能發生異常,出現系列病癥:1受支配骨骼骨質變化和椎間盤變性,韌帶肥厚鈣化,骨質增生,在長期負荷下椎體變型和椎間盤破裂髓核突出,逐漸形成退行性改變;2導致所支配的腰腿肌群發生緊張痙攣;3內臟臟器功能紊亂以及病變,4下肢血管病變,常見的下肢靜脈曲張,等一系列復雜變化。部分是由于骨盆、腰椎關節錯位刺激神經引起的,骨盆、腰椎關節錯位導致脊柱力學異常,長期發展將導致脊柱形態改變。
    三:常見癥狀與體征及影像
    1常見癥狀:腰部僵硬、酸脹疼痛及小腿麻木、怕冷、肌肉萎縮;被忽視的腹部癥狀:腹部隱痛、脹痛以臍周多見,腹部前凸明顯按壓堅實感;部分患者伴隨便秘、痛經、夜尿增多、男性性功能下降、疲乏無力等內臟功能紊亂癥狀。仰臥檢查腰椎體前部周圍、腰大肌、髂肌、有觸痛,沿股神經、閉孔神經、股外側皮神經及分支路線一般都存在敏感的壓痛,部分患下肢伴有不同程度的靜脈曲張;俯臥檢查沿下胸神經外側支(第10、11、12肋與骶脊肌外側緣)、腰神經后支外側支(臀上皮神經)有壓痛,沿臀上、臀下神經以及坐骨神經分支路線分別有壓痛。
    2腰椎、骨盆X表現及CT、MRI顯示正側位常見有生理曲度改變、側彎、棘突偏歪、滑脫、退變增生;骨盆平片顯示:髂脊不等高、骶骨偏移等。部分患者椎間盤變性髓核突出、黃韌帶肥厚、后叢韌帶鈣化、椎管狹窄等現象。
    四:治療方法:
    1神經松解手法:是作者采用的非創傷性松解神經的方法,利用醫者拇指、合并指(食指與中指)、掌尖、肘尖等骨突部位對神經粘連進行剝離;病變的神經進行松解時存在劇烈疼痛,治療時根據病人忍痛耐受來施展力度,開始1-3次疼痛反應強烈,3-6次以后疼痛逐漸減輕,每隔5-7天復治一次,每次15-20分鐘,12次為一個療程,輕者1—2療程就可以達到理想效果,多少療程根據患者具體情況。
    2針具松解:小針刀、圓利針,用針具目的是松解剝離神經粘連提高療效。
    3整骨手法:采用腰椎斜搬法、腰椎定位旋轉復位法、骨盆調整等手法。
    五:治療經過:
    腹后壁椎旁神經治療:取仰臥,雙下肢伸直,排空大小便。中型偏瘦者,醫者站患側用雙拇指重疊在腹壁慢慢深壓至腰大肌旁邊,下壓時腹腔內臟都會滑過避開,進行推剝腰大肌兩側,目的松解腰叢神經和交感干與腰大肌、腰方肌、髂肌、椎體的粘連;患者身體堅實偏胖,醫者站患側用肘尖在腹壁慢慢深壓至腰椎前面,另一手掌按在治療床上作身體支撐點,這樣才能更好地控制肘部力度,大約從第2腰椎至髂窩段內進行治療。如果腰大肌痙攣以及壓痛厲害,首先給腰大肌順肌纖維平推治療,3次治療以后再做神經推剝松解。在腰大肌間溝、和股三角處是股神經病變的重要節段,腹壁厚度差異較大,偏瘦者腰椎和股神經是經??梢悦?,堅實偏胖者治療時不要太刻意去找某些神經,只要掌握腰大肌、神經走向即可,腹部行神經肌肉松解手法要柔和切忌粗暴。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富婆高级按摩出水高潮| 国产免费午夜福利757| 日本高清一区免费中文视频| 国产乱人伦AV在线麻豆A| 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超碰97| 午夜福利片1000无码免费|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秋霞电影院午夜无码免费视频| 护士张开腿被奷日出白浆| 国产精品无码a∨麻豆|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久久| 国产一卡2卡3卡4卡网站精品 | 精品中文人妻中文字幕| 欧美饥渴熟妇高潮喷水| 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软件| 无码抽搐高潮喷水流白浆| 女人被爽到高潮视频免费国产| 97人妻中文字幕总站| 亚洲美免无码中文字幕在线| 免费无码无遮挡裸体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酱国产一区二区|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欧美牲交A欧美在线| 办公室强奷漂亮少妇视频| 国产美女裸体无遮挡免费视频| 国产午精品午夜福利757视频播放| 三上悠亚久久精品| 18禁午夜宅男成年网站| 中文字幕无码av不卡一区| 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欧美| 午夜成人无码免费看网站| 免费a级毛片无码av| 亚洲AV无码成H人动漫无遮挡| 日本高清一区免费中文视频| 岛国岛国免费v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国产成熟妇女性视频电影| 免费人成网站免费看视频|